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血’,利用村里的有效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幼儿园、文化娱乐中心、敬老院……”赵启良没事的时候喜欢拿出自己近来设计的一份河北家园社区建设规划图看看。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赵启良更是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从选址、征地、户型设计到招标施工。他几乎全程参与。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河北家园社区一期鴇F0联体别墅工程已竣工,二期正在施工中。
近几年来,赵启良书记先后为村里公共事业建设投入资金达156万余元,所办实事受到群众称赞,上级肯定。2006年被河南省省委组织部命名为“五个好先进党支部”;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鴇F年、XD年、2011年和20鴇F年年均被平顶山市委组织部命名为“三级联创五个好先进党支部”;被平顶山市命名为“市级文明村”;被叶县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平安建设先进村”、“全县经济发展30强”村等,赵启良同志也被评为“省、市、县、乡优秀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新农村建设致富能手”、“十大杰出务工青年”等。XD年五一前夕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赵启良从农民工到全国劳模,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为了致富家乡,为了实现家乡父老的梦想,为了实现更多人致富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的辛勤付出,为他迎来了所有人的尊重!为他人所做的各方面的贡献,他的奉献精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他的光辉形象已成为人们心里一座永恒的丰碑!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水寨乡,侯召然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为给心理孤独、渴望读书的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馨的家,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他顶住经济压力,坚持创办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实验学校。他的创业经历和执着也是感天动地。
1976年,侯召然出生在叶县水寨乡留侯店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93年他初中毕业后,跟着亲戚一块儿到外地闯荡。年轻、踏实、认真的他很受老板的赏识,但由于自己知识不够,无法胜任工作,他感到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1999年8月,侯召然到西安开了家服装店,并结婚生子。由于忙于生意,他们无奈地把孩子送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2006年8月,儿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遇上村里的小学合并,孩子上学需要跑到五里外的邻村。老人年纪大了,接送困难,1年内给孩子转了3所学校。
春节回家,侯召然了解到,周围村庄有很多留守儿童,全乡约有800多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监管无力、安全堪忧的状况。联想自己的打工经历,侯召然萌发了回乡办学的念头。
2007年底,侯召然找到4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筹资38万元,在村南建起了一个占地15亩的学校。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他把学校定名为“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实验学校。”
2008年8月,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实验学校共招聘到教师9名,招收学生38名。第一学期过去,除去投资不说,学校运营亏损6万多元。合伙人动摇了,他们觉得这是个无底洞,纷纷要求撤资。侯召然也很苦恼,但良心告诉他,决不能半途而废,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为了让全乡的留守儿童有个温暖的家。
20鴇F年,几名合伙人看办学没什么希望,纷纷撤了资,有的老师坚持不住也走了,年底,陷入窘境的侯召然抱头大哭,“死的念头都有了”。但留下来的老师对他说:“召然,我们不是冲你的工资来的,我们看重的是这个留守儿童学校,认准的是你这个人”。侯召然被感动了,他找亲戚朋友借,东拼西凑了鴇F万元,乡里也帮他协调了15万元贷款,学校暂时渡过了难关。
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小学。办学之初,侯召然就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对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善。五年多来,他投入近150万元,陆续盖起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校园面积已扩展到30亩。学校坚持以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使教学规模逐步走向规范,由起初办学时的3个教学班32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11个教学班530多名学生;教师由9名发展到36名。已经为乡中输送了鴇F6名学生。
办学以来,荆棘与鲜花同路,坎坷和欢歌齐飞。在和师生们的朝夕相处中,侯召然的思想得到了洗礼和升华,情感已与他们融为一体。他深为大家的满腔热情所感动。说实在的,他真把这群孩子当做了自己的亲生。看到孩子们勤奋吃苦的样子,想到他们远离父母,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的眼神,他不知掉了多少次泪。
侯召然校长的心中始终铭记着“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这句话。他把留守儿童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他常想办法资助他们,经常减免他们的生活费,五年多来,学校累计为贫困学生减免生活费鴇F万余元,高亚楠、张浩楠只是其中的两位。一次,留守儿童赵雪莹70多岁的爷爷送她上学,走在路上摔了一跤,脸上磕破了好几快皮,一脸的血,但他还是坚持把孙女送到学校,他说:“把孩子送到学校我总算安心了”。听到这,侯校长无法掩饰内心的酸楚,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他把老人送到医院包扎,又塞给他鴇F0元钱。
学校给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详细登记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联系方式、家庭状况等,还在学校安装了一部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学生随时可以和父母通电话。老师定期对留守儿童学生进行家访,掌握学生家庭情况。
除正常的教学外,侯召然多方筹措资金,给孩子们购置了电视、电脑、课外读物及体育器材。市、县、乡有关领导及相关单位也为孩子们送来了衣服、图书、体育器材等生活、学习用品。侯召然经常对孩子们讲,人要常怀感恩之心,要懂得报恩,将来回报社*。
谈起办校5年来的感想,侯召然说:“返乡办校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实现我的一个心愿。每次在家长会上,听到家长对我表示感谢,我觉得很幸福”。
