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道教 >

第183章

中国道教-第183章

小说: 中国道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创建水府殿,乙未岁(1775),改建斗姆阁,其后又建灵宝、星主、文昌三阁。〃AB嘉庆十九年(1841),又重修弥罗阁。AC此后,直至道光时,仍屡有修葺。其后,规模逐渐缩小。
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三十余座。现存的三清殿主体结构为南宋所建,是国内很少的宋代古建筑之一,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西墙上,有一块老子画像石碑,为唐吴道子画、玄宗御书赞,颜真卿手书,宋代张允迪摹刻,是国内仅存的两块半中最完整的一块。1981年重修正门和三清殿,同年全部竣工,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再次维修正三门和三清殿。
注:
①②③④⑥⑦⑧⑨ABAC《藏外道书》第20册458页,456页、457页、459页,456页、457页、458页,458页,486页,458页,458页,458页,501页,501页,巴蜀书社,1992年
⑤《道家金石略》899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元符宫 
元符宫又称〃印宫〃。在江苏句容县茅山积金峰。初有梁道士陶弘景曾于此结庐,唐至德(756~758)年间始造道观。
北宋熙宁(1068~1077)初,著名道士刘混康庵居于此。哲宗闻其名,召至京师,赐号〃洞元通妙大师〃,元符元年(1098)秋,敕于茅山故居,重修道观,赐名元符观。①但终哲宗之世,元符观尚未竣工。徽宗即位后,敕命江东转运司,凡土木工费,悉为之调度。并委官督修,于崇宁五年(1106)秋建成,徽宗赐名〃元符万宁宫〃。有主要殿宇七座:正中天宁万福殿,祠三茅君;左为玉册殿;右为九锡殿;东庑景福万年殿,祠皇帝的本命宿相;西庑飞天法轮殿,藏朝廷恩赐之书;此外还有宝箓殿和北极阁。为茅山最宏伟的宫观。②元符宫落成后,徽宗敕命公卿大臣、文人学士撰颂作记,达一千余篇。③南宋建炎四年(1130),元符宫毁于兵燹。绍兴二十八年(1158),高宗赐金重建,并御书宫额。宋理宗(1225~1264)朝,再次敕修元符宫,并御书〃上清宗坛〃、〃圣德仁祐之殿〃二榜。至元代,此宫逐渐倾毁,明初仅存部分殿宇,供奉茅君。明弘治年间(1488~1505),元符宫道士陈真福募款重新修葺,至嘉靖十五年(1536)完工,有东秀、西斋、观云、启明、野隐、勉斋、栖壁、东斋、乐泉、览秀、云林、真隐、监斋十三道院。④太平天国时期,元符宫迭遭兵燹,十三房道院仅存四房。
1924年,元符宫道士募资重建三清大殿。1939年,日寇扫荡茅山,元符宫焚毁殆尽。
元符宫现存灵官殿、太元殿和一房道院,三清殿、三天门等建筑也在修复中。
宋皇室曾赐元符宫玉印等八物,被称为八宝,现存其四:
(一)九老仙都君玉印;(二)玉圭,此圭顶部纹如蝙蝠,下部纹如山峦重叠、又似茫茫海浪,光莹澄澈;(三)哈砚,哈气舔笔即有丹珠润笔,内有两条游鱼花纹,置入水池,游鱼栩栩如生;(四)玉符,又称镇心符,上刻〃合明天帝日敕〃篆体阳文。此四宝今转藏于茅山道教协会所在地九霄万福宫。
注:
①②③④笪蟾光《茅山志》,第1册387页,441~442页,455页,第2册745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

