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泄密-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4个月过去了,12月,有关人员因工作需要再次来到第一研究室查找这份文件。柜子里没有、箱子里没有、抽屉里没有、桌子上没有、报纸堆里没有、柜顶上没有、桌底下也没有,还是没有找到:文件依然下落不明。不过,文件总不会自己长脚跑了吧。大家想。也别费事去找了,还是各自工作吧,反正所里也没有催交这份文件,过几天再说。
这一晃又是4个月,见绝密级文件近8个月迟迟没有送回,所保密室的同志终于耐不住性子了:要求把文件交回,按规定早该收回了。可是,“没有文件怎么还?”第一研究室的组长易某这才意识到真的出问题了。
2002年4月,第一研究室开始在全室范围内组织查找失踪了的绝密文件。柜子检查了几遍、箱子翻了又翻、抽屉也掏空了几次。全室所有人员都说没拿过这份文件,可文件就是找不到了。终于,6月13日,第一研究室向所保密办报告:文件查无下落。
8月30日,951所在组织查找仍未找到的情况下,向上级军工集团公司报告了此事。9月3日,集团公司保密委员会向国家保密局和国防科工委报告:下属951所绝密级文件查无下落。至此,该文件失控已长达一年时间。
密件自己“走”回来了
绝密级文件失踪一年了。
集团公司党组和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严肃批评了951所文件下落不明并拖延报告的严重错误。9月5日,集团公司分别召开了保密委员会紧急会议和党组会,研究部署查处工作,并派出副总经理和纪检组长带领的工作组,前往951所组织、指导文件查找和事件查处工作。
到底是谁拿了密件?一时间,951所人人自危,气氛紧张凝重。
当务之急是找到密件。可是一遍遍地找,密件还是始终没有音信。工作组经过分析研究后认为:当前,还是应当加强全所人员的思想教育。因为密件丢失的最大可能性是,某工作人员拿了这份密件,错过了几次交还的时机,没有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已不敢主动交回密件了。于是,工作组对951所的全体职工承诺:主动交回密件,从轻发落。
2002年lO月底的一天,95l所职工相互通知着一件怪事:密件自己回来了。它出现在已被翻了无数遍的箱子中。
密件失踪之谜
从头至尾,没有人承认拿了密件,一年多时问,密件到过哪儿、谁接触过密件,至今都是个谜。此件的失控,并且不能证明其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造成子一起严重的泄密事件。
它的无故失踪和神秘归来,都暴露出了一些军工重点涉密单位保密管理工作中存在制度不严、管理混乱的严重问题。
951所第一研究室不但没有妥善保管绝密件,更没有及时将其交回保密室;而保密室竟然在文件下发8个月后,才想起催交密件。也许是接触的密件太多了,头脑早已“麻木”,绝密件的管理规定早已成了一纸空文。
在密件丢失的8个月中,第一研究室有多次机会寻找并上报密件失踪问题,但他们选择了沉默。是害怕承担责任,还是根本未当回事?但混乱的密件管理情况在第一研究室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其他密件就妥善保存了吗?绝密件尚且如此,那机密级、秘密级文件“走”起路来,是否更加自由?
