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谢谢你曾是我的信仰 >

第35章

谢谢你曾是我的信仰-第35章

小说: 谢谢你曾是我的信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凭借着自己的积极和勤快,王凯在到工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引起了一群人的注意;这为王凯在工程结束后的前路埋下了伏笔。
作者有话要说:  

  ☆、平淡的日子

  项目部吃饭是用饭票,幺叔每个月都会买三千多块的饭票用来供大家吃饭。项目部食堂的早餐四块钱一份,最常见的是稀饭、炒方便面、煮粉条、拌面、鸡蛋、面包,偶尔还有豆浆、油条、饺子、馒头、包子;味道虽然不错,份量就不那么满意了;除了稀饭、豆浆可以随便享用,其余品种的份量都很少,饭量稍大的根本吃不饱。
  中午和晚上都是八块钱一餐,两荤一素,味道相当不错;荤菜都是做的三个,自己选择任意两样菜式。鸡鸭肉和猪肉几乎每天都有,偶尔还有牛肉这一类的,隔三差五的能吃到虾、海鱼这类好东西,一份菜的份量仍然偏少,虾最多六七只、鱼不到二两,好在饭管够。
  食堂每天都会烧一大锅汤,最常见的是番茄蛋汤和紫菜蛋花汤;隔两天还会有猪脚汤、排骨汤、花甲汤、鸡鸭汤这一类的,天热后还有凉茶和绿豆汤供应;每次汤锅一从食堂抬出来,就会有那么几个人凑过去捞锅底的干货,王凯一直都是不慌不忙的等他们捞完过后舀一勺汤开胃。
  张德清对食堂的汤情有独钟,每餐饭都要喝三小碗汤;用他的话说是饭可以少吃些,每餐三碗汤半碗都不能少。魏师傅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壮年人饭量就显得太斯文了,他的饭量真的和一只食量大些的猫差不多,但是每天两顿正餐都会喝酒;他说自己喜欢吃辣,食堂的饭菜不和胃口所以吃不了多少。除去他俩,其余人的饭量都算正常。
  魏师傅看似结实的身体实际上相当虚,作为一个壮年人干体力活远不如王建明和张德清两个年过五旬的人,比起王凯也还差一截。看似忠厚老实的他实则沉溺酒色,赌瘾也很大,加上他饭量本来就小,所以身体很虚,干一点重活就大量出汗,体力难以为继。听幺叔说魏师傅有两个老婆和四个孩子在老家等着他养活,他在工地上不仅好赌还经常出去找小姐;虽然魏师傅私生活不像样,但他为人很是豪爽大方,工作也很认真踏实,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还算不错。
  工地离镇上有些远,王凯很少会去镇上买些水果什么的。柘林镇作为一个不发达地区的海边小镇,看起来确实有些破旧;王凯第一次去镇上理发,找了两圈才在一个小巷边上找到一家看起来稍好的理发店。
  老板开剪不到一分钟,王凯就有了叫停老板的想法,第二分钟已经有了骂老板的心情,第三分钟已经有了砸店的冲动,第四分钟已经恨不得暴打老板一顿,第五分钟,老板已经放下剪刀宣告完工;王凯虽然不注重发型什么的,但任凭谁的头发被乱剪一通都会不爽,理发店老板的技术实在不敢恭维,其理发效果和找只狗来啃的效果差不多,甚至应该还不如一条技术稍好的狗啃出来的效果好。
  王凯还没来得及发火,老板就把王凯带到一边冲水洗头,洗头用的像是洗衣粉加水搅出来的糊状液体,他还用一个类似刷子的东西在王凯头上刷了几下。简单的擦了下水,王凯还没缓过神,老板说道:“总共五块钱。”王凯看着这位有些傻憨样的老板,忍住了火气付账走人;从进店门到出来通共用了七分钟,这是王凯第一次“享受”这样的理发。
  海边的阵雨过后经常会出现彩虹,王凯在海边第一次看到彩虹的时候忍不住停下工作,拿出手机拍照。除了小时候看到过一截残虹,王凯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完整漂亮的彩虹,兴奋的叫魏师傅一起看;结果魏师傅不以为然的表示:在海边随时都能看到彩虹,实在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在那之后,王凯又看到过两次彩虹,但都没第一次看到的完整漂亮,然后渐渐习惯了雨后见彩虹。
