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绝对很邪乎-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辅国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的想法,可是有一句话我得告诉你,你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拔掉这两个眼中钉,那可真的不容易。如今天子全靠了这两个人跑前跑后,号令天下,你如果想打掉他们,只能在他们两人之中制造矛盾,打掉其中之一。要想全部打掉,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张氏沉吟道:既然你这样说,那为了国家安危所计,那就先打掉建宁王吧。
建宁王李倓,他是肃宗李亨的第三个儿子,最是足智多谋,勇猛坚毅。实际上,劝说李亨脱离李隆基的考察队伍私自潜逃的主意,最早就是他李倓提出来的。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所谓的马嵬坡之乱,李倓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者,倒霉的杨贵妃就是死在这个孩子手中。
自从李亨逃走后,又是由李倓一路网罗人马,招集四方乱兵,组成了一支正规的皇家部队。由于这支部队战斗力难以想象的差,与安禄山的叛军交手,几乎是逢打必败,所以李倓又亲自挑选精锐士卒,建立起一支亲卫军,由自己带领,时刻护卫在李亨的四周,这才让李亨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
话说李亨在灵武竖旗,尽管交战中败多胜少,但他终究是皇家太子,于是那些在李隆基身边混不出名堂的军队,纷纷向这边奔来,打算近水楼台,以护驾有功的名头,弄个一官半职。所以李亨势力越来越庞大,等到李隆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李亨的势力已经形成,撼之不易了。
有了这么多的拥护者,李亨也就不客气了,他大模大样地在灵武登基,宣布改元继位,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当了皇帝之后,李亨头一桩事,就是要封三儿子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时候太监李辅国急忙上前劝阻:陛下,你丫脑子进水了?别忘了你还有一个大儿子李豫呢,那孩子也挺能干的,你现在封了老三当大元帅,就意味着为将来的太子之位埋下一枚钉子,迟早你家的孩子会打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
李亨听了道:爱监——亲爱的太监的意思——爱监所言极是,那这天下兵马大元帅就封给老大李豫吧,也省得孩子们打起来。
就这样,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务给了老大李豫,但老三李倓的能力,仍然让张氏不敢掉以轻心。她将老大老三这俩家伙比较了一番之后,终于发现,要打掉老三比较容易,只说老三对于他没当上天下兵马大元帅不服不忿,蓄意谋反就成了。至于要打掉老大李豫吗——迟早会有机会的。
21。安禄山之死
以李亨这个政治阵营来说,张氏有张氏的不凡,老大李豫并老三李倓,也各有其长处,可是现在张氏却琢磨打掉老大老三集团,这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什么……嗯,是不是窝里斗呢?
如果大家只知道窝里斗,那谁去上战场?谁来把敌杀?
在这里,我们就接触到了战争的最基本规律。战争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一锅烂稀粥,你熬我,我搅你,你这边窝里斗得凶,他那边也是自相残杀得热闹——就在叛军阵营中,叛军的最高领袖安禄山先生,自打宣布战争爆发,他的两只眼睛就瞎了,啥也看不到了,他几乎是闭着眼睛摸进长安城的。进城之后,竟发现城中还有好多李唐宗室——包括了李隆基的几个儿子,大家全都傻兮兮地蹲在长安城里,连跑都不知道。你不跑还怪得了谁啊?于是安禄山闭着眼睛大开杀戒,直杀得长安城中血流三尺,人头滚滚。
史书上说,安禄山对李唐宗室极为凶残,竟然故意使用钝器,慢慢撬开受害人的头盖骨,直痛得受害人吼叫之声传到八千公尺开外——实际上,安禄山和李唐宗室素无仇怨,之所以把局面弄到这么糟,说到底还是眼瞎惹的祸。只因为安禄山眼睛瞎了,根本看不到东西,所以手下人只能想办法让受害者大声惨叫,以此表明自己在努力工作。
尽管大家很努力,但安禄山仍然不满意。
为啥呢?
因为他眼睛瞎了呗!
