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人治国:普京传-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liberate Geian policy; the Abkhaz say; to turn them into a minority。
'24' 24。 Interview with JeanDavid Levitte; 12 March 2011。
'25' 25。 Medvedev interview with Russia Today; etc; 5 August 2011。
'26' 26。 Interview with Condoleezza Rice; 14 April 2011。
'27' 27。 Interview with Sergei Lavrov; 25 October 2010。
'28' 28。 Interview with Mikheil Saakashvili; 31 March 2011。
'29' 29。 Interview with Robert Gates; 16 May 2011。
'30' 30。 Interview with Stephen Hadley; 24 January 2011。
'31' 31。In a live television phonein programme on 4 December 2008 Putin was asked by a viewer; ‘Is it true that you promised to hang Saakashvili by “one place”?’ Putin paused for a moment; smiled; and replied: ‘Why by “one”?’
第十一章 重新设定与西方的关系
第十一章 重新设定与西方的关系
高加索战争的余波
战争原是格鲁吉亚挑起,西方却站在格方一边,这使俄罗斯人怒不可遏。他们像是失去了理智,对所有的人都恶语相向。格鲁吉亚对茨欣瓦利的攻击被比做美国的“9·11”。普京按典型的俄罗斯阴谋论的思路,说是美国一手挑起了这一冲突,目的是要支持同奥巴马竞争总统宝座的约翰·麦凯恩参议员。
拉夫罗夫外长声称,某些国家用萨卡什维利来“试探俄罗斯政府的力量”并“迫使我们放弃现代化,走上军事化的道路”。他坚称俄罗斯只是打掉了格鲁吉亚用来攻击他们的那些阵地。拉夫罗夫和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用手机通话时,把萨卡什维利叫做“疯子”。
俄罗斯人似乎浑然不觉,他们因为出兵并控制了一个邻国的大片土地,目前在国际上极不得人心。8月底,梅德韦杰夫总统首次提出从这场战争中总结的重要结论,后来他又数次提到。他阐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5项新“原则”,其中有些原则的含义令人心惊。第四项原则宣布,俄罗斯的要务是保卫俄罗斯人的生命和尊严,无论他们在何处。这包括“保护我们在国外工商社团的利益”。梅德韦杰夫矢言,任何对他们的侵犯行为都将受到坚决回击。第五项原则宣布俄罗斯在一些地区有“特权利益”。这似乎包括与它相邻的所有有俄罗斯族居民的前苏联国家。梅德韦杰夫有意没有用“势力范围”这个词,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这意味着,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些新近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前苏联共和国由于有人数众多的俄罗斯少数民族,因此也被俄罗斯正式划归它的势力范围。人们原以为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危机后能翻然悔悟,但它宣布的新政策证明事实恰恰相反。
俄罗斯没有谦卑地放低身段,反而借着这场战争的由头再次提出过去已经遭到过拒绝的倡议。10月,梅德韦杰夫总统跑去参加在法国埃维昂召开的会议,再次呼吁缔结一项新的欧洲安全条约,说高加索地区的事件“表明”他的主意“多么正确”,而且“证明单极国际安全体系已不再有效”。他在说什么呀?难道他忘了他的国家刚刚侵犯了一个邻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吗?他喋喋不休地呼吁缔结新条约,但无人理睬。真让萨卡什维利说着了,狐狸要求当鸡窝的主人。
