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医卫(全本) >

第706章

锦医卫(全本)-第706章

小说: 锦医卫(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近不少村寨的头人,自己或者家属曾经在生病时,得到过李建中的悉心诊治,现在轮到他们报恩了,有的派子弟前来协守,有的供应粮草兵器,源源不断地支援这支并不强大的明军。
永昌府的官员也全力动员起来,知府高明谦本来一直消极避战,但他现在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经和李建中绑在了一块,如果李建中挡不住,莽应里兵下保山城,他这个守土有责的知府,也就只能追随施甸知县的脚步,用三尺白绫自我了断。
种种因素的叠加,使李建中这个初上战场的文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他在水眼关坚守了三天,直到加尔德诺指挥西班牙火枪手,不顾伤亡地进入密林,付出巨大代价之后逼近关卡,他才率军从容撤走,然后沿着通往保山城的道路,继续节节抵抗。
但李建中非常清楚,永昌府能够动员的力量已经到了极限,他这个小小的通判再也没法为国家做到更多了,所以他每天都会从前线发出告急文书,向武定参将邓子龙,向大理和腾越的驻军,向昆明的巡抚饶仁侃、巡按苏酂、黔国公沐昌祚火急求援!
知府高明谦尽管身处相对安全的保山城,却远比李建中更害怕,他不但附署了所有的告急文书,还通过同乡同年同门同榜的关系,向昆明方面泣血哀告,谓:“无兵无粮,内外交困,仆尤与缅贼作决死战,粉身碎骨而不顾,唯保山军民何辜,永昌百姓何辜,缅贼一至,玉石俱焚,宁不扼腕痛惜?乞速发天兵,若援兵不至,则仆与城同殉矣!”
好一番张巡守睢阳的悲壮义烈,只可惜李建中亲冒矢石在前指挥的时候,高大人还缩在府城里头……
永昌府经由大理、楚雄通往昆明的官道上,每天都有好几拨六百里加急信使打马狂奔而过。
凡是去往昆明方向的,每人眼睛都是熬得血红,甩着鞭花儿不要命的鞭打马儿,恨不得插上翅膀直接飞进昆明城,把前方的告急文书直接塞到诸位封疆大吏的手掌心。
凡是从昆明回来的,那就大有不同了,人人垂头丧气,或者吁天长叹,或者愤懑难平,骑着马儿磨磨蹭蹭地往回走,眼睛里时不时地闪过迷惘——就这么回去,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前线浴血奋战的同袍。
作孽呀!再往昆明去的信使,见到前面垂头丧气回来的同袍,登时如六月天一盆冰水兜头浇下来,浑身冷得彻骨,甚至有人当即拨转马匹,与其在昆明去受那口腌脏气,不如回永昌前线,还能替弟兄们搭把手。
这不,大理城外,两名刚从前线下来的信使,和从昆明回来的弟兄说了几句,登时含血喷天,拨转马头就要回永昌,前面那拨信使又劝他们再走一趟昆明,也许饶大老爷和苏巡按这次就回心转意了呢?
两拨人吵吵嚷嚷犹豫不决,正没道理处,却见听得远处人喊马嘶,不知多少兵马过来。
朝廷大军来了?信使们惊疑之色,顿时变作了欢欣鼓舞。
苍山下,洱海边,一支明军正在前进,火红的鸳鸯战袄,高擎的日月战旗,长刀胜雪、长枪如林,又有战马拉着虎蹲炮、将军铳、一窝蜂、百虎齐奔等等各色火器,端的是支久历战阵的精兵。
当先那员大将跨着黄骠马,鞍袋斜挂一支点钢枪,面如重枣,花白的须发随风飘扬,烂银盔上一团红缨犹如火焰般跃动,身后一面大旗迎风招展,高书一个邓字。
都指挥佥事、武定参将邓子龙!
信使们大喜过望,有这位抗倭御寇屡建奇功的老将军率兵出征,前线可保无忧。
他们一起鞭打马匹迎上去,老远就下了马,持着六百里加急的金字牌直迎到邓子龙马前:“标下参见邓老将军!老将军可是去永昌的?咱们李通判苦战水眼关,老将军来得正是时候!”
邓子龙白眉一扬,并没有急着答话,而是面露困惑之色,拈着颔下白须久久不言。
信使们急了,有一个就膝行趋前,扯住邓子龙的马镫苦苦哀求:“小的万死,求老将军速行,保山告急,永昌危矣!”
邓子龙白眉拧成了疙瘩,尽管很不想让这些忠心耿耿的信使失望,却不得不实话实说:“本将并非去永昌的,黔国公发来的命令,是叫本将去协守顺宁。”
啊?信使们面面相觑,一个个张口结舌。
那位扯马镫的信使急得大叫:“错了,错了,缅军打永昌甚急,打顺宁的只有一支偏师,邓老将军应该去咱们永昌!”