崇禧万寿宫 
崇禧万寿宫在江苏茅山。是茅山宫观建筑群中最早创建者。初建于南朝梁,名曲林馆,后为陶弘景之华阳下馆。《茅山志》卷十七载:〃崇禧万寿宫在丁公山前。隐居(陶弘景)
华阳下馆。唐贞观九年(635),太宗为王法主(指王远知
引者注)建,号太平观。天宝七载(748),玄宗敕李玄静取侧近百姓一百户,并免租税科徭,长充修葺洒扫。中和(881~884)间,(为)盗火所焚。天祐(904~907)间,邓启遐重建。〃①明弘治《句容县志》卷五则谓:〃南唐升元(937~942)初重建。宋祥符元年(1008),因祈祷改名崇禧观。〃②至宋哲宗时,〃岁月因循,屋颠而不持,榱故而不革,圮废而不兴,垣颓而不作〃。何君表倡议重新之。据张商英《江宁府茅山崇禧观碑铭》所记,重修后的崇禧观为:南面建三门,先玉皇殿,次三清殿,次北极殿,左本命殿,……③南宋〃建炎四年(1130)复废于火,绍兴(1131~1162)中再创。其祈嗣获应,每岁建金箓道场,命句容县宰充代拜官设醮于此,由是总辖诸山,此观为甲〃。④元仁宗时,因玄教大宗师张留孙之请,于延祐六年(1319)诏升观为宫,改今名。⑤据有关记载,该宫盛时,有殿十二座,其名为:复古、威仪、四圣、葆真、三茅、天师、南极、玄坛、东华、三清、七真、三官等。顺帝至元二年(1336)火灾,〃高栋广宇,峻极崇台皆化荆榛瓦砾之场〃。⑥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建,景泰四年(1453),三清殿告成,〃以间计者七,以高计者六十六尺,以广计者九十六尺。而金碧辉映,盖不减于昔。〃⑦其余各殿修复情况不详。
至清末,此宫尚存。1938年9月,被日本侵略军焚毁。
注:
①③⑤《道藏》第5册624页,662~663页,675~67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④弘治《句容县志》卷五,上海古籍书店影印,1964年
⑥⑦《道家金石略》1259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洞霄宫 
洞霄宫在浙江余杭县大涤山中岭下。据载,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始建宫坛于大涤洞前,以作祈福之所,唐高宗弘道元年(683),敕本山道士潘先生于其地建天柱观。中宗朝赐观庄一所。乾宁二年(895),吴越武肃王钱镠与道士闾丘方远相度地势,进行重建。①吴筠于大历十三年(778)曾撰《天柱观碣》,记此宫前身天柱观之创建与兴盛情况,略谓:
昔高士郭文举创隐于兹,以云林为家,遂长住不复。……及我唐弘道元祀(682),因广仙迹,为天柱之观。……贞观(627~649)初,有许先生曰迈,怀道就闲,荐召不起。②后有道士张整、叶法善、朱君绪、司马子微、暨齐物、夏侯子云,皆为高流,或游或居,穷年忘返。宝应(762)中,群寇蚁聚,焚爇城邑,荡然煨烬,惟此独存。③吴越王钱镠又于光化三年(900)作《天柱观记》,述乾宁二年与闾丘方远〃创建殿堂,兼移基址〃事,谓〃其大殿之内,塑天尊、真人、龙虎二君,侍卫无阙。其次,别创上清精思院,为朝真念道之方。建堂厨及陈鼎击钟之所,门廊房砌,无不更新〃。④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始改天柱观为洞霄宫。并赐仁和县田一十五顷,悉蠲租税。天圣四年(1026),诏道院详定天下名山洞府凡二十处,杭州洞霄宫大涤洞为第五。政和二年(1112),以宫宇颓圮,奉旨赐度牒三百道以兴复之。后因方腊起事,废于兵火。高宗南渡、绍兴二十五年(1155)出内帑重建。淳祐七年(1247),诏赐钱以置恒产,山门规制更加崇广。⑤陆游于嘉泰三年(1203)撰《洞霄宫碑记》,除历述洞霄宫之兴革历史外,又特别强调了它的重要地位,称它在宋时〃与嵩山崇福宫独为天下宫观之首。……其地望之重,殆与昭应、景灵、醴泉、万寿、太一、神霄宝箓为比,他莫敢望。〃⑥并谓南宋时,朝廷常以去位之宰辅大臣提举该宫。
《余杭县志》卷十六云:〃洞霄之名始于宋,而其迹实肇于汉,恢于唐,至宋南渡而称极盛。〃此点可由当时之规模得到证明。据载,南宋时,其规模大体为:〃宫门之外,旧有汉武帝宫坛,许远游升天坛,虚皇坛,有祠山张大帝祠,有叶天师(法善)讲堂,闾丘先生玄同草堂。门以内,有寿星堂(在大殿西),有三清殿,璇玑殿(在库院东),佑圣殿(在大殿左),有龙王祠,福地真官祠(在东庑),钱武肃王祠,有昊天阁,有郭真君祠,朱法师祠,闾丘先生祠(并在昊天阁右),……有演教堂(在后院),有上清、精思、南陵三道院,后分为一十八斋(名略引者注),有选道堂,云堂(并在西庑)。又有见于昔贤题咏,而今莫详所在者。……兹不更列。〃⑦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被灾,延燎一空。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后重建。未完工,二十一年(1284)之夏复毁。后再建,规模视昔为壮。⑧家铉翁于元贞元年(1295)撰《重建洞霄宫记》,述其重建情况,谓〃先建庖帑,乃筑大殿,以及余屋,元贞乙未(1295)之三月壬子告成。金碧瑰丽,照映林谷,神运鬼工,殆不是过'。⑨《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七云:〃至正(1341~1368)间兵毁,明洪武(1368~1398)初重建。〃AB明王达《重建洞霄宫记》云:〃洪武庚午(1390),提点贾力以恢复自任。……不三载,贾化去,副知宫资深吴公(继之)……至己未(此纪年有误引者注),门庑庐室,庖庾坛土遗,次第用完。丹台绀殿,琼楼璇室,视昔不异。〃AC清嘉庆《余杭县志》卷十六云:〃清康熙元年(1368),道士孙道元栖真于此,克绍宗风,弟子吴象严亦复不染尘。凡宫坛为之一新。乾隆辛未(1751),道士贝本恒以殿宇颓废,方谋募建,是冬无尘殿毁于火。今所存者,惟方丈三楹及斗阁、丹室数处而已。〃AD
注:
①③④⑤⑧⑨《道藏》第18册142页,156页,155页,142页,142页,16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以许迈为唐人,误。
⑥AB《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63册433页,第525册208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⑦ACAD嘉靖《余杭县志》卷十六

