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一)-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法好奇的看着桌上的公文不由清咳一声将公文递给他道:“史大人,这是兵部刚传来的战报。姚金的第七野战师已于二月二十五日攻克了朱仙镇。”
“姚将军攻克了朱仙镇!”史可法听罢连忙接过了公文。上下扫了一边后兴奋的叫道:“太好了!太好了!这样一来收复开封便指日可待了。首相大人,待回儿祭祀大典结束后是否直接就向百姓宣布此次大捷啊。”
“那是当然,我大明将士有此战绩正好告慰岳爷爷的在天之灵。也好求岳爷爷保佑我大明将士早日收复故土。”孙露朝天拱手道。其实现在收复朱仙镇在鼓舞士气上的作用远大于它本身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更能为隆武内阁和孙露赚取更多的拥护。
此刻的史可法更是沉浸在了这种精神鼓舞下正以颤抖的手拿着战报。这种捷报频传的感觉了仿佛已是很遥远的事情了。最后一次该是孙传庭在河南大破闯贼的那次吧。在之后的战报中朝廷是一次比一次败得惨。简直到了不堪入耳的地步。直到眼前这个女人出现一切才开始有了扭转。令人兴奋的胜利战报一次接着一次的传来。这让史可法等老臣对天下的局势开始乐观起来。军事上的优势带来的是政治外交上的强硬。一想起前些日子自己同钱歉益讨论的意向史可法不由脱口而出道:“首相大人,如今我大明将士越战越勇。直捣黄龙之日可以说是指日可待。那满清不过是些化外蛮夷。有道是不战而曲人之兵方为上策。不如趁此机会朝廷对其来个恩威并施。迫使九酋多尔衮归还北京退出关外。也好让我中原百姓少受刀兵之苦早日迎来太平盛世。”
孙露听罢史可法的话语却摆了摆手笑道:“史大人此言差矣。多尔衮他都没派使节来。我们急什么呢?依我看我们现在给多尔衮的教训还不够。这个叔父摄政王心里的花花肠子可多着呢。就算那一天他肯过来求和了。我们也不能轻信。这满人求和向来都是心怀叵测。当年在辽东时满人同朝廷作战时可谓胜多败少。然而皇太极每次都会主动提出求和。为什么?是皇太极他想借着求和的机会休生养息。他满州才多少人马啊。长期干耗怎么可能是朝廷的对手。所以才要打一段时间修养一下,然后再次出兵。于是朝廷每次接受了皇太极的求和后下次反而会输得更惨。”
孙露的一席言语让史可法不由皱了皱眉头觉得是那么回事儿。不过他依然不死心的解释道:“可是首相大人,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朝廷对满人的优势可不是当年在辽东可以比拟的。再说首相大人已经在两淮之战时重创了满八旗。可以说现在满人是元气大伤。正是打压他的时候啊。”
“不错,正是因为满人如今元气大伤就更不能放他们回辽东老家舔伤口。这多尔衮比当年的李自成还要狡猾善战。若是让他回辽东歇上几年又是个祸害。所以要打就要打得坚决,打得彻底!打得他今身今世都不得翻身!”孙露坚定的说道:“这辽东本就是我大明的疆土!在奴尔哈赤在起兵叛明前爱新觉罗家一直以“土官”的身份世袭建洲卫指挥使之职。挥师北上收复故土当然要包括辽东。否则我等如何面对辽东百姓,如何对得起当年为守护辽东牺牲的将士!”
