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蒋介石家族的女人们 >

第1章

蒋介石家族的女人们-第1章

小说: 蒋介石家族的女人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蒋介石家族的女人们
  作者:赵宏
  内容简介: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总是以男性为主,至于女子,在受到政权、族权、神权的支配以外,还受到男子的支配,即夫权,蒋家也不例外,本书用图文形式客观真实的展示蒋家女人的各个生活侧面,揭示这个华丽家族女人的喜怒哀乐、荣耀和屈辱,但不涉及对蒋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功过评价。
  正文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是浙江溪口葛竹村人。王采玉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她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但她青年时代命运不佳。其父王有则不事生产,家道中落。王采玉以一双灵巧的手,做针线活,贴补家中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苦。王采玉初嫁于跸驻乡曹家田地方的竺某。结婚之后,夫妻相处倒还不错,只是竺某性情急躁,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发脾气,引起争吵,有时甚至打骂。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夫妻十分高兴。但孩子生下数月以后,突患急症,没有及时医治就夭折了。这年秋天,曹家田一带时疫(霍乱)流行,一连猝死了不少人,竺某也是其中之一。王采玉遭到子夭夫亡的变故,年轻居孀,自伤身世,又听到邻居说她“面有克夫克子之相”等冷言闲语,精神更受刺激,况且竺家原无什么产业,她认为自己没法、也没必要在竺家苦守下去,就萌发了遁入空门为尼的念头。
  此时,不幸的事又接踵而来,她的父亲也病故了。她感到无限辛酸,于是决定回娘家,与母弟共度岁月。王采玉在娘家过了一段时间,葛竹附近金竹庵的一个老尼病死了。王采玉母亲姚氏信佛,听说她死了,就叫女儿一同前去帮助料理丧葬事宜。原有出家为尼之想的王采玉,此时遇这机会,就向首事提出了自己到此修行的要求。首事很可怜她的种种不幸遭遇,便应允了。起初,她母亲认为女儿年轻,还不甚同意,后来见她意志坚决,也就不再劝阻,只是不许她剃去头发。素菜淡饭,日子过得很安稳,她大有在此以了一生的念头。
  王采玉再嫁到蒋家还亏她堂兄王贤东。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是溪口蒋姓27代孙。蒋肇聪曾读过四书五经,为人精明能干,绰号“埠头黄鳝”(做生意本领很高,别人不易占他便宜)。王贤东是王采玉的堂兄,这时在蒋肇聪的店铺当伙计。一天,特地借故请假回家,路过金竹庵,进去看望带发修行的堂妹王采玉,继之,王贤东就谈起了溪口东家的情况,然后用关心的口吻劝道:“采玉,你如此年轻,要想在此出家终老,漫长的岁月,殊非容易……”王采玉顿时拿不定主意,欲言还休地不知如何回答才是,只好说道:“此事还得与母亲仔细商量商量再说。”姚氏当初不许女儿剃去头发,就是为了要她以后还俗再嫁。就这样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23岁的带发尼姑王采玉还俗再醮,做了45岁的溪口玉泰盐铺蒋肇聪的继室,当了老板娘。光绪十三年(1887年)九月十五日午后,王采玉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分娩。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瑞元无赖”———蒋介石,又名周泰、志清、中正。
  蒋介石4岁时,王采玉又生下女儿瑞莲,以后每隔一年,再生女儿瑞菊、幼子瑞青。王采玉和她公公都信佛,也都迷信算命看相,听了“必出贵子”的看相人之言,公媳俩对蒋介石格外疼爱,寄以“光宗耀祖”的期望。
