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纪连海说甄嬛 作者:纪连海 >

第16章

纪连海说甄嬛 作者:纪连海-第16章

小说: 纪连海说甄嬛 作者:纪连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证明了康熙对德妃宠爱与其他宫妃的不同。

对比一下,荣妃在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能有多大呢?荣妃的生日清史稿上没有记载,只说她“待年宫中”,她是第一个给康熙生孩子的女人,那年康熙15岁,她也不会大到哪去,就算她17岁,在康熙十六年的时候也就是27岁,还是没有超过生胤祯时29岁的德妃。而且乌雅氏是那种从无奢望的女人,珍惜已经得到的是她的天性,面对年复一年、平淡无奇的嫔妃生活她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偶感风寒的康熙在畅春园去世,悲痛万分的德妃不知道皇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能找到满意的继承人,而她的泪水还未干就被所发生的情况惊得目瞪口呆:步军统领的隆科多“先护送雍亲王回朝哭迎,身守阙下,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见”,十四日公布康熙遗诏,其中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在立储问题上,德妃始终没猜透老皇帝的心思,如果老皇帝真的有立胤禛为君的口谕,还用得着负责京师警卫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如此忙乎吗?先帝的遗命谁敢不遵,根本用不着隆科多“护送雍亲王回朝哭迎,身守阙下”……在隆科多的武力支持下,胤禛已经捷足先登……乌雅氏“梦中亦未思到”有朝一日会母以子贵、身为太后。

她不仅不愿接受群臣的朝贺,还以康熙未曾安葬为由拒绝朝臣给太后上尊号。在宫中的女人只有当上了太后,才算真的熬出了头,然而对于乌雅氏来说,太后的称号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太后乌雅氏最怕看到的“煮豆燃豆萁”一幕最终还是出现了:雍正元年(1723)四月初三在安葬康熙的灵柩后,雍正把胤祯留在汤山软禁了起来;此后十天雍正下令逮捕胤祯家人雅图、护卫孙奉、苏伯、常明等人,雍正曾就胤祯“在军闻有吃酒行凶之事”审讯彼等,“回奏并无”,以致“上怒”,令将上述人“拿送刑部,永远枷示”,对十四阿哥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五月十三,太后千秋诞日,雍正把革贝子胤祯“米禄”作为寿礼献给母亲,据说“上以贝子在军惟以施威僭分为事以致声明赫奕,官吏皆畏惧如此,其禄米永行停止”。这究竟是大义灭亲,还是公报私仇……在十四阿哥面前还有什么灾难?难道他也到了欲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的地步?

雍正元年(1723)五月二十三太后乌雅氏带着困惑、忧虑离开了人世,既未能同日夜牵挂的十四阿哥诀别,也未能让当上皇帝的儿子放弃骨肉相残,令她的确死不瞑目……对于乌雅氏之死,高阳先生在《乾隆韵事》中曾有如下一段虚构:太后先是绝食,宫女们怕受雍正责罚,千方百计劝太后进食,心地善良的太后也不愿连累别人,遂开始喝点稀的,逐渐恢复体力,一天雍正去给太后请安,闲谈之中太后突然站了起来猛地朝柱子去……她死在雍正面前……小说不是历史,但雍正皇位的继承是否合法以及雍正是否犯有“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等就像挥之不去的阴影。

为了驳斥社会上流传的“谋父”、“逼母”、“弑兄”、“屠弟”之说,雍正把审讯鼓动反清的曾静及其弟子张熙的口供编辑成《大义觉迷录》发行,宣传清朝得天下之正、颂扬雍正“圣德同天之大”。这才是欲盖弥彰,反而使得太后乌雅氏之死成为一个久久令后人议论的话题。雍正的母亲孝恭仁皇后在儿子即位才半年就去世,是不争的事实;而雍正的儿子乾隆一即位就下令收回《大义觉迷录》,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十四章 鹂妃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六十七、六十八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皇后为陵容请封,甄嬛为羞辱陵容,以“鹂妃”为号赠与陵容;同时,更为后宫妃嫔请封,大封六宫,众人感激甄嬛。

这里,就有个问题:“鹂妃”这个封号,有那么难听么?