  “即使离你再近,终究还是触碰不到你”用这句话形容王凯到海边的前半个月的经历,再形象不过;虽然在码头上工作,但他始终没机会和大海亲密接触。直到有一次给项目部帮忙下早班,王凯才溜到旁边的沙滩上逗留了一会;光着脚板踩在沙滩上,感受海浪的轻抚,这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沙滩上有些螃蟹洞,小小的洞口越挖越大,王凯徒手挖了半天都没能挖到一只螃蟹;不少的小沙蟹顺着潮水涨退出现在沙滩上,王凯想抓一只,结果发现比指甲盖还小的螃蟹跑起来的速度相当快,加上又警觉,稍有动静就撒腿跑进海水里,王凯隔着几米远的距离追过去都只能扑空,几次无功而返后只能坐到旁边的小礁石上喘气。
  好在王凯准备回宿舍的时候,意外捡到了一只寄居蟹。大家看着王凯捡回来的东西都很好奇,明明看着是个螺壳,里面住的东西却长着钳子;幺叔拿去用筷子夹了半天也没能把螺壳里的东西扯出来,只好意兴索然的放下它去食堂吃饭。等到王凯吃完饭回到宿舍,捡来的寄居蟹已经泡在了洗手盆里;婶婶说怕它被干死了,所以养在水里。先前幺叔怎么都扯不出来的寄居蟹,在淡水里泡了一会儿过后自己爬了大半截出来,已经奄奄一息;王凯立即去海边装了一瓶海水回来把寄居蟹养在里面,结果回天乏力,寄居蟹很快就死掉了。
  第一次和大海的亲密接触让王凯觉得很舒服,之后的晚上,王凯减少了打球,时常在吃过晚饭,冲了凉洗好衣服后一个人去海边。带上一瓶冻啤酒和一包盐煮花生,或在海滩漫步,或坐在海边,把脚泡在海水里,吹着凉爽的海风,看着满天繁星或者远处闪烁的渔船灯火,听着海浪涨退的声音,安静的思考一些小事情;由于王凯不会游泳,所以一直没在海里游上两圈,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虽然从宿舍到海边要走上二十多分钟,但王凯依然乐此不疲的往海边跑。
  王凯他们工程的进度受制于前期工程,每次赶上进度后都会休息一天半天,遇到项目部和赵老六不借人的话,就只能自己安排;这种时间,王凯经常拉着阿飞去电厂后边的黑网吧上网,看看新闻、电影电视剧什么的。有一次晚上,王凯正在网吧看警匪片,忽然发觉背后站了什么人,回头一看居然是荷枪实弹的边防武警在查处黑网吧。
  武警把上网的人从网吧叫了出来,准备没收电脑,网吧老板一边紧张的打着电话找关系防止电脑被没收,一边示意上网的人先不要走,待会付了网费再走。这种黑网吧上网不需要身份证,都是下机付款,三块钱一个钟;老板虽然想留着大家付费,但是边防武警说了一句再聚在门口不回去就查身份证,大家立马脚底抹油消失,留下焦头烂额的网吧老板独自发愁。
  因为要建堆场,项目部围了一片海,往里面填砂,砂石越填越多,围起来的海水就越来越少,这片区域里的鱼虾什么的也就在退潮的时候开始显现在大家眼前。项目部为了防止安全事故,明确规定:严禁下海游泳、抓鱼,违者罚款五百。阿飞看着海里的鱼心里发痒,拉着王凯去市里买了渔网回来,趁着不上班的时候到填砂的海里捕鱼;结果由于网子太小,忙活了半天就收获了几只小螃蟹和一尾带鱼。
  乘着退潮的时候,阿飞和王凯下到浅水区域抓小鱼;靠近岸边的礁石上有很多海胆,王凯看见海胆上有很多刺,就捡了一个烂手套带上才开抓,阿飞看见海胆太兴奋直接伸手去抓,结果断了一把刺在手里,痛得他一阵怪吼怪叫。
  天色渐晚,见没什么收获,王凯和阿飞就返回项目部准备吃饭休息;赵老六见王凯他们回来,提醒他们以后别去海里抓鱼,说今天刘调看见他们下水准备罚他们一人五百,在赵老六的劝说下才取消了罚款,警告下不为例。听到这个消息,本来想找口锅煮海鲜吃的两人瞬间没了心情,把抓来的螃蟹和带鱼统统扔进了垃圾桶,再没去过海边抓鱼。
作者有话要说:  

