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谱-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更强大、更有尊严,注定将难以免“俗”。
人人都在摆谱!(3)
摆谱在现实生活中如此普遍,超越了收入、文化、职务等各方面的界限,几乎成了每个人的本能。有权有势者是这样,向上攀爬者是这样,名成利就者是这样,寻常百姓也是这样。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小心翼翼地、处心积虑地摆着谱,以让自己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区别仅仅是:摆谱的次数是多是少?水平是高是低?效果是好是坏?
有虚名也有实利(1)
人们为什么要摆谱?因为他们有欲望!
欲望是摆谱的催产素。摆谱的欲望有两种情形:第一,希望在别人的眼中,自己是一个“尊贵的”、“有身份”的人;第二,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断提高,超出自己目前的身价与地位。
煞费苦心,为的只是他人的某种看法与评价。我们似乎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好评而活着。是的,这正是每一个社会人的生存现实。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幸福程度有多大,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不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是别人如何看待——如果别人都以艳羡的、尊敬的眼光看着你,你差不多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了。从原始时代起,为了得到族人的认同,为了一个勇士的称谓,无数青壮年甘愿以死相拼。今天,大多数社会学家相信,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其实是你在别人眼中看到的自己的影子,所谓“自我”,不过是一个“镜中我”。每个人的一生注定要与别人纠缠在一起,为博得别人的尊重而操劳不止。
西楚霸王项羽攻克秦都咸阳、纵火焚烧阿房宫后,有人劝他在富饶且地理位置优越的关中定都。此时的项羽却想着引兵东归,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外表粗鲁、豪放的项羽,也把衣锦还乡当成人生的一大追求。数年之前,他带着八千江东弟子造反,如今胜利在望,他太希望向父老乡亲们炫耀一番了。
但项羽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兵败之后,他宁可自刎于乌江,也不肯过江以图东山再起,因为“无脸见江东父老”。
倒是他的死对头刘邦如愿以偿。刘邦刚做了皇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带领一大班文臣武将,浩浩荡荡回到故乡。元代睢景臣在《高祖还乡》中,描写了刘邦得意洋洋衣锦还乡时的情景:“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想当年,刘邦不过是一个出身寒微、衣食无着的市井小儿,周围的人看不起他、嘲弄他、呵斥他,甚至连正眼都不肯看他一眼。他太需要这样一次肉体上与心理上的荣归,一扫在那些乡党故旧心中——也是自己心中——留存的印象,重建一个新的、高大的“自我”。
获得这一众人等的好评又能怎样?只是为了一份虚荣或者志得意满的感觉吗?当然是,但不仅仅是。在人们对你作出一定的身份判断后,就会给你相应的对待,除了在态度上尊敬你、重视你之外,还给你更多的信任,提供更多的机会或支付更高的价格。也就是说,既有虚荣,又有实利。
比如,你表现得让人感觉是可信的有钱人,那么导游小姐将更耐心地为你讲解,会场服务员会把你领到贵宾室,商业伙伴更愿意与你合作;如果你表现得像个彬彬有礼的绅士,那么在公共事务中,人们更愿意听取你的意见,让你做代表与领头人;如果你驾车超速,警察追上来后发现你开着BBC(奔驰、宝马、凯迪拉克),你的样子又衣冠楚楚气宇轩昂,他们会倾向于放你一马——至少在西方是如此。
2004年,杭州道远集团董事长裘德道自费去新加坡看航展。欧美国家很多前来看航展的人都是坐私人飞机或者是公务机前来的,一下飞机就被接到贵宾厅,并有专人迎送,而裘德道是坐民航机去的,只有在一边干等的份儿。“我当时心里就有气,琢磨着一定要买架属于自己的飞机。”随即,裘德道斥资6500万元,买下了一架全球最先进的私人公务飞机——“首相一号”。一夜之间,他成了一位万众瞩目的人物。