至于普京,他的总理职位意味着他主要负责经济,而不是外交政策。这也为他插手“特权利益”地区提供了工具。他的主要工具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2002年他不准各部门瓜分这个庞大的国家垄断企业,现在它成了有用的外交政策工具。能源就像手中的鞭子,随时可以用来惩罚邻国。2006年,俄罗斯同乌克兰发生天然气纠纷几个月之后,又中断了对立陶宛的石油供应,因为立陶宛没有把马泽伊基艾炼油厂卖给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而是卖给了一家波兰公司。同年,通往格鲁吉亚的输油管神秘地发生爆炸,俄罗斯却拒绝让格鲁吉亚调查人员查找证据或帮助修复输油管。2007年,俄罗斯与爱沙尼亚因拆除一座苏联战争纪念碑发生争执,随即中断向爱沙尼亚输送石油。
2008年底,俄乌之间的另一场天然气冲突山雨欲来。俄罗斯再次坚持把天然气价格提高到世界水平,而乌克兰拒绝付款。这次,克里姆林宫有西方公关公司的帮助,事先采取行动以防舆论对它不利。他们警告乌克兰(以及更靠西的客户)冲突即将发生,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派遣高层主管去各个欧洲国家首都说明情况,以确保如果天然气供应像三年前一样中断的话,人们都知道责任在乌克兰,不在俄罗斯。但是没人想到普京居然会故意切断不是对乌克兰,而是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
乌克兰拖欠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天然气货款已达24亿美元。现在俄方想把2009年的价格涨至每千立方米250美元(几天后又涨至450美元)—乌克兰付不起这个价格。2009年1月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像2006年一样,切断了对乌的天然气供应。乌克兰为了弥补短缺,也像2006年一样开始从出口管线分气。很快,匈牙利、奥地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其他国家的客户就注意到天然气气压大大降低。找不到解决办法,欧洲国家开始惊慌起来。斯洛伐克甚至考虑重启一座尘封的核电站。
1月5日,普京作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他召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领导阿列克谢·米勒,还叫来了摄影师。二人在摄影机前进行了一次装模作样的谈话,借此宣布,有史以来俄罗斯第一次要在天寒地冻的严冬切断对西欧客户—俄乌争端的无辜旁观者—的天然气供应。他们的交谈如下:
米勒:乌克兰还欠2008年天然气货款6亿多美元。如果情况继续这样下去,乌克兰继续偷用俄罗斯的天然气,欠款很快就会达到几十亿美元。
普京:你有什么建议?
米勒:有人建议要按乌克兰偷取的数量6530万立方米减少输送到俄乌边境的天然气,将来的供气也要减去被偷走的气量。
普京:按天算吗?
米勒:是的,按天算。
普京:但是那样的话,我们的西欧伙伴就得不到合同规定的全部供气了。
米勒:是的,如果是那样,我们的西欧伙伴就得不到被乌克兰偷走的那部分天然气,但我们公司会尽全力用其他办法补上那一部分。我们可以增加俄罗斯经由白俄罗斯和波兰的供气,增加通过蓝流管道输往土耳其的供气。
普京:乌克兰的用户呢?对他们的供气也会不足。那可不是小数目:我记得乌克兰每天消费1。1亿到1。25亿立方米天然气。乌克兰消费者要受苦了,我同情的是老百姓。
米勒:据我们得到的可靠消息,乌克兰总统维克托·尤先科亲自命令单方面中止就今年对乌克兰的供气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谈判,显然他并不同情老百姓。
普京:他不同情,但我们同情;大家都应该同情他们,我们和那里的人民是血肉相连的亲戚啊。
米勒:我们还知道乌克兰的天然气年产量是200亿立方米,目前乌克兰的天然气储量超过了它的年产量。如果乌克兰领导人发善心,老百姓就不会受苦。
普京:我同意。从今天开始减少供气。
就这样,普京假装同情可怜的乌克兰人民,“同意提出的建议”,减少经过乌克兰输往中欧和西欧的天然气供应。这是俄罗斯—包括苏联时期—第一次减少对其西方客户的天然气供应。俄罗斯一贯坚持说它一直是,并将永远是可靠的能源供应者,此举却将这一立论完全推翻。
普京的决定对欧盟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一直力劝它的欧洲伙伴从多个来源获取能源,以免被俄罗斯掐住脖子。现在这成了紧迫需要。欧盟开始探索所有可能的替代能源供应方,从阿尔及利亚到伊朗到土库曼斯坦。普京的决定也给名为纳布科的项目提供了新的动力。这个项目计划铺设一条绕过俄罗斯、从土库曼斯坦或阿塞拜疆经土耳其向中欧输送天然气的管道。
