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妾卫媪”,这个感觉好像是平阳侯的小妾。但是你要是去读《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它的记载是“主家僮卫媪”。那么,卫青的母亲到底是侯妾还是家僮呢?我们可以看卫青后来他自己有一个表述,卫青年轻的时候曾经到甘泉宫去见一个犯人,当时犯人在修这个甘泉宫。这个犯人会相面,这个犯人看了卫青的面相以后,说你的面相非常富贵,将来可以做到封侯。卫青听了以后哈哈一笑,卫青说了一句话:他说“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他说我作为一个人奴之子,就是一个人奴所生的,只要不挨打不挨骂我就非常满足了,我怎么可以想到封侯呢?我们从卫青的自我表述可以看出来,卫青承认自己是个人奴之生。所以《史记》记载的侯妾,《汉书》记载的家僮是一回事,实际上就是平阳侯家的一个佣人,所以卫青的母亲卫媪实际上是平阳侯家的一个佣人。卫青在这么一个家庭中出生,他的母亲是个佣人,而且是个私生子,并不是卫媪和卫媪的丈夫所生的,所以卫青这么一个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所以卫媪就把卫青送到他的生父郑家去了,但是送到郑家去卫青的地位很尴尬,卫青的父亲郑季有好多孩子,卫青是作为一个私生子送到家里来了,所以卫青的嫡母对他并不好,他的生父家的几个儿子都对他不好,老欺负他。他这个生父也无奈,就让卫青去放羊,所以卫青从小是这么一个身份,所以他的第一个身份是私生子的身份。但是卫青后来长大后又被送到平阳公主家,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骑奴,他的身份是家奴,他的职务是平阳公主的骑兵侍从,这个身份是个家奴的身份,但是这个身份表明了卫青骑术精湛、武功高超,所以他才做了平阳公主的一个骑奴,也就是她的保镖。这么一个身份长大的卫青,在他的心里留下一个很深的阴影,所以这样一个人他长大后他一定不是一个个性非常张扬的人,而是性格比较内敛的人。所以,后来卫青虽然贵为大将军,他也没有飞扬跋扈的一面,这和他早年的出身和境遇关系密切。
画外音:早年说不清的身世给了卫青内敛和不张扬的性格,这可能也让卫青多了一份沉着和理性。但仅凭这些,汉武帝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尽管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很得汉武帝的宠爱,而随后的一件事改变了卫青的命运,也让汉武帝对卫青刮目相看,那么这是一件什么事呢?
由于卫子夫从建元三年以后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而且接二连三地为汉武帝生孩子,不过生的前三个都是女儿,但是即使如此的话,卫子夫的地位也在上升。所以卫子夫地位提高以后,卫家整个家族都在提高,结果就是卫青的大姐卫君孺嫁给了谁呢,嫁给了太仆公孙贺,太仆是九卿之一,是高官。他的二姐卫少儿本来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刘邦一个重要谋士陈平,她和陈平的曾孙陈掌两人个人私通,后来汉武帝重用陈掌,卫少儿就嫁给了陈掌。至于卫子夫那是皇帝的宠妃,所以卫家地位步步在抬升。但是这个抬升只是暂时的,卫青要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他不能仅仅靠他的外戚的身份,这样的话,朝臣们不会服气。所以卫青要想得到进一步提拔,他必须要干点事,要为汉朝立点功。那么,他要干的事,他要立的功是什么呢?这个机会在哪里呢?到了元光六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比较重大的事情。我们前面讲过马邑之战,马邑之战发生在元光二年,这一次马邑之战汉武帝本来是设了一个圈,让匈奴的单于往里跳,结果匈奴的单于发觉了,所以这个事情没有成。