一个好端端的人,突然之间两眼无法视物,那种感觉是相当恐怖的。要知道,安禄山的两只眼睛,可是看过人间最美的贵妃娘娘的,可是现在……此时他心里隐藏着一种绝望和恐惧,天知道身边会不会趴着一个人,出其不意地突然捅他一刀?所以安禄山的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不时竖起耳朵倾听,突然听到有刺客猱身而入,他立即疯了一样大吼大叫起来,操刀子胡砍乱劈。
幸好安禄山的小儿子安庆恩,小东西还没长大成人,心疼爹地,就天天蹲在父亲的身边,不停地告诉父亲没有刺客,没有刺客,真的没有刺客……这孩子就形同于安禄山的眼睛,让安禄山的情绪,一下子稳定了下来。
于是安禄山就想,这孩子这么疼他亲爹,他亲爹怎么也应该奖励奖励孩子吧?于是他亲切抚摸着小儿子的脑壳,慈祥地说道:孩子啊,你要努力学习,也好接爸爸的班……对了,需要补充一下,这时候人家安禄山已经登基为帝了,建国号大燕,年号圣武。
也就是说,安禄山已经是圣武皇帝了。
可不曾想,安禄山对小儿子''安庆恩的话,全都被大儿子''安庆绪听去了。这安庆绪已''书'经被立为太子了,正急不可耐''地等待着接班,忽听父亲要把皇位传给小弟弟,当时安庆绪就急了,找来了自己的铁哥们儿李猪儿,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连夜动手,一举端掉以老爹安禄山为首的反动集团。
等到了半夜,李猪儿拎了把杀猪刀悄悄钻进安禄山的大帐,不由分说,照安禄山的肚皮上就砍,只听嗤嗤嗤嗤,就见满天的白亮油花喷射。安禄山吃得太多,腹部积累了太多的雪花肉,这时候都冲破皮肤的束缚,狂喷了出来。而安禄山则发出巨大的惨嚎之声。
叫也没用,亲儿子杀老爹,别人管得着吗?
安禄山就这样死于亲生儿子之手,安庆绪乐不可支地急忙即位,先把年号改过,改为天成。
安禄山一死,叛军阵脚大乱,不待官兵攻打,就已经崩溃如山倒。于是天成皇帝安庆绪急传部将史思明护驾。史思明不紧不慢地统重兵来到,先严厉地批评了安庆绪擅杀亲爹的错误路线,等安庆绪被迫承认错误之后,杀之。于是大燕皇帝的宝座,就归了史思明,改年号为应天。
然后呢,这个史思明仔细研究过安禄山的死因,竟发现他是因为宠信幼子,才惹出这般祸事来。史思明看得连连摇头,语重心长地对大家教导道:历史的教训,值得你们每个人牢牢铭记,要以史为鉴啊,千万不要再犯和前人同样的错误。说罢,史思明就决定,废了大儿子史朝义的皇太子之位,改由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继位。猜猜结果怎么着?史朝义一怒之下,率人冲入宫中,逮住老爹,不由分说一顿大耳刮子狂抽,直扇得史思明耳鸣眼花。
就听史朝义怒骂道:你是缺心眼啊,还是心眼不够用啊?不是明明看着安禄山就是因为过度宠爱幼子,这才惹来杀身之祸的吗?近在眼前的教训你都不知道吸取,你说你脑子里一天到晚都在琢磨些什么?
就听史思明哭道:儿子呀,别打你爹了,你爹这不是都当皇帝了吗,所以就弄来个美女辛氏,人家给你爹又生了个小宝宝史朝清,你爹是想继续让你当太子的,可是人家美女不答应……
少废话!史朝义扔过来一根绳子:爹,听说过杨贵妃吗?那可是人间第一美女,比你家的辛氏强上百倍。现在你给老子把这根绳子套脖子上,往树上一挂,你就可以天天和杨贵妃呆在一起了。
别别别……史思明还待乞求,史朝义的部将早已一拥而上,将这位应天皇帝活活勒死了。
然后史朝义登基为帝,改年号显圣——这么个眨眼工夫里,大燕国的皇帝已经淘汰了四轮了。接下来,大燕显圣皇帝史朝义,还要驱师杀奔洛阳,与美女辛氏并小弟弟史朝清的人马大战数百个回合。
看明白了吧?大燕国这边,真的不需要官兵动手,他们自己就杀得乌七八糟了。所以呢,在朝廷这边,张氏尽可以放松精神,优哉游哉地打掉以建宁王李倓为首的反动集团。
22。传奇人物李泌
有关李倓反动集团被打掉之事,史书上语焉不详,含糊其辞。这倒不是谁在隐瞒些什么,主要是当时的客观条件不允许。乱世啊,工作的重点是攻城略地杀人放火,等到后来局势稳定,肃宗李亨率大唐军队开进长安,史家们急忙跑来寻找史料,补充上这一段历史。可这时候能够找到的当事人,只有肃宗李亨了,别的人差不多全都死在乱军中了。
来找肃宗收集史料的,是宰相李泌,也只有他,才有这个资格问清楚这个事。
