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经典常谈 >

第11章

经典常谈-第11章

小说: 经典常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下,李斯为相,实行统一思想,他烧书,禁天下藏“《诗》、《书》百家语”
(22)。但时机到底还未成熟,而秦不久也就亡了,李斯是失败了。所以汉初诸
子学依然很盛。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淮南王刘安仿效吕不韦的故智,教门客编了一部《淮南
子》,也以道家为基调,也想来统一思想,但成功的不是他,是董仲舒。董仲舒
向武帝建议:“六经和孔子的学说以外,各家一概禁止。邪说息了,秩序才可统
一,标准才可分明,人民才知道他们应走的路”。(23)武帝采纳了他的话。从
此,帝王用功名、利禄提倡他们所定的儒学,儒学统于一尊;春秋、战国时代言
论思想极端自由的空气便消失了。这时候政治上既开了从来未有的大局面,社会
和经济各方面的变动也渐渐凝成了新秩序,思想渐归于统一,也是自然的趋势。
在这新秩序里,农民还占着大多数,宗法社会还保留着,旧时的礼教与制度一部
分还可适用,不过民众化了罢了。另一方面,要创立政治上、社会上各种新制度,
也得参考旧的。这里便非用儒者不可了。儒者通晓以前的典籍,熟悉以前的制度,
而又能够加以理想化、理论化,使那些东西秩然有序,粲然可观。别家虽也有政
治社会学说,却无具体的办法,就是有,也不完备,赶不上儒家;在这建设时代,
自然不能和儒学争胜。儒学的独尊,也是当然的。

注释:(01)语见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上。

(02)《论语。卫灵公》。

(03)《论语。述而》。

(04)《论语。颜渊》。

(05)《孟子。公孙丑》。

(06)《论语。宪问》。

(07)《淮南子。氾论训》。

(08)《老子》十六章。

(09)《老子》三十六章。

(10)《老子》四十五章。

(11)《老子》五十七章。

(12)《庄子。在宥》、《天运》。

(13)《吕氏春秋。审应览。离谓篇》。

(14)语见《庄子。秋子》。

(15)(16)《荀子。非十二子篇》。

(17)(18)《韩非子。定法》。

(19)《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20)《吕氏春秋。有始览。名类篇》及《文选》左思《魏都赋》李善注引
《七略》。

(21)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序》说《春秋》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

(22)《史记。秦始皇本纪》。

(23)原文见《汉书。董仲舒传》。

「参考资料」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一篇。

辞赋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相传便是他
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竞渡据说原来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来是祭他的。现在
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也是为了纪念的缘故。他是个忠臣,而且是个缠绵悱恻的
忠臣;他是个节士,而且是个浮游尘外,清白不污的节士。“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01)他的是一出悲剧。可是他永生在我们的敬意尤其是我
们的同情里。“原”是他的号,“平”是他的名字。他是楚国的贵族,怀王时候,
作“左徒”的官。左徒好像现在的秘书。他很有学问,熟悉历史和政治,口才又
好。一方面参赞国事,一方面给怀王见客,办外交,头头是道,怀王很信任他。

当时楚国有亲秦、亲齐两派;屈原是亲齐派。秦国看见屈原得势,便派张仪
买通了楚国的贵臣上官大夫,靳尚等,在怀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怀王果然被他们
所惑,将屈原放逐到汉北。张仪便劝怀王和齐国绝交,说秦国答应割地六百里。
楚和齐绝了交,张仪却说答应的是六里。怀王大怒,便举兵伐秦,不料大败而归。
这时候想起屈原来了,将他召回,教他出使齐国。亲齐派暂时抬头。但是亲秦派
不久又得势。怀王终于让秦国骗了去。拘留着,就死在那里。这件事是楚人最痛
心的,屈原更不用说了。可是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却还是听亲秦派的话,将他二
次放逐到江南去,他流浪了九年,秦国的侵略一天紧似一天,他不忍亲见亡国的
惨象,又想以一死来感悟顷襄王,便自沉在汨罗江里。