  ☆、突然到来的机遇

  工程渐渐临近尾声,幺叔在中秋节那天带大家到旁边的渔村吃饭;原本热情的餐厅老板在幺叔他们点了一桌猪肉后,立马板着脸消失,直到结账才出现。在海鲜餐厅点一桌猪肉吃,这无异于砸场子,不过老板还是吩咐厨房艰难的做了一堆猪肉上菜;其实王凯他们是在项目部很少吃到猪肉,所以想来点猪肉解馋。
  “老王,你这里的活马上就要完工了,我知道你大老板手里现在没接到工程,你要不考虑帮我做一下钢筋笼”这一天,工程部的林部长出现在码头,找王凯幺叔商量钢筋笼的事。码头上所有的铁活都承包给了老黄,但老黄在轨道梁钢筋上亏了钱想挣回来,就对钢筋笼提价,价钱不到位坚决不做;林部长一怒之下就想着找王凯幺叔的队伍帮忙,幺叔勉为其难的和林部长谈了几句,并没有立即表态。
  林部长走了后,幺叔在闲谈中告诉王凯,虽然现在是想多接些事来做,但林部长开的工价实在太低,加上钢筋笼并不好做,耗时耗力;钢筋笼原本是老黄负责,他去接手不仅不赚钱还会得罪人。做工程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说不定哪天又会在别的工地遇到,得罪了人以后不好办事;加上老黄是本地人,幺叔也怕老黄直接使坏报复;可是林部长一样不能得罪,毕竟现在的工程还没结束,工程款得林部长签字过后才拿到手。
  下午的时候,林部长又出现在码头,继续商讨钢筋笼的事情。林部长先是说图纸已经拿到手了,机器材料都已经联系好,至于工钱方面虽然低了些,但在完工后可以单独给幺叔补偿些钞票;说到背景这回事,林部长信誓旦旦的说老黄论财力绝对不及他,论上边的关系远没幺叔的老板有背景。林部长把方方面面都分析得很详细,让幺叔几乎找不到理由回绝;看着幺叔为难的脸色,王凯凑了过去对林部长说:“林部,我们在外面做工程,行有行规,坏了规矩以后不好做事”;幺叔也立即接话说老板规定不许跨行接工程,不然以后老板不会分配工程做;林部长在遭到拒绝后只得怏怏不乐的走了,回去另想它法。
  轨道梁部分马上完工的时候,老板的司机小高开着车出现在工地。小高说这边工程接近清尾,要不了这么多人,问幺叔调三个人去另一个工地;张德清说工程完工就要回老家,不愿意去,魏师傅和王建明都愿意过去;幺叔又让王凯也跟着去,说这个工程完了他手里暂时没事做,王凯过来也没学到什么东西,让王凯去他师兄杨志来那边,一边做事一边当学徒,老杨的技术不比他差。见王凯点了头,幺叔立即给老杨打电话,嘱咐老杨帮着照看王凯。
  吃过午饭,简单的收拾了行李,王凯上了小高的车奔赴下一个工地。在幺叔的工地上,王凯确实没学到太多东西,幺叔最主要的技术是电焊和气割;由于上班时间太忙,幺叔实在没时间教王凯技术,电焊方面就给王凯讲过焊条可以用画圆和走之字形状推进,没让王凯动手焊过半根焊条,气割更是完全没教过。
  由于住处离上班的地方太远,加上中午时间太短,天气又太热,每天的工作强度又大,王凯没能顶着暴晒放弃午休到工地自行练习;再说幺叔之前从没教过王凯使用焊机和割枪,在工程快结束时才勉强给王凯讲解了几分钟焊接,所以王凯也没法在不上班的时候自行练习。两个多月下来,杂活学得七七八八,真正的核心技术压根没触碰到,去老杨那刚好可以弥补这种缺憾。
  车子开到半途的时候,王凯接到了阿飞打来的电话,叫他回去上班;原来刘调下午找幺叔借人,得知王凯走了就找林部长让他施压,把王凯弄回来帮忙。刚好老赵也来工地视察,听赵老六和阿飞说王凯做事不错,跟林部长一合计,就要召回王凯。幺叔一心想着送王凯去学技术,一开始不答应,拖延着不给王凯打电话,刚好阿飞有王凯电话,就打了过来。
  幺叔见阿飞拨通了电话,不好再推辞,只好对王凯转达了老赵他们的意思;项目部和老赵都想要王凯回来上班,两边的工资待遇都不会差,让王凯自行选择。有这样的机会,王凯当然心动,但坚持先去老杨那看一下再做决定;没有一技之长,终究不能端稳饭碗,王凯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
  到老杨的工地已经是傍晚,一样在海边,只是老杨的工地是在半山腰,主要做模板。做钢模板,最主要的是用气割和电焊,这确实是学习的好地方。但是在工地宿舍走了一圈,见识了这边工地的晚饭后王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边住的是集装箱,环境又脏又乱,伙食也确实难以下咽;这里的一切远逊柘林的条件。吃饭时又听说这里过几天也要完工了,完工之后大家又会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