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犹太人为什么优秀 >

第14章

犹太人为什么优秀-第14章

小说: 犹太人为什么优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次艾”这个希伯来语的词实在太难翻译,如果把它作为“创造”派生出来的动词来理解就是“表象”和“意图”的意思。不管怎么说,它就像是“心象”,指突然涌在心头的意念﹑意欲和欲望。人通过“心”这个无色无形的精神机能,获取有形的对象,并使之表象化。上帝说“年轻时候”,很显然是指思春期以来,人们能感受到的肉欲或是性的欲望的时候。人类真正开始自主行事,走上恶行道路的时候就是从思春期开始的。
  事实上,“耶次艾”这个概念已经被犹太人当作肉欲﹑欲望和权利欲等的总称来使用了。它有时像火一样,在人们心中燃起,点燃人各种各样的欲望。有时,人的心没有被点燃,却仍然试图达成某种欲望。从这层意思上看,将“耶次艾”翻译为“恶的冲动”更贴切一些,更能表现出这个词所特有的意味。
  “恶的耶次艾”诱导人们享乐,让人们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犹太人把它称作是“在店门前转悠的野狗”。因为它会在店主疏忽的时候溜进店里,偷吃挂着的鱼和肉。一个十分诚实的公司员工突然会挪用公司的经费去赌马。同事们会惊讶,“这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会……。”。这是因为“恶的冲动”巧妙地潜入了他的心中。
  特别是在色情和性行为的情况下,“恶的冲动”更容易发生。在夫妻生活中,就是圣人也免不了受到“恶的耶次艾”的影响。耶稣说:“谁都有情欲。见到少女的时候,他已经把她在心中奸淫了。” 将他的这句名言和当时拉比们对“恶的耶次艾”的见解综合起来看,意义十分深刻。
  偶像崇拜也是“恶的耶次艾”作用的结果。偶像也是人的心理的产物,所以崇拜的结局只能是自己崇拜自己。
恶的冲动的积极面
  人在幼小的时候是很单纯的。随着年龄增长,人就会沾染上很多欲望。这不是因为人生来就要背负原罪。对于罪和恶的问题,犹太人没有采取悲观的﹑宿命论的态度。根据犹太教的思想,“恶的冲动”的存在对人们人格的形成是必需的。
  至少,这样认为是有积极性的。食欲维持人的健康,性欲保证子孙的繁衍,所有欲让人保护自己的家庭和财产;有了权力欲政治才有可能,想在某一方面优秀的欲望促使人提高自
己的能力;欲望的刺激让人从事生产活动。为了经营自己的基本生活,各种欲望都是需要的,而“恶的冲动”点燃了人的欲望 。从生产活动来看,“恶的冲动”的存在是被当作正当的事物得到承认的。
  反过来看,“恶的冲动”和世界上别的事物一样,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所以,人们没有理由对其进行全盘地否定。有人说撒旦是死亡之神 ,可在旧约《圣经》里面,撒旦是上帝的使者之一。他只是扮作一个恶人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和上帝相对立的异类。有这样一种积极的评价:上帝为世人创造了三种优秀的品格,即恶的冲动﹑羡慕和慈悲。 “上帝能够看到他所造的万物,这真是太好了。”(摘自《创世记》)
  这里,“恶就是善”这种思想变得可能了。当人被“恶的耶次艾”控制的时候,恶的问题便产生了。如果人能对其管理和监督,就能让生活变得更高尚。犹太教将“恶的存在”理解为对人生固有课题的选择。
  上帝说:“看啊!人们为什么都在从事恶行呢?我当初创造人的时候,给了他们恶的耶次艾,也给了他们良知,为什么他们只择恶而行呢?”。
  上帝对亚当说:“伊甸园中的果实你都可以取来吃,惟独不能采摘长在中央的智慧树的果实和生命树的果实。”最初,亚当服从了这个命令,过着顺从天意的生活。但是最后,妻子夏娃还是引诱他吃了一枚甘美的智慧之果。这并不是因为他的良知受到麻痹。对于犹太人来说,麻痹的良知是不存在的。“良知”就是什么时候都以警觉的心去判断正邪和善恶,而麻痹的良知已经不是良知了。亚当如果当时和自己的良知对话,应该能拒绝诱惑的。亚当的罪就是不遵从良知,放任心中恶的冲动。
  人有选择善或恶的自由。对这个选择,上帝是不会加以干涉的。人如果顺从良知,“恶的冲动”就会在心中萎缩。但是,如果放任“恶的冲动”,良心就会萎缩。那时,良知的呼叫微弱得连本人都听不见了。
“恶的冲动”为什么会存在?
