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却自刎于疆场。那么李广为什么自杀呢?他又为什么终其一生不得封侯呢?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匈奴作战,这个在历史上称为“漠北决战”。这场战役,汉武帝是举全国之力,他派了两个人,一个是卫青,一个是霍去病,各带五万军队,动员了十万精锐的骑兵。卫青这次出征,他的前将军也就是先锋官就是李广,李广担任卫青的前将军。但是卫青在决战的前夕,抓到了一个俘虏,而且从俘虏的嘴里边了解到匈奴单于的具体的位置,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情报。因为在汉匈作战中间,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在茫茫戈壁,在浩瀚的草原之上,你不知道哪个地方有匈奴的骑兵。所以在那个冷兵器时代,你如果能找到匈奴单于的位置,那个仗基本上就可以说是打赢了。但是在卫青了解到匈奴单于的位置以后,卫青突然下一道军令,把担任前将军的李广调走,调到右路军去,和右将军赵食其汇合走右路,这个右路要转一个大圈,路很远,路上又没有水草。这是卫青下的死命令,李广不得不服从,他把李广调走以后,他安排了自己的一个亲信叫公孙敖,我们如果听过前面几集就知道,公孙敖可是卫青的恩人。当年公孙敖在卫青刚入宫被窦太主抓起来要杀的时候,就是公孙敖带人把这个卫青给救出来的。所以卫青把李广调走以后,就把公孙敖调过去做前将军,然后,卫青进军和匈奴单于正面发生冲撞。卫青这一仗打得很漂亮,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漠北决战。但是漠北决战的胜利却发生了一件意外,就是原来的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由于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误了和大将军卫青汇合的期限,按照汉代的法律规定误其当斩,那是死罪。所以卫青跟李广重新汇合以后,卫青就派人去李广了解迷失道路的情况,准备向汉武帝报告,李广拒绝回答,李广不愿意回答。卫青看李广拒绝回答就让李广到大账中间去做笔录,录口供,李广非常悲愤,他自己说了一段很沉痛的话。他说我一生打了七十余仗,今年我已经六十多岁了,而且我只有这一次机会是和匈奴的单于直接对阵,但是大将军把我调到右路,又迷失了道路,这是天意吗?我的将士没有错,错都在我自己,说完以后李广就抽刀自刎,自杀了。李广自杀的这一年是汉武帝的元狩四年,他从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到他自杀这一年,一共是四十七年。他从军打了四十七年将近半个世纪,最后,因为紧急把他调走,让他迷失道路而自杀了。所以李广死以后,李广的全军将士无不落泪,而且百姓中间无论是了解的、不了解的,听说李广自杀以后都哭了,都流泪了。这就是在汉匈战争史上一个非常不幸的一位将军,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传着一句话,叫做“李广难封”。“李广难封”这句话出自初唐四杰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写得非常有名,其中有一句就叫做“李广难封”,所以人们都不得一直为李广不能封侯感到非常惋惜。
画外音:李广自杀了,随着李广的自杀他被封侯的机会也荡然无存了。李广悲壮的自杀让人们看到了他内心极度的绝望和愤怒,叱咤疆场一生的老将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下场?李广驰骋疆场几十年,他的骁勇善射威震匈奴各部,被匈奴人誉为“飞将军”。那么,一位有勇有谋、敢打硬仗、敢打恶仗的飞将军为什么没有封侯呢?他难道不具备封侯的条件吗?