就这起严重的泄密事件,国家保密局要求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领导责任并限期整改。2003年1月,951所研究决定给予主要当事人第一研究室组长易某、研究室文件管理人李某行政记过处分;给予研究室副组长行政警告处分;给予负责领导责任的副所长行政警告处分;免去负有领导责任的副所长职务。
保卫电脑安全
佩韦
警报:涉密计算机、软盘被盗问题凸显
自2000年以来,国家保密局连续接到涉密计算机、软盘丢失、被盗报告,引起国家保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0年4月,某军工集团下属研究所一职工家中失窃,一台存贮有重要涉密信息的笔记本电脑被盗。该电脑内存有国防军工秘密。
6月,某部委下属某所一高级工程师携带密码箱准备乘火车出差。该密码箱中装有涉及国防重大工程的保密资料二十多份及存有此资料内容的软盘一张。该工程师验票的瞬间,突然发现密码箱被盗。
6月,某边防总队司令部电脑室的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被盗,另一台计算机主机的硬盘、光驱、软驱也被拆下盗走。当晚又发现一办公室的计算机硬盘被拆下盗走。被盗计算机及硬盘内有绝密级文件l份、机密级文件4份、秘密级文件1份。
7月,菜市研究所某室副主任,违反规定,将涉密笔记本电脑带回家中,次日凌晨4时左右被窃贼入室盗走。
8月,某大学办公室被盗,有10台计算机机箱被打开,丢失计算机硬盘8块、软驱2个。其中一块硬盘内存有秘密级国家秘密。
11月,某市纪委案件管理专用的计算机被盗。该机存有1998年以来的信访、初核、立案、申诉等秘密资料。
2001年2月,某省检察院反贪局一微机主机箱被盗,该主机箱内硬盘上存有1995年以来该省反贪局所办案件内部请示报告和法律文书及反贪工作主要数据。
3月,某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和一位副教授携带装有大量涉密软盘的密码箱到北京申报科研开发项目。返回学校后,该副处长要使用箱中资料时,才发现密码箱丢失。密码箱中装有大量涉及国防军工科研项目的软盘、论证材料。
4月,中科院上海某研究所一研究员来京参加重要会议,所携带的手提电脑被盗,电脑内存有军工秘密文件若干。
7月某日凌晨。某军工集团一技术中心3台微机被盗,其余2台被拆,内存条、硬盘被盗走。经初步清查,被盗微机内存有涉及军工产品的秘密级文件20余份。
据国家保密局统计,2000年以来,涉密计算机被盗事件频频发生,目前已占同期上报的泄密事件的9%,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观念淡薄、管理不力仍然是主要问题
提到国家秘密,人们首先会想到纸介质的红头文件。对这种传统的秘密载体,各机关单位在制作、收发、传递、使用、保存、销毁等环节一般都有较为严密的管理措施。但是,随着声像制品、电脑、软盘加入秘密载体的行列(国办、中办《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中明确: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各类物品。磁介质载体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和录音带、录像带等),大部分机关单位对磁介质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相对滞后,特别是对涉密电脑、软盘的管理有效办法不多,在诸多环节上存在泄密隐患。
政府上网、无纸办公,使相当一部分秘密信息的处理依赖电脑。特别是科研单位,绝大部分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研发的全过程几乎都是利用电脑完成的,这其中涉及大量的国家秘密,包括十分敏感的国防军工秘密。按照规定,传统的文件从制作之时就要标注密级,并按相应的密级进行管理。但是,利用电脑处理涉密信息却没有完善的管理办法。比如一个科研项目,立项时也许没有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会产生密;有的单项课题没有密,但却是涉密的整体项目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有的项目就技术而言也许没什么密,但是将这项技术用在什么地方、与何方合作却是保密的,等等。客观情况的复杂性给涉密信息管理带来了新难题。什么人、可以用什么资料、在什么样的电脑上处理涉密信息,处理涉密信息的电脑、软盘如何管理等问题摆在有关涉密单位的面前。今年6月份,国家保密局组织力量对贯彻落实《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目前多数单位对磁介质国家秘密载体的保密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具体制度和有效措施。有的部门和单位虽然有原则规定,但具体执行起来仍然有一些问题。
