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施耐庵-绝代奇才 >

第55章

施耐庵-绝代奇才-第55章

小说: 施耐庵-绝代奇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未落,余下的几个汉子七嘴八舌地报出了家门姓名。 
只见一个身着土黄短褐的矮矬汉子走上来唱个大喏,说道:“俺,梁山泊好汉‘活闪婆’王定六之后王持九,绰号人称‘拱地龙’,平生没甚本事,登山涉水,钻穴掘墙便是俺的手艺。” 
“俺,架海金梁郁岳,先祖梁山泊头领郁保四。” 
话音未了,两个黧黑面皮的汉子走上来说道:“俺堂兄弟两个乃是随王大哥一起从翠屏山逃出的莽汉,翦尾猴解明、单臂猿解亮是也!先祖‘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当年打虎不成一怒上了梁山,俺二人打虎不成却投了饮马川!” 
二人道毕,旋即又蹦出两个人来,只见一人年纪稍大,面色焦黄,着一件宽大长袍,另一人却是燕额虎腮,颔下一部虬髯,煞是举止生威,两人敞声叫道:“俺‘大铁尺’穆龙、‘小铁尺’穆虎凭着两根七星铁尺打家劫舍,没的今日却在此地喝风,怎对得起俺祖上那两位举手无遮拦的英雄穆弘、穆春?” 
两个人正待又叫,身旁早挤出两个魁伟精壮的汉子,一式抹额英雄巾、紫色豹皮裤,齐齐唱个喏,说道:“俺二人,饮马川行刑刀手‘玉臂狼’蔡遂、‘花面狸’蔡巡,当年梁山大寨‘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六代裔孙!”七个人依次说完,便退过一旁。 
施耐庵听完众壮士报过姓名家世,不觉喜上眉梢。他注目一望,只见这十六位好汉,尽管面目不同,神态举止迥异,然而一个个性格豪爽,出言坦荡,与那衣冠中人大异其趣。与他们在一起相处,直觉得襟怀为之一舒。 
“吴铁口”见众人都已说完,走近一步,对施耐庵说道:“施年兄,列位兄弟都已打过问讯,如今只剩俺与这时家兄弟两个,你想听听来历么?”谁知时不济小小身形一扭,霎时闪到面前,扬颔说道:“吴大哥,俺与施相公乃是老相识了!” 
“吴铁口”凝视着施耐庵,一字一顿地说道:“年兄,俺的来历,说简单则简单之极,说曲折,千言万语也难诉说。俺问你:当年梁山大寨之上,姓吴的英雄有几人?” 
施耐庵答道:“梁山好汉姓氏虽然甚杂,而姓吴的仅有一人。” 
“吴铁口”点点头道:“是的。既如此,俺的来历岂不是昭然若揭了?” 
施耐庵又惊又喜,不觉叫道:“啊啊,原来仁兄便是那‘智多星’吴用吴学究的后代,失敬失敬!” 
谁知那“吴铁口”摆摆手,冷冷地问道:“不过,施年兄既然对当年梁山泊故事耳熟能详,却为何漏听了一桩绝大的公案?” 
施耐庵一时怔住,苦苦搜索记忆,茫然无言以对。 
“吴铁口”又道:“施年兄,你可记得这样一件事,那吴用吴大英雄在楚州自缢而死之时,并未娶妻生子,又从何留下血裔?” 
施耐庵一经提醒,不觉记起:世间只口相传,吴用毕生辅佐宋江,至死未成家室,孤魂杳杳在楚州追随宋江英灵于泉下,这是确凿无疑之事!既未成室,何来子息? 
想到此,他不觉疑虑大起,忙忙问道:“如此说来,仁兄又不是那吴大英雄的后代?” 
“吴铁口”闻言,仰头浩叹,喃喃地说道:“岁月如过隙白驹,世事奇幻莫测,造化作弄人事,实在令人叹恨!”说着,他转过头来,眼底忽放奇彩,对施耐庵说道: 
“此日此时,面对众位梁山前辈泉下英灵,面对列位血肉兄弟,俺也不再隐藏这数百年来的身世大秘!” 
在场众人闻言,各各悚然失惊。此刻,坟地上閴倦无声,人人屏息以待,等待着“吴铁口”讲出身世。 
“吴铁口”瞑目俯首,仿佛沉入深深的回忆。忽地,他昂起头,说道:“施年兄,列位兄弟,说起俺的身世来历,那真是奇异之极了!” 
众人正耸耳聆听。忽然,旷野中一阵“簌簌”的衣裙掠风之声响起,两个娇俏的身影闪过,霎时一个白衫白裙、一个红袄红裙的女子倏地立在面前,气喘嘘嘘地叫道:“义叔,不好了,官军将宅院团团围住了!”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二十八 施奇袭扩廓增兵 分锦囊铁口逞能
两个女子这一声呼喊,仿佛平空响了个炸雷,又好似在静静的池塘之中投进了一块巨石,立时将在场众人惊得呆了。 
“吴铁口”收住话头,适才沉湎住事之时涌上脸庞的悲凉之色倏然收敛,面对这惊人巨变,一时竟显得出人意料的从容镇静。 
只见他袍袖轻拂,长须微摆,一副闲适悠雅的神态,对一众好汉说道:“列位弟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何必如此沉不住气!” 