  王采玉是个孝女,嫁到蒋家后,有条件去照顾娘家,资助两个弟弟读书成家。此时母女可谓称心如意,但好景不长,只过八九年,不幸的遭遇又接踵而来。光绪十二年(1894年),她那81岁的公公因病去世;第二年的夏天,溪口发生时疫,蒋肇聪也染病,抛下店务和妻子儿女呜呼哀哉。这对32岁的王采玉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从此,治家理店、抚儿育女的重担全部落到她的肩上。不幸的是自夫亡分家后的4年内,她的小女瑞菊、幼子瑞青也相继夭折。一个年轻寡妇面对接连不断的家庭变故,哪里受得了这么大的打击?她哭告无门,只有把精神寄托在儿子和菩萨身上。她祈求菩萨保佑儿子没病没灾,她育儿成器的决心始终不渝。翌年,她娘家葛竹聘嵊县姚宗元在王氏宗祠设塾授课。她便让儿子调换环境,在严师管教下以求改变顽性,以便更加专心读书,并且生活起居有母亲照料,可以放心,她于是送子前往就读。就这样,蒋介石四书五经也学了不少,开始懂得了一点孝道,发誓要读书上进,求取功名。
  就在王采玉人在溪口,口念佛经,心挂读书的儿子之时,想不到从岩头传来了他儿子这个毛孩子要娶堂表妹毛阿春做老婆的闲话。王采玉很诧异,这不是更被人家背后耻笑吗?倒是她的母亲姚氏为她出了主意:索性到毛家去提亲,把毛阿春娶过来,也可给这匹小野马套上个笼头。母亲说得有理,王采玉立即行动,找了个媒人去岩头毛阿春家提亲。毛阿春的母亲名蒋赛凤,是蒋肇聪的堂妹,听到这一消息,气不打一处来,不但一口拒绝,还对媒人说:“阿嫂也真作孽!这样不争气的歪胚不好好管教,还对他依头顺脑来提亲,将来变成败家子有的哭呢!我有10个女儿也不会嫁给他的,让他死了这份心吧!”媒人碰了一鼻子灰,如实回报了王采玉,王采玉窘得无地自容。她发狠说:“赛凤把我家阿元看做虫,我一定要在她眼皮底下挑个好媳妇。”
  说干就干,王采玉亲自雇了一顶小轿,赶到榆林拜访表兄陈春泉,请他无论如何也要给儿子物色个好媳妇。经过一番比较,才认准了通家世交毛鼎和,要把他二女儿毛福梅说给蒋介石。没想到毛鼎和很快允了这门亲事。原来毛鼎和有他自己的择婿标准。俗话说:“拣亲不如择媒”,由德高望重的人来为爱女做媒,他面上光彩;再则溪口蒋玉表、蒋肇聪父子也非等闲之辈,早年曾是缙绅首户,如今虽家道中落,名望犹在;第三,蒋介石这孩子6岁上就读书,据陈春泉介绍,人极聪明,领悟极快,学业还不错,说不定能考上个秀才、举人什么的,若是谋得一官半职,岂非应了看相的预言?这么一权衡,便有九分愿意了。再加上他打听到蒋母为人厚道贤德,教子有方,心想有其母必有其子,儿童顽劣,将来说不定大有出息,于是便把亲事定了下来。毛福梅呢,是个从封建礼教中熏陶出来的闺秀,信奉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箴言,对于这桩父亲做主的婚姻,自然没有异议,同时怀着少女的羞涩答应了。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岁的毛福梅出嫁了。这年蒋介石14岁。王采玉为培育儿子成材,煞费苦心,同时还别有见地,特把新媳妇送到县城的作新女校就读,既使她学文化,又利于相夫立业。过了几年,蒋介石19岁,家中发生了一桩意外的事。当时的清朝政府,对外屈辱于列强,对内加重其剥削,以应困境,各地无主滞纳的田赋,责令甲首(首富)和中户摊赔,蒋介石家也是被摊赔的人家之一。一些狡猾的富户与征收田赋的庄书勾结,欺侮他家孀妇孤儿,特别苛派。王采玉不胜负担,据理力争,差役就把蒋介石捆拘到县关押,勒令交纳后方释放。蒋介石回到家中,母子见面痛哭。王采玉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愤恨贪官污吏的苛虐和土豪劣绅的横暴,勉励儿子发愤上进,将来做出有利于国于民的事业,并为自己扬眉吐气。蒋介石深为感动。当时反清的革命运动已风起云涌,很多有志之士出国留学,不久,蒋介石自己剪去发辫,决心出洋学军事。可是这被有些至亲好友得知,认为是对“皇清”的大叛逆,都出于好心地前来劝阻。王采玉尽管也有难舍孤儿远离之情,却很赞成儿子有远大志向,将来必然能出人头地,便不听劝阻,毅然决然地为之措资整装。从此,蒋介石按照留日学军事须由本国学校选拔保送的规定,先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受训,然后,东渡日本入振武学校,不久加入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
