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梦难圆-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足协管得太多看上去似乎是为俱乐部帮忙,其实真正的效果是显示足协的权威。在职业化的过程中,足协角色的转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足协一直不肯适应这个必然,他们用“中国国情”为借口在拼命维护曾有过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力。球员的工资奖金管不了,教练的任免管不了,我还能控制你们训练和比赛,如果连这个也管不了,还要足协干什么?我们难道都是吃干饭的不成?从这几年的情形看,发展良好机制健全的俱乐部顶讨厌搞什么全体集训了。这种集训的最大弊端是消解俱乐部的职能,一切由足协来管,一切由足协来办,俱乐部只剩发奖金和为演练阵容操心了。从竞技本身来看,十几支球队本来都要利用这段时间调整人员,设计战术,诸如此类需要保密的东西都统统作废。一年的联赛开端就没有悬念没有戏剧性,这个功劳应该记在海埂集训上。一年的联赛如同一出戏剧,只有不停地出现悬念才有味道,但集训的环境决定了每支球队都没有秘密,包括引进的外援也会在这么长的集训中被对手了解透彻。没听说国际足联会规定每个洲每个国家采取什么方式训练,也没听说哪个足球发达国家的足协要管理俱乐部的训练。足协在许多方面可以行使权力,唯独在这些方面不该说东道西。说得具体些,没有哪个足协官员比俱乐部老板比主教练更了解球员的情况,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对训练发表指令。更没有哪个足协官员比俱乐部老板和主教练知道缺什么少什么,只有他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足协的这种做法不单纯是行使了不该行使的权力,更主要的是破坏了职业足球的规则,不知道该受到怎样的惩罚。如果国际足联也是一群四处伸手的人,恐怕真要制裁中国足协了,但国际足联的一贯做法是进行原则性指导,从不干涉一个下层足协的具体实施手段。中国足协至少也应该学习国际足联,只管原则就行了。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足协从不接受批评和建议,一直就顽固地坚持这个愚民政策,'98赛季之前依旧老套子照搬,只是把军犬撤了,据说是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实际上军犬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根本内容没有变化,集训的弊端依旧。中国足协经常开会,为什么不召集各方面人士开会好好讨论一下中国足协到底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呢?
国奥队国家队主教练人选问题历来是各个国家足球的重要部分,按照国际惯例,至少要事先有个民意测验,同时还要有新闻界和专业人士在一起研究讨论,然后才能圈定几个人选,最后由专家进行考评确定,也就是说要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很复杂很周密的酝酿才能形成决定。但我们这方面依然是长官意志,几个人坐下来议一议就可以拍板决定。据说徐根宝又要入主国奥队,我不知道真的选中徐根宝有什么根据,只能说明徐根宝深得足协官员的赏识。他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眼见着比职业化未曾开始以前还倒退了一大步。想当年年维泗时代国家队国奥队重新组阁还搞了一个象征性的竞选演说呢!至于徐根宝究竟是不是新一届国奥队和国家队主帅的合适人选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足协在兵败十强赛之后并没有从深层次自我反省,他们依旧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处理这件对未来国家队至关生死的大事。
1993年中国足球发展十年纲要设想的东西——打进'96亚特兰大奥运会和'98法国世界杯——都成了笑谈,这就进一步使2000年和2002年的远大目标变得充满讥讽意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了解中国足协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就不会对他们急三火四讨论主教练感到奇怪。也就是说“定位”归定位,但他们还是要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反省的情况下用新一届国家队国奥队进行赌博。这是一些只想对自己的官位负责而并不想对中国足球负责的人,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便可以证明这一点,十强赛打成那个熊样子,中国足协居然总结出了十条经验,而败因只有四条。即使吴承恩从坟墓中跳出来亲自操刀捉笔,恐怕也不会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
