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 >

第13章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第13章

小说: 把脉证券市场:股市的逻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确定的消息反映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情况,影响人们的投资行为。这就是新闻的真正作用,新闻中有黄金屋正源于此。


货币政策与股市(1)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的核心,但并不是金融政策的全部。由于我国习惯上用货币政策来指代金融政策,因此,这里讨论的货币政策还包括利率、汇率和信用管制。
1利率与股市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对于普通股民来说,最主要的利率是银行存款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
在第七章,我们已经谈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是股市投资是否有价值的参考标准。按照中国的实际状况,在中国股市上进行的长期投资是否有价值的判断依据,是40倍的平均市盈率。
大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由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是股市投资价值的判断依据,所以,对于股民来说,所有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政策是利率政策。
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如何影响股市,已经在第七章得到了充分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2存款准备金率与股市
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存贷款的利率的差额。但是,银行并不能把所有的存款都放贷出去,否则就不能保证存款客户正常取款的需要。于是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工行、农行、建行等商业银行在所有存款中提取一部分,放到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知识链接: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
大多数人的理解有误,中国人民银行并不是一个商业银行,而是一个对中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进行管理的政府部门,是中国的中央银行。主要负担发行货币、维持国家金融市场稳定等职能。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银行是有存贷款等商业银行职能的。改革开放后,农行、工行、建行、中行等商业银行陆续成立,属于商业银行经营范畴的业务从中国人民银行剥离。中国人民银行就变成了现在的承担金融管理工作的政府部门。准备金的用途原本是保证支付安全,现在却成为国家调节市场上货币数量的工具。举个例子,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8%,那么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8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2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0万元,要向央行缴存的资金上升到了10万元。
对于股市来说,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意味着银行可供贷款的资金数量减少,整个市场上总的资金流量会下降,相应地,流入股市的资金也有可能因此而减少。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从那时候到现在经历过多次调整。
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会使整个市场上的资金量减少,按理来说,股市应该下跌;而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会使整个市场上的资金量增多,按理来说,股市应该上涨。但是,从表81我们可以看出,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有一定短期影响。它的调整很难改变市场的根本趋势,无论是上调还是下调,调整前是牛市,调整后基本还是牛市,调整前是熊市;调整后基本还是熊市。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下调的区别就是:上调的时候,会使熊市里的跌幅更大一些;下调的时候,会使牛市里的涨幅更大一些。表812007年后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其对股市的影响次数公布时间调整前调整后幅度调整前
市场趋势公布后首个交 。 想看书来

货币政策与股市(2)
易日大盘表现后续走势(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不调整(大型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14。00%(大型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大型金融机构)17%(中小金融机构)16。5%17%16%16。50%15。50%16%15%15。50%14。50%15%14。50%13%12。50%13%12%12。50%11。50%12%11%11。50%111%10%19。50%10%9%9。50%++1%+++++1%+++++++++牛市牛市里的
短暂下跌牛市 熊市熊市熊市熊市 熊市 熊市 牛市牛市牛市牛市牛市牛市牛市牛市跌跌涨下跌*%下跌下跌下跌下跌上涨下跌上涨下跌上涨下跌上涨上涨上涨上涨上涨上涨牛市牛市牛市熊市熊市熊市熊市熊市熊市牛市牛市牛市牛市牛市牛市牛市牛市数据来源:存款准备金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大盘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
虽然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市的影响不大,但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转折点对股市的影响却很大。比如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趋势从增加改为减少,从减少改为增加,或者调整的频率开始变大,这些关键点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股市的巨大波动。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往往是配套使用的。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往往能提前预知利率的变化。新闻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时间:201011219:00:00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2010年1月13日股市开盘后,大盘低开7779点,收盘时跌10131点,股民们损失可谓惨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存款准备金率在此之前的调整趋势是下调,现在却改为上调,可能意味着新一轮加息周期即将开始,宽松货币政策结束。市场上的钱会随着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到来,越来越少,未来的行情可能不太妙。这种情况下,半仓持股是较好的选择。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该减仓呢?未必。大家仔细看这篇新闻就会发现这句话:“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这句话说明国家政策是向农业企业倾斜的,如果你手中恰好有农业股,不妨先持有一段时间看看再说。事实上,2010年1月13日那天,农业股的总体跌幅只有009%,远低于大盘309的跌幅。随后,农业股走出了与大盘相反的独立行情,创出了自2008年年大盘反弹以来的新高。
3再贴现率与股市 。。

