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作者:何事公 >

第277章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作者:何事公-第277章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作者:何事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翔云见孙元起颇为意动,又添油加醋道:“北洋军中各位将领素来相互龃龉不合,只因袁慰亭威望甚高,一直居中调停才相安无事。一旦袁慰亭暴死,他们就会因为往日仇隙和争权夺利而内讧不已,甚至大打出手。这时候大人和南方各省军政府都督联军北伐,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大人派赵行止都督从晋陕出军,捷足先登取得河南、直隶两省之地,实力就能稳居全国之首。如此一来,以后大人当总理、做大总统岂不易如反掌?”

孙元起翻来翻去想了半天,最终还是忍住诱惑:“不行,袁慰亭不能死!”

杨度大为赞许:“百熙说的对,至少袁慰亭现在还不能死!”

沈翔云睁大眼睛:“为什么这么说?”

杨度合上纸扇,笑着对孙元起说道:“百熙你先说说,为什么袁慰亭不能死?”

“那我就献丑了!”孙元起也不跟杨度客气,径自说道:“在七八年前,我在美国三藩市遇到梁任公(梁启超),两人曾有一番交谈。谈话间论及中国未来政体,我们都认为要想让国家在短期内迅速富强起来,就不能采用欧美的民主共和体制。因为我国现在国弱民贫,一旦实行民主共和,则人言人殊,难以聚集力量对抗俄、日等列强觊觎,只能沦为俎上鱼肉。

“那采用什么体制最好呢?我俩的共识是开明专制。不过我俩之间又稍有不同,梁任公的‘开明专制’是指开明君主专制,而我的‘开明专制’则是开明政党专制。纵观我国历史。一个开明而有能力的皇帝可以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让国家恢复元气,平定外患,走向富强。比如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由此看来。梁任公的观点也是渊源有自。

“但是中国这些年来民智渐开,而且排满之风日益昌炽,君主制是注定要被推翻的。皇帝都没有了,又何来开明君主专制?所以我的主张是开明政党专制。所谓开明政党专制,就是成立一个由各个阶层精英人士构成的政党,党魁经过党内推选、全国议会确认后担任元首,组建内阁。在任期内实行专制,从而汇聚全国力量,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做大事,干实事。

“七八年过去了,我的主张还没有变。但是环顾现今中国,能够称得上政党并且有能力执行专制的。只有孙中山的同盟会和袁慰亭的北洋系。而同盟会又存在各种不足,比如成员良莠不齐,缺乏执政经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孙中山自己也是言过其实不堪大用。相比之下,袁慰亭执掌中华民国可能会更好,对国家更有利,所以他不能死。”

杨度不禁击节叹赏:“百熙如吕端,可谓‘大事不糊涂’啊!”

孙元起反问道:“皙子,你又为何认为袁慰亭现在还不能死呢?”

杨度打开折扇胡乱扇了几下:“原因大体如百熙所言,但鄙人更注重三点,那就是孙逸仙手中没有统一的军权、稳定的财源和良好的外交关系。没有军权这一点很好理解,孙逸仙在海外奔波数十年。宣传革命,组建同盟会,筹募捐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可谓无功。然而‘知之匪艰,行之惟艰’。真正说到捐躯举义,孙逸仙却领导者多,参加者少;失败者多,成功者少。而且他言胜于行,没有自己的军事班底,说到底只是一个政客,而不是一个领袖。环顾现今各省军政府都督,有谁愿意唯孙文马首是瞻?他两手空空,没有一兵一将,最终只能因人成事。”

孙元起暗暗点头:杨度之言可谓一针见血!孙中山正是吃足了没有军事班底的苦头,才倒袁、护法等历次革命都功败垂成。等到最后醒悟创立黄埔军校,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临死也没看到北伐成功。倒是常凯申、毛太祖牢记了他的经验,始终把握军权,时刻不忘构造惟己命是从的军事班底,这才各自统治中国数十年。

沈翔云却在边上一拍大腿:“怪不得大人从六年前开始,就把学生源源不断派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原来如此!高,高,实在是高!”

杨度哂笑道:“你现在才发现?杨某刚才就说过,百熙是‘大事不糊涂’。虽然他看上去潦倒不通事务,有时似傻如狂,但在审时度势、选材任人方面,他的眼光却是极准的!”