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李广从军的时候是汉文帝十四年,他从军以后就因为作为皇帝的侍从和那个野兽搏斗,表现得非常勇猛,汉文帝当时就有一个评价:说“惜乎,子不遇时。”太可惜了,你生不逢时,假如你生在高皇帝的时候,封了万户侯何足道哉?这是汉文帝对他的评价,这说明汉文帝很有才啊。到了汉景帝时期,李广担任上谷太守,在上谷太守的任上,李广是天天跟匈奴作战,天天打,打到最后,汉景帝手下有一个官叫典属国,这个官就是处理当时中央政府和附属国的关系的一个官,这个官员叫公孙昆邪,这个公孙昆邪就跟汉景帝说了非常有名的八个字,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说李广的才气是没有人可比的,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这个才能天天跟匈奴打,早晚有一天要失手的。汉景帝听说以后,就把李广调开了。所以,我们从文帝和景帝朝的表现来看,李广应该说是个有才干的人,我们正面具体看一看,李广到底有什么才。他这些才够不够一个封侯的条件。第一个才能,李广的智勇神射之才。我们中国一部很有名的小说叫《水浒传》,《水浒传》里有一个神射手叫小李广花荣,那个花荣就是个神射手,所以他的绰号叫小李广,可见李广在中国古代就是神射手的代名词。《史记》的李将军列传记载有李广射虎入石的一个故事,说李广看见草丛中一个老虎,一箭射过去,那是个石头,结果这一箭把那个箭头射进石头里面去了。当后来告诉他那是块石头,再让他射他射不进去了,射虎入石啊。我们举一个战例,李广在上郡太守任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就是汉武帝派了一个他很宠信的宦官来做监军,这个宦官有一天带了几十个人外出刚好遇见三个匈奴人。这个宦官不知道深浅,他想我带了几十个人你们只有三个人,他就下令和这三个人对射,没想到这三个人把这个宦官带的几十个汉军的骑从全部杀死光,而且把这个宦官本人也射伤了。这个宦官后来就逃回来了,逃回来向李广报告,李广一听就知道这三个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手,所以李广二话没说就带了一百个骑兵追上去了。这三个人没有骑马,李广追得很快,追上去以后李广让这一百个人两翼包抄,他亲自射箭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一审问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抓住这个射雕手以后李广就准备回来,就在这个关口突然前面冒出几千匈奴骑兵,而李广只带了一百个骑从,在这个紧急关口,李广手下的人全吓蒙了,一百对数千啊,这些人就想逃。李广说我们这一百个人要想逃的话,后面的人追着射我们就成了一个活靶子。我们这个地方离大军的军营有几十里地,逃不到军营全被人家杀光,不能逃。他就下令,不但不逃,要迎上去,走上去离匈奴几千骑兵二里地的地方下马,不走了,而且让士兵把那个马鞍子要卸下来。这一下子士兵们不干了,士兵们吓死了,一个个面如土色,对李广说万一对方冲过来我们连举马鞍了的功夫都没有。李广说卸下来,这个时候,对方对峙中间,因为对方看见汉军就一百个人迎了上来,还把马鞍子卸了,感到非常反常,所以就认为这一百个人是那钓鱼的鱼饵,说不定周围有大量的伏兵。所以就双方对峙着,谁也不敢打,匈奴有一个骑白马的将领出来,让李广一箭给射死了。双方就这样一直对峙到晚上,到了晚上以后夜色朦胧,风声呼啸,匈奴的几千骑兵害怕汉军的埋伏,他们就撤离了。李广也不敢走,待到天亮带着一百个骑兵回来了。所以李广这个神射,他如果不是智勇双全加上神射,不可能的。这是李广一个方面的才能。李广还有一个方面很奇特的才能,就是带兵简易之才。就是李广带兵跟别人不一样,比如说,他的士兵行进的时候,其他的部队都是排成建制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李广的军队走起来是一窝蜂,就是大军不按建制随便走。然后到了休息的地方也不按建制休息,谁想跟谁在一块儿就在一块儿,而且晚上他的部队是不打更,不站岗,不巡逻,而且他大帐中间也没有那么多文书,所以李广带兵的方法和古今中外所有的将领都不一样,他带兵特别简单。这种带兵之法我有一个说法,这叫才将带兵,它不是常规将领的带兵之法,而且李广就带这样的兵,别人带不了他能带得住。李广手下的兵士跟着李广打仗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不需要很严格的一个组织,所以士兵平时很轻松,打起仗来遇到紧急情况愿意为李广出力。所以李广应当说是一个很有才的将领。
画外音:无论是李广的骁勇还是他的善射,李广的军事才能都堪称一流。但是奇怪的是,这样一位有才能的军事将领为什么没有封侯呢?李广曾几次率精兵参加反击匈奴的作战,应该说杀敌立功,晋爵封侯的机遇很多。那么李广为什么还是没有封侯呢?