涉及到中国足协的时候,我总是没办法生气,只是心中一片奇怪。我觉得这是一群没有理性却习惯颐指气使的人,失败并没有使他们的霸气受到丝毫打击,他们照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怎么也想不到足协新近又出台了转会细则,这个细则属于最典型的拉倒车。
比如它规定各队严禁球队与球员进行私下交易,先不说球队和球员会不会遵守,单纯以商品交易的角度也无法说得通,又不是封建社会娶老婆嫁汉子,进了洞房才揭盖头。说穿了这是市场经济的一次反动,是计划经济在足球领域的死灰复燃。问题是足协的这个章程又要形成一纸空文,他们这么干也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执行不执行,只要做得不明显,大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算了。接下去的转会规定是球队当年名次将决定购买次序,这更荒谬得离谱,它几乎是扼杀了转会,也扼杀了整个足球的良性循环。中国足协做事像有意和球员和俱乐部过不去,12月22日公布首批转会名单,到一月底国内球员的转会就宣告结束。如此短的时间对足协来说真是分秒必争,就像讨论主教练人员一样雷厉风行,但对转会本身来说,造成的混乱肯定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显现出来,人财两方面的盲目投入肯定会造成无谓的损失。你真说不清楚中国足协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为什么老是干一些心血来潮想当然的蠢事。我一直寄希望于中国足协能按科学理性精神做事,但想来只是决定足球进入市场这桩事干得符合足球规律。但足球一旦进入了现代模式,你发现我们的领导者却不是由现代思维构成的集团,他们一方面试图改变中国足球的旧有规范,一方面自身的修养又使他们不能适应突变的形势,进而产生出抵制情绪。单纯从一个转会问题上闹出的风波就连续数年没有平息,怪就怪在他们经常有机会出国考察,怪就怪在经常会有考察报告,怪就怪在时时刻刻要向世界先进的足球管理模式靠拢。
'98赛季的前途已经由新出台的转会规程决定了,它甚至不如前几个赛季那样有活力。世界杯外围赛失利的阴影本来可能依靠国内球坛的活跃去冲淡,然而足协的规定和继续集中春训的决定再一次使国内足坛陷入一潭死水之中,实在让人齿寒。
足协在这些年干了许多类似的事,我只记住了上边几件最让人震惊的事。我不想把这些简单成数字的罗列,我只是想从中看到中国足协工作上的问题,这样干大约不涉及党纪国法只涉及足球运动自身的健康发展,对我对中国足球都容易接受些。
我想说中国足协的决策层或许有良好的出发点,但他们还不习惯从行政命令转向市场管理的新规则。足协能发布许多执行不了的法规,体现的是良好的愿望和实践效果之间的误会,也表明这些人对足球进入职业化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他们当了多年的专职干部,但却刚刚涉足职业领域,因而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无知和充满偏见。在我所列举的几件事中,有因无知造成的混乱,更有偏见造成的笑话,其中除了第一件事属于无知,其余的都是两者的混和,你几乎无法定义于单纯的范畴,因此随意性和武断固执不计后果便成了足协几年来经常显现的面目。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应该是足协决策层的当务之急,否则足协本身将是中国足球进步的最大障碍。更深层次的革命要来自人的观念,他们只有早日从官本位的思路中走出来,才会像世界各国足协那样把自己的根本位置定在为本国足球为各俱乐部为球员服务上面,然后管理、协调、指挥职能才会有理性的发挥出来。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国际足联,它们哪怕是推行最微小的改革措施,也都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然后还要进行民主表决,即使通过,还要有很长的试行期,直到被证明对足球运动的发展确实有益处,才最终定为法规。比如说越位规则的改变、背后铲球的判罚标准。