孙元起顿时冷汗就下来了:“皙子、虬斋,如果我说我送学生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纯粹是一时兴起,你们信么?”

杨度不置可否,继续说道:“再说孙逸仙第二个致命缺点,就是手中没有财源。满清政府历来以田赋、漕粮、盐课、茶课、税捐等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些大宗入项由各府、道、州、县负责征缴,经各省解缴到京城,以供全国官僚胥吏、将士兵卒。如今各省独立,军政府都督纷纷截取财赋挪为己用,扩大实力争夺地盘,谁会主动向上解缴?

“以前孙逸仙在海外鼓吹革命时,身边不过是十多个人、七八条枪,随便找华侨富商募捐一点,也能混个肚圆。但立国执政之后,还能再靠募捐度日吗?孙逸仙手中没有军权,各省也就没有畏惧之心。即便他文电交驰苦苦哀求,催令各省报解,最终还是无济于事。所以可以想见,孙逸仙组建的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很快就会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在这一点上,他不仅不如袁慰庭,甚至还不如百熙。”

“我?”孙元起有些疑惑,随即反问道:“皙子、行严,我们现在财政状况什么样?会不会有破产的危险?”

虽然孙元起知道财税很重要,可自身却对经济一窍不通,——如果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准还能胡扯几句——好在他有自知之明,从来胡乱插手。自从离开北京之后,军队、衙门各种用度开支都是杨度和章士钊在一手操办,所以他虽是掌门人,却对财政状况不甚了解。

章士钊赶忙汇报道:“回禀大人,我们财政还算宽裕。从北京动身时,朝廷就给了50万银子;之后我们又分别接管了陕西、四川两省藩库;前些日子,莉莉丝夫人怕我们出现经济困难,还让致用医药公司酉阳制药厂(专门生产黄花蒿素)、上海制药厂(主要生产青霉素和磺胺)以及北平铁厂通过华熙银行分别转来一百万两。只要没有大的变故,我们最近三年都不会有破产之虞。

“尤其是四川藩库,更是帮了大忙。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土地肥美,物产丰饶,人民殷实,本来就富得流油。谁知在此之前云南、贵州两省又把藩银解到四川,准备由水路运到汉口,再由卢汉线运抵京城。结果革命党在湖北举义,这些银子就一直放在四川藩库,白白便宜了我们。仅仅一个四川藩库,就足以保障我们今明两年的用度!

“说到这里,还有一件事需要大人定夺。昨天莉莉丝夫人发来电报,认为周围各省独立之后纷纷自己鼓铸银元、铜币,如果我们不跟风铸造,就会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她建议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与华熙银行联合发行统一货币。在下询问了四川各位贤达,他们对此议也颇为赞同。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孙元起摸摸刚剃的寸头:“行严,这件事你和莉莉丝商量着办就可以了,不必来问我。对于金融这块儿,我不是很懂,问我就等于是问道于盲。”

杨度戏谑道:“同样面临财政问题,孙逸仙的秘诀是募捐,袁慰亭的高招是借款,而百熙你的解决之道则是建厂。别的不说,单单一个青霉素就能赚得盘满钵满。如今在海外一支青霉素价值一两黄金,还有价无市。你想想,上海制药厂哪是在制药啊?简直就是在造金条!既然连价比黄金的东西都可以造,想来造点银元、铜币也不在话下。”

在座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杨度又继续刚才的话题:“孙逸仙的第三个致命缺点,则是没有良好的外交关系。他这些年在海外环游,虽然到过不少国家,但和各国政府并没有太大关系,像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伦敦被捕,像此次回国前想要拜会美、英、法等国高官而不可得,都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之下,袁慰亭历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内阁总理,和各国公使都很熟悉,尤其英国公使朱尔典,更是亲如手足。像我们大人,即使没有可以经营这种关系,至少和西方科学界交往颇多,而且与美国公使过从甚密,也远胜孙逸仙多多!”