黄鹂是一些中等体型的鸣禽,是黄鹂科黄鹂属29种鸟类的通称。中国有6种。为中型雀类。嘴与头等长,较为粗壮,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缘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须细短;鼻孔裸出,上盖以薄膜。翅尖长,具10枚初级飞羽,第1枚长于第2枚之半;尾短圆,尾羽12枚。跗蹠短而弱,适于树栖,前缘具盾状鳞,爪细而钩曲。雄性成鸟的鸟体、眼先、翼及尾部均有鲜艳分明的亮黄色和黑色分布。雌鸟较暗淡而多绿色。幼鸟偏绿色,下体具细密纵纹。黄鹂也是文学作品中常描写的对象,其中徐志摩的同名诗非常有意蕴。

黄鹂主要生活在阔叶林中。取食昆虫,也吃浆果。黄鹂属鸟类为著名食虫益鸟,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动听。黄鹂胆小,不易见于树顶,但能听到其响亮刺耳的鸣声而判知其所在。主要见于温暖地区,于林地、花园觅食昆虫,某些种亦食果实。黄鹂大多数为留鸟,少数种类有迁徙行为,迁徙时不集群。栖息于平原至低山的森林地带或村落附近的高大乔木上,树栖性,在枝间穿飞觅食昆虫、浆果等,很少到地面活动。栖树时体姿水平,羽色艳丽,鸣声悦耳而多变。飞行姿态呈直线型。雄鸟在繁殖期鸣声清脆悦耳。在高树的水平枝杈基部筑悬巢,雌雄共同以树皮、麻类纤维、草茎等在水平枝杈间编成吊篮状悬巢。多以细长植物纤维和草茎编织而成,结构紧密。每窝产卵4~5枚,粉红色具玫瑰色疏斑,卵壳有光泽。由雌鸟孵卵,卵的孵化期13~15天;育雏由两性担任,雏鸟在巢期14~15天;雏鸟离巢后尚需双亲照料15天左右。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现代诗《黄鹂》: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这首诗首句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写出了动感,第三句只写黄鹂翘着尾尖,以其瞬间之形显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写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然立于树上的神态。四五两句渐渐由实入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期冀。

第二节前四句写欢乐随着黄鹂的飞逝而瞬间逝去的惆怅,由前面的充实感转为失落感,令人不禁嘘叹。因此全诗表现的感情正像诗人在《猛虎集》序中所说:“痛苦与欢乐是浑成的一片。”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那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度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全诗构思精巧,结构谨严,意象奇特,意境优美,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可又有谁知道诗人心中的滋味呢?“黄鹂”的形象正象征作者那远去的“爱、自由、美”的理想;而徐志摩们也只能无奈地观望,年青时的热情被那只远去的黄鹂鸟带得杳无踪迹了。有人认为“黄鹂”的形象是雪莱的“云雀”形象的再现。若果此说成立,那么也是反其意而用之。《云雀》中那种张扬挺拔的热情在《黄鹂》中已经欲觅无痕了。

您说,《后宫甄嬛传》中,甄嬛建议雍正皇帝把一个已经不会说话的弱女子陵容册封为“鹂妃”,的确是甄嬛对陵容的莫大羞辱了。

第三十五章 儿子可以爱上父亲的妃子么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六十九、七十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三阿哥弘时与瑛贵人互生爱慕,被敬贵妃等人发现,认为瑛贵人乃皇帝嫔妃,岂能与皇子有私情。这里,就有个问题:儿子可以爱上父亲的妃子么?