纳布科项目的竞争对手是俄罗斯自己的“替代”管道—经过黑海、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南流天然气管线。另一条替代乌克兰向欧洲供气的管道—穿越波罗的海海底的北溪管线的设计也已进行到相当的程度。俄罗斯没有听明白(或者是假装没明白)西方的意思,即他们已经不信任俄罗斯是可靠的能源供应者了。俄罗斯把责任完全推到过境国乌克兰头上,提出把南流和北溪作为两条对欧洲的供气管线,以防将来乌克兰线路可能中断。欧盟担心这不仅使乌克兰,而且使波兰(另一个过境国)在将来也可能遭到讹诈:俄罗斯如果同波兰或乌克兰发生争端,可以切断对这两个国家的供气,使用新管线继续向它们西边的国家供气。对欧洲人来说,纳布科完全绕开了俄罗斯,似乎更加安全。但事实是纳布科能提供的天然气量很小(俄罗斯已经提前买断了土库曼斯坦多年的天然气生产)。无论如何,坐拥巨大能源储藏的俄罗斯在可见的未来注定是一个主要的能源供应者。普京2009年1月5日作出决定后,人们再也不能完全信任它了。
直到1月20日深夜普京和乌克兰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达成协议之后,对欧洲的供气才得到恢复。乌克兰将按欧洲的价格付款,但2009年给它打折。作为回报,乌克兰维持它收取的天然气过境费数额不变。双方同意不再用俄乌能源公司做中间商—这家名声欠佳的公司和季莫申科从前的同事、现在的对头尤先科总统关系密切。
一年后,故事又有了续篇。2010年2月,2004年受普京支持但被橙色革命推翻的亚努科维奇终于当选为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任总统期间,国事一塌糊涂,内斗不休、腐败猖獗、经济政策无能。有人把这视为橙色革命的失败,但这是短视的看法。亚努科维奇在公平的选举中打败了主要的竞争对手季莫申科,所以民主本身并不是问题。而且,事实证明亚努科维奇掌权后并不完全是俄罗斯的哈巴狗。他的确很快与梅德韦杰夫总统签署了协议,把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基地的租约延长近30年,以此换来乌克兰多年廉价获得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合同。但他在俄罗斯使用克里米亚基地的费用问题上狮子大开口。普京说:“给我们开的简直是天价。竟敢要这个价,我真想把亚努科维奇和他的总理活吞了。世界上没有哪个军事基地要这么多钱,没有这样的价格!要是按这个合同付款,我们10年得付400亿到500亿美元。”
后来,亚努科维奇也开始质疑乌克兰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季莫申科在2009年和普京达成的交易被认为使乌克兰吃了大亏,她因此被判滥用职权罪而锒铛入狱。)2011年夏,亚努科维奇要求俄罗斯把价格砍掉一半,降到200美元以下。至于乌克兰的西进,虽然它放弃了加入北约的计划,但亚努科维奇继续朝着进一步融入欧盟努力—普京企图拉他和俄罗斯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却被他拒绝了。
奥巴马效应
2008年夏秋之交,俄罗斯只顾纠缠格鲁吉亚问题,没有注意到在世界的另一边正在发生的大事。普京过去8年的死对头乔治·W·布什马上要卸任了,11月美国总统大选的获胜者很有可能是一个迷住了全世界的自由派年轻黑人。俄罗斯人首先不相信一个黑人能打败约翰·麦凯恩参议员,而且他们也不肯相信如果巴拉克·奥巴马获胜会有什么不同。我记得坐在克里姆林宫的一间办公室里向俄罗斯官员解释奥巴马很有可能获胜,那将是改善俄美关系的好机会。他们应该开始考虑如何和他建立联系。他们的反应是耸耸肩冷笑一声:“什么都不会变的,还是同一伙人。”
俄罗斯真的是卡在了凝固的时间里。西方的确仍把俄罗斯视为骨子里的社会主义国家,只不过少了些形式上的东西而已。而俄罗斯的世界观也还停留在冷战时期《真理报》刊登的一幅漫画上:山姆大叔一手给“军工大企业”喂食,一手向苏联发射导弹。在他们看来,奥巴马只是制度的一个产物,不会有任何改变。
11月4日,奥巴马当选。几乎各地都以欣喜若狂的大标题予以报道。别的姑且不论,奥巴马起码不是乔治·W·布什。在许多人眼里,他的当选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梅德韦杰夫总统那几周一直在准备他的第一份国情咨文讲话—原来宣布10月底讲,后来改到11月5日。奥巴马胜选的消息传来后,克里姆林宫的公关公司凯旋公关赶快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说这是向美国新总统示好的理想时机,建议国情咨文就两国未来的合作说些热情的话。但是,克里姆林宫不仅没有理睬凯旋公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