“怎么又是我?”孙元起觉得自己今天悲催了,无论站着、坐着、跪着、躺着都会中枪。

沈翔云大奇道:“皙子先生,既然我们大人在军事、财政、外交上都仅次于袁慰亭,远胜过孙逸仙,为何还要留袁世凯一条性命?实在不行,我们也可以在西部自己成立一个政府嘛!为何要雌伏在此,甘心向他人俯首称臣?”…)

第二七五章雄鸡一唱天下白(完)

众人心中同时一震:是啊!大丈夫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为什么我们要甘为人臣雌伏在此?想当年,编草鞋、贩红枣、卖猪肉的三个个体户占了四川都能建国称帝,三分天下有其一,为什么我们不行?何况我们除了四川,还有陕西、甘肃两省之地!

而且自古至今在四川称王称帝的霸主就不绝如缕,上古的蚕丛、鱼凫且不说,汉代以来就有刘邦、公孙述、刘备、李雄、王建、孟知祥、明玉珍、张献忠等人。

——当然,这些霸主大多比较悲催,除了刘邦能够打出四川统一天下外,其他人都是割据称王不超过两代,就被外来大军无情殄灭!

之前讨论全国形势,第四十六混成协协统蒋志清带着薛仰岳、刘明昭等将领一直在边上旁听,此时也发言道:“先生,学生觉得虬斋说得极是!现在形势好比刘玄德初定益州,天下三分之势已现。宣统皇帝如汉献帝,有名而无实。袁慰庭这个内阁总理相当于丞相曹操,兵多将广,实力最强。孙逸仙像孙权,领有江南各郡。我们则是刘皇叔,占据巴蜀形胜。

“但是,袁慰庭没有曹孟德的地盘;孙逸仙没有孙仲谋的万众一心;唯独我们,在地盘和实力上都略胜刘玄德。如果我们效法诸葛孔明旧智,东联孙逸仙,从江南、西北两路共伐袁慰庭,等剪除强敌之后再讨论天下归属,必定可以早日统一中国,实行富强民主。”

孙元起无语地看了他一眼:“志清,有空多看点有益身心的书好不好?别老捧着一本《三国演义》在那里穷琢磨!你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当个营长都有些勉强,就别老想着做诸葛武侯了。”

杨度笑道:“你还别说,志清用三国来比附当前形势,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以后我们和袁慰庭、孙逸仙打交道,少不得要用上三国时那些合纵连横的法子。”

孙元起却摇摇头:“在我看来。现在形势和三国时期大不相同,原因就在于周边环境迥异!三国时期,中原虽然也会面临乌桓、匈奴、山越、南蛮等少数民族的侵袭,但都是疥癣之疾。各国君主都可以击败外族而无伤大雅。即便如此,也给后世造成了很大麻烦,晋朝统一全国没多久就发生了五胡乱华,贻祸华夏数百年。

“如今我们却面临列强环伺,尤其是俄罗斯和日本两国,一个位于高纬度的严寒地带,一个是地震频发的弹丸岛国。由于自身条件恶劣,对我大好河山垂涎已久,时刻想要蚕食鲸吞。清政府即便举全国之力,也无法抵御两国入侵,最终不得不割地赔款。如果国家再一分为三,只怕鼎足之势未成,就得被迫和列强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了。国土日渐沦陷,主权日益丧失。将来又何谈国家一统、富强民主?”

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三足鼎立的现象,但在民国的前十五年,却真实出现了北洋军阀和南方革命党相互对峙的局面。为了打倒对方。各自都向背后的列强伸出了双手,签下一系列借款条约,其中最臭名昭彰的自然数袁世凯与日本签署的《二十一条》。此外,袁世凯的事迹还有四国银行团借款、善后借款等。

当然,孙中山也未能免俗。为了争取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他曾一口允诺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会承认之前清政府与任何其他国家缔结的所有条约,支付之前由清政府引入的任何外国贷款或由其招致的任何国家赔款,尊重之前由清政府批准生效的所有外国在华租界!在南京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他还曾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100万英镑,以上海至枫泾间铁路向日本大仓洋行借款300万日元。以广东铁路抵押借款等。要不是英国和袁世凯强烈反对,孙中山甚至想把满洲以2000万日元的价格租让给日本!!

或许有人会问:同样是借款,为什么袁世凯身败名裂,孙中山却能独善其身呢?

原因很简单,袁世凯是失败者,是复辟帝制的反革命分子;而孙中山则是胜利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如斯大林所言:胜利者是不应该受到指责的。

当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