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第22章

正说明朝三百年-第22章

小说: 正说明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大军在中原纵横捭阖、左突右击,崇祯毫无办法。

每天为国事忧劳,而国事却丝毫不见起色,崇祯皇帝就吃素,希望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如此一来,崇祯日见憔悴。周皇后为了崇祯的身体,亲自料理佳肴进呈。刚好崇祯的岳母进奏说,梦见崇祯的生母孝纯太后,太后说:“皇帝每天这样操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而且饮食不要过苦。”崇祯看着奏章,恰遇正要进呈佳肴的周皇后,两人相对痛哭。

北方外有女真,内有寇乱,局势已经不可为,周皇后对此看得很清楚。如今之计,只有南迁还有一线生机。周皇后曾暗示说:“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崇祯当然知道周皇后的意思,但北京是祖宗陵寝所在,面对舆论的压力,崇祯始终下不了南迁的决心。

崇祯十七年春三月十七日,闯王李自成进军北京,驻扎在京城外的禁军三大营马上做鸟兽散。十八日,起义军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哭着对周皇后说:“大事去矣!”周皇后顿首:“妾身侍奉陛下十八年了,却因为没有听从我的劝告,以至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当天夜里,崇祯周皇后自缢。

F0 4  明代的宗室

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1)



明九边之一大同城

大同九龙壁

明九边之一大同城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何确保朱氏江山的千秋万代,朱元璋苦心孤诣、精心布局。手下第一文臣李善长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了,他被怀疑参与了当时的宰相胡惟庸谋逆案,因为他和胡惟庸是同乡,也曾经举荐过胡惟庸,他的侄儿还娶了胡惟庸的侄女;朱元璋的布衣兄弟徐达也死了,传说徐达患背疽,最忌食鹅,朱元璋却派人给他送了一只蒸鹅,徐达怎么会不明白朱元璋的良苦用心,含泪吃下蒸鹅,不久便也去世。经过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大狱后,明初功臣武将凋零殆尽,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怕什么时候会冒出一些乱臣贼子,他要小心提防,他只能信任自己的子孙,为了朱家的天下,朱元璋认为必须加强宗藩的势力来拱卫帝室。

所以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朱元璋开始大封诸王,他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到各个战略要地,封国星罗棋布,控制着各个要害。如北方边塞重地,虽然朱元璋已经把元蒙势力驱除出中原,但残元势力仍然不时地威胁北方边境的安宁,朱元璋就在北方的险要地区分封了九个王国。

诸王在各自的封地内设立王府,辟置官属,跋扈一方。虽然王府无权干预地方民政,但各王府都拥有自己的武装,每个王府都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王府护卫少则三千人,多则一万九千人。封在北方边塞上的诸王因为同时还肩负着守边的重任,王府的护卫人数则更多,如驻扎在今内蒙古宁城县的宁王,所部有甲士八万,战车六千。而燕王朱棣不仅护卫众多,而且能征惯战,多次带兵大同九龙壁出塞征战,连军中大将也都受其节制,小事立断,只有大事才需要上报朝廷。

朱元璋把军权交给自己的骨肉,他终于可以放心了。如果有什么乱臣贼子敢犯上作乱,他只要一纸诏书,诸王便可以率领自己的护卫来勤王,拱卫京师。但当时有一个叫叶伯巨的官员上书对朱元璋说:“各个王府军权太重,几代以后,可能会尾大不掉,威胁中央。”朱元璋听不进去,反而大骂:“这个叶伯巨是要离间我们父子之间的感情,快去把他抓来,我要亲手射死他。”

历史不幸被叶伯巨言中了,不用经过几代的时间,朱元璋一死,祸乱就出现了。因为太子朱标早死,继位的是皇太孙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建文帝仁柔少断,而几位王叔各自拥兵一方,自然不把建文帝放在眼里,所以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等书生的建议下决定削藩,先后削除了周、湘、齐、代、岷五王的爵位,把他们废为庶人。而燕王眼看削藩马上就要削到自己,不想坐以待毙,终于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反抗朝廷,自称这次举兵是“靖难”,历史上就称之为“靖难之役”。燕王骁勇善战,而这时建文帝身边却没有可用的大将,跟朱元璋打天下的元勋旧将早已被朱元璋屠戮得差不多了。燕兵在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建文帝自己放了一把火,不知所踪,而燕王朱棣经过三年的骨肉相残,终于登上了皇位。但藩王作乱并未就此结束,朱元璋分封诸王,不但没有起到拱卫帝室的作用,反而造成了不断的骨肉相残。