所以元光二年的马邑之战以后,汉匈关系彻底翻脸,所以匈奴在元光三年、元光四年、元光五年不停地入边烧杀,因为把匈奴激怒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忍无可忍,不得不冒着韩安国所提的那些风险,他决定在元光六年要打一仗,这一仗汉武帝选派了四员大将,四员战将。这四个中间,有名将李广,还有卫青的大姐夫公孙贺,还有曾经救出过卫青的那个壮士公孙敖,还有卫青,派了四个人,每个人带一万士兵。所以这一次元光六年是马邑之战以后汉武帝第一次派兵深入匈奴去作战。我们从这一次的兵力安排上可以看得出来,汉武帝这一次是老少搭配,老将有李广,年轻的有卫青,有公孙敖,有公孙贺,老少搭配。而且在军国的配置上非常均等,每人一万,所以我估计汉武帝的这次派兵,他有好几个用意。第一,他是要给匈奴点颜色看。元光二年以后,你屡屡侵犯,我不能不还手了,这是一个。第二个用意呢?这四个派出去的人中间,究竟哪一个将来堪当大任,他还拿不准,他每一个人我给你一万,你们都出去打,我看你们谁能显示出来才华。结果四个人各领兵一万,从四个地方同时出发,结果这四个人出发以后带来四种不同的结果。第一个是公孙贺,公孙贺的职务是太仆,私人身份他是卫青的大姐夫,结果公孙贺应了韩安国当年的预言,带了一万士兵等于到蒙古大草原庄旅游了一圈,一个人也没碰见,回来了。公孙贺无功而返。第二个人,公孙敖。肥孙敖就是带着壮士把卫青救出来的那个人,是卫青的恩人,公孙敖怎么办呢?公孙敖是个倒霉蛋,他带着一万士兵出去碰着匈奴的主力,经过拼死力战,一万士兵死了七千,剩了三千人逃了回来。第三个人,李广。李广是名将,宿将,老将,李广更不幸,他带着一万人出去,碰着匈奴单于的主力,全军覆灭,而且李广被俘,更惨。但是李广很神奇的一点,李广被俘以后逃回来了,但是就他一个人逃回来了。一万士兵全军覆灭,这是派出去的三路。第四个人,卫青。卫青既没有像公孙贺那样旅游了一圈,也没有像公孙敖损兵七千,更不像李广兵败被俘,卫青是打了个胜仗。虽然杀敌不多,杀了七百人,但他总算是这次出征唯一打胜仗的人。卫青打到哪儿去了?卫青这次出征一直打到龙城,所以这一仗历史人们都叫做龙城之战。龙城是个什么地方呢?龙城是整个匈奴民族祭拜天地、召开重要会议的政治中心,所以这一仗卫青是唯一的赢家。回来以后,汉武帝就重赏他,而且这个龙城之战对卫青来说,可以说是初露锋芒,他首次出兵就胜了。汉武帝这一次派卫青是冒着险的,因为卫青从来没有领过兵,打过仗,只不过因为是自己的小舅子,我让他出去了。他能否打赢,汉武帝是捏着一把汗的,但是卫青是不负重托,出手非常顺利,打了个胜仗。而且是这一仗对于匈奴人是震憾极大,因为龙城是在匈奴的腹地,离汉匈边境有好几百里,这个地方是汉朝军队从来没到达过的地方。卫青竟然敢打到这个地方,那等于给匈奴人一个警示,那就是从此以后匈奴任何腹地再也不是平安之地,任何腹地都可能有汉军的主力出现,所以这一仗对于匈奴族来说震憾非常大。这一仗之后,到了元朔元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卫青出征,而且这一次出征上次打了败仗的那几个一个不用了,公孙贺、公孙敖、李广三个人一个不用,派了一个副手叫李息,让卫青带领的军队由一万变成三万。我们从前后的对比中间应当看出来汉武帝的态度在发生变化,汉武帝已经认可了卫青的军事才能,所以他抛弃了那些遇不到的、打了败仗的,他全不用了,只用了卫青带了一个副手李息,带了三万人出塞。这一次出塞,卫青又是马到成功,杀敌数千,那么这连续两年的出征,一个是龙城之战,一个是出塞之战,卫青是连年成功,这使得汉武帝是非常高兴。所以这一仗打完以后,汉武帝对卫青的信任度是大大提高。这就是我们说的,卫子夫的入宫为汉朝引进了一个重要的人才,就是她的弟弟,卫青。
画外音:龙城之战的成功,不但凸显了卫青的军事才能,也让汉武帝对卫青的信任度大大提高。而我们从卫青的出身来看,卫青本是平阳公主的一个骑奴,从来没打过仗,没学过兵法,他为什么能在别人打败仗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呢?
王立群先生刚才讲到,龙城之战让卫青这个名字凸显出来,卫青用自己的实力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但是从卫青的出身来看,他没有学过兵法,也没有打过仗,为什么能在能征惯战的老将面前崭露头角?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卫青的成功呢?