  对于“恶的冲动”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有如下的说法:
  “国王将自己和臣民强制性地联系在一起,控制住一切自己喜欢的东西,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受尊敬和爱戴的。”在强制性的措施面前,人们伏首听命,而国王就是用强权来诠释正义和律法。这种措施本身并不一定算得上是“恶”,但将人们从正义和律法中隔离出去就是“恶”,就是“恶的耶次艾”。
  这里的“恶”就是使用强权的同时被“耶次艾”控制。上帝赋予了世间“恶的耶次艾”,就是希望看到世人克服它后择善而行。犹太人对恶的诱惑有一个基本态度:自己身上有罪的种子,自己就应该去克服。以色列人向上帝问道:“上帝啊,你赐予了我们恶的耶次艾,会把我们引向罪恶,请你把它从我们身边拿走吧!这样,我们就能正确地按照您的旨意行事了。”上帝回答说:“可以,等来世我再将你们从恶的耶次艾中解脱出来吧。”(摘自《出埃及记》)
  世人的命运都受到了“恶的冲动”的影响。那全能的上帝为什么不把“恶”消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去问犹太人了。
  对于上帝为什么不向世人施以援手,巴录是这样解释的:
  “幼儿能走路的时候,就不需要父母来抱了。幼儿在玩的时候,如果看到父母,就会遵从父母以前教的玩的方式。这样,父母想帮助自己孩子的愿望就落空了。父母看到走路的孩子遇到障碍的时候,不要跑上前去帮助,而要让他自己走过来。孩子的喜悦程度和他所走的距离是成正比的。”
  上帝如果想帮助世人,那是易如反掌,但是在世人学习如何克服“恶”的时候去帮助,人就没有成功的喜悦了。上帝要为世人的成长而高兴。
  如果这个世界都是由“善”构成的,人就没有必要来证明自己,当然也不需要提高自己了。如果世间全是善,一切都完美无瑕,那就无所谓进化和退化了。在这样一个静止的世界里,人和机器没什么两样!这样岂不是一个极其无聊的世界吗!真是像雅各?约瑟夫布拉比所说,“绝对的快乐不是快乐”。
  恶的诱惑对于检验人们是不是向善是不可缺少的。就像“必要恶”这个词表现的一样,恶是通向善的台阶。但是,这不是意味着对恶的容忍。承认恶在现实中存在,却不能放任其泛滥,因为“恶”是能够从灵魂中摆脱的。借用保罗的话,上帝要求人们在“流血之前先和罪恶战斗”。
  对于已经犯下的罪过应该怎样解决呢?在这个问题上,外界认为犹太教采取的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态度。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苏萨出土的《汉漠拉比法典》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个报复情绪很浓的解释出现在古代塞牧尔族通用的律法中,当时的以色列是将这些律法原原本本拿了过来。现代的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好像还在使用这些律法。而犹太人,最晚也是在希腊?罗马时代,就将这些铁的法则做了弹性的解释。犹太教法规定:在人身伤害的事件中,“以牙还牙”意味着由侵害者以其它形式做出相当的赔偿;死刑只限于杀人﹑通奸和冒犯神殿三种情况;除此以外的各种情况都用鞭笞或是赔款的方式解决。自从公元70年神殿第二次遭到毁坏以来,犹太人就丧失了独立的司法权。所以说,犹太人在过去的一千九百年中,不可能对自己的同胞实施死刑。
  认为犹太人是“以牙还牙”这种报复主义的信奉者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如果被打断了牙齿,作为报复就将对方的牙齿打断,是与事无补的。如果用赔偿金的办法解决,对方得到了教训,自己也不用一直被怨恨所困。
赎罪日上清算罪过
  犹太人每年都有赎罪日。在赎罪日里,犹太人会在上帝的面前清算自己一年以来的罪过。这个活动是在犹太历法的新年(阳历的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之间)后的第十天进行的。