万历刊本《皇明同姓诸王表》朱元璋初封的只有王爵,宗室爵位还未完善,后来又亲自立下《皇明祖训》,具体划分了宗室的爵位:皇帝的嫡长子为皇太子,次嫡子和庶子封为亲王;亲王的嫡长子封为王世子,嫡长孙封为世孙,嫡长曾孙为曾世孙袭封亲王;皇太子和亲王的次嫡子和庶子皆封郡王,郡王嫡长子封为长子,嫡长孙封为长孙,嫡长曾孙为曾长孙袭封郡王;而郡王次嫡子和庶子也都授予官职,子授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玄孙授镇国中尉,五世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

亲王和郡王是属于世袭罔替的爵位,而镇国将军以下到辅国中尉则是降袭的,辅国将军的儿子只能授予辅国将军的爵位,而辅国将军的儿子又只能授予奉国将军的爵位,每代不分嫡庶,都要降袭一级,到奉国中尉以下就不再降袭。

从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子孙们封爵之滥,只要你的身体里有流着朱元璋的血液,你就拥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爵位,经过几代的繁衍,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便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如在洪武二十五年受封于山西大同的代王,百年以后到弘治年间,就生子570余人;而在洪武三年封于太原的晋王,到了嘉靖初年,就增加了郡王、将军、中尉等1851名。到了明亡之际,宗藩人数估计有十万之众。光宗室子弟的禄米每年就要耗费国家米钱无数,在嘉靖中叶,全国每年供给京师米共400万石,而各处供给藩府子孙的禄米却是800多万石,在有些省份,地方财政根本无力供养这么多的龙子龙孙,如河南一省存留米麦不过80万石左右,但当地宗室所需禄米就达近200万石,可知庞大的宗室队伍正在慢慢地蛀空朱元璋所建立的帝国大厦,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它便可能轰然倒塌。

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2)

宗藩子弟从呱呱坠地开始便有一份可以吃到老的禄米,他们享有种种的特权,不用为生计发愁。同时不许他们参加科举进入仕途,更不许从事农、工、商这些贱业。龙子龙孙们整天无所事事、嬉戏度日,坐待老死。这种极度空虚的生活往往造成各种变态的人格,作恶多端者有之,穷奢极欲者有之。晋王朱棡对待宫女极端残暴,稍不如意便加殴打,有时叫人割掉宫女的舌头,有时把宫女五花大绑,埋于雪中,活活冻死。辽王朱宪的荒淫残暴更是骇人听闻,或把人关在棺材中烧死,或用刀慢慢割人臂肉,或用炮烙之刑炙烤人的脸面,种种暴行令人发指。顾炎武认为他们“名为天枝,实为弃物”,“弃物”之称实在是名副其实,也终归会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而被埋藏。

自寻死路的汉王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是永乐皇帝朱棣的第二子,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依例他的大哥朱高炽得封为王世子,以后可以继承燕王的爵位,而他只能得到一个郡王的爵位。后来朱棣打下南京,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得帝位,他自然水涨船高,得封为亲王。当然皇位还是没他的份,而是属于这时已是皇太子的大哥,因此朱高煦始终不满足,总想效仿父亲,再来一次“靖难”好使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可惜画虎不成反类犬,皇帝没做成,反而赔了自己的性命。

说是犬,是因为犬虽然最终做不了山大王,但毕竟有着锋锐的爪牙,动辄能伤人。朱高煦性子也非常凶悍,举止轻佻,平时喜欢舞刀弄剑,不喜读书,在朱元璋还在位的时候,朱元璋就很不喜欢朱高煦这个孙子。建文帝时,燕王朱棣虽然身怀异志,但为了取得建文帝的信任,就派了他们哥俩来到南京做人质。一次,他的舅舅徐辉祖(徐达的儿子)看不惯他在京师里厮混,狠狠地训了一顿。朱高煦从小身娇气傲,怎么受得了这个,气愤不过,当下便偷走他舅舅的宝马,自己跑回北平。朱高煦也不管自己是来南京做人质,这样莫名出走,会不会牵累到还在南京的大哥。更不考虑,自己这样任性出走,会不会引起建文帝的警觉,妨碍到父亲预谋已久的大业。在回北平的路上,还随意杀了不少官吏百姓泄愤。这件事使燕王受到了满朝文武的指责。