上清正一万寿宫 
上清正一万寿宫简称上清宫,在江西贵溪县上清镇东端。
是张陵历代子孙奉祀香火之地,道教正一派之祖宫。据说由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建于西晋永嘉(307~312)年间,初名传箓坛。唐会昌(841~846)中,赐额真仙观,宋大中祥符(1008~1016)间,改额上清观。天圣(1023~1031)间,迁于龙虎山之南,元祐元年(1086)重加修缮。北宋贾善翔《上清观重修天师殿记》曰:〃旧塑系、嗣师(张衡、张鲁),王(指王长)、赵(指赵升)二真人及灵官等环侍,亦复雅饰。
……今上清观,天下道俗遇三元(节),诣此登坛传度法箓,以二十八代天师为度师也。〃①崇宁四年(1105)请于朝,迁建今所在地。〃政和三年(1113),道君皇帝眷礼虚靖天师(即张继先),改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拨赐江东徐氏绝产,计米万余斛〃。②建炎、庆元、嘉定间,皆赐钱拓新,其规制未详。
端平二年(1235),再度拓新,〃为殿六:曰三清,曰真风,曰昊天,曰南斗,曰北斗,曰琼章;为阁二:曰皇帝本(或曰景)命,曰宝奎;为楼一:曰琼音;为馆三:曰宿觉,曰蓬海,曰云馆;为堂二:曰斋堂,曰正一。堂之左曰方丈,东西创道院各数百楹。栋宇翬飞,牖户宏敞,……实为海内琳宫之冠〃。③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敕命重建三清殿、坛楼及三门。二十五年七月,〃寥阳殿成。……广旧制为坛楼四檐,为门七十楹,坛之前为拜亭,门之前为碑亭二。……起二十四年六月,迄三十年十月〃。④大德二年(1298),上清宫被火焚毁,吴全节奏请重建,至仁宗皇庆二年(1313)建成,规模较前更大:〃为殿十有三:曰三清、玉皇、真风、真庆、太一、璇玑、琼章、南斗、雷霆、五岳、三官、旌阳、玄坛;为堂七:曰正一、寿星、正(疑此处缺一字引者注)、纪仪、蓬海、宿云、方丈;为楼三:曰玄坛、钟(缺一字引者注)、宝奎。至于厨湢库庾、诸亭诸门诸厅事(疑此处有脱文引者注)、东西寮。曰道院者,凡三十有一。悉视旧右加加(疑为〃有加崇〃之误引者注),命曰大上清正一万寿之宫〃。⑤〃至治壬戌(1322),氵存厄于灾,重纪至元丁丑(1337)又复修如故,虞集记之。而又不戒于火,以至正辛卯(1351)毁〃。⑥明清时期又经多次重建、修葺。首先是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进行大规模重建,至二十六年(1393)完工。〃首建真风殿、元帝殿、元坛祠,而次第从事余者。……中为阁,阁之上为玉皇殿,下为经堂,其前为真风殿。真风殿者,祖师祠也。祠之前有三清殿,又前为元坛,覆以重屋。坛之前为三门,门之前为虚皇坛,坛之前为棂星门,而东西各属以周庑,表以层楼,左楼悬大钟,右楼悬大鼓。东为东庑,内外方丈、上下库司、元坛祠、蓬海堂、宿云堂在焉。西为西庑,寿星堂、元帝殿、斋堂、藏室、上下官厅在焉〃。⑦其后,永乐元年(1403)、十四年、正德十三年(1448)、嘉靖十一年(1532)、万历三十七年(1609),都曾相继作过修葺改建。娄近垣《大上清宫建置沿革》记载颇详。⑧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曾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