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封侯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首先我们来看李广两次封侯的机遇。李广有两次封侯的机遇,第一次,是汉景帝时期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李广参战了,当时他是太尉周亚夫手下的一个将军,而且他夺了对方的军旗。我们知道在古代作战的时候,夺得对方军旗是立了大功的,夺了军旗是可以立功受赏的。但是这一次李广接受了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的将军印,我们前面讲过,汉景帝和他的弟弟梁孝王之间是有矛盾的,实际上汉景帝对他弟弟是戒备森严,而李广这次刚好是犯了大忌。他接受了梁孝王的将军印,他作为中央政府的将军接受了地方诸侯王的将军印,惹得汉景帝非常不满,回来以后汉景帝就没有赏他。这是第一次机遇,错过了。当然这次李广有责任,他的责任就是他不懂得汉景帝同他弟弟矛盾的这种关系,接受了梁王的封赏。第二次,就是我们刚刚讲过的漠北之战,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他本来是前将军,是先锋官,他有可能在和单于接触的时候立功受奖的,但这一次他又错过了。而这一次错过,卫青把李广调走,实际上并不是卫青的主张,把李广调走是汉武帝的主意。汉武帝在这次出征的时候,原来没有打算让李广去,李广这次主动请缨要求出战的,因为这个时候李广年龄已经六十多岁了。汉武帝这次没有让他去,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年龄比较大。再一个,汉武帝认为李广这个人“数奇”。所谓“数奇”,“数”就是命数,“奇”不是一个偶数,“数奇”就是命不好,认为李广这个人命不好,所以不想让他去。李广是坚决要求去,这个坚决要求又犯了一个忌讳,因为在封建zhuanzhi体制之下,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上面决定的。上面可以给,下面不可以要,李广要,其实又犯了忌讳。汉武帝这次表面上让他做前将军,但是他告诫卫青,一旦遇上匈奴的单于要把他调走,不能让他做前将军,实际上卫青是接受了汉武帝的批示。但是这个事情李广本身并不知道,卫青把李广调走以后,任命了他的亲信公孙敖,这个事情李广知道。而卫青跟公孙敖之间的这个生死之交,李广是很清楚的,所以李广对这件事情是愤愤不平,非常气愤,所以这样李广又一次失去了封侯的机会。那么这两次封侯机会的失去,应当说李广难封的第一个原因是汉景帝和汉武帝对李广的排斥和压抑,这是李广终生未得封侯的重要原因。
画外音:李广两次封侯机会都被他小小疏漏错过去了,但是在最后一次机会里汉武帝起了很大作用,可以说汉武帝的干预让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的机会。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认为李广的命不好呢?这是他调开李广的借口还是李广真的如此呢?
李广未得封侯有没有他命运的关系?古人老是认为,李广的未得封侯是他命运的关系。比如说,唐代诗人王维写诗就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就是李广不封,没有封侯是他命不好。是不是这个原因?汉武帝说的“数奇”有没有道理?李广确实有过一些不太好的记录,比如龙城之战,他和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四个人一块儿出征,每个人一万人马,公孙贺是无功而返,公孙敖是损兵七千,李广是全军覆灭被俘了,只有卫青是直捣龙城,杀敌七百,人数不多但是立功了。这是李广第一次作战中间不太好的记录。再一个是无朔六年,他跟着卫青出征,又一次没有立功。所以李广确实在战功的记录上有一些不良记录,但这是不是他的命不好呢?是不是命运造成的呢?我认为,这里面有命运的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人为的因素。李广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就是他自己有一些失当的地方,我觉得李广自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他的封侯。首先是侍才而骄,李广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但正因为他有才,在作战的时候他有时候表现得有一些骄傲。比如我们前面讲过,汉景帝时期他在边郡太守任上,天天跟匈奴打,天天打,后来还是那个公孙昆邪说了一番话,说李广天下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这样汉景帝把他调开了。再一个,李广有时候过于冒险。比如我们前面说的他带一百个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