朱高煦善于骑射,一向以雄武自负。燕王朱棣举兵之后,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很多的大功。例如在东昌之役,燕军遭遇建文帝一方盛庸率领的军队。盛庸排兵布阵,以逸待劳,静候燕军的到来。而燕兵因先前屡战屡胜,不免轻敌大意,一见南军,便鼓噪而上。南军等到燕军靠前,便火器毒弩齐发,燕军死伤无数。燕王一看急了,亲率精锐杀向南军中军。盛庸一见燕王杀来,故意分开两翼,先引燕王深入,再收缩两翼合围,燕王便被重重包围。眼看燕王就要被活捉,燕王手下大将张玉冒死突入,为燕王解围,虽然被南军一阵乱箭射毙,但却为燕王杀出了一条血路。大家可能会有疑问:燕王身陷重围,刀箭无眼,为何仍然无事?原来建文帝空负妇人之仁,曾经告诫出征的将士,不能杀害燕王,以致让他负上杀叔父的罪名。所以虽然燕王被围那么久,但南军却不敢对燕王动一刀放一箭,只想活捉他。燕王在张玉的拼死解围下,终于杀出重围,但南军紧追不舍,燕王环看左右,已经死伤殆尽,虽然南军不敢伤害自己,但看来最终难逃被活捉的命运。就在这时,朱高煦终于率援兵赶到,燕军且战且退,终于得以逃脱。

像这样的战功,朱高煦还立有很多,因此淇国公丘福等大臣都拥立朱高煦。而燕王在战场上,看到朱高煦这样九死一生地冲锋陷阵,也曾经许诺过:如果自己以后当上皇帝,就立朱高煦为太子。然而等父亲真地登上皇位后,自己眼中懦弱无能、无寸尺功劳的大哥仍然成了皇太子,自己只是被封为“汉王”,封国云南。朱高煦大为不满,嚷嚷道:“我究竟有什么罪行,要把我流放到万里之外?”朱高煦不肯去云南,硬是赖在南京不走。永乐皇帝自食前言,本来就觉得对不住这个儿子,便任他由他了,后来朱棣就近把他改封在山东青州。朱高煦在青州仍然对皇位不死心,暗地招兵买马,并且纵容手下在青州胡作非为。朱棣知道这个儿子不会安宁,不能再这样任他胡闹下去,终于下定决心,把他召到南京,准备把他废为庶人。这次多亏他那眼中的窝囊废大哥苦苦哀求,才被改封到乐安州(今山东广饶),但永乐皇帝还是削除了他的两支护卫军队。仁宗朱高炽登基后,对他这个兄弟倒是不计前嫌,赏赐不断。

然而仁宗登基十月左右,仁宗又驾崩了,宣宗朱瞻基即位。历史似乎要重演建文帝故事,主弱臣疑,王叔跋扈于外,但朱瞻基不是仁柔少断的建文帝,“蹇夏”“三杨”这一帮老臣也不是只会夸夸其谈的齐泰、黄子澄,事易时移,朱高煦还想要造反已经是自寻死路。

在仁宗死时,朱瞻基从南京奔丧途上,朱高煦阴谋伏兵邀击失败后,便决定效仿自己父亲当年故伎,指责夏原吉等人是奸臣,举兵要“清君侧”,要再来一次“靖难”。朱瞻基在一帮重臣建议下,决定亲征。进军途中,宣宗朱瞻基问大臣们说:“你们看,汉王看到我亲征,他的动向会是如何呢?”有的大臣说:“汉王的封地——乐安城——太小了,他肯定会先攻占济南来作为自己的巢穴。”宣宗摇摇头。又有大臣说:“汉王以前就眷恋南京不肯离开,他定会举兵南下。”宣宗又摇摇头,笑着说:“济南虽然离乐安近,但却是坚城,一时难以攻下;而南京嘛,汉王的护卫军都是乐安人,他们是远离乐安的。汉王欺负我年少新立,想混水摸鱼,看似武勇,其实内心胆怯得很,又缺少谋断。我猜他听说我要亲征,肯定吓得躲在乐安城不敢出来,只会坐以待毙。”事情果真被宣宗说中,朱高煦起初听说朝廷派薛禄出征,便不把他放在心上,后来又传来消息,皇帝要亲征,朱高煦一时面无人色。宣宗指挥大军把乐安城团团围住,朱高煦走投无路,自缚请降,宣宗胜利班师。

朱高煦被抓到北京后,宣宗并没有杀他,只是将他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的逍遥城。但他最终还是难逃一死。一天,宣宗到囚室去看他,朱高煦对宣宗怨恨难消,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