说着,他转头朝施耐庵说道:“施年兄,情势紧迫,可惜俺无法将身世告诉你了,真真抱歉得很哪!” 
施耐庵此时哪里还有心思去听他的来历,他早被这突发巨变惊得五内如焚了。元人铁骑围了宅邸,这一众梁山好汉的后代,突遭偷袭,众寡悬殊,倘若落入朝廷之手,哪里还能生还?岂不是又逢上了千古恨事! 
想到此,他忙忙地对“吴铁口”说道:“仁兄,都怪晚生太谨慎,以至未将那八字大秘相告,此刻,俺立即与你拆解明白。” 
谁知那“吴铁口”听了,竟自微微一笑,摆摆手道:“不必了!” 
施耐庵不觉茫然,忙问道:“适才为探寻此桩大秘,仁兄如渴思饮,此刻又为何如此淡漠?难道仁兄忘了你那桩毕生大愿么?” 
“吴铁口”双目精光射人,语调豪爽地说道:“施年兄,今日之会,俺已知道你的为人,亦且晓得你心中藏着那桩八个字的拆解之法,既然你我声气相求,惺惺相惜,你知我知,亦是一样,何必藉藉追问?有年兄在,何愁梁山后代重聚无望,俺那桩毕生大愿不偿?!” 
说毕,他一步纵到坟场高处,对那红衣红裙的女子唤道:“燕家侄女,你速速去到后院,督率阖宅老弱妇孺从地下暗道撤出镇外!” 
那红衣红裙少女急急应了声:“是!”红影一闪,倏忽奔入夜幕。 
“吴铁口”又对那白衣白裙少女吩咐道:“林家侄女,你火速到东偏院打叠珠宝银两、衣物器械,从西侧院水道送出后山!” 
他又转头对穿黄穿蓝衣服两个少年唤道:“吕贤侄、郭贤侄,你们二人保护施相公从后园门出去,直奔饮马川!” 
此时,夜空之中早已听得四周杀声阵阵,马嘶萧萧,远远近近已燃起烛天的火光。 
“吴铁口”丝毫没有惊慌之色,从怀中掏出三只小小锦囊,对众人说道:“列位兄弟,居安思危,俺早已提防有今日之变,现已备下这三只锦囊!” 
说着,他拿出一只黄色锦囊,喝道:“饮马川六杰听令!你们六人从正门杀出,一待出了镇口,便拆开这个锦囊,依计行事,休要误了军令!”说完,将那黄色锦囊递给晁景龙。 
不待晁景龙六人奔远,“吴铁口”又举起一只黑色锦囊,喝道:“解家兄弟、穆家兄弟、蔡家兄弟听令!尔等从东跨院杀出,直插元军后背,一定要拖住那王保保的人马!只等这里火起,立即拆开锦囊,依计行事!” 
“吴铁口”不慌不忙,直待正门方向杀声大起,分明是饮马川六杰已经杀入敌丛,他方才倏地举起那最后一只白色锦囊,喝道:“时家兄弟听令!你速速去镇口醉仙楼放一把冲天火,一待火起,便拆开这只锦囊,照计行事,不得有误!” 
“吴铁口”吩咐已毕,双臂微微一弯,只听得“刷刷”一阵响,他早已脱下外罩长袍,露出一身玄色短靠,手头上冷芒闪耀,不知何时早将一支笔管短枪掣出,大叫一声:“郭贤侄、吕贤侄,时机已到,可以去了!” 
一边说,一边又道:“郁家兄弟、王家兄弟,随俺来!” 
霎时,六个人兵分两路,一奔南院,一奔后园,三人一队,倏忽离了那片坟园。 
恰才奔出十余步,施耐庵忽听得背后山崩地裂一阵“轰隆隆”巨响,他不觉回头张望。 
只见身后那片坟园上响声隆隆,泥土崩裂,竟然渐渐地陷了下去,那四十八块石碑随着徐徐下陷的地面,齐齐倒下,淹没在漫天的黄尘之中。 
一路穿廊过院,排门越墙。每过一排屋宇,都见那郭、吕二人回身揿动墙上暗道机关,那刚刚走过的墙垣房屋无不应手而倒。一旦奔到后园门口,回头一看,那幽幽庭院、栉比屋宇早已变成一片瓦砾场。 
吕、郭二人不待施耐庵动问,愤愤地说道:“叔父说过,这一派好庭院,决不留给贪官污吏,这叫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施耐庵听了这番话,望着那已毁的庭院屋宇,心情霎时由惋惜变为赞叹:好一个“吴铁口”,行事竟是这般果断决绝! 
这副刚直脾性,委实非常人可比! 
