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帝国-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士怡哼了一声,算是回答,过了一会,方才说道
“上次我们和老毛子打,总共也没有耗费多少钱,只有两千万不到,还打下了那么多江山,南中国有何本事,总不会比老毛子更厉害吧!”
“财神爷,你说的我知道,但是我们一旦开战的话,那就是几十万大军对垒,横跨长江天险,打个几千里去,就算不花一个亿,也要花上大几千万吧,这些钱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只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我大好河山被打得千疮百孔,多收个几千万又如何,用人命换钱,我是不做地,我宁愿用钱去换命。”
“另外,我们拿出去的一个多亿,也没有白费,这些钱终究还是在我们中国人手里面,这些人拿了钱,还是要投资的,他投资的话,很大一部分要回到我们手里,根本就是左手换右手,我们都没有吃亏。”
“没吃亏?我跟你说亏大了!就算着一个多亿全部投资,省议会留一半,全国人大再留八成,最后能给你多少,最多就是一成,也就一千多万。”
“财神爷,你这个思路还是没清楚呀!现在我们要统一全国,这个概念和半个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以前我们的市场只有北方各省,现在市场扩大到了南方各省,这个经济规模至少上升了一半,而取消了经济壁垒之后,我估计我们会创造一个规模等于美国的大市场,我们从美国拿来地设备可以直接利用。
你肯定知道,最近美国的设备开始大幅度贬值,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消化美国西部的全部生产设备,与其亏本,倒不如开放这个市场给南方,只要我们可以把美国的这些物资消化好,不出五年,我们就能取代美国的地位,成为世界经济第一,考虑到我们的人口优势,二十年后普及了全民教育的新中国,将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与这些相比,一个亿算什么,就算付出两个亿,三个亿我也在所不惜。
战争是危险而不可预知的,也许我会很快平定南方,也许很久之后也不能打过长江,以少胜多的几次大战,不都是发生在长江吗?长江天险那是那么好逾越的,一个不小心这在长江再说统一可就难了,至少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我等不得,中华民族也等不得。”
中华统一的最后一个篇章就在赵刚的这番话中华丽的结束了,年51日,南北双方签署协议,宣布中国正式统一,而四川战斗之后也迅速平定,统一的中国充满了力量,开始重新跻身强国行列。
第八卷 世界大战卷
第一节 施利芬计划
计划
“一个完全的坎尼会战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要完成这样的会战,一方面需要一位汉尼拔,另一方面需要一个法罗(刚愎无能的罗马军团统帅)。”
——德军参谋总长施利芬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突然的,既不是美国与中国宣战,尽管当时中国已经占据了美国西部大片的国土;也不是英国和俄国宣战,俄国人像饿狼一样紧紧咬住了印度的北部五个邦;也不是巴尔干半岛矛盾引发的,尽管在真正的历史上,巴尔干才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引发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德国的一枚炮弹,这枚280米的炮弹穿越了105里的路程,由德国直接打到了法国,然后高傲敏感的法国人就想愤怒的公牛一样,疯狂的开始向宿敌德国进攻。
一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1899年6月2,英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正式向法国美国俄国(同盟国)宣战,西班牙、意大利经过考虑之后宣布参加到同盟国一方。
在德国参谋部,参谋总长施利芬正在详细地讲解自己的作战计划(18331913德意志帝国时代的第三任陆军参谋总长,1883年至任职参谋本部,并于1891年起出任参谋
作为参谋总长,施利芬还从未实际指挥过战争,但是这并不能抹煞他的军事天赋。在最近几年他一直致力于战争地研究与战略的推演。经过他地苦心演练,那份鼎鼎有名的以迅速消灭法国为目的的“施利芬计划”终于出台了。
