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235章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235章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的面前,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语气恭敬的道:“皇上,奴婢已经大厅清楚了,刚刚那员小将乃是山西大同府人氏,姓曹,叫曹文诏!”

天启皇帝顿时一愣,将一边的名单拿起来看了起来,果然在后面找到了曹文诏的名字。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隐隐的还带着如释重负的感觉。

对明朝历史有一点了解的人,没人会不知道曹文诏,曹文诏和他的侄子曹变蛟都是名噪一时的大将。让天启皇帝敬重的是这叔侄两个人的忠烈,相比于吴三桂,天启皇帝对曹文诏的感觉可就好多了。

这次没有因为看到一个名字而激动,天启皇帝顺着目光将整个名单都看了一变,终于在后面又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左良玉,看到这个名字,天启皇帝的心里又是一颤。同样,知道吴三桂和曹文诏的人,也是不能不知道这个左良玉的。

将手里的名单放下,天启皇帝深深的吸了口气,目光中带着一丝忐忑。虽然以前也考虑过,不过现在天启皇帝终于要面对了,那就是那些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将领。

文人里面的孙之獬王铎之流,天启皇帝就没什么怜惜的心思,直让他们名落孙山。毕竟这些人没有什么能力,投降却是比谁都快,不杀了他们已经不错了,怎么可能让他们做官?

不过这些武将却不同,吴三桂勇武过人,也曾经立过战功,能力自然是非凡的。虽然后来投降建奴,不过里面的是非曲折实在太多,究竟是怎么回事也说不清楚。至于左良玉也是如此,才是天启皇帝头疼的地方。

其实在天启皇帝的心里还在考虑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前些日子被天启皇帝提拔为兵科给事中的袁崇焕。如果说吴三桂没让天启皇帝太为难,这位袁大督师可是让天启皇帝愁肠百结了。

历史上对袁崇焕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至于事情的真相怎样,来龙去脉如何,天启皇帝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自己可以毫无保留的信任孙承宗,可是对于袁崇焕却始终抱有着疑虑。

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没有彻底相信这些人之前,天启皇帝是绝不会重用他们的。

四下看了看,天启皇帝忽然发现怎么没有声音了?见所有人都看着自己,便知道了这都是在等着自己啊!

“熊爱卿,继续!”天启皇帝无奈的挥了挥手,对着便的熊文灿说道。在天启皇帝的心里,他是希望曹文诏能够拿下状元的,毕竟这个人忠烈,自己可以直接使用。

“是,皇上!”虽然心里好奇天启皇帝刚刚是怎么了,可是熊文灿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表现,恭敬的行了一礼,下去吩咐了。

站在天启皇帝身边的卢象升则是脸上带着困惑,他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天启皇帝情绪的变化。心里也在不断的思忖,按照正常的逻辑,天启皇帝看到这样勇武的将军,自然是十分的高兴。

可是在天启皇帝的身上,卢象升却没有这种感觉,反而觉得天启皇帝似乎带着些许的忧愁。嘴唇抖了抖,卢象升还是没有说乎,强迫着自己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比武场。

下面要开始的步战,兵部的官员在忙着分组,除了被拿下去的四个人,现场还有二十六个人。接下来的考核也和简单,二十六个人捉对厮杀,留下的是最后的四个。

现场十三对武者开始比武,顿时是一片喧闹,无数的人开始叫喊。虽然前面的比试也很精彩,可是这样的比斗才更加的吸引人。一时间校场上欢声雷动,加油声四起。

天启皇帝的目光不断的转动,看一看吴三桂,又看一看曹文诏,至于左良玉,天启皇帝可可不认识。

不愧是青史留名的人物,曹文诏和吴三桂都很快便解决了对手,两个人的无力都不错。此时两个人也注意到了彼此的存在,吴三桂则是一脸挑衅的看着曹文诏。

吴三桂从小练武,自己颇有天赋,他的父亲吴襄有花了大力气栽培他,吴三桂武功非凡。同时对于兵书战册也是烂熟于胸,这次看到能和自己匹敌的人,心里的好胜之心自然被引了出来。

曹文诏则是一脸的谨慎,从小练功的他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能耐,能够做到这些都是自己勤学苦练的功劳。那个少年的年纪看起来比自己还小,伸手却是不错,一定要小心应付。

