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姓殷名育;衮州社神,姓费名明;冀州社神,姓冯名迁;
稷姓戴名高。右九州,上应天九星之根,九宫阶在领九州,……
可使之赏善罚恶,救济苍生也。〃⑧《太上正一盟威箓》卷三所记九州社神名大同小异。
东晋以后,民间多奉一些生前作善事者或被认为廉正的官吏作土地。最早一例为《搜神记》卷五所载之蒋子文,其文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孙权)之初,其故吏见子文于道。……(子文)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是岁夏,大疫,百姓窃相恐动,……议者以为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宜有以抚之,于是(孙权)便使封子文为中都侯,……为立庙堂。〃⑨至宋代,洪迈《夷坚志》记此类神话尤多。其《夷坚支志》乙卷九称,南朝沈约因将父亲的墓地捐给湖州乌镇普静寺,寺僧们遂祀沈约为该寺土地。其《夷坚丙志》卷一,记李允升死后作东桥土地《夷坚支志》甲卷八,记陈彦忠死后作简寂观土地;《夷坚支志》戊卷四,记王仲寅死后作辰州土地;《夷坚支志》癸卷四,记杨文昌死后作画眉山土地;《夷坚三志》辛卷十,记黄廿七父死后作湖口庙土地等。《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亦多记人死为土地之事。
明清以来,民间又多以历代名人作各方土地。《茶香室续钞》卷十九引明郎瑛《七修类稿》云:〃苏郡西天王堂土地,绝肖我太祖高皇帝。闻当时至其地而化,主杨氏异焉,遂令塑工像之。后闻人言,像太祖,即以黄绢帐之于外,不容人看。〃AB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云:〃今翰林院及吏部所祀土地神,相传为唐之韩昌黎,不知其所始。……又《宋史·徐应镳传》:临安太学,本岳飞故第,故飞为太学土地神。
今翰林、吏部之祀昌黎,盖亦仿此。〃AC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五云:〃国朝景星杓《山斋客谈》云:吾杭仁和北乡有瓜山土地祠,俗戏惧内者曰:'瓜山土神,夫人作主。'吾友卢书苍经其祠,视碑,始知为汉祢衡也。祢正平为杭之土地,已不可解,乃更有惧内之说,则更奇矣。〃AD《茶香室三钞》卷十九云:〃国朝徐逢吉《清波小志》云:清波门城西二图土谷祠,在方家峪口,祀大禹皇帝。……按:吾邑乌山土地,称尧皇土地,亦此类。〃AE清姚福均《铸鼎余闻》卷三云:〃今世俗之祀土地,又随所在以人实之。如县治则祀萧何、曹参,翰林院及吏部祀唐韩愈,黟县县治大门内祀唐薛稷、宋鲜于侁,常熟县学宫侧祀唐张旭,俱不知所自始。〃AF从诸书所记看,宋以后,无论城乡、学校、住宅、寺观、山岳皆有土地庙,凡有人烟之处,皆有供奉的香火。人们对土地的信仰,并不亚于城隍。且因其与人民最接近,对它颇有几分亲切感。人们希望它保佑五谷丰登、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凡是在世间很难得到满足的愿望,都希望从它那里得到。
旧时的土地庙,一般都供一男一女两个神像,男的多为白发老叟,称土地公公,女的为其夫人,称土地婆婆。有的地区又称田公、田婆。土地配祀夫人,不知起于何时。宋洪迈《夷坚志补》卷十五《榷货务土地》载,临安土地之夫人甚美。证明至迟到南宋,土地已配祀夫人。《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十八更记一则趣事云:〃中丞东桥顾公璘,正德间知台州府,有土地祠设夫人像。公曰:'土地岂有夫人!'命撤去之。郡人告曰:'府前庙神缺夫人,请移土地夫人配之。'公令卜于神,许,遂移夫人像入庙。时为语曰:'土地夫人嫁庙神,庙神欢喜土地嗔。'既期年,郡人曰:'夫人入配一年,当有子。'复卜于神,神许,遂设太子像。〃AG民间以二月二日为土地生日,到时,〃官府谒祭,吏胥奉香火者,各牲乐以献。村农亦家户壶浆,以祝神釐。〃AH
注:
①⑤《礼记》第145页,25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②③《重修纬书集成》卷五第38页,卷三第94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46年
④《汉书》第5册1413页,中华书局,1962年
⑥《后汉书》第10册2744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⑦《论衡注释》第4册1364页,中华书局,1979年
⑧《道藏》第28册385~38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⑨《丛书集成初编》第2692册31页,中华书局,1983年
ABADAEAH《笔记小说大观》第34册230页,90页,358页,第23册116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AC《陔余丛考》第773页,商务印书馆,1957年
AF《藏外道书》第18册629页,巴蜀书社,1992年
AG《古今图书集成》第49册60346页,中华书社、巴蜀书社,1987年
雷神
雷神又称雷公或雷师。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之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
雷神信仰起源很古。至战国,《山海经》中描绘的雷神形象为:〃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也。〃①其《大荒东经》则曰:〃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其声如雷。〃②皆为半人半兽形。东汉王充《论衡·雷虚》所记雷神形象有了变化,曰:〃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
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③基本上已是拟人化了。
民间自古崇敬雷神,流传许多雷神故事,尤以唐宋为甚。
唐宋文人笔记中,多记大雷雨后,雷神、雷鬼从空而降,雷神霹打不孝子和不法商人,及雷神娶妇等故事,反映出人们对雷神既存敬畏心理,又寄托主持正义的愿望。在这些故事中,唐沈既济《雷民传》所记雷公育子事更引人注目,该传称:〃昔(雷州民)陈氏因雷雨昼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数月,卵破,有婴儿出焉。自后日有雷扣击户庭,入其室中,就于儿所,似若孵哺者。岁余,儿能食,乃不复至。遂以为己子。