“辽东本就是我大明的疆土!”这一句话说得史可法一阵热血沸腾。其实在不少大臣和百姓心目中辽东已经是被放弃的地方。只要能收回北京以及长城以内的国土就是天大的胜利。至于长城以外的国土保不保得住便无关紧要。然而从孙露的话语中史可法能清楚的感受到孙露是绝对不会放弃辽东的。这种难得的雄心壮志让他激动万分。史可法并不知晓在孙露的心目中辽东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尼布楚条约》到后来东北三省沦陷于日寇铁蹄。那片黑土地承载了太多的屈辱与不甘。而在孙露心中实际国土范围也比这个时代的人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就在此时外面响起了三声庄严的鼓声,祭祀即将开始了。于是孙露整了整衣冠正色道:“史大人,祭祀大典快开始了。我们还是出去吧。”史可法这才回过神来恭敬的做了个揖道:“首相大人请。”
由于岳飞如今已经被封为了新的武圣。应此这次祭典的规格是与祭孔大典相似的。随着先前鼓声庄严的响起主持祭典的祭祀们按照执事者、纠仪官、陪祭官、分献官、主祭官的顺序依次就位、盥洗。当众人都按部就班的就位后“忠烈庙”的庙门被开启了。只见一个身着玄色祭服的执事者手捧牛毛血盘到牛埋毛血的地方;将牛之毛血埋於土中。此为“痊毛血”取滋养土地,使万物生生不息之意。紧接着祭坛之上钟鼓齐鸣,迎神队伍便由庙门中门进入庙内。祭祀们高声吟唱,底下参礼者同时行礼迎神。迎来神灵后祭祀们便开始进馔向神灵呈献祭品。主持祭典的主祭官和分献官至岳王爷神位前恭敬的上前行上香礼并献帛、献酒。只见祭祀们在主祭官和分献官的带领下反复地高声读祝、行献礼。整个过程繁复而又肃穆。祭祀们的每一个动作容不得有半点的差池。
烦琐的礼节之后便是作为首相的孙露带领百官向岳王爷神位行上香礼。作为一个三百年后的现代人参加这样一个祭典或许会觉得有些异样。可是此刻孙露的心中却充满了虔诚。虽然她也看到过三百年后祭孔大典的电视直播。21世纪的祭典规模自然是大得多也奢华得多。然而比起此刻的祭典却缺少了许多东西。或许比起后世的“领导”来眼前这些“大人”对他们所要祭拜的武圣人多了一种源自内心的敬仰。
终于轮到孙露宣读圣旨了。在一番焚香盥洗后她恭敬的请出了圣旨。头一份当然是封岳飞为“武圣帝君”的圣旨。与之一同公布的还有兵部拟定的《军人训诫》。对于孙露来说原本带来的“三大纪律八项主义”并不足以作为一个国家军队思想上的核心。后来由铁血社所提出的“士之十二戒”也太过自由激进。于是孙露在同不少大臣与将领商量过后便有了这么一部以儒家的“五常”与兵家“将者;智、信、仁、勇、严”的信条相结合制定了眼前这部《军人训诫》。将忠、勇、严、智、信为规定为军人的“五德”。并以此为核心旨在统一军队思想。特别是对中下级军官的思想管束。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孙露不但选择了在祭拜“忠烈庙”时公布《军人训诫》。更是将此《训诫》篆刻成碑文立于“忠烈庙”之中。因为她要将这里建立成一个圣地。所有中国军人的圣地。
接下来一份便是为袁崇焕将军昭雪的诏书了。这圣旨不过是份一米多长,三十公分宽的卷轴而已。可是掂量在手中孙露却觉得有千斤之重。底下已经开始有人抽泣了孙露知道那是辽东一系的部将与袁督师的族人。孙露的心不禁一紧只见她摊开了圣旨大声朗读起来。那声音阴阳顿挫包含深情。当她念道隆武皇帝赐袁崇焕赐谥号为“襄愍”时。底下的将士哭得更厉害了,众人纷纷转身朝北方叩拜起来。孙露知道那是因为袁督师的遗骸至今还留在北京城里。看着底下那些在枪林弹雨中都未曾皱过眉头的汉子号啕大哭着。孙露觉得五百年前的场景仿佛与现在的场景重合了一般。斗转星移间世事多变化。不变的是这壮丽的江山,是这壮烈的军魂!
此时天空又飘起了蒙蒙细雨。孙露收起了圣旨抬头望了望有些阴沉的天空深吸了口气大声宣布道:“诸位将士,擦去你们的眼泪。这里是‘忠烈庙’是供奉武圣人的地方。远在河南的第七师将士已经攻取了朱仙镇。这是今天先上的最好祭品。只有敌人的鲜血才能告慰这里的先烈。天佑我中华,重拾旧河山!”
*******************************************************************************
袁崇焕将军的谥号柳丁不敢瞎写。书里用的是历史上桂王后来追封的“襄愍”。襄是“美谥”意为辟地有德;愍是“悯谥”意为在国逢难。
第六章 第四十七节 开封之战(一)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汇成一道道泥水混杂的小溪。树林中身着蓑衣的耿继茂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只是直直的盯着山脚下的羊肠小道。在他的身后是同样身着蓑衣面色严峻的三百骑士。而在对面的灌木丛中还埋伏着五百名刀牌手。雨虽然一直下着可这些骑士和刀牌手丝毫不敢有任何的动静生怕就此惊动了什么。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耿继茂原本苍白而冷静的脸颊上也渐渐了有了一丝不安与急噪。忽然一旁的草丛动了一下,耿继茂连忙警觉的压着声音喝道:“谁!”