《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离骚》尤
其是千古流传的杰构。这一篇大概是二次被放时作的。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
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播弄着。而顷襄王又不能觉悟;以致国土日削,国
势日危。他自己呢。“信而见疑,忠而补谤”(02),简直走投无路,满腔委屈,
千头万绪,没人可以诉说,终于只能告诉自己的一支笔,《离骚》便是这样写成
的。“离骚”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03)。他是个富于感情的人,那一
腔遏抑不住的悲愤,随着他的笔奔迸出来,“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
一句”(04),只是一片一段的,没有篇章可言。这和人在疲倦或苦痛的时候,
叫“妈呀!”“天哪!”一样;心里乱极,闷极了,叫叫透一口气,自然是顾不
到什么组织的。

篇中陈说唐、虞、三代的治,桀、纣、羿、浇的乱,善恶因果,历历分明;
用来讽刺当世,感悟君王。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的
表达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
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他又将贤
臣比作香草。“美人香草”从此便成为政治的譬喻,影响后来解诗、作诗的人很
大。汉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
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05)“好色而不淫”似乎就指美人香草用
政治的譬喻而言:“怨诽而不乱”是怨则不怒的意思。虽然我们相信《国风》的
男女之辞并非政治的譬喻,但断章取义,淮南王的话却是《离骚》的确切评语。

《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大约汉人才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
这里面有些是屈原初次被放时作的,有些是二次被放时作的。差不多都是“上以
讽谏,下以自慰”(06);引史事,用譬喻,也和《离骚》一样。《离骚》里记
着屈原的世系和生辰,这几篇里也记着他放逐的时期和地域;这些都可以算是他
的自叙传,也“不皆是怨君”(07);后世都说成怨君,他埋没了他的别一面的
出世观了。他其实也是一“子”,也是一家之学。这可以说是神仙家,出于巫。
《离骚》里说到周游上下四方,驾车的动物,驱使的役夫,都是神话里的。《远
游》更全是说的周游上下四方的乐处。这种游仙的境界,便是神仙家的理想。

《远游》开篇说:“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篇中又说:“临不
死之旧乡”。人间世太狭窄了,也太短促了,人是太不自由自在了。神仙家要无
穷大的空间,所以要周行无碍;要无穷久的时间,所以要长生不老。他们要打破
现实的,有限的世界,用幻想创出一个无限的世界来。在这无限的世界里,所有
的都是神话里的人物;有些是美丽的,也有些是丑怪的。《九歌》里的神大都可
爱;《招魂》里一半是上下四方的怪物,说得顶怕人的,可是一方面也奇诡可喜。
因为注意空间的扩大,所以对于天地,山川、日月、星辰,都有兴味。《天问》
里许多关于天文地理的疑问,便是这样来的。一面惊奇天地之广大,一面也惊奇
人事之诡异——善恶因果,往往有不相应的;《天问》里许多关于历史的疑问,
便从这里着眼。这却又是他的入世观了。

要达到游仙的境界,须要“虚静以恬愉”、“无为而自得”,还须导引养生
的修炼工夫,这在《远游》里都说了。屈原受庄学的影响极大。这些都是庄学;
周行无碍,长生不老,以及神话里的人物,也都是庄学。但庄学只到“我”与自
然打成一片而止,并不想创造一个无限的世界,神仙家似乎比庄学更进了一步。
神仙家也受阴阳家的影响;阴阳家原也讲天地广大,讲禽兽异物的。阴阳家是齐
学。齐国滨海,多有怪诞的思想。屈原常常出使到那里,所以也沾了齐气。还有
齐人好“隐”。“隐”是“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08),是用一种滑稽的
态度来讽谏。淳于髡可为代表。楚人也好“隐”。屈原是楚人,而他的思想又受
齐国的影响,他爱用种种政治的譬喻,大约也不免沾点齐气。但是他不取滑稽的
态度,他是用一副悲剧面孔说话的。《诗大序》所谓“谲谏”,所谓“言之者无
罪,闻之者足以戒”,倒是合式的说明。至于像《招魂》里的铺张排比,也许是
纵横家的风气。

