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豆腐娘子葱花郎 >

第16章

豆腐娘子葱花郎-第16章

小说: 豆腐娘子葱花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良,吃饭了。”秋叶扯开嗓子喊了一声。
  “妻主!我在这里!”声音从茂密的青纱帐里传了过来,秋叶循声找去,却见韩良摇着拨浪鼓,正逗着阿宝玩。
  “吃饭了……嗨,忘拿筷子了,瞧我这记性!”秋叶埋怨了一句,顺手便从旁边折了两段芦稷杆子,连同陶罐递给韩良,“你吃饭,阿宝给我吧。”秋叶伸了手去抱孩子。
  阿宝不搭理她,两只小胳膊紧紧地搂着亲爹的脖子,连头都没有转过来。
  韩良得意极了,低了头偷笑,生怕妻主发现。
  “这阿宝真是……连你下地干活都得背着。”秋叶无奈,撇了撇嘴。
  “瞧你说的,谁家阿爹下地不是背着孩子的?”韩良在孩子红扑扑的脸蛋上响亮地“啵”了一下,阿宝乐的咯咯直笑。
  “我今早听说赵先生昨天来村里了,她要走了,还说圣父襄太国公薨了……阿姐给小喜办百日酒①的事情恐怕要黄了。”秋叶拿根细草有一下没一下的拨弄着田埂上爬来爬去的小青虫。
  “哦?”韩良背着阿宝,正埋头吃饭,闻言又抬头看她,“那春花阿姐怕是真的会失望呢,……那赵先生真的再不回来教书了么?”
  “这回是真的,她原本有功名在身,不过是因着丁忧,才没被起用,如今又为……崔大人赏识,荐到御前,怕是就留在京都了。”
  虽说夫妻两载有余,可如今提起崔大人,两人还是略有唏嘘。韩良只顾着逗阿宝,秋叶则别过头去不自在地咳了一下,当年韩良死皮赖脸的回来找她时,她虽有恼恨,却在心里早就接纳了他,……只是可怜了崔大人,至今仍是孤身一人。
  **************************************************************************
  熙和七年八月,崔静因触怒圣父襄太国公遭贬出京,时任三州巡检使(秦州,真州,金州),行至秦州时,秦州府辖下各县府学子联名状告秦州秋闱舞弊不公,为首的名叫赵荌,自称青榆县学生员,领着一干秀才生员当街拦了她的轿子,将状纸贴书递到了她的面前:闻大人秉直刚正,但求为吾等讨回公道。
  秦州府知州李雁容亦是秦州大族,虽曾与崔九有旧交,但崔不买情面,又得赵荌等人相助,察兹事体大,奏报朝廷。 不日,李雁容被罢免。
  而赵荌则给崔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静惜才,在秦州时,常招赵荌与之相谈。
  有一日,赵荌来找崔静时,发现崔静随身佩戴的一块玉佩甚为眼熟,就说了一句,“大人的这块玉佩应该是一对吧。” 
  崔九心中一动,“你见过另外一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古河村豆腐娘子的夫郎韩氏也有这样一块,我那时给村里的学童教书,他为给妻主治病,找我来当过,只我当时并没有什么钱,后来他好像就当到了别处。”赵荌答道。
  “查。”
  赵荌后来记得很清楚,当时崔九就说了这么一个字。
  ……不过两日,那另一块玉佩就呈到了崔静的面前。只是,本该拿着那块玉佩的人却已经嫁作他人夫。
  ……她有多少年没见过他了?他如今长成什么样了?……他还记得她么?
  ……他到底清不清楚他母亲曾允诺过她等他长大就可以娶他?
  她这么多年想过无数的可能,唯独不愿意接受如今听到的这个事实,遂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亲自去寻找答案……
  她这一生喜怒不表,宠辱不惊,仿佛从来都不曾爱过什么人,也不曾恨过什么人,只她心里知道,她为着信义和承诺,从不肯放弃。
  ……也为着自己的心。
  ***************************************************************************
  熙和十年六月初,青榆县一带连日下雨,后复晴。
  青榆县举子赵荌得到崔静的赏识,荐任右补阙,随崔九上京赴任。 临去京都前,她向崔九告假,说想去趟古河村,她曾允诺过要去看看那些教过的学童。
  却不曾想崔九淡淡道:“那就一起去吧。”
  赵荌于心了然,古河村豆腐娘子的夫郎韩氏,是崔大人心头的一根刺,那样疼却始终舍不得拔去。