邓子龙尚在犹疑,一员文官拍马而前,指着信使们斥道:“胡说八道,兵事自有黔国公、饶大老爷和苏巡按运筹机宜,你们一介武夫懂得什么?邓将军,黔国公给你的军令是什么,你不会不知道罢?”
这员文官姓胡,挂着兵备道职衔,正是奉命饶仁侃之命出来监军的,说罢,他目光炯炯地盯着邓子龙,丝毫不肯通融。
邓子龙几番欲言又止,做武将的哪里敢和文官相争?更何况黔国公发来的命令,明明白白写着要他去协守顺宁,要是敢抗命,虽胜犹斩!
“邓将军,你想清楚,违抗军令、率大军擅自行动,是要掉脑袋的!”胡道台又阴阳怪气地加了一句。
邓子龙仰天长叹:“几位弟兄,本将是奉命去顺宁的,只能爱莫能助了,你们再等等,也许后面……”
本想说也许后面还有到永昌的援军,可邓子龙看着那几名信使哀求的眼神,实在不忍心再骗他们。
邓子龙率大军在漾濞驿转道向南,沿着漾濞江直下顺宁,永昌信使眼睁睁地看着大军远去,一个个气得五内俱焚……
昆明,巡抚府邸,花厅之上只有饶仁侃和苏酂两人。
饶大老爷的气色不太好,本来胖乎乎的脸有些浮肿,心焦冒火地道:“苏老弟,沐昌祚几次三番来催着发兵,高明谦也有一伙同门同榜每日里轮流来说项,请增兵增饷救援永昌,老哥我这里快顶不住啦!”
云南比别处有所不同,文官的势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沐英平定云南的功劳极大,明仁宗曾特铸征南将军印,拜封每一代黔国公为征南将军,总掌云南军政世世代代,永不罔替,再加上云南山高皇帝远,中枢颇有鞭长莫及之感,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黔国公对地方的影响力,比别处的公侯伯都大。
沐昌祚虽然不怎么精明,当年被张居正耍得团团转,但也不至于就是个傻瓜,万一永昌陷落,他这个黔国公还能高兴吗?
高明谦则从另外一个方面对饶仁侃施加了压力,不同于李建中只是个举人出身,他是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天子门生,琼林宴上唱出的,那关系网就深厚得多。
大明朝做地方官讲守土有责,城池陷落了就只能上吊抹脖子,所以高明谦绝对不能跑,只能待在永昌府保山城里等死,当然,他绝不甘心白白送死,于是发动所能发动的一切力量,来要求饶仁侃速发援兵。
就算饶仁侃身为云南巡抚、真正的封疆大吏,到此时节也颇觉压力沉重。
苏酂叹口气,眼睛里光芒闪烁,嘴两边的法令纹越发深刻:“料事有误,那个李建中,他一个举人出身的医生儿子,竟有这般本事,倒是小瞧于他了。咱们先前发的文牍都在永昌,要是永昌不陷,秦林奉诏到此,那就万事皆休。”
饶仁侃打了个哆嗦,浑身冰凉,丧师辱国的罪名,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那李建中为什么偏要节节抵抗?如果放弃抵抗,让永昌城落入缅军之手,不是一切证据都湮灭了吗?
饶仁侃深深地恨上了李建中。
“不过,咱们还有的是时间。”苏酂顿了顿,又笑着安慰同僚:“饶老哥,完全不必忧心,咱们云南山高路远,和京师之间文牍往来就费了许多日子,秦某人钦差出京,要整治仪仗,沿途要派粮派差,说不得手下人还要借机搜刮一二,等他到云南,永昌府那边,哼哼……”
饶仁侃听了这话顿时回嗔作喜,漫天的乌云都散开了,大明官场的效率那是尽人皆知,就算秦林自己再怎么勤勉,终究有很多是避免不了的,再加上他是武臣出任督师,沿途地方官府不见得买他的账,支应上稍微敷衍两日,就能把他速度拖慢。
“领了圣旨,都门权贵安插家人门子随员,各家面上都要照拂一二,然后陛辞出京,走通州过清江浦,无论旱路水路转到南京……满打满算,这时候秦林最多到南京了吧?”饶仁侃以自己的经验盘算了一番,得出的结论是,永昌方面绝对坚持不到秦林抵达。
苏酂见饶仁侃面露微笑,接着又道:“既然如此,咱们该做的功夫也不能省下,永昌方面求援求粮,咱们也应该支应一二,以塞天下悠悠之口。”
“苏老弟的意思是?”饶仁侃面露不虞之色,他巴不得永昌快快陷落敌手,哪里肯支援兵粮?