  清宣统三年(1911年)秋天,蒋介石还在日本高田野炮兵13联队受训,是士官学校的候补生,一闻革命军在武昌起义的消息,立即与同学张群等归国。到了上海,介绍他参加同盟会的陈其美,派他负责浙江的起义活动。民国成立后,在反对袁世凯窃国称帝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中,蒋介石受孙中山、陈其美指派,组织武装进行讨伐,是袁世凯和北洋政府通令缉捕的要犯之一。在革命斗争处于困难,缉捕又紧的时候,他曾几次回乡匿避,家中不时遭到搜查,许多族人亲友惟恐株连,啧有烦言,不与他家往来,王采玉却处之泰然,甘愿毁家受累,对儿子频频抚慰,从无戚颜怨言,还千方百计资助其远避和进行活动,凡此种种,表现出她不让须眉的胆识和气魄,使乡里人们感到非常不凡。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采玉早有抱孙之心,可是儿子结婚之后,多年不见媳妇生育,不免有些心焦,后来毛氏终于怀孕了,她喜形于色。那时蒋介石还在日本留学,寒假归来探亲,夫妻之间偶尔因故争吵,毛氏顶了几句嘴,他一时性起,举脚踢去,不料正中在怀胎七八个月的大肚子上。当时毛氏扑倒在床上十分疼痛,放声大哭。王氏闻声奔来,大骂儿子,命他火速请医生,服药安胎,但已无效,当夜便小产了。王氏啼哭痛骂,重诉不幸身世,责骂蒋介石不肖。对母孝顺的蒋介石,只好跪下听训。事情过后,王氏又请人替儿子媳妇排流年,算子息。到翌年暑假,蒋介石由日本回国,滞留上海,王氏亲自送媳妇前往,为了促使夫妻和睦共处,痛哭训子,并以死相胁,闹着要到黄浦江投水。蒋介石总是跪下求饶,说今后誓不再与妻子争吵,并邀好友张静江、戴季陶同来劝解担保,留毛氏在沪居住。王氏回乡前夕,还去托付在沪乡亲随时探询儿子与媳妇相处情况,后来得悉媳妇再次怀孕,又亲自前往延医诊脉,这时蒋介石已返校受训,婆媳一同回乡。到翌年(1910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毛氏分娩,生下儿子蒋经国。此时王氏47岁;蒋介石24岁,毛氏29岁,结婚已将近10年。王采玉由于得孙子较晚,心情喜悦异常,对蒋经国十分疼爱。
  王采玉一生坎坷,为使顽梗的孤儿成器费尽心血,到了晚年,果能扬眉吐气,堪慰所望。不幸的是,她年未周甲就体弱多病,在民国10年(1922年)6月14日上午7时卒于旧居内寝,享年仅58岁。此时蒋介石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粤军中任职,适因处境不如意,在家养晦,母病卧床五旬,他朝夕亲侍汤药。
  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
  毛福梅,学名从青,奉化岩头村人,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十一月初九。1901年与时年14岁的蒋介石成亲,一生勤劳贤惠,辛苦持家,支持蒋介石求学从军。1939年12月12日,从宁波方向飞来6架敌机,溪口镇顿时乱作一团。毛福梅不幸被无情的炸弹炸死,蒋介石和其子蒋经国心如刀绞。
  毛福梅(也有写作“福美”、“馥梅”的),学名从青,奉化岩头村人,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十一月初九日。毛福梅的家是岩头一带的望族。蒋介石于1901年(14岁)娶奉化县岩头村毛氏为原配夫人。毛福梅比蒋介石大5岁。女大于男,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毛福梅拜堂成亲那天,小女婿闹出一场大笑话。下午4时许,新娘花轿到达门前,这时按例鸣放喜爆(竹),一群随轿看热闹的孩童和跟大人前来吃喜酒的小客人,都拥到天井去抢拾爆竹蒂头。年方14岁的蒋介石,见此情景,顿时忘乎所以,也急忙奔出,挤在其他孩童之中,抢拾爆竹蒂头,引得亲友哄堂大笑。奉化向有“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的俗话,人们都忌讳此事,认为它预兆新婚夫妇可能不合。正坐在轿中的新娘毛福梅听到此事,其痛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蒋母气得跺脚大骂。王采玉流着眼泪数落儿子,边哭边数,经兄嫂姐妹女眷们轮番劝慰,才勉强收住泪。
  蒋母洒泪的时候,也正是毛福梅伤心的时刻。她万没有料到丈夫顽劣竟会这样!新婚之夜,毛福梅独坐新房,面对龙凤花烛,流泪不止。蒋介石在“贺郎”之后便跑到娘的床上睡去了。毛福梅听着单调的更鼓声,含着无限委屈的热泪,直坐到雄鸡报晓。
  按照奉化的风俗,男女成亲之后,开春正月初二那天,新女婿要到岳家拜岁。在王采玉和毛福梅的一再叮咛下,蒋介石和佃户一大早就把礼物装成一担,去岳家拜岁。这一天,毛鼎和夫妇也忙得不亦乐乎,杀鸡宰鸭,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