不许回传球给守门员的规定、比赛多球制的试行、扩大球门的动议、脚发界外球的尝试、双主裁判的建议,都是用这种方式解决。我们既然要服从国际足联的指导,为什么不能学到一点国际足联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呢?更主要的,这种思路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思路完全一致,都是用“实事求是”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指导的工作作风。我们可以说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但不可以说违反职业规范的做法更适合我们的社会政治制度。新时期的中国从来就不拒绝外来的好的和先进的东西,从来不赞赏自毁前程的借口和措施。
身为一个中国作家,我虽然并不满意中国的前进速度,但我深知一口吃不成胖子的朴素真理。相比较而言,中国足协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怎么辩解都不能摆脱落后和缺乏知识的嫌疑。一个担负着世纪使命的体育组织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任何一项运动都只能是一个国家使命的组成部分,而这个部分又不能混同于政治和国体,它只是一个公众性团体。因此这种团体的领导者也只能在公众的推举中自然生成,甚至国家体委也没有理由指定由什么人担当领袖。我们的社会政治制度有别于西方,但不是说我们因此不要民主。记忆中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主席团也是通过差额选举产生的,但中国足协的领导机构连这个过程都省略了。所以我才说中国足协的决策层并非由业内人士中的最优秀者构成。最近足协说马克坚是优秀的实干家和不可多得的人才,那只是足协官员的看法,至少球迷们不那么看。我并不认识马克坚,和他没有丝毫个人恩怨,但从他对国家级裁判黄钢的袒护上还是觉得让人讨厌。当然,我的好恶并不说明马克坚不称职,我只是说马克坚也同样不是业内人士推举产生的官员,这一点上他和其他主任主席没什么两样。
我们经过了许多的政治经济变革,体育界在这方面给了全世界一个全新的印象。但不知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足球界的形象呈不如以往的姿态。我们在排球篮球以及其他球的世界性组织中都占据了很有力的发言位置,唯独足球经常受气。许放先生逝世之后替补亚足联副主席和争办亚洲杯主办权,都给我们留下了羞辱的回忆。足球界一些人把这个归罪于国家贫穷,但我却以为主要原因是中国足球越来越远离了亚洲强队的行列,更直接的原因是现任足协的官员们缺乏国际公关的经验、学问和能力,有时候有关人员的气质和风度甚至都可以产生巨大的交际效果。我看电视,从电视上见过足协主席及其下属,我注意到这些人的面孔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绷得紧紧的,目光很少直视总是躲躲闪闪;说话要么嗯啊断断续续很沉思费劲的样子,要么捧着稿子平平淡淡地读,中间也还改不掉“这个这个嗯啊”。这种样子的确有点让人害怕,没有丝毫搞体育的人特有的那股子热情、率直和活力。马克坚或许是个例外,他有活力也有脾气,但却表现得不是地方。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中他红头胀脸反击外国教练替中国裁判翻案,非常爱国主义的模样。好歹他有勇气直接面对亿万球迷说话,总算是一种体育风度吧。
足协只会家里横,一登上国际舞台就像乡下人进城一样不知如何是好。没理由嘲笑自己的同胞,他们的职业历史只不过是运动员,并没有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会讲英国语并不是学问的标志,现在的孩子也有许多会讲英国语),改革开放对文凭有了要求,于是很多人都拿了文凭。我在一所专科学校当过教师,并且给干部专修科的干部讲过课还当过监考官,我知道这些人是如何拿到文凭和为什么拿文凭的。我猜足协官员的文凭至少和周明一类教练员的含金量大不相同,在足协官员中大约找不到周明这样的知识型人物,也很难找到陈运鹏这类学者型前辈。中国足球界文化层次普遍不高,中国足协应该是很典型的部门,因此他们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最后自己也稀里糊涂就不应该让人奇怪了。如果中国足协早日认识到没学问对自己对足球的坏处,就应该尽快充电,尽快把精力多放一些在学习上。可怕的是心里知道这一点又不肯承认,更可怕的是武大郎开店一茬不如一茬,中国足球恐怕真的没有翻身之日了。我不否认他们中的一些人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我也不怀疑他们的所谓经验大部分都已经过时,也正是这些过时的东西给足球的发展造成了更大的障碍,中国足协当真到了考虑自身的时候了。作为一个业外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