看看奔出后园门,三人正自疾行,忽见路畔密林之中一声喝:“娃娃休走,还不快快留下买路钱来!” 
三个人不觉吓了一跳,正待拔出兵刃,只听得“嗤嗤”一阵娇笑,白光一闪,一个女子蛇矛横胸,跃出树丛。 
原来竟是那日间与施耐庵斗棋的白衣女子,只见她此时早已换了装束,头上缠着围发白巾,身穿月白紧身靠衣,腰扎白绫板带,下着素白熟罗灯笼裤,手中一根烂银打就的三尺蛇矛银光闪烁,那姿态煞是飒爽俊俏。 
吕俊一见,忙道:“原来是林师妹,你怎么还未出镇?”那白衣女子烂银蛇矛顺手往腰间一插,抿嘴笑道:“嘻嘻,瞧你这人尖儿,也太小瞧人!这么久功夫俺还没出镇,未必一忽儿变成了跛脚婆婆?” 
吕俊道:“既然杀出了重围,干嘛又返回来?” 
白衣女子道:“俺照义叔吩咐,早将珠宝细软在镇口交割与郁大叔、王大叔,此刻领命回来相机接应!” 
郭云闻言,急忙插口道:“既如此,还不赶紧过河去山道接应燕师妹?她一个人掩护阖宅眷属,假若一众老弱妇孺有什么闪失,却如何向义叔和好汉们交待?” 
白衣女子又是“卟哧”一笑,说道:“瞧师兄这副鸡肠鼠胆!师妹听了又得啐你一口。她那两把绣鸾刀可不是吃素的!” 
听毕此言,吕、郭二人方才舒了一口气,对那姓林的女子道:“如此,多谢林家师妹接应俺们三人。” 
那姓林女子一听“俺们三人”,不觉抬头瞧了施耐庵一眼,笑道:“嗬,两个小白脸又添了个书呆子,这回可配得齐整了!”吕俊忙喝道:“休要嚼舌!”说着,他指着施耐庵道:“此位乃是义叔的尊客,从江南来的施相公,还不叩头?” 
那姓林女子“嗤嗤”一笑,说道:“瞧把你能的!休在俺面前装博学。告诉你,这阖户之内,俺第一个会的这施相公!晌午时分,在那前院内,俺姊妹俩个还与他唱了文武两出哩!” 
说着,她对施耐庵道:“施相公,此言不是假话吧!” 
施耐庵点点头道:“大姐好棋艺,晚生得益多矣!” 
那姓林女子道:“哼,要不是你肚子里唱戏,俺何曾输得了那盘棋?改日有空,俺再与你手战五百回合!” 
施耐庵一边嗯嗯应答,一边倾听身后远远传来的喊杀之声。他不时回头眺望,只见张秋镇上大火烛天,杀声震耳,胆小之人听了心中发怵。 
他又看了眼前三个少年男女一眼,不觉暗暗称奇:想不到这三个少年,小小年纪,在这杀声震天之际,竟然如此嘻嘻哈哈,毫不在意,这些英雄后代,实在是大异常人。 
四个人一路说笑,不觉走到镇外的河边,只见一条小船泊在岸边,一个斗笠蓑衣的艄翁背身坐在船头。郭、吕、林三人早知这是“吴铁口”安排的接应船只,纵步疾促地朝那船埠头奔去。 
奔着奔着,忽听得身后隐隐响起一阵“得得”的马蹄之声,一队元兵铁骑“哇呀”直叫,无数长刀在夜色中闪着冷光,急骤地尾追上来。 
吕俊叫了一声“快”,领头一路纵跃,奔下了河滩。及至奔近一看,却见那只船并非泊在滩边埠口,而是荡在离岸五六尺的河面之上,一时无法登船而上。那吕俊性急,忙忙叫道:“是俺家哪位老丈,连船都不会拢岸,快快撑过来,俺们几个要赶紧过渡!” 
谁知那位艄翁却似聋人,如此大声呼喝,竟然一动不动,郭云急得性起,大声喝道:“再不将船拢岸,俺可要用强了!” 
说着,他“呼”地擎起右手画戟,作势便欲投出,嘴里随即喝道:“着戟!” 
就在此时,那艄子喝一声“慢着”,旋即将竹笠、蓑衣往上一掀,霎时红光一闪,猛地耸身站起,转过身来。 
此人哪里是什么艄子,竟是一位精悍娇俏少女。她发际缠着茜红头巾,沿颈项打个梅花结子,上穿嫣红绫罗紧身短袄,腰系紫色绸带,下穿大红绫子灯笼裤,一手执着两把绣鸾刀,另一手拄着撑船的长篙。亭亭立在船头,英姿飒爽,煞是雄壮无比!原来竟是那姓燕的红衣女子。 
只听她叫一声:“有俺在此,四位休得惊慌!”双手一抖,绣鸾刀“铮”地滑入腰际刀鞘,船篙同时点入河底。 
吕俊早已按捺不住,怒声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