在参谋总部。马克斯。霍夫曼,莱茵哈特。舍尔,雷托夫-福尔贝克,冯。鲁登道夫这些经过战火的军人已经成为德国军部的宠儿,鲁登道夫已经成为中将,而其他人则成为少将,在德国陆军总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看着这些精英。施利芬开始讲解自己地雄伟计划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战争一旦爆发,我国必定面临两线作战。相对于总体上拥有巨大人力物力资源的同盟国,德国更难以忍受可怕的长期消耗,两线作战就是坟墓。
因此,德国要想取胜,必须在战争初期即集中全力,先行结束一侧的战事,消灭法国或俄国。然后才能从容地调兵遣将,应付剩下来的强敌。如此,德国方有最终胜利的可能。
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遵守或者被迫遵守以下原则
1、大战中,德国必定两面作战;
2战争应以东守西攻的方式进行;
3西线主力集结于右翼;
4德军必须假道比利时,即破坏其中立国地位。
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想要获胜就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1、在行动时对于目的和兵力都必须尽量保持集中;
2在行动时必须采取最大速度。
我的计划地最大特色在于兵力分配方面。通过最准确的计算,我准备把东线方面的兵力彻底减弱,渐弱到只能保持最低程度的防御而不被敌人击溃。
东西两线德军兵力比为1:8,而在西线左右两翼地兵力这样,在西线德军将采取“左守右攻”的战略:在地理状况利守不利攻的左侧,以18军力吸引并抵挡法军一半地攻势,而在相对平坦的右侧。集结绝大多数的军力进行以巴黎为目标的迂回攻击。“
。鲁登道夫暗暗点头,作为一个战略军事家,施利芬的计划的要点在于
:通过比利时中部做一大迂回运动,兵锋指向巴黎西侧。德军兵力的右端从里尔附近突入法国,迫使法军主力向东南撤退,而德军则从其侧背进攻以歼灭法军,并且攻占巴黎。同时完成了两个战略重心:占领法国首都巴黎,消灭法军有生力量。
久经沙场地。鲁登道夫对这个计划有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类似旋转门一样的动作,法军在德军左翼越深入,越用力向前推旋转中的一扇门,则另一扇门——德军右翼的回旋军力打击在法军背部的力量也越大。
从计划中可以看出鲜明的德国人特色——大帝所惯用的“打铁战术”,又称“锤砧战术”,即以一部分兵力当做铁砧,再以另一部分兵力(通常是最精锐的部队)当做铁锤,狠狠敲打敌人的侧背,于是敌军在夹击之下粉碎。
施利芬计划就是当时盛行的“攻势崇拜”和历史上的“坎尼模式”的结合物,异常的宏大、雄伟,如果能一丝不差地落实的话,法国将如二战一样在六个星期内被毁灭,历史将被改写。
但是,。鲁登道夫在钦佩之余也有些担心,按照这个作战方法,不光德国人需要严谨的如同一部机器,就连法国人也要按照施利芬的脚步去跳舞,把战斗的结果寄托给不确定的敌人,这个当真是可以的吗?
“总参谋长,我认为这样的计划有风险,我们不能确保法国人也按照我们的计划去做。虽然上次我们做得很好,但是我们不可能两次站在同一条河流上,法国人比起三十年前专业的多。”
施利芬满意的点点头,对于这样的问题他早就想过很多次,自然是张嘴就来:
“我的假想是法军的第一步战略一定是先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因为这两个地方在普法战争中被割让给了我国,法国人一直耿耿于怀,必会倾其全力将其夺回,这样我军就可以以一定的军队左翼牵制法军,而强大的右翼则可以借道低地国家,即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包抄巴黎的西部,从而一举拿下巴黎。”
参谋总长的手,有力的砸了下来!就在这一天,法国人果然越过边境,全力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
第八卷 世界大战卷
第二节 烈日要塞 上
的冒险取得了成功,再一天时间内,法军十五万人打军队,推进了三十公里,阿尔萨斯已经近在咫尺,所有法国人都认为,自己复仇的机会到了。
这样的战果是法国人预料不到得,所以法国人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在原地等待命令,浪费了两天时间后,法国人不出所料将兵力倾斜在左侧,右侧的兵力更加空虚,一切都是那样的完美,施利芬的计划看来要完美实现了。
68日按照施利芬计划,德国的第一第二两个集团军,时,直奔比利时最重要的列日要塞。
8许,第一集团军直属炮兵缓缓开到烈日要塞,几百门火炮一齐开火,将堡垒的胸墙炸塌一大段,附属堡垒的多座碉堡毁坏。
德军的巨大数量带给了守军莫大的恐慌,这是德军的大型军团首次出现在比利时人面前,尽管德国人没有高估自己的军力,但是德国人显然低估了比利时人的勇气。在优势敌军面前,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心抵抗到底。
第二集团军参谋长鲁登道夫就在距离敌前沿阵地不到三公里的前进指挥所兼炮兵指挥所中挥手下令:“炮兵火力准备开始!开始A组方案!”
