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人治国:普京传-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在文件上签名,然后普京厉声对他说:“把笔还给我!”
这就仿佛勃列日涅夫的魅影又回来了。可这是2009年,俄罗斯皈依资本主义已经近20年了。普京的办法只能解燃眉之急。从长远来说,俄罗斯必须想办法使工厂城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莫斯科东南800公里处,坐落在伏尔加河畔的陶里亚蒂是俄罗斯最大的工厂城。它有70万人口,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在生产拉达牌小汽车的俄罗斯伏尔加汽车公司工作。衰退开始前不久,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在2008年2月花10亿美元买下了俄罗斯伏尔加汽车公司25%的股权。但是,雷诺和世界上所有的汽车制造商一样,在危机中大伤元气。雷诺公司没能精简流程或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积压了10万辆汽车卖不出去。普京总理还是本能地把工人的福利放在首位,工厂不能垮。对陶里亚蒂这样的城市来说,龙头工业的垮台将给几十万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将对国家稳定构成威胁。2009年3月30日,普京参观了伏尔加汽车厂,赞扬工厂管理方没有大批解雇工人(与皮卡廖沃截然不同)并保证政府将提供贷款、现金和担保等价值250亿卢布(8。3亿美元)的援助。谢尔盖·古里耶夫说解救“这个效率低下的庞然大物”是政府在危机期间犯下的少数错误之一。
普京同时也诉诸强硬的外交手段以确保该公司的长期生存。10月,他向雷诺公司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帮助拯救伏尔加汽车厂,否则它所持的25%的股权就要减少。“他们要么参与给公司进一步供资,要么我们就得和他们谈判我们持有的相对股权。”11月27日,他赶往巴黎,得到了他想要的。雷诺答应为工厂提供新技术,俄罗斯政府这边则再注入500亿卢布的资金。
普京在巴黎的那两天顺风顺水。除了和雷诺公司达成交易之外,他还出席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法国能源巨头法国电力集团的协议签字仪式。协议内容是法国电力集团要参加具有争议的“南流项目”—绕过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不可靠”的过境国为欧洲输送俄罗斯天然气的管道的建设。另外,法国另一家能源巨头法国天然气苏伊士集团与普京举行了会谈,希望购买另一条绕道管线“北溪管线”9%的股份。这两条管线现在都进展顺利:德国政府和德国能源公司支持北溪管线,意大利的埃尼集团则是南流项目的合作伙伴。相比之下,欧盟的替代管道纳布科项目却是步履蹒跚。
与此同时,在和法国总理的一次私人晚宴上,普京提到了一个造成更大轰动的话题—购买一艘法国制造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这是法国海军舰队中第二大舰只,可装载直升机、坦克、登陆艇和750名突击队员。一年后,法国确定向俄罗斯出售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北约过去从未转让过这样的海军技术,这在俄罗斯的东欧邻国中间引起了不小的焦虑。
普京总理当俄罗斯的国际推销员当得兴致正高,但他遇到了一次重大的失败—还是与汽车工业有关。2009年春,他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联手支持拯救已破产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欧洲的子公司—德国欧宝公司。计划由国家控股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和一家叫麦格纳的加拿大公司购买欧宝公司55%的股权,成功后可保全几万个工作机会,主要在德国。默克尔和普京经常会面讨论并力促交易成功。对9月面临大选的默克尔来说,这项交易的政治意义非同小可。对普京来说,这是俄罗斯获取西方技术的又一个机会:奥列格·德里帕斯卡拥有的高尔基汽车厂是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竞标伙伴,它有望获得欧宝的最新技术,造出高质量的汽车,打破俄罗斯人只会生产劣质拉达牌汽车的印象。
9月10日,通用汽车公司同意了这个交易。普京兴高采烈。“我希望这是我们朝完全融入欧洲经济迈出的一步。”他在他的乡间别墅对瓦尔代俱乐部的成员们说。接下来的两个月中,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行长格尔曼·格列夫穿梭飞行于莫斯科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底特律总部之间,坐镇最后谈判。谈判达成了一份长达5000页的合同。“然后,11月初的一个晚上,”格列夫回忆说,“我刚好在和普京开会,当天晚上就要飞到德国欧宝公司总部所在地吕瑟尔斯海姆,准备第二天早上签合同。我开完了会出来突然听说通用决定不卖欧宝了!”一开始格列夫以为是开玩笑。“整个交易的细节都已经完成。我们为得到所有欧洲政府的同意做了大量的工作!”