  雨后初晴,泥路难行,两个人,两匹马,到古河村时,晌午都过了,初夏时节,芳菲早已褪尽,即便是村中那些浓香扑鼻的槐花,也开始从树上悠然飘落,李秋叶家的院门大开着,里面欢声笑语不断。
  崔九牵着马站在墙外,终是没有进去。她就那么静静地站着,听着他们夫妻肆无忌惮,笑意盎然:
  “哎呀,你别把阿宝架在脖子上。”
  “妻主只管放心,我可是阿宝的亲爹,自然会小心。”
  “哎,随你。不就当个爹么,瞧瞧你高兴成什么样子了。”
  韩良一定笑得很开心吧,崔静想。 
  “哎,妻主,你说春花阿姐他们都四个孩子了,我们才一个,这……也太少了点。”
  “嗨!又来了!……对了,柳三娘最近领着商队要往西域那边走呢,咱们给你阿姐写封信吧,托她带过去啊,唉,她如今镇守嘉玉关,黄沙漫天的,实在不易,还好有徐大哥他们陪着她,也不知现在成了什么光景……韩良!我跟你说正事呢……你可别……那什么……啊!”
  “唉……哟……”墙内男子清朗的声音竟带了撒娇的意味……
  “哎哟我这鸡皮疙瘩!”女子笑骂。
  李秋叶家屋檐下的燕子飞了出来,从崔静的上方掠过。天气晴好,万里无云,暖风拂过四周的那些大树,沙沙声不绝,树荫浓密,绿意盎然。
  崔九仰了头看那树上刚冒出尖来的青涩小果,回想起十六年前,她金榜高中,跨马探花,快意人生。不几日帝王摆宴曲江苑,推杯换盏让人不胜酒力,遂独自出来吹风。那一日正是春光无限,阳光耀眼,京都处处繁花似锦,无所不在的芬芳更是教人越发沉醉,踏上九曲荷塘桥时,见到个粉妆玉琢的小郎君骑在栏杆上,不由得说了一句:“你是谁家的小郎君,小心跌下去!”
  那孩子不以为然,看了一眼她幞头上簪着的红花,却一脸好奇地盯着她, “进士娘子!我看见别人都笑,你却不笑,真奇怪。”
  “我不会笑。”她觉得那孩子是在可爱极了,回了一句,想努力笑一下,却没笑出来。
  “为什么?这多么简单,我笑一个给你看。”然后他就笑了,梨涡浅现,让人挪不开眼睛,仿佛春日的阳光照进了心田。
  那个笑容让她回味了很多年。其实她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时,就觉得他以后长大了,一定是翩翩郎君,果不其然。
  她当时就想,既然她不苟言笑,那么就让这笑容一生一世都陪在她身边吧。
  却不曾想从那一刻起,她为了这个笑容,竟背负了一生的孤独……
  ***************************************************************************
  落日西沉,崔静垂了眼眸,周身晕染了金色,却显得那么落寞,赵荌回头来找她时就见她如同先前她离开时那样一动不动,一言不发,不得不提醒她,大人,该走了。
  沉寂了许久,她道声好,却捡颗石子,轻轻在墙上提诗一首,遂转身翩然离去。
  晚风吹起,卷着凋落的槐花擦过院墙,在微润的空气里留下些许芳香,悠然向前飘去……
  叹花②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
  ***************************************************************************
  豆葱人物志
  崔静,字芷宁,祖籍秦州,昌元十六年进士及第。初任户部八品主簿,仁宗即位后,先后任右拾遗、 秦州府通判、御史中丞、门下给事中、大理寺卿、三州巡检使等职。熙和九年,任中书令(中书省长官),从此出入凤阁鸾台,成就仁宗朝一代贤相,终身未娶。
  顾萱,字采妍,祖籍江州,原户部尚书顾清之三女,昌元十六年武举一甲探花娘子。初职昭武校尉,后因秦州赈灾一案牵连,换姓脱逃。熙和七年冤案平反,顾萱起复,任陇右道秦州府都尉,熙和八年初自请戍边。原配柳氏(受牵连被斩),后娶夫徐氏,实为江湖草莽,武艺高强。侧室张氏、令。狐。氏均行伍出身,顾氏一门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熙和十二年,金国大举犯境,顾萱领军二十万,七战七捷,后班师回朝,封正二品威武大将军,镇守京都,又封异性宁郡王,荫袭三代,从此顾门荣光无限。
  


 ……… 整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