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 >

第9章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第9章

小说: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准?普尔指数:每只股票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如果只考虑股票的价格,而不考虑股票的数量则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道?琼斯指数是有缺陷的。标准?普尔公司发现了这个缺陷,于1923年开始编制标准?普尔指数。该指数最初采选了230种股票,到1957年,这一指数的范围扩大到500种股票。标准?普尔指数综合考虑了股票的价格和数量,而且包含的股票种类多达500种,因此,使用也比较广泛。我国的上证指数(俗称大盘)和深圳成指与标准?普尔指数的编制方法是类似的。
纳斯达克指数: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是世界上最早的创业板市场,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电子交易的股市,纳斯达克指数是综合反映纳斯达克证券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指数,它的编制方法与标准?普尔指数类似,在编制的时候综合考虑了股票的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的因素。2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关于趋势的论述。价格沿趋势移动,这是道?琼斯理论最核心的内容。一般说来,如果某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一直是上涨或下跌,那么,今后一段时间内,如果不出意外,股票价格也会继续上涨或下跌,这样就形成了上涨或下跌趋势。也就是说,运行趋势一旦形成,股票价格就会朝这个方向惯性运动下去。如果没有特别理由,股价不会轻易改变既定方向。这就是“顺势而为”的真实原因。如果没有出现迫使股价逆转的因素,没有必要逆大势而为,这就是“顺势而为”对实际股票操作的指导意义。
道氏理论将价格趋势分为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小趋势三个层次。
(1)主要趋势
主要趋势又称基本趋势,是股票价格大规模的、中级以上的向上或向下的运动,一般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如果每一阶段的价格水平上升得比前一阶段的价格水平更高,同时每一阶段价格上升之后回调时的低点,比上一阶段回调时的低点要高,那么这样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上升趋势,被称为牛市。反之,如果每一阶段的下跌,都能创出新低,而每一阶段的反弹又不能比上一次反弹的高点更高,这样的下降趋势,就被称为熊市。
(2)次要趋势
次要趋势是价格在其沿着主要趋势方面演进中产生的重要回调。它们可以是在一个牛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下跌式“回调”,也可以是在一个熊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上涨式“反弹”。正常情况下,它们持续3周时间到数月不等。一般情况下,价格回调到沿主要趋势方面推进幅度的1/3到2/3。次要趋势常常令人难以捉摸,对于次要趋势的识别,其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判定,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很多不能顺势操作的,就是因为发生了误判,将次要趋势误认为主要趋势,从而造成了损失。
(3)小趋势
小趋势是非常短的,持续时间通常少于6天,最多不超过3周的价格波动。小趋势本身并无多大的意义,其方向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们合起来,会构成中等趋势,并进而构成最大的主要趋势。小趋势是上述三种趋势中最容易被人为操纵的趋势。很多短线投机者参与交易的行情就是小趋势。