问题之一:涉密电脑难定密。理论上我们可以将电脑划出等级,分别处理不同级别的国家秘密,但实际操作中却并不完全可行。特别是对科研单位和那些基本上人手一台电嘧的单位,更是很难划定每一台电脑、每一张软盘的密级。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只接触同一密级的国家秘密,而只要他能接触到的秘密,就都可以很方便地放在自己的电脑上或存在软盘里而不被发觉。因此,涉密电脑、软盘无法照搬纸介质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办法确定密级。
问题之二:保险柜锁不住密。有的部门规定涉密信息不得存入硬盘,必须存入软盘或活动硬盘,并放入保险柜;对储存有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要设专人管理。但是,软盘的复制是十分便捷的,如果有人不按规定随意复制并带出单位,有关部门同样难以监控。因此,保险柜锁得住硬盘、软盘,却不一定锁得住秘密。
问题之三:物理环境隐患多。相当多的单位没有按要求把涉密计算机放置在有安全保密措施的工作场所,致使电脑被盗事件屡屡发生。更有一些单位缺乏保密意识,在安全保密硬件设施上舍不得投入,使涉密电脑的物理环境存在隐患。
问题之四:携涉密电脑外出难控制。从发生的涉密电脑和软盘被盗案看,大学、科研部门人员携带涉密电脑、软盘外出、要手提电脑带回家的较多,电脑被盗情况比较严重。这同大学、科研部门电脑使用率高、对电脑的依赖程度高及技术交流、成果鉴定、讲课等活动较多有关。相当多的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已经离不开电脑,经常是下班带电脑回家,外出带电脑上路,而涉密软盘随意复制并带出办公区更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这种涉密电脑、软盘失控的状况,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办理什么手续、携涉密电脑外出应该如何保管等等问题,有关涉密单位必须制定出具体的保密管理制度,并实施严格的管理。
一点不无道理的猜测
去年美国务院发生手提电脑丢失案,失踪的电脑里存有美国政府最敏感的情报。美有关部门费尽周折,也没搞清这台电脑是怎么飞出国务院大门的。这令美政界和媒体一片哗然。纽约共和党众议员称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此事发生后不久,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载有重要核心秘密的两个硬盘先是不见了踪影,后又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实验室中。虽然有关人士反复强调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事件是间谍行为,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受测谎时,说法却相互矛盾。美能源部反间谍局局长说,我相信其中有犯罪行为。
联想到其他国家及我国发生的如此之多的电脑被盗事件,令人不得不对“被盗”二字划个问号。
在国家保密局掌握的十数起涉密电脑、软盘泄密案件中,涉及国防军工秘密的占63%,其余案件均涉及重要部门的重要岗位,且被盗微机全部涉密!
那些为财盗窃的小偷们,怎么会有如此眼光呢?特别是那些在办公室丢失的电脑,为什么全在重要岗位?小偷的背后是不是有“大盗”的黑手呢?
人们对垃圾间谍早已不陌生。有人说,那些为了得到秘密信息,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的人,既然费心地盯着你的垃圾,当然会更劳神地盯住你的电脑。此话不无道理。也许不久的将来,“电脑间谍”会和“垃圾问谍”一样臭名远播。涉密电脑又丢了
魏侠利
2001年11月24日,杨子江与设计师齐辉、于良走下了从北京飞到南方某市的飞机。他们是来参加由某部委组织召开的关于绝密级国防科研项目的讨论会的。当天下午,他们住进了当地一个军工单位的宾馆,以后几天的会议也将在这里举行。
在选好房间、安排好一切之后,杨子江便拿出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开始修改预研课题的申请报告。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科技专家,他历来对自己负责的每一个项目都做到严谨认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他在所从事的领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是他一直引以为豪的。对于这次的项目,他更是不敢有一丝懈怠,这是我国军事科技新的研究课题,他在来开会之前就已经作了充分地讨论和调查,但是,就在坐飞机的过程中,他又想到几个地方需要补充,所以一到宾馆,他就不顾旅途劳顿,趁晚饭前的时间修改起申请报告来。
不一会儿,他听到敲门声,是住在隔壁的齐辉叫他吃晚饭,他一看表,原来已经是晚上6点半了,但是报告还没有改完,只有晚上继续了。他回头看了一下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