“主子,是奴才。”一个身着破袄面容委琐的男子匆匆的赶了过来朝耿继茂打了千镇定的汇报道:“禀主子,明军的辎重部队已经到十里坡了。估计再过三刻钟的时辰就能到这儿了。”
“哦?他们有多少人马?”耿继茂听罢急切的问道。
“回主子,就奴才打探不会超过300人马。其中穿绿衣裳的官军不过百十来人。其他都是包头巾的泥腿子。”那人详细的补充道。一旁的耿继茂则边听边若有所思的点着头。当听到明军官军不过百十来人时他的眼睛不由一亮立刻指示道:“干得好!你再去打探务必确认南蛮子的确切人数不得有误!”
“喳!”只见那人得令后便一溜烟似的消失在了树林之中。耿继茂则又回头开始观察起了眼前的这条小路。此刻的他那被雨淋得冰凉冰凉的手指不由紧紧地攥成了拳头。虽然他脸上的表情并未有什么变化。可耿继茂能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心脏就象跃动的野兔般不停得猛跳着。为了今天的伏击他已经准备了足足有半个月。明军一向注重对辎重的护送。然而百密总有一失。进入四月之后河南等地就雨水不断。这雨虽然不大但潮湿的气候使得明军火枪的性能大打折扣。泥泞的道路也拖延了明军的运输。更主要的是雨水给了清军一次机会。一次用冷兵器同明军公平较量的机会。耿继茂清楚这样的机会不是每天都有的所以他决不会轻易放弃这样的战机。
知道对方到来的确切时间后等待开始变得更加漫长而又焦人了。雨势仿佛也越来越大起来,整个山谷一瞬间只剩了雨水打在树叶上的滴答声。终于从南边小道的拐角处终于隐约间出现了几个人影。耿继茂瞳孔立刻就收缩了起来,心也跳得更快了。可他同样也知道此刻自己更要保持绝对的镇定。于是一切好象都没发生一般。这里依然静悄悄的就象任何一条人际罕至的羊肠小道一样安宁。
渐渐的明军的辎重部队开始缓缓地行进到了山谷口。一车车承重的物资压得车轮在泥泞的道路上留下了一道道清晰的印记。守护辎重的明军士兵穿着蓑衣抗着带刺刀的火枪显得旨高气昂。当然他们也有旨高气昂的本钱。以二万人马就能在一天之内击溃六万敌军这样的战绩当然值得庆贺。一想起朱仙镇的惨败耿继茂气就不打一处来。愚蠢的席那布库竟然在开阔的平原上与明军枪对枪,炮对炮简直不知死活。这还不算他还听信了术士之言搞什么“刀枪不入”的闹剧。结果好不容易招集的六万人马顷刻间便化为乌有。消息传到开封巩阿岱当下就被气得吐血。面对如此的困境耿继茂有他自己的想法。就想在京畿时同勒克德诨讨论的那样。对付明军重在出其不意,要利用各种地利发挥出骑兵的优势。就象现在这样。眼见着明军进入包围圈耿继茂不禁拽紧了手中的缰绳。一车、两车、一个、两个……当确定最后一个明军士兵踏入包围圈后耿继茂的嘴角扬起了一丝从容的笑容。只见他缓缓的举起了右手后猛的一挥。
顿时便有数十支弓箭呼啸着朝明军射去。一瞬间十来个明军士兵惨叫着跌倒在了地上。那惨叫声仿佛是信号一般引得山上的骑兵象离弦的箭一般直冲底下的车队。耿继茂更是一撤缰绳身先士卒的率先冲了下去。明军在被这突如其来的偷袭给打蒙了。乱叫着的民兵拔出刀毫无章法的乱砍着。而负责押运的野战军明显镇定得多。随着他们连长的一声令下那些士兵连忙端起火枪紧排在一起互相照应着向骑兵发起了反击。刹时山谷中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混成一片。
然而老天似乎今天注定要成全耿继茂一般,虽然子弹横飞可他却毫发无损。主将的勇气无疑激励了其他士兵。清军疯狂的冲锋和雨天的影响迫使明军没有时间装填完弹药,便只能端起刺刀反击了。于是战斗很快就退化到了最原始的白刃战。
而在另一边得到信号的清军刀牌手很快也加入了这场战斗。只见他们熟练的在地上一滚一转眼便滚到了明军火枪手的更前。还未等火枪手反应过来他们便抽出了单刀向火枪手的腿直砍过去。一旦有明军士兵抱脚干嚎着倒地一旁的清军就立刻涌上来结果了他。在清军地趟刀的进攻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