上面关于三个趋势的说法,我们在本章后面的内容里还将用到。
3道氏理论的不足
首先,道氏理论对大的趋势判断有较大作用,但对每日每时发生的细小波动则显得有些无能为力。此外,要使用道氏理论对次要趋势进行判断也比较困难。
其次,可操作性差。道氏理论的信号太迟,结论落后于价格的变化。只有当趋势形成一段时间后,道氏理论才会认定该趋势的存在,并鼓励可顺势交易。这样可能会错过价格早期上涨的时候。
对于一个已存在上百年的理论,我们不该过于苛求。道氏理论最大的意义在于,系统阐述了“势”这一重要概念,其光辉的名字将永载史册。


贪婪与恐惧之间的摇摆(1)
股票是一个由人参与其中的市场,既然有人参与,那么人的心理变化就会对它产生影响。
1承诺与一致和势在人为
要想让一个人改变立场,是很难的。人的行为总是会趋于与以前的承诺取得一致,同时他的行为又会强化他的承诺,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承诺→行为与承诺一致→继续承诺→继续一致的循环。为什么人会出现承诺与一致的现象呢?主要在于社会生活的教育。对于个人来说,现代的社会生活是非常忙碌的,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信息,一旦我们对某些事情做出了决定,那么坚持这个决定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这样做,意味着我们不用再为此事操心。否则的话,我们将每天在铺天盖地而来的庞大信息中,将已经做出的决定再重复筛选一遍,然后再重新做一次决定,这样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样的生活也是特别可怕的。因此言行一致,或者说承诺与行为的一致就成为了一个常见的、人人都有的心理学现象。而一个言行不一的人,不仅他自身会觉得别扭,周围的人也会觉得这个人难于相处。因为这个人“说和做是两回事”,因此,社会舆论的压力也会让这个人承诺与行为发生一致的对应关系。其实承诺与一致的过程,也正是人的习惯养成的过程。人们常说,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原因就在于承诺与一致的力量。其实,承诺与一致本身也是人的一种心理学习惯。这种心理学习惯让人养成了其他的各种习惯。
一个股票投资人之所以要卖掉手中的股票,是因为他认为目前的价格已经到顶,马上将往下跌,或者即使上涨,幅度也有限,不会太多。受到“承诺与一致”这一心理学原因的影响,他的这种悲观的观点,一段时间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即前一天认为要跌,过了一天,在无任何其他特殊变化的情况下,他不会反过来认为股票将上涨。这种悲观的观点会影响这个人一段时间,直到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同时这种变化足以让这个人产生“行情将会走高”的看法。如果市场行情的变化,没有大到足以让这个人改变观点的程度,那么他还是会继续坚持他悲观的态度。如果市场上大多数的人都是悲观态度,并采取卖出这一行为的话,则意味着股市进入了熊市;同时,由于众人的合力,市场又做出了与他们预想一致的下跌的走势,那么他们行为的合力所形成的市场走势就会强化他们的观点。于是,熊市在延续中。反之,则进入了牛市,牛市在延续中。
2认清市场的态度,顺势操作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市场大势的形成是大多数人都采取同一种看法,并采取了相一致的行为而形成的。当大多数人都看空,并采取以卖出为主的动作时,股票的价格会不断走低,熊市就形成了;当大多数人都看多,并采取以买入为主的动作时,股票价格会不断走高,牛市也就形成了。
“承诺与一致”这一心理学习惯对个人同样是起作用的。一个人一旦做出了支持看多,或支持看空的决定,那么他就会采取相应的支持看多,或支持看空的行为,而他的行为又会继续强化他的决定,即使市场发生各种不利于他所做决定的变化,他也会忽略或漠视这些变化,并坚持自己的看法。否则,他就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当这个人先前的决定与市场大势一致的时候,这个人就会顺势而为,获得巨大的回报;而当这个人先前的决定与市场大势不一致的时候,他又会产生所谓逆势操作的情况,造成巨大的损失。“承诺与一致”就是这么让人欢喜让人忧。 。。

贪婪与恐惧之间的摇摆(2)
有办法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吗?