最终,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弗雷德里克·亨德森打电话给格列夫向他道歉,解释说这是董事会的决定。格列夫对他说,他俩现在最好别说话,因为他可能会冲口说出一些日后他会后悔的话:“电话很短。我震惊至极,过了好长时间才缓过来。我们一大群人夜以继日花了半年的工夫才完成这个交易。”
普京暴跳如雷。这不仅对他重振俄罗斯汽车工业的希望是沉重的打击,而且又一次证明了美国人的不守信誉:“我们将来必须记住他们这种和合作者打交道的方式,虽然他们的卑鄙手段主要影响的是欧洲人,不是我们。通用公司没有警告任何人,没有告诉任何人……尽管达成了那么多协议,签了那么多文件。我觉得这是个好教训。”
改革的必要性
金融危机暴露了俄罗斯经济改革不充分留下的弱点。不能只靠一个精力充沛的总理跑来跑去追着工厂主签保证书,或者要外国人来投资。经济本身必须更能适应变化,更能吸引投资者。普京的改革团队明白这一点,他的总统也明白。梅德韦杰夫的顾问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说:“我们必须自问,为什么俄罗斯的经济受的打击比别人更大?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俄罗斯经济的结构跟不上现代世界的要求,面临的风险太大。当然,2000年我们在普京领导下进行改革的时候这一点就很明显。我们在那8年间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经济结构并没有改变。”'4'
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提高了生活水平,但也造成了对经济改革的自满懈怠。德沃尔科维奇说:“当2008年石油价格再次下跌时,我们认识到改革还不够,必须改变方向。梅德韦杰夫提出我们不能再沿着老路走下去了。”
改变方向的信号是梅德韦杰夫撰写的一篇题为“加油,俄罗斯!”的文章,这篇文章2009年9月10日发表于一家网上杂志(那是当然了)。在文章的第四行他就点到了主题,批评俄罗斯是“建立在原材料贸易和普遍腐败上的原始经济”。持怀疑论的俄罗斯事务评论家拒不承认梅普二人有任何区别,但事实是普京从未这样说过俄罗斯的经济。这篇文章使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末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的一些文章。他也被批评为只会分析,提不出解决办法,他的许多改革措施也遭到保守派的扼杀,或在苏联制度严酷的土壤中萎缩凋零。
梅德韦杰夫说:“20年的沧桑巨变仍未使我们的国家摆脱对原材料令人羞耻的依赖。我们现在的经济依然存在着苏联制度的主要缺点:漠视个人需求。除少数例外,国内企业没有发明创造人民需要的产品和技术。”他还说:“这一切证明前些年该做的事情没有都做,做了的也没有都做对。”这话似乎是指他前任进行的改革。他保证要在各方面都实现“现代化”。国家将从世界各地请来最好的专家,要对内投资,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甚至进行政治改革—议会各政党将“像大部分民主国家一样”,定期轮流执政。
这篇文章像是竞选宣言。若是有自由选举的话,他该在选举之前发表这篇文章,而不是当选一年后才发表。这是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发表的一系列观点开明的文章中的第一篇,但他的主张很少得到实现。至于原因为何,分析家言人人殊。梅德韦杰夫会不会只是普京的傀儡,大跳开明舞蹈以娱西方,其实主人在幕后操纵着他的一举一动?还是说他是真正的改革者,但处处受他主人的掣肘?抑或是改革俄罗斯的任务过于艰巨,任何举措都在现存制度和腐败的抵抗面前毫无胜算?