《离骚》各篇多用“兮”字足句,句逗以参差不齐为主。“兮”字足句,三
百篇中已经不少;句逗参差,也许是“南音”的发展。“南”本是南乐的名称;
三百篇中的二《南》,本该与《风》《雅》《颂》分立为四。二《南》是楚诗,
乐调虽已不能知道,但和《风》、《雅》《颂》必有异处。从二《南》到《离骚
》到现只能看出句逗由短而长,由齐而畸的一个趋势;这中间变迁轨迹,我们还
能找到一些,总之,决不是突如其来的。这句逗的发展,大概多少有音乐的影响。
从《汉书。王褒传》可以知道楚辞的诵读是有特别的调子的(09),这正是音乐
的影响。屈原诸作奠定了这种体制,模拟的日见其多。就中最出色的是宋玉,他
作了《九辩》。宋玉传说是屈原的弟子;《九辩》的题材和体制都模拟《离骚》
和《九章》,算是代屈原说话,不过没有屈原那样激切罢了。宋玉自己可也加上
一些新思想;他是第一个描写“悲秋”的人。还有个景差,据说是《大招》的作
者;《大招》是模拟《招魂》的。

到了汉代,模拟《离骚》的更多,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都走着宋玉的
路。大概武帝时候最盛,以后就渐渐的差了。汉人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为
“楚辞”。刘向将这些东西编辑起来,成为《楚辞》一书。东汉王逸给作注,并
加进自己的的拟作,叫作《楚辞章句》。北宋洪兴祖又作《楚辞补注》。《章句
》和《补注》合为《楚辞》标准的注本。但汉人又称《离骚》等为“赋”。《史
记。屈原传》说他“作《怀沙》之赋”;《怀沙》是《九章》之一,本无“赋”
名。《传》尾又说:“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赋见称。”《汉书。艺
文志。诗赋略》列“屈原赋二十五篇”,就是《离骚》等。大概“辞”是后来的
名字,专指屈、宋一类作品;赋虽从辞出,却是先起的名字,在未采用“辞”的
名字以前,本包括“辞”而言。所以浑言称“赋”,称“辞赋”,分言称“辞”
和“赋”。后世引述屈、宋诸家,只通称“楚辞”,没有单称“辞”的。但却有
称“骚”、“骚体”、“骚赋”的,这自然是“离骚”的影响。荀子的《赋篇》
最早称“赋”。篇中分咏“礼”、“知”、“云”、“蚕”、“箴”(针)五件
事物,像是迷语,其中颇有讽世的话,可以说是“隐”的支流余裔。荀子久居齐
国的稷下,又在楚国作过县令,死在那里。他的好“隐”,也是自然的。《赋篇
》总题分咏,自然和后来的赋不同,但是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却开了后来赋家
的风气。荀赋和屈辞原来似乎各是各的;这两体的合一,也许是在贾谊手里。贾
谊是荀卿的再传弟子,他的境遇却近于屈原,又久居屈原的故乡;很可能,他模
拟屈原的体制,却袭用了荀卿的“赋”的名字。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诸作也便
被称为“赋”:“辞”的名字许是后来因为拟作多了,才分化出来,作为此体的
专称的。辞本是“辩解的言语”的意思,用来称屈、宋诸家所作,倒也并无不合
之处。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杂赋”十二家是总集,可以不论。
屈原以下二十家,是言情之作。陆贾以下二十一家,已佚,大概近于纵横家言。
就中“陆贾赋三篇”。在贾谊之先;但作品既不可见,是他自题为赋,还是后人
追题,不能知道,只好存疑了。荀卿以下二十五家,大概是叙物明理之作。这三
类里,贾谊以后各家,多少免不了屈原的影响,但已渐有散文化的趋势;第一类
中的司马相如便是创始的人。——托为屈原作的《卜居》、《渔父》,通篇散文
化,只有几处用韵,似乎是《庄子》和荀赋的混合体制,又当别论。——散文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