我觉得这里边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第一个原因,是武帝对他的宠幸。汉武帝这个人,我们在上一集已经讲过,汉武帝是一个情种,汉武帝一旦宠幸一个女人的时候,他是连这个女人的弟弟、哥哥、家人一块儿宠幸,都喜欢得不得了。但是他宠幸的时间非常短,过了一段,他就又换了一个,又是喜欢得不得了,再过一段他又不断地喜欢。就是他喜欢一个人,叫爱得很深,但是爱的时间非常短,这是武帝在感情生活中间的一个大特点。所以他因为喜欢卫子夫,对卫青就非常宠幸,他敢于让卫青领兵出征这一点你足以看出来武帝的宠幸程度和汉武帝的这种冒险精神。一个从来没有领兵打仗的人你让他领兵打仗,当然这对卫青来说是个机遇,所以卫青能够立功首先是武帝的宠幸。也就是应了一句古话,“朝中有人”,也就是由于朝中有人,所以卫青他不断地得到武帝的宠幸,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也就是古人经常提到的卫青的幸运。我们不能不相信幸运,人的一生确实是有幸运的机会的,卫青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卫青的幸运在什么地方呢?卫青的幸运就是他带一万人出去和其他人的遭遇不同,公孙贺是大草原旅游,没有遇到了一个匈奴人;公孙敖、李广是遇到主力,兵败。要么是损兵七千,要么是兵败被俘。卫青是没有遇到主力,这个不是其他原因,天意,幸运。反过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卫青跟李广调了个,不是李广遇到匈奴的主力是卫青遇到了,那卫青是同样的命运,兵败被俘。如果是兵败被俘,李广能够逃回来,卫青能不能逃回来都是个问号,幸运。第三,才干。但是我们也得承认一点,卫青虽然没有领过兵,没有打过仗,没有学过兵法,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是这个人却是有将帅之才,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卫青的将帅之才最突出地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表现在他选准了一个攻击目标,龙城。卫青出去跟其他三个人出去一样,一个人带领一万士兵,到那个茫茫草原、浩瀚的大沙漠中间去寻找匈奴作战。那个时代没有卫星制导,你怎么知道匈奴主力在哪儿?你怎么知道哪里有匈奴人啊?但是卫青选择的目标非常好,就是定位,他选的龙城。龙城是个什么地方呢?龙城之匈奴我们刚才讲过,是它祭祖、祭天的地方,这个地方既然是个政治中心、宗教圣地,它一定有匈奴人。所以你打这个地方肯定不会像公孙贺一样,带着兵转了一圈一个人没碰到,它不会是这样。第二,龙城这个地方既是政治中心、宗教圣地,又是匈奴的腹地啊,离汉匈过境几百里地,汉朝的军队从来没有打到过龙城,所以龙城这个地方不会是重兵把守。最后还有一点,卫青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时代因素。卫青所处这个时代,就像我们前面讲汉匈交兵的时候,汉武帝这个时候已经从消极防御转入了主动进攻,而卫青他这个做派,他是个什么打法呢?他是选准一个目标,深入匈奴的腹地,集中兵力打它的要害,打它的不防,这个恰恰符合了这个时代的需求。所以在汉武帝这个时代作战的方针由消极防御转变为主动进攻,在主动进攻的这一人时代,卫青抓住了机会。这是一个时代的机遇,而卫青又抓住了这个时代的机遇。所以卫青的成功,既有皇帝的恩宠,又有命运的眷顾,还有个人的才华,同时他还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所以卫青的胜利是多种复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在后来的对匈奴作战之中,卫青也是屡立战功,封侯、拜将、平步青云,卫青可以说是在对匈奴作战将领中间最幸运的,但不是所有的将领都像卫青一样幸运。比如说,一代名将李广,匈奴称之为“飞将军”,但他却终生未得封侯,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请看下集《李广难封》。
第17讲李广难封
画外音: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四十四年间,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将领,像卫青、霍去病,他们可以说是绝代双骄,他们的战功成就了他们的一世英名。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但同时,还有一个人打了一辈子的仗却未得封侯,这个人就是李广。李广从文帝朝一直打到汉武帝时期,几乎打了半个世纪,最后却自刎于疆场。那么李广为什么自杀呢?他又为什么终其一生不得封侯呢?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