两个人谁都没有注意,在不远的地方,一个身材魁梧的红脸大汗正看着两个人。眼中带着一丝诧异,不过却也有一丝谨慎,嘴角却挂着一丝冷笑,神态很是复杂。

下一轮采取的是抽签的办法,十三个人有一个人轮空,一轮比赛下来,又剩下七个人。然后便是再一次的抽签,七个人有一个人轮空,最后剩下四个人。

按照科考的惯例,在这四个人里面,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榜眼,一个是探花。这是一甲的前三名,至于剩下的那个,那就是二甲的头名,也就是传胪了。

等到两轮都比完了,天启皇帝抬头看了看天色,对一边的熊文灿道:“熊爱卿,天色已经不早了,既然已经进行到这里了,这状元就明日在选吧!”

“是,皇上!”熊文灿自然不会说什么,天启皇帝这也不是和自己商量的语气。

缓缓地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的目光落到了不远处的四个人身上,除了卢象升和吴三桂,另外还有一个红脸的壮汉和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打量了一番,天启皇帝也没看出哪个是左良玉。

慢慢的站起身子,天启皇帝对一边的王承恩道:“摆驾回宫!”

第三百八十九章无奈的抉择

四月的辽阳城依旧是白雪皑皑,每年这个时候大地上的雪已经开化了,不过今年却丝毫没有开化的意思。不过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了,这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如果在不转暖,今年的春耕恐怕就要被耽误的。

天气虽然转暖了,可是辽阳城内的气氛却越发的怪异了,士卒的脸上带着喜悦,可是将领的脸上却都没有什么笑容。无论走到哪里,脸上全都带着忧愁,脾气也便的越来越大。

在辽阳城的城东,有一间并不是很大的宅子,可是这里却没有人敢小瞧,因为这是辽阳总兵赵林光的府邸。身为辽阳的总兵的赵林光,实际上挂着的是辽阳守将的职衔,作为辽东首府的守将赵林光比沈阳城守将贺世贤地位还要高一些。

或许在其他的地方,一城的守将地位实在是不高,见到文官就低一等。相比于本城的知府都要低一等,可是在辽阳城却不容,边疆之地的将领手下都有自己的心腹将领,权力还是比较大的。更何况辽阳城的守将,统领着辽阳城的七位总兵,地位自然是不可小瞧。

赵连光的府邸每日都是人来人往 可是这一天无论是谁来,全都被门房挡了驾。在这个波谲云诡的时候,赵林光的府邸府门关的紧紧的,然所有人的心里都颇为担忧。

虽然是武将,可是赵林光的书房却是和文人的书房差不多,文房四宝和各种书籍。不过书籍大部分是兵书,孙子兵法鬼谷子等等。

不过此时的赵林光可没有心情看书,书房里点着炉火,屋子里摆着椅子,几个人坐在椅子上。一边的桌子上摆着早已经凉了的茶水,这个时候谁也没有心情喝水。

“诸位,沈阳的改制已经进行了一个月了,事态很平稳,改制也要差不多完了。我们都清楚,接下来一定是我们辽阳,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今天把大家找来,希望你们不要拘束,有什么想法尽管说。”赵林光的目光在众人的身上扫过,脸上带笑容,不过眼中却是冷光一闪。

辽东原本也是卫所制,可是在萨尔浒之战后,卫所制基本就被废弃了。取而代之的募兵制招募的营兵,将领也在不是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指挥使这样的分级了。中间还有试百户、副千户、俭事、同知这样的官职,划分的十分详细。营兵们的成为都换成了把总、千总、游击将军、参将、总兵这样的级别,称呼虽然不一样了,可是对应的级别还是一样的。

辽阳守将赵林光,其实就是世袭的同知,挂着辽阳总兵的职衔。原本他因该算是辽东指挥使,统领整个辽东的军马。可是因为卫所制的崩坏,在辽东总兵就有二十多人,没有人能有指挥使的权势。

因为募兵制和卫所制的混杂,辽东的将领也是非常的咱乱,往往身上既有卫所制的官衔,又有募兵制的职位。其中关系十分的复杂,牵扯也是颇多。

听了赵林光的话,几位千户全都互相看了看,脸上带着几分无奈。其中一个脸色黝黑的总兵带了口气,语气中深深的苦涩,道:“将军,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们还能怎么办?现在巡抚衙门已经放出了话,消息早就已经传开了。军营里那些小子们全都欢天喜地的,咱们有不能让人把消息压下去。以前恼饷,糊弄一些那些当兵的,或许还有可能。现在想要把这件事情做好,难度恐怕不小啊!”