有了飞机后,凡是车程在两个小时以上的路程,他都坐自己的飞机去,从萧山到上海也不例外。“我的生意很多时候需要和外国人打交道,别人并不清楚你的实力。我坐自己的专机去和对手谈判,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裘德道还表示,坐自己的飞机和航空公司的飞机到底不一样,在自己的飞机上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很自在,安全系数也高。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有虚名也有实利(2)
给那些看上去“有身份”的人以更多优待,是人类的一种很奇怪的行为方式。有些时候,这样做是出于利益考虑,希望那些人能给他带来好处;但很多时候他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或许永远也不会得到,但人们就是愿意对有身份、形象好的人另眼相看。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人人都长着一双“势利眼”。但人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孔老夫子老早就明白地告诉人们,要敬重尊长,服从尊长。有的学者认为,人类之所以形成这种奇怪的伦理,是根据潜在利害权衡形成的行为习惯;也有人认为,是由于人类长期在等级社会中养成的奴性意识。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他的小说《百万英镑》中,对人们的势利心理进行过露骨的描述:伦敦的两个富豪兄弟打赌,把一张100万英镑的钞票借给一个来自美国的穷小子亨利,看他在30天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当亨利拿出这张无法找零的百万大钞后,人们对他拼命地巴结,吃饭免费,买衣服免费,住宿免费,还主动借零用钱给他。他的社会地位也不断上升。一个月之内,他让一位朋友以他的名义销售矿山股票,人们得知后争相购买,这使他赚进了另外100万英镑,并得到了一位漂亮的妻子。
对摆谱所具有的作用,中国民间有着非常现实的认识。清末民初年间,北京城内不管是做生意的还是唱戏的,一旦有了点儿钱,首先想到的就是购置一套四合院,而且要住就住独门独院。另外还有个讲究,叫“天棚鱼缸石榴树,厨子肥狗胖丫头”。这是当时北京四合院的一个基本标准。住这样的房不但舒服,还有其他大用呢。比如,那时经常有上海戏馆子派人来北京约“京角儿”。一位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艺人回忆说:“头牌那儿已然去过了,头牌和人家提名咱‘当二路’。人家要登门拜访,其实是想探探咱的虚实,好给咱定包银。咱早就独门独院了,家里也收拾得挺齐整挺气派,这价儿不怕您不往高了开!”
显然,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有钱的,或是有能力、有资历的人,将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和机会。摆谱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虚荣和面子问题,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基础和现实的利害计算。做企业更是如此。
在世界的竞技场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摆谱是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是对别人的“广告”与“报价”。对于大多数仍在追求、进取的人来说,摆谱是一次次向上攀爬的尝试,如果能有效地让别人接受,则无异于找到了一个迈向成功的加速器;对成功者来说,摆谱是巩固和维护身价不可缺少的护身符,他们小心地管理着自己的身份和名声,并尽力使之保值、升值。
我们很难确切地说清楚,是越有身价的人越善于摆谱,还是越善于摆谱的人越显得有身价。可以确定的是,摆谱是他们制胜的法宝。
不得已的选择(1)
有些时候,摆谱也是一种被动的、不得已的选择,出于人们对得不到尊重、身价降低的恐惧。
几年前,一位影视评论家曾记叙过一次他采访某位演员的经历:一个炎热的夏天,这位已小有成就的演员蹬着自行车,穿越半个北京城来到他的住处,就为接受他的一次访问。面对眼前挥汗如雨的演员,他实在有些感动,但又不禁问自己,这是一个有实力的艺人吗?怎样才能在文字中为他增点明星光彩?
怀疑是人们面对一个“有身份”人物的第一反应。他真是这样一个人吗?是不是真的成功了?是不是已经不行了?人们需要通过某些具体的信息得到验证,让自己“眼见为实”。如果这种怀疑得不到消除,人们将会倾向于看低他。众人烁金,多数人的怀疑是具有杀伤力的。上面所说的这个演员,的确如那位评论家所怀疑的一样,几年过去始终没有红火起来。
生于香港的邓智仁先生曾在中国房地产界有“营销教父”之称。但在2005年上海的几次专业论坛上,人们发现“教父”与一堆中层经理们一起坐而论道,“教父”的神秘感、崇高感消失殆尽。不少同行和记者由此产生疑问:他现在是不是过得很惨,急着找业务?