有。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自己先预设立场。盲目预设立场,容易给自己带上紧箍咒。盲目预设立场会妨碍自己看清大势。预设立场的股民,手上有股票时,就会认为现在是牛市,然后期待股票上涨,看法偏积极。看到好消息,手舞足蹈,欣喜若狂。看到坏消息,就忽视或屏蔽,假装没瞧见,甚至把坏消息也当成好消息。大势一旦出现一些不好的变化,他们总会找这个专家或者找那个牛人来帮他们分析股票,希望从他们嘴里得到股票要上涨的肯定消息。卖出股票后,他们又盼望下跌,会努力去寻找各种各样的依据来支持自己的想法,看*偏空。他们先给自己预设了一个立场,支持和这个立场相同的人和事,反对和这个立场不同的人和事,这种心态下,判断行情怎么会中肯呢。魔由心生,这是一种心魔。去掉心魔,不要被情绪控制,跳出自己买入的那只股票,冷静地看待股票市场,这样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预设立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承诺与一致”这一心理学因素的影响,从而给自己带来有可能出现的损失。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市场自行表态,然后认清市场的态度,跟上也就是了,这样可以实现顺势操作。这就是顺势而为的心理学原理。
当然此外,还有一种特例,那就是几乎所有人都看空,或几乎所有人都看多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个特例不在本章的范围内,后面的章节再讨论。
3贪婪和恐惧之间的摇摆
有些人为什么喜欢在趋势没有明朗之前,就预设自己的立场呢?原因在于贪婪。喜欢预设自己立场的人,希望能在市场行情发生重大变化前,就判断出未来的走势,取得最大的收益。贪婪是人之天性,每个人心中都有贪念,正常状态下,人不会表现出过分的贪婪。可一旦遇到容易带来暴利机会的股市,人性的贪婪就显露无遗。得到的满足越多,贪念反而越大,不满足反而越强。要了还想要,永无止境,这就变成了贪婪。
在贪婪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在股市操作中,往往奢求利润的最大化。总想在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甚至一个小小的波段差价都不想错过。吃鱼从头吃到尾,骨髓都要吮几口。这样操作一不小心就可能错过最好的卖点,甚至被严重套牢,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做了长线做短线,做了主升浪,还想做次要趋势,甚至连小趋势的钱都想挣。什么钱都想挣的最后结果,就是什么钱都挣不着。忽而长线,忽而中线,忽而短线,意味着你要随时调整自己先前的看法和立场,做一个随时在自己的承诺与一致性之间做出调整的充满矛盾的人,如此大的信息处理量,如此纠结的心理变化,怎么能不搞得自己身心疲惫呢。常常见到很多短线朋友,说炒股很累,这就是由于频繁改变立场所带来的心理影响造成的。
股票满仓,疯涨了还想涨;股票空仓,暴跌了还盼望跌。这就是贪婪。
贪婪的背面是恐惧。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心理情绪。遇到股市大跌,股市中有赢利的人是不会害怕的。而一旦本金开始亏损,看到账户上的钱天天减少。患得患失就开始产生了,随着亏损的加剧,人会逐步感觉到恐惧日益加深。想立刻卖出股票,摆脱这种状态,又怕一旦反弹,那现在卖就吃了亏,结果股价又进一步的下滑,恐惧再度加深。如果真的等到了反弹的出现,人们又会想着,再高一点我再卖,真的高了一点之后,又想着都跌了这么多了,反弹是不是会再高一点呢?再高一点,我一定卖。结果股价不再继续反弹,转而掉头下行,人们又陷入新一轮的恐惧,如此反复,恶性循环。恐惧超过极限,会出现两种行为:第一,底部割肉;第二,稍稍反弹就减仓。急于解套,急于摆脱,急于脱离这种让自己心理恐惧的状态,成为股市里赔钱的原因。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贪婪与恐惧之间的摇摆(3)
上升趋势形成以后,突然下跌,持股者落荒而逃;暴跌以后,弃股而逃,越到暴跌末端越是恐慌,往往底部割肉。这就是恐惧。
在牛市中,敢于买进,敢于持仓的贪婪心理可以带给你巨大的收益;但是,在熊市当中,逢低买进,持仓固守的贪婪会让你走向破产。牛市中,遇调整割肉,遇上涨逃跑的恐惧心理却让你与利润擦肩而过。但是熊市中,上涨跑路,持续减仓的恐惧却让你渡过难关。人往往像钟摆一样,总是无法把握恐惧与贪婪之间的平衡,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
有一个小故事:佛下山宣讲佛法。在一家路边小店看到一串佛珠,晶莹剔透。佛很喜欢,于是问道:“这佛珠怎么卖?”店老板态度非常坚决地说:“5000两银子,少一文都不卖。”佛笑了笑,走了。
回到寺里,随行的僧人很着急地问佛:“我们觉得您似乎非常喜欢那串珠子,怎么不砍砍价就走了呢,实在不行,我们帮您买下,这些钱我们还出得起。”佛说:“一串珠子,叫价5000两银子,分明是那店主看出我心中喜欢,坐地起价,太贪心了。”众僧又说:“那您觉得那串珠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