货币政策与股市(3)
理解再贴现率这个概念需要明白三个基础概念:汇票、贴现、再贴现。
(1)汇票。在国际贸易中,从出口方发运货物到进口方收到货物,中间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需要一个中介机构作为货物的担保人。否则,进口商就会害怕付了款收不到货,出口商则会害怕发了货收不到款,国际贸易将难以顺利进行。这个担保人通常由银行来担任。银行提供担保的工具叫做汇票。现在的汇票已不仅仅用于国际贸易,还延伸到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汇票的持有者,可以要求银行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支付汇票上规定的现金。
(2)贴现。汇票是一种在未来支付现金的票据,在现金没有兑现之前的时间段内,汇票里的钱是“死”的。有时候,某个企业可能会急需用钱,但它恰好有一张未来才能取钱的汇票,这时候它该怎么办呢?它可以把这张票据转让给银行,同时支付银行一定的费用,这样,该企业就可以将钱变“活”。该企业的这种行为叫做贴现,支付给银行的费用叫做贴现费用,贴现费用与汇票上金额的比率就叫做贴现率。
(3)再贴现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拿到已经贴现的汇票后,同样存在把“贴过现的汇票”里的钱变“活”的问题。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把已经贴现的汇票,卖给中央银行的形式来实现变现,同时它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给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这种行为叫做再贴现。支付给中央银行的这笔费用与汇票金额的比例叫做再贴现率。前面提到的贴现率是以再贴现利率为基础进行浮动的,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贴现率是一个由各银行随着实际市场状况进行不断调整的利率,它与再贴现率之差就是商业银行进行贴现业务的利润。因为所有的钱实际上都是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并不是商业机构,所以中央银行制定再贴现率的目的不是挣钱,而是为了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可能已明白: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央行可以调整以商业贸易为代表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本,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宏观货币工具。
再贴现这一在国外获得蓬勃发展的金融模式,在中国却进展缓慢,规模偏小,各类企事业单位较少采用再贴现方式进行融资。从表82可以看出,1998年,央行开始尝试用再贴现率调控市场,频繁调整了三次再贴现率,但收效不大,后来就失去了兴趣。从2008年以来,央行又再度进行尝试。但总体规模偏小,却是再贴现市场的现实。因此,再贴现率的调整对中国股市影响不大。从表82可以看到,再贴现率调整前后,有一定短期影响,但很难使股市趋势发生重大改变。表82历年再贴现率的调整及其对股市的影响调整时间再贴现幅度调整前市场趋势公布后首个交易日大盘表现后续趋势19980321603171%熊市064%熊市19980701432036%熊市+116%熊市19981207396180%熊市+113%熊市19990610216+081%牛市+044%牛市20020221297+027%熊市+157%熊市20040325324+108%熊市014%熊市20080101432135%熊市+021%熊市20081127297117%牛市244%牛市2008122318180%牛市176%牛市数据来源:再贴现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大盘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 。。

货币政策与股市(4)
4公开市场业务与股市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债券等有价证券,调节整个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的行为。举个例子,假设现在中央银行开始从银行间债券市场用人民币买入国债,那么央行就将更多的人民币投入了市场,市场上货币的供应量就增加了;如果央行反过来进行操作,将以前买入的国债抛出,则意味着从市场上回收人民币,市场上货币的供应量就减少。知识链接:银行间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各种大型金融机构买卖债券的场所。与股票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市场不允许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所以普通股民对这个市场比较陌生。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品种包括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及中信集团公司债,参与者的范围包括所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法人,央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从1994年开始起步,在2002年之前,国债和金融债是主要操作对象,从2002年开始,中央银行票据(简称央行票据或央票)成为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
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整个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发行央票,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央票这种特殊形式的债券,从市场上回笼人民币,减少市场上人民币的总量。央票到期,意味着起初回笼的人民币重新投放到市场中,增加了市场上人民币的总量。这样,中国人民银行就达到了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央行票据发行的品种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和三年。
央行票据与股市的联系在于:央行票据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和好坏程度的预警器,中国重大经济政策特别是银行利率要调整前,往往会在央行票据上有所体现。理解央行票据中所蕴含的隐语,往往可以让普通股民未雨绸缪,洞烛先机。央行票据上的隐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表达出来:(1)逐步增加或减少央行票据品种数量;(2)改变央票发行的时间间隔和数量。
央行票据对股市的影响在于(1)央票可以通过银行利率间接影响股市。比较表83和表84,我们可以知道央行票据与银行利率之间有明显的联动作用。其中,六个月央票的发行与否,往往是利率政策将出现阶段性变化的信号;而一年期央行票据和三年期央行票据的标识作用则更为明显,这两种央票的发行与否,往往是一个周期性利率政策开始或结束的标志。(2)央票可以通过发行的品种和规模直接影响股市。央票的投资主体是各种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往往也是股市上的投资主力。从表84可以看到,当经济和股市热情高涨,但又隐含危机的时候,央行开始发行占款时间更长的三年期央行票据,加上已经在发行的三个月期和一年期央票,金融机构的资金占用较多。同时,在股市高估明显,经济有恶化趋势的情况下,各金融机构也会愿意选择更为稳妥的投资形式——央票,来降低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