为了消除外界的怀疑,坚定合作者乃至下属的信心,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和企业主管不得不经常地向外界摆摆谱。比如,生意人要经常地在高尔夫球场露露脸,请业务伙伴到高档酒店吃燕窝鱼翅,请记者和官员到歌厅唱卡拉OK,出国度假的信息也要想办法告知众人。这些消费并不一定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但如果长时间没有这类举动,就会传出一些不利的“流言”:他的生意进展不顺,或是已经在这个“冬天”冻死了。政府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如果长时间不公开讲话,态度过于低调、谨慎,内部和外部就会有人怀疑,他是不是职位不保、面临调整?大牌明星都喜欢讲排场,对衣食住行、待遇安排非常挑剔,如果他(她)突然降低要求,圈子内就会有人猜测,他(她)是不是接单不理想、底气不足了?
当个人的处境、身份发生变化,需要让邻里故旧重新认识你的时候,摆谱的行为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有了钱的人通常选择奢侈性消费,买奔驰、住豪宅、戴名表,呼朋唤友,大宴宾客;新上位的艺人则开始拒绝一些低层次的邀请,并将事务性工作转给助手打理。这些举动向外界传递出明确的信号,他(她)现在确实不一样了!
“有身份”的人遇到的第二个恐惧,就是被人忽视,身价打折。如果你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不敢自己给自己定身价,别人将倾向于随便对待你,甚至装着不了解你的身价。
王石在他的回忆录《道路与梦想》中讲过一个故事:
1996年,冯仑打电话给王石,说有点事想找他咨询。王石主动从深圳飞到北京。两个人在京城企业家俱乐部见了面。
冯仑说:“万通买了低压开关设备厂的土地,策划建包括高档写字楼、大型商场、公寓住宅的综合高级商务区,想听听你的建议。”说完,哗啦哗啦将规划图纸在桌面上摊开,上面规划了十几栋高层项目。
王石沉思了一会儿,谨慎地吐出三句话:“大——大——太大了!”
冯仑告诉他,万通正在同日本三井不动产谈合作开发,“韩国三星还在后面等着呢”。
“噢,那就另当别论了。”
没过几个月,冯仑告诉王石,鉴于中国内地房地产的形势,外国财团放慢了谈判节奏,“实际上,项目搁置在那,赚的钱都压在土地上了。当时听你的意见就不会这么被动了”。
王石一本正经地说:“你知道你为什么没有听我的意见吗?因为是免费的,所以不珍惜。以后再咨询类似的问题,我得先收100万,一个月之后才回答,当然会有一本厚厚的分析图表作依据,告诉你,那个项目太大了,市场前景也不明朗,得放弃了,这样你就会重视啦。”
不得已的选择(2)
不少刚刚在单位内获得提升的人会有一种感受:原来平级的同事对他的新身份表现得满不在乎,甚至不服气。这确实是一大考验。怎么办?不摆谱是不行的。于是有意拉开距离,不再一起吃吃喝喝、随意聊天,进行某些规则上的、人事上的调整,对不服气的人打打杀威棒。通过这些行为,让对方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你的新领导!
“有身份”的人的第三个恐惧是,他人对他的身份感觉变得麻痹。人们似乎都患有一种健忘症,时间长了,接触得多了,原先的感觉就会逐渐模糊,再伟大的人在自己眼中也觉得不过如此。
中国的皇帝是世界上最专权的帝王,具有任意的生杀予夺的权力,所谓“伴君如伴虎”。但仍然有臣民不断犯健忘这种低级错误。不仅身边的大臣,就是管事的奴才太监,也时常忘乎所以,忘记了应有的礼仪与尊崇。所以,皇帝要以超常的排场、严肃的仪式、残酷的杀人等方式,不断提醒他的臣民和奴仆:这是至高无上的皇上,他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这种现象不仅中国有,在西方同样存在。1736年出版的《策特勒百科大词典》,对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