(陈)义即卵中儿也。〃④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本《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将上述故事略加改造增益,写成雷神陈文玉的故事。《搜神记》卷一曰:〃旧记云:陈太建(569~582)初,(雷州)民陈氏者,因猎获一卵,围及尺余,携归家。忽一日,霹雳而开,生一子,有文在手,曰'雷州'。后养成,名文玉,乡俗呼为雷种。后为本州刺史,殁而有灵,乡人庙祀之。阴雨则有电光吼声自庙而出。宋元累封王爵,庙号'显震',德祐(1275)中,更名'威化'〃⑤据清《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九,〃宋宁宗庆元三年加封雷州雷神为广佑王。庙在雷州英榜山。神宗熙宁九年,封威德王,孝宗乾道三年,加昭显,至是封广佑王。理宗淳祐十一年,再加普济,恭帝德祐元年,加威德英灵〃。⑥道教亦尊奉雷神,杜光庭删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十二、十八等,已将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作为乞求雨雪的启请神灵,北宋后的雷法道士又以之为施行雷法的使役神。后者肇始于唐,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卷一《叶迂韶传》载,一次雷雨中,雷公被树枝所夹,不能脱身。后为叶迁韶所救出,雷公〃愧谢之〃,〃以墨篆一卷与之曰:'依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我兄弟五人,要闻雷声,但唤雷大、雷二,即相应。然雷五性刚躁,无危急之事,不可唤之。'自是行符致雨,咸有殊效〃。⑦北宋末兴起的神霄,清微诸派,以施行雷法为事。声称总管雷政之主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师、雷公为其下属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即假托普化天尊之口,向雷师皓翁讲经说法,命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后勘其形,……以至勘形震尸,使之崩裂〃⑧云云。
旧时各地多有雷神庙,清末黄斐然《集说诠真》云:〃今俗所塑之雷神,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鹯,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旁,环悬连鼓五个,左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
注:
①《史记》第1册33页注三引《括地志》,中华书局,1959年。〃鼓其腹则雷也〃句,今本《山海经·海内东经》作〃鼓其腹,在吴西〃。
②《山海经校注》第36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③《论衡注释》第1册394页,中华书局,1979年
④《丛书集成初编》第2698册1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⑤⑦⑧《道藏》第36册258页,第10册882页,第1册76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⑥《续文献通考》第3493页,商务印书馆,1937年
门神
门神系道教因袭民俗所奉的司门之神。民间信奉门神,由来已久。《礼记·祭法》云: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立二祀,皆有〃门〃、〃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①可见自先秦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门神。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门神的具体崇拜对象,常因时因地而异。概言之,大别有三:
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首见于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②此段引文,不见今本《山海经》,不知何故。
与上述引文大体类似的文字,屡见于汉代诸书。纬书《河图括地象》云:〃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此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③应劭《风俗通义》卷八云:〃谨案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章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者),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乘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④蔡邕《独断》云:〃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屈三千里,卑枝东北有鬼门,万鬼所出入也。神荼与郁垒二神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
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⑤可见以神荼、郁垒为门神是汉代流行的风俗。
以上诸书皆以神荼、郁垒为二人,应劭《风俗通义》更以为昆弟二人。清俞正燮对此加以辩驳,认为最初应是一人,或即一桃木人。其《癸巳存稿》卷十三云:〃晋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云:'大傩讫,设桃梗郁垒。'是专有荼垒或郁儡一桃木人,而不云神荼神蔡。晋葛洪《枕中书》云:'元都大真王言:蔡郁垒为东方鬼帝。'语虽不可据,然可知汉魏晋道士相传,神荼郁垒止是一神,姓蔡名郁垒。汉时宫廷礼制,亦以为一人。〃⑥此说虽然有据,亦只能反映风俗之演变,不能据此断定作二神之非;在汉代,神荼、郁垒分为二神,已经成为当时风俗。
至南北朝,除托名葛洪的《枕中书》将其作为一神(蔡郁垒),列入道教神谱,称之为东方鬼帝(五方鬼帝之一)治桃丘山外,《玄中记》又记云:〃今人正朝,作两桃人立门旁,以雄鸡毛置索中、盖遣勇也。〃⑦历南北朝至唐宋,记载神荼、郁垒者,代不乏人。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曰:〃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⑧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一亦引诸书记画神荼、郁垒于门户之习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五在引录诸书之后,写《辨荼垒》一条,谓:〃荼垒之设,数说不同。……然今人正旦书桃符,多用郁垒、神荼。〃其《写桃板》条又引《皇朝岁时杂记》云:〃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⑨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八,在引录《山海经》《玉烛宝典》等之后,又对其起源时代作出推测,谓:〃立桃板于门户上,画郁垒以御凶鬼,……盖其起自黄帝。故今世画神像于板上,犹于其下书,'右郁垒、左神荼',元日以置门户间也。〃AB可见以神荼、郁垒为门神,至宋代犹然。
继神荼、郁垒之后,唐代又出现钟馗捉鬼的故事,钟馗亦被作为门神以驱鬼魅。事见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引《唐逸史》(已佚)之文曰:〃(唐)明皇开元(713~741)讲武骊山翠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