苏酂满脸阴笑:“比如,发洱海卫的精兵强将和粮草前去助战。”
饶仁侃的喉咙口嗝的一声,顿时释然——卫所兵早已崩坏,洱海卫能战之兵少得可怜,囤积的粮食也只在纸面上、不在仓库里,要发那些“精兵强将”去助战,李建方只怕死得更快。
两位相顾而笑,心头同时冒出一个念头:等秦林秦督主驾临云南的时候,他什么东西都抓不到!
……
和饶仁侃、苏酂的判断完全相反,秦林不在清江浦,不在南京,而在四川泸州通往云南曲靖的官道上,距离云南境内不到百里!
秦林来得之快,出乎任何人的意料。
当日上午接旨,下午陛辞出京,什么权贵府邸都没有去辞行,直接出了都门,一路赶到北通州。
大运河上,漕帮已经准备好了快船,从船头到船尾插满漕帮总舵田七爷的令旗,登时把运河里的船老大、水手、纤夫吓翻一片:这旗帜插一面,代表漕帮加意保护,插两面,是格外加急,叫沿途通通行个方面,大可以畅通无阻,插三面,那就是田七爷本人在船上,再没有更多的了。
这艘船上头,插的令旗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上头坐的是哪位天王老子?
总之,运河里头官船商船通通退避三舍,听凭这艘船一路超过,沿途不知多少王孙公子置气要赶上来了,可拉纤的纤夫、把舵的水手全都死样活气不出力,气得他们干瞪眼,只能让秦林的船先过。
船到清江浦漕运总督驻地,那就越发不得了,李肱得知了消息,直接派漕运总督的亲兵标营替秦林开路,沿途放起连珠号炮,所有官民船只通通避让,本来拥挤堵塞的大运河顿时变成了水上高速公路,要多快有多快。
船到扬州转入大江,上行百里到南京,轮到秦林的老丈人,嗯,老丈人之一出手了。
魏国公掌中军都督府南京守备徐邦瑞,直接把守备大印盖在了公函上头,金字号牌发到提督操江府,那提督操江唬得屁滚尿流,火急备了最快的江船送秦林溯江而上,又传檄沿岸各地水军一路防送不得有误。
假如像以前的大臣那样,坐着大官船慢慢溯江而上,真是猴年马月也到不了云南,秦林乘着快船劈波斩浪,拿着提督操江府的命令,沿途换船换水手接力送行,速度快得惊人,溯江而上过三峡、重庆,直到四川泸州,此时才弃舟登岸,从陆路奔向云南。
这天秦林过了四川境内的最后一座城市乌撒府,再往前走不远,就是云南曲靖府辖地,到了云南境内了。
乌撒府到曲靖之间有座乌蒙山,山势曲折回环极为险峻,绵延八百里,幸好去曲靖不必翻阅这座南北走向的山岭,只需要沿着山岭的东麓一直过去。
饶是如此,沿途山越来越陡,路也越来越难走,亏得秦林骑的是千里名驹,走山路也颇为了得,而陆远志、牛大力等番役则在泸州换了惯能走山路的川马,这才不至于太过狼狈。
此行万里迢迢,要走得快,什么钦差仪仗,什么大队随行,都只好能省则省,秦林快马加鞭只想早一日抵达永昌府!
奶奶个熊,欺负秦督主的老丈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秦林屁股都被马鞍子磨痛了,还有人兴致勃勃地四下看风景:“咦,今日所见,川滇道上之雄奇,犹有甚于塞北处,李太白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信哉斯言!”
“孙秀才,你就别酸啦!”陆胖子撇撇嘴,这个黑脸秀才孙承宗,出京师时就守在十里长亭,来个毛遂自荐,要求做个随员,也不知怎么回事,秦哥就把他带在队伍里。
一个秀才,不去做文章考举人进士,混在我们这群东厂番役里头,算什么事儿?
“哎呀!”后面有人惊呼,原来是马蹄子踏在一块石头上,马背晃动,那人吃惊不小。
亏得牛大力在旁边,伸手替他带住缰绳,川马体型小好控制,很快就恢复平衡了。
这也是位秀才,徐光启,他的骑术赶孙承宗就差太远了,孙承宗是游历九边勘察形胜回来的,徐光启则更多时候是在做幕宾。
徐光启先一步就辞别秦林南下,准备回家搬妻儿老小到京师居住,从此跟定秦督主,结果他坐的船慢,秦林的船行的快,刚过清江浦就赶上了,一说奉旨去云南,徐光启就觉得自己责无旁贷,也跟着来了。
“前面山路崎岖,老牛你多照顾徐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