其实,早在前面我们在讲述大清王朝的选秀女时,就已经给朋友们介绍了相关内容,通过那些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儿子是不可以爱上父亲的妃子的,除了皇帝自己主动地将选好的秀女送给自己的儿子例外。

但在历史上,类似于儿子爱上父亲的妃子这样的事情,那还是比比皆是的。

我们不妨看看李唐王朝几位皇帝的故事:

一曰霸弟之媳。唐太宗李世民在大唐武德九年(626)的“玄武门之变”中,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迫父退位,登上大唐帝国皇帝宝座后,便将李元吉之妻霸为己有。这位弟媳妇即隋炀帝之女杨妃,杨妃所生之子吴王李恪后因谋反罪被唐高宗赐死。之后,李渊从父兄子、卢江王李瑗谋反,李世民将其诛杀后,又将其妻纳入后宫陪侍左右,全然不觉有什么羞耻之感,什么礼法道德皆抛至脑后。

二曰淫其庶母。唐高中李治在当太子时便与李世民的才人“武媚”(即武则天)暗中勾搭,关系暧昧。李世民去世后,未生育的嫔妃不得寡居宫中,武则天被打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李治继位,仍不忘与武则天之旧情,设法让其还俗并纳为“昭仪”,最终还让她当上了皇后。武则天的身份应该是李治的庶母,子淫庶母,而且还让其任“第一夫人”,还有何纲常礼法、人伦道德可言?

三曰公媳“扒灰”。唐玄宗李隆基见其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便顾不得公媳之间的礼数,于开元八年(720)让杨玉环改俗入观,号曰太真,巧妙地纳入宫中行公媳“扒灰”之实,并从此把儿媳霸为己有。此时杨玉环刚满22岁,唐玄宗已经56岁。唐玄宗在宫中呼儿媳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长恨歌》云:“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当皇帝的如此丑态百出——夺弟媳、淫庶母、霸儿媳……就难免上行下效,致使唐代的礼教束缚松弛,带来中国历史少见的不拘礼法、不重贞洁的性开放或曰性自由。

不过,还是前面说的那句话:在大清王朝,类似于儿子爱上父亲的妃子这种事情,还是很难出现的。

第三十六章 智力玩具九连环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七十一、七十二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摩格奉上一串九连玉环欲为难大清皇帝及众臣,却被甄嬛巧施一计,教导女儿胧月以孩童无知为由,破玉解密,摩格大扫颜面。

这里,就有个问题:中国古代到底有哪些智力玩具呢?

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九连环这四种玩具甚至被人誉为智力玩具中的“四大金刚”。这些体现中国古老文化和智慧之光的玩具已成了世界智力游戏界的“宠儿”,在世界益智玩具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其原因不仅在于它们的历史悠久,同时在于其丰富的智力内涵,而且大多数在很早就传到国外,成为西方人津津乐道和迷恋的玩物,有的甚至导致了许多西方新的智力玩具的衍生和发明。

七巧板可以说是中国益智玩具之祖。它是一种拼板玩具。它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规”和“矩”。成书于清朝嘉庆年间(1813)的《七巧图合璧》是至今发现的有关七巧板的最早著作。中国另一种更简单的古老四巧拼板“调合板”传到日本后,改称为“博士板”,声称能拼出一种最复杂的图形,其智商可达博士水平,于是这种玩具竟成为日本学校必备的考验学生智商水平的教具。在清朝,学者童叶庚将七巧板扩展为十五巧板,干脆命名为“益智图”,意即此图有益于提高智力。

华容道是一种移图玩具,一般人总是认为既然此玩具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命名,那它一定是三国时代发明的。其实,这类玩具的发明远此三国时代古老,它的发明要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洛书(即幻方),后来传入宫庭,演变成了“重排九宫”游戏。这就是“华容道”的雏形。此游戏在元朝时传到西方,西方人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变成了在西方轰动一时的智力玩具“移动十五”。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将其加以改造,变成了更有趣的“移动十块”玩具。由于这种玩具玩的过程和三国故事中“曹操败走华容道”相合,所以就有了这个十分贴切的名称“华容道”。“华容道”玩具由于布局繁多,走法曲折,被日本《数理科学》杂志誉为“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之一”(其他两项分别为法国人发明的“独立钻石棋”和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它的玩法涉及数学里的图论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现在,它又与计算机挂上了钩,成为电脑的研究对象,其中“横刀立马”布局的81步最优解法就是由电脑验证的。

“鲁班锁”是一种立体插接玩具,是由中国古代房屋的榫卯结构转化而来的。因为鲁班是中国木工的始祖,所以得名“鲁班锁”。由于解开此种插接锁要有聪明的头脑,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