李泌问:陛下啊,你发什么神经啊,怎么把老三李倓杀了呢?那可是你自己生下来的儿子啊。
李亨闻知,放声大哭,曰:不是我这当爹的不心疼儿子啊,真的不是啊,怪都怪李倓这孩子太不像话了,他上蹿下跳,结党营私,企图谋害他大哥广平王李豫,所以太子李豫再三请求我打掉老三反动集团,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我再心疼,也得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啊……
李泌道:陛下你别瞎掰了,我刚刚从太子李豫那里回来,人家太子说了,压根就没那么一回事。老大和老三,关系可铁了,老三是老大的左膀右臂,怎么可能会让你打掉他?更何况,自从你打掉老三,老大吓得每天半夜里惊醒,口中只管喊老爹饶命,救命则个……
李亨抹干净眼泪,问道:爱卿最近肠胃消化功能如何?朕有一道秘方,可以治消化不良拉肚子……
李泌摇头:陛下,你又犯了老毛病,一说正事就岔开话题,东拉西扯不知所云,这是典型的顾左右而言他啊。别以为我不知道,害死老三李倓,是皇后张氏的主意,我看你是被这个小表妹吃死了,想先害死老三,再搞死老大,然后让张皇后的儿子登基为帝。不过有件事我要提醒你,张皇后生下来的孩子太小,等不及那小东西长大,哼哼,这权力的格局,可就要发生变化了……
书中暗表,这李泌乃历史上有名的传奇人物。此人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庙里的和尚坚持认为他是佛门派出来的特工人员,观里的老道则认为他是道家派出来的维稳高手。事实上他是无意掺和人间俗事的,是肃宗李亨苦苦哀求,恳求他出山摆平乱局的。
史书上说,肃宗最早央求李泌出任宰相,被李泌断然拒绝,于是肃宗又央求李泌出任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更不答应。李亨苦苦哀求,再三解释说这是为了“救济时艰”,并答应李泌,一旦天下恢复太平,任由李泌远走高飞。
史书上记载说,有一次李泌正蹲在沙盘前研究战局,肃宗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拿小刀削梨,给李泌吃。肃宗的几个儿子也要吃梨,肃宗把眼睛一瞪:你们也配跟李先生比?没有李先生,你们早不知死在哪里的阴沟里了……
总之,这个李泌端的厉害。他说出来的话,那是铁板钉钉,很快就会应验的。
李泌的话,最早应验在太上皇李隆基身上。
话说这位太上皇李隆基,自从收复长安之后,就遭受到了儿子肃宗的冷酷打击,他的亲信解职的解职,流放的流放,而且肃宗再也不与李隆基见面,形同于囚之冷宫。可李隆基已经习惯了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如今突然被剥夺权力,无论如何也无法适应,结果活活郁闷死了。
李隆基前脚死,肃宗李亨后脚就呼吸困难,眼冒金星——他的身体之所以这么糟,一半的原因要怪李隆基。李隆基这厮太不像话,足足活到七十八岁,在皇帝宝座上一蹲就是四十年,是大唐帝国蹲在皇位上时间最长的人。到李隆基死的时候,肃宗李亨也已经五十二岁了,看看这可怜孩子,若非是他转道灵武自己当皇帝,只怕他熬到死,也熬不过李隆基。
总之,公元762年,大唐帝国的两个皇帝双双咽气,李隆基死于四月初五,而李亨则死于四月十八,前后只差十三天。
不同的是,李隆基是郁闷死的,而李亨却是吓死的。
好端端的大活人,怎么会吓死呢?
因为李亨病重,于是张皇后心里就比较恐慌,为什么呢?因为上一次打掉李倓反动集团的事情,被李泌追问,于是肃宗就埋怨张皇后。张皇后终究是个女人,心里害怕,就往太监李辅国身上推,结果与李辅国就此结仇。
女人到底是女人,一到关键时候,脑子就会混乱。张皇后得罪了李辅国,就想再和太子李豫组建联合阵营,打掉李辅国反动集团。可是太子李豫鬼精鬼精,坚决不参与这事。张皇后又去找李亨的二儿子,越王李系。李系这人却是比较缺心眼,他答应和张皇后结成统一阵线,打掉以太子李豫及太监李辅国为首的反动集团,一切权力归老二……
这边正在商量着呢,不想李辅国那个太监,天不怕地不怕,竟然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