和戈尔巴乔夫一样,梅德韦杰夫采取的第一批措施是自上而下发布指令,要实现西方市场无须政府插手而自行取得的成果。2010年3月,他选择莫斯科地区的斯科尔科沃为基地,要把它打造成俄罗斯的“硅谷”。然而,政府通过法令建立“发明中心”,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按照克里姆林宫的理论家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的说法,这没什么矛盾。他大力倡导所谓的“专制现代化”,说经济改革不需要政治自由化。据苏尔科夫说,“自然的现代化”只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可行,而法国、日本和韩国(也引申到俄罗斯)则依靠“指导性方法”。
一个月后梅德韦杰夫宣布了另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莫斯科打造成为重要的全球金融中心。但怎么才能做到呢?它听起来像极了梅德韦杰夫以前要把卢布设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企图(他是在格鲁吉亚战争后的埃维昂会议上呼吁缔结新安全条约那篇不识时务的讲话中宣布这一意图的)。他似乎完全不懂由赌博冒险、揣摩猜测、经验心得和深谋远虑混杂在一起构成的市场心理。为叶利钦和普京做过办公厅主任的亚历山大·沃洛申领命负责这个项目。他是出了名的精明强干,但就连他在如此巨大的任务面前也似乎束手无策。一年后,梅德韦杰夫宣布项目已“完成了一半”。照他这么说,如果进展顺利,到2012年年中莫斯科就将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了。
俄罗斯无法融入世界经济,这成了梅德韦杰夫的心病。2009年,外国投资下降了41%。2010年2月,总统任命副总理伊戈尔·舒瓦洛夫亲自领导一个“部内特设机构来分析投资的障碍”,以期改善俄罗斯的投资形象。舒瓦洛夫是个精明的年轻政治家,脸刮得干干净净,理着平头,很受西方工商界的钦佩。为了推动俄罗斯走向世界,他身体力行,在伦敦租有一处400平方米的公寓,还在奥地利租了一栋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别墅。舒瓦洛夫主导了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这对融入世界经济至关重要)—这个过程时断时续,既有来自美国的阻挠,也有普京不够热心的原因。比如,2009年6月,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代表成功地完成了和舒瓦洛夫的一轮会谈,使俄罗斯可以在“年底”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但两天后,普京突如其来地宣布俄罗斯只会和白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一起作为“单一海关联盟”加入世贸组织,尽管那两个国家入世谈判的进展比俄罗斯落后很远。这件事似乎梅德韦杰夫和舒瓦洛夫事先都不知情,结果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被无限期地推迟了。
梅德韦杰夫总统2010年7月访问加利福尼亚州大开眼界。回来后,他召见俄罗斯驻外使节对他们作了一次非公开讲话,对他们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工作方法予以严词斥责。(这使我想起,当我们问及外交部官员为什么安排个副部长的采访要花那么长时间时,回答是:“我们这里还是19世纪。”)梅德韦杰夫严厉地告诉他的外交官们,不准再给他送关于世界大事的毫无意义的报告。“我在互联网上都看得到,”他说,“而且比你们的报告快得多。”以后,俄罗斯的外交工作要全力以赴为梅德韦杰夫的宏图—现代化—服务,要帮助推进俄罗斯的大业需从外国,特别是关键国家吸引投资。他说的关键国家指的是德国、法国、意大利、整个欧盟和美国。当时在场的一位克里姆林宫官员把总统讲话的大意总结为“改观念,换脑筋,要不就离开外交这一行”。'5'
不过有一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这个问题自从苏联解体之后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俄罗斯没有,或者无法像中国或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那样变成蓬勃兴旺的制造业国家?它有科技人才,有教育良好又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有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有广袤的土地可以修建新工厂,有对西方商品如饥似渴的市场……可是你什么时候在衣服上看到过“俄罗斯制造”的标签或买过从俄罗斯进口的电脑、照相机或家具?
解释有很多,不过对外国投资(或在俄罗斯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最大的障碍可以一言以蔽之:腐败。这个词的含义十分复杂,一位俄罗斯大企业家告诉我,我作为西方人永远不可能明白。他说:“盗窃不是你所知道的盗窃,是整个制度—政治制度、工商业、警察、司法部门、政府—从上到下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
我在第三章里描述了宜家是如何成为第一个在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开设分店的公司的。现在俄罗斯全国各地有12家宜家连锁店,它们深受欢迎,几百万老百姓周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