“周将军说的有道理,我们在辽阳多年,对这里的情况也都清楚。当兵的日子不好过,脑袋都别在裤腰带上,对朝廷的确没有那么在乎。不过现在孙大帅坐镇辽东,军中的威望又那么高,这又是对当兵的好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阻拦啊!”坐在脸色黝黑将军的身边的人附和道,脸上虽然带着苦笑,可是眼中却是带着一丝清明。

“周将军、程将军,你们两位说的都是实话,要是都想着安心接受改制,我们还用到这里来吗?既然大家做到一起,自然是不想接受改制。我把话说明了,坐在这里的每个人屁股下面都不干净,以后有没有钱拿都不说,以前我们做的可都不干净。现在丈量土地、清查账本,一旦事情抖出来,我们恐怕都要下狱。上次的事情大家都记得,殷鉴不远,我们可能就成了下一批。”一个脸色枣红的大汗看了一眼两个人,忍不住开口道,说着目光还在众人的脸上扫过。

屋子里的气氛再一次沉闷了起来,大家的脸上都是愁肠百结,这可怎么办啊!以后没了土地,军饷又是定额,在想捞银子也就难了。克扣军饷下面只要有一个人捅上去,事情就麻烦了。听说沈阳城那里已经发布规则来,每个士卒的军饷每个月有二两银子。对于这些当官的不算什么,可是对于下面的士来讲,这二两银子足够一家人吃用了。如果在有十几亩田地,这日子可就是非常好过了。

士卒们自然是欢喜鼓舞,可是将军们却是愁眉苦脸,他们俸禄自然是比士卒高很多。可是和以前比起来就差的太多了,如果真的按照这样发饷银,那在想过这样的日子可就难了。

几位总兵都低着头,最后目光都落到了赵林光的身上,显然都在等着他拿注意。在场的人都是以赵林光为首,他在这里面的利益也是最大的。

赵林光的神色也是异常的严肃,手指不断的敲击着桌面,眉头皱的紧紧的。这里面的事情他自然能够想明白,现在就算是哗变,恐怕也没有好结果。士卒们已经得到了消息,满心都是过好日子,谁愿意提着脑袋和你做这种事情。

可是真的接受改制,赵林光的心里却又不甘心,一下子把自己应得东西让出去,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割自己的肉。良久,赵林光深深的叹了口气,苦笑着说道:“诸位,本将军也没有什么好主意,朝廷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我们只能乖乖的等着。沈阳城那里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我们又能怎么样?巡抚衙门没有话出来,态度已经非常的明显了,更何况那位杨大人是什么身份?”

几个人的脸上全都露出了无奈,心里虽然不情愿,可是也都松了口气。毕竟真的做什么恐怕更糟糕。如果闹出了事情,下场就不一定怎么样。

“诸位也不用担心,刚刚刘将军说的事情不会发生的。沈阳城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只土地进行丈量,至于其他的事情,全都是既往不咎,所以大家都安心的回去吧!不过你们也不要掉以轻心,都回去准备一下吧!”轻轻的挥了挥手,赵林光满脸的颓然。

等到众人都离开了,赵林光深深的叹了口气,喃喃道:“朝廷这手玩的高明啊!既往不咎,真是好办法!有了这一条就算我们这些总兵想要闹,下面的将官也未必跟着,再有当兵的反对,成不了事了!”

此时赵林光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了几个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距离赵林光的府邸两条街,那就是辽东巡抚衙门,此时巡抚衙门的后宅,杨涟正在书房里来回的走动。

“杨大人,坐下吧!读书人讲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可不是你该有的气度!”坐在一边的骆思恭手里端着一杯茶,轻轻的喝了一口,笑着说道。

“骆大人说笑了,如果真的除了什么事情,杨某生死是小,耽误了朝廷的改制事大啊!杨某离开京城的时候,带着的可是皇上的信重,此时不能做些什么,等的人心焦啊!”虽然嘴上这么说,杨涟还是坐到了一边,端起了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