如今,学校建起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餐厅、浴室、厕所及操场,校园面积扩展到30余亩。为办好学,仅有初中文化的侯召然下决心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变外行为内行,自费参加了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大专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好的管理带出一流的精英团队,学校团队通过五年多来的不懈努力,终于采摘到了丰硕的果实:XD年9月被叶县教体局授予“民办教育先进单位”、XD年6月被叶县共青团、叶县妇联会、叶县科协授予“留守儿童、亲情家园”荣誉称号,并亲自送匾挂牌;2011年6月被叶县总工会授予“工会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9月被平顶山市总工会授予“示范性职工书屋”;2011年8月被中共水寨乡委员会、水寨乡政府授予“民办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鴇F年3月被推选为叶县九届政协委员;20鴇F年8月,侯召然入选“全国百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爱心校长”,20鴇F年11月荣获“共青团叶县县委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如今,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实验学校的工作是越做越细,名声越来越大,社*形象越来越好,学校越办越红火。前来学校取经的人是络绎不绝。2013年5月29日,县委常委、叶县纪委书记仝红伟、县委常委、叶县统战部部长崔利杰等领导观摩了该校留守儿童的才艺表演后,惊叹道:“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很难相信这里的孩子有这样的天赋和才艺”。2013年6月3日,县委常委、叶县县委副书记、叶县人民政府县长古松到该校调研后给予高度评价。
在鲜花和掌声面前,侯召然没有自满,没有陶醉。他深知,曾经的汗水让他们更加充实,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曾经的辉煌,为了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实验学校的发展,为了明天的太阳,他们将一如既往的辛勤耕耘,默默浇灌,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水寨乡,董红卫也是一个受人关注的人物。他自任桃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以工作为己任,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深得群众拥护,在当地树起了良好的口碑。2013年4月3日上午,我有幸联系到了日理万机的大忙人董红卫。带上数码相机,骑上我心爱的“美利达”,骑行5公里到桃奉社区施工现场采访。阳春四月;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景色宜人的季节。骑行在乡村的村村通公路上,呼吸着新鲜、清新的空气,心情格外舒畅。放眼四周,尽是碧绿的田野,瞧!春姑娘挎着一篮希望,悄悄的来到了田野。哇!一片片油菜绽开了黄澄澄的小花,在春风的吹拂下,涌起了层层金色的波浪,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阵阵清香。它们仰起可爱无比的小脸蛋,天真无邪地望着蔚蓝的蓝天。一群辛勤劳动的小蜜蜂在油菜花中忙着采蜜呢。绿油油的麦田齐刷刷的一片,像一张绿色大地毯铺在地上。麦苗的叶子有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我完全被这眼前的景色所陶醉了,面对大自然,我深深的呼吸着这带有芳香的空气,心里感觉惬意极了,若不是心驰神往的去水寨乡桃奉社区施工现场采访,我会立马停下“美利达”,跑到田野里好好地享受享受,享受这眼前美景,享受这无限春光。董红卫同志自任桃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桃奉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全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董红卫,男;汉族;1969年8月年出生于叶县水寨乡桃奉村;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1998年6月任村会计,2011年11月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书记,董红卫书记深知自己肩头的责任,更清楚村“两委”班子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所以,上任伊始,他就制定了目标,要带领全村百姓闯出一条致富路。董红卫书记注重班子建设,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约法三章,明确责任,当好带头人,公开公正处理事情,做到清清白白;为群众办事,不推诿不拖拉;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坚持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民主议政日活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定期组织党员观看电教片和科技知识培训片。此外,注重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村务,财务,政务公开力度,对公开内容不断量化、细化。不仅如此,董红卫书记还千方百计带领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发展经济,走共同致富之路。一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桃奉村一直是一季玉米一季小麦的传统种植模式,群众收入低。董红卫在外出考察后发现,近几年来种植蔬菜收益一直不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农业增收项目。但由于桃奉村的地势平缓,旱了无法浇,涝了无法排,村民们想种植蔬菜却不敢种。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初,他带领村干部投资近鴇F万元,在规划的70亩蔬菜大棚地上打了3眼机井,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村民有养猪的传统。但村民怕偷,想养不敢养。董红卫召开两委会讨论后决定在村上成立了一支夜间巡逻队,每天晚上由一名村干部带队轮流值班巡逻;确保了村民的财产安全。为了让群众信服,他带头建了猪场,看到发展势头良好,村里群众纷纷效仿,现在全村已发展规模养猪、养牛户30余户。三是狠抓劳务经济,加大对外输出农民工的力度。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业使用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少,仅靠种地难有大的作为。只有把劳动力输出去或上项目,才能彻底摆脱全村的贫困面貌,董红卫率先在村干部中实行村干部轮岗制度,即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分成两批,一部分带领村里有电焊技能的50多名青壮劳动力到青岛、广州、天津搞劳务输出,另一部分在家开展工作,一轮半年。如今全村已有68名群众在青岛做电焊工,60多人在天津做修建码头工程,如今仅劳务收入一项,年收入就达300万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董红伟带领村两委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经多方考察论证后,在村南时南线北侧征地180余亩建设高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社区内计划建设220套上下两层、户型统一的联体别墅。目前,一期工程基本结束,新建别墅鴇F6套。工程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已和“平顶山宏飞建筑公司”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公司经理李要领系本乡籍知名人士,身家百万,来村实地考察后,深为村两委干部的工作干劲及群众报名热情所感动,当即拍板以全市最低价(220元/平方米)承包了工程,也算是为家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