由于对炮兵作业的精熟,鲁登道夫以参谋长兼任炮兵总指挥,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9305毫米海军舰炮首先以震撼大:。:。巨弹,弹中填塞的炸药足以破坏数米厚地土石混制堡垒胸墙。而对更坚固的钢筋水泥工事,即使不能使工事坍塌。只要直接命中工事上方,仍足以使里面的有生力量因可怕的震动和巨响而失去战斗力。
36门152米重榴弹炮、108105毫要塞倾泻如雨的80和32公斤弹丸,数量下,以极高地效率与一流的精度猛烈轰击烈日要塞,敌军的反击火力逐渐被压制住。
炮战开始后三小时,比利时军放弃了对德军炮兵阵地的炮火反压制。转为集中轰击已进抵己方前沿五百码范围的德军进攻出发阵地。12时许,德军步兵开始沿着交通壕进入出发阵地,比利时军壕外炸出如雨的土块,不时砸到某人的脑袋上。由于缺乏经验,德军的交通壕挖得过于宽阔,造成了大量地人员伤亡。
德军的火力在压制了要塞活力之后,推到前排位置上的轻型火炮开始猛烈轰击,500门轻榴弹炮、野战炮和迫击炮一起向敌前沿阵地倾泻弹雨,比利时军要塞外守军遭到严重杀伤。不得不退到要塞暂避炮火。
“冲锋“见一方活力已经压制住了烈日要塞的火力,而且清楚了要塞地大部分障碍,鲁登道夫果断下令冲锋,随后在隐蔽所里面。满意的看到黑色浪潮淹没了大地。
‘这样强悍的军队,还会有敌手吗?’鲁登道夫暗自欣喜,德国军队是最强大的军队,任何军队都不能与德国人抗衡。可是。当鲁登道夫想起那个黄色地军队时,他的心沉了下去,真的是无敌吗?鲁登道夫不敢想下去,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只是他不去想而已。
这小小的插曲并没有影响到战场大局,数万德军步兵开始向要塞挺进。猛烈的炮火已经摧毁了敌军阵地前的部分铁丝网,工兵更以爆破筒不断在雷场和铁丝网阵中开辟道路,由于德军炽烈的炮火轰击,比利时军一线战壕中地守军已经所剩无几,德军第一攻击波经历几场小规模的白刃战后,控制住了一线战壕,随即向比利时军的外围堡垒发起进攻。
战斗立即变得艰难起来,比利时军的堡垒坚固异常,虽然经受了六小时的炮击,外墙多处坍塌,却露出了钢筋水泥的内墙,守军从坚固的射击孔中向外猛烈射击,而在堡垒之间的战壕线上,大量的比利时军步兵也正依托战壕的防护以准确的步机枪火力打击前进中的华军步兵。
第一攻击波很快被压制,只有进攻敌C堡垒一带的第60兵团夺取了一小段堡垒左方的战壕,但随即被反扑的比利时军赶了出去。
16时许,第二攻击波投入了战斗,却仍无法击破比利时|||垒,比利时军以小股预备队陆续投入前线,牢牢地控制住了阵地。
第三攻击波直接向敌堡垒冲击,以突击梯架在堡垒前的宽大壕沟上,越壕直冲堡垒胸墙,企图从胸墙垮掉的部分冲入堡垒内,比利时军却早有布置,堡垒前布满了地雷,壕沟的内壁更布置了暗堡。当华军士兵冲近堡垒胸墙时,地雷触发,一时血肉飞溅,惨不忍睹,比利时军士兵同时又进入暗堡,打开隐藏的射击孔,向正从梯子上越过壕沟的华军士兵开火,许多华军官兵莫名其妙地背后中弹,坠入壕底。
当天向外围C堡垒突击的一团
入夜,德军不得不下令停止攻击,考虑到烈日要塞的威力,主动放弃当天夺取的一线阵地。
一万两千人的伤亡让鲁登道夫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在总数高达45万的德军总参谋长面前,这点伤亡数字不足以撼动他的慈。
“要不怕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