  赎罪日结束之后,还要进行历时五天的祭奠活动和在茅草搭盖的小屋里面吃饭(帐篷节)。第八天就进行“感谢祭”,第九天庆祝托拉节(纪念自己用一年读完《摩西五经》之后,又将其重读的第一天)。新年到托拉节的三周是犹太人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在赎罪日临近的时候,犹太人会走亲访友,并说:“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如果有什么得罪的地方,请现在就原谅我吧。”说完后,他们还要请求对方的同意。如果是被自己伤过的人去世了,犹太人就会到死者的墓前,请求他的原谅。随着赎罪日前一天的日落,犹太人会停止一切经营活动,以一种肃穆的心情聚集到犹太会堂。礼拜活动会持续到第二天的早晨﹑中午和傍晚,直到号角响起才停下。在这整整一天里面,犹太人不吃饭,只是反省自己的罪过,请求上帝的宽恕。
  虔诚的犹太教徒每天都会在犹太会堂里面做礼拜,当然不会错过安息日和犹太教的祭祀活动。有些犹太人平时不关心宗教,对犹太教传统还怀有类似感伤主义的憧憬,但一到新年和赎罪日,他们也会毫不含糊地遵守传统,并把这当作一种心灵的享乐。就是完全不关心宗教的犹太人,到了赎罪日也不能逃避。
  在纽约,我以前住的公寓附近有一个叫“克林堂”的杂货店。店主人五十岁上下,长相像希腊人,而老板娘是一位俄罗斯裔的金发女人,长得很胖。夫妇两人对自己的生意很有热情,周六和周日都不休息,而且什么事情都考虑得很周到。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光顾这个店,其中黑人也不少。在他的店里,你能感觉到没有种族歧视的人间温情。
  有一次,这个店没有做任何通告就歇业了,因为那天是赎罪日。第二年赎罪日的时候,他的店也歇业了。当地别的商店和犹太教没有关系,所以照常营业。谁也没有对“克林堂”的歇业表示不满。在第一年,人们问店主为什么歇业的时候,他说是参加他侄子的婚礼。第二年就说是因为他的身体不舒服,第三年竟然说是因为心情不好。不管怎么样,每到赎罪日,他都会将店门关起来。我当时也没问他是不是犹太人,但我从当地居民的口中得知他叫扎乌。“扎乌”这个词在犹太语里面是“狼”的意思。
  有很多人都是隐藏自己犹太人身份的。但是,虽然别人不知道,他们自己心中十分清楚自己是犹太人。这种时刻知道自己是犹太人的自觉性和作为为犹太人的良心让他们在赎罪日的时候向上帝忏悔他们隐藏自己身份的罪过。
  即使不是犹太人,一个人在犹太社会中过上几十年,到了赎罪日也会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畏惧感,从而自己也开始反省。对于犹太人来说,在赎罪日那天想逃避过去是不可能的。在那一天里,全世界的犹太人都会静静地在上帝面前检讨自己一年以来的错失。
惊遇飞石
  本来,在犹太人的节日或祭祀日的时候,例如在安息日,一切的劳动和旅游都是被禁止的。特别是在赎罪日,要求更为严格,像旅游和玩乐这类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做的,如有违规就要被掷以乱石。
  我刚到以色列留学的时候(那是1964年九月)我和东京大学的A 先生和B先生一起去格里湖边的考古发掘现场访问。途中,他们不幸遇到了赎罪日。
  下午要从齐百里出发的时候,所住修道院的僧尼说:“今天赎罪日就开始了,你们在日落以前是到不了耶路撒冷的,就在这里多住一天吧,以免你们的车子被石头打中。”我觉得不可思议,在已经是文明之都的以色列怎么会有这种野蛮的行为?!我们没有听从劝告,开车出发了。
  在路上,我们参观了各种遗迹,还去了史前洞窟,不知不觉天已经黄昏了,而路程才走完三分之一。在路上行驶的只有警察的巡逻车和医院的救护车。到了镇上,一切都被沉寂所包围着,偶尔出现的几个身影,更是给这镇上增添了阴郁的气氛。
  我们到了一条田间小路,路上横七竖八地摆满了石头。没有办法,我们停下了车。突然,很多碎石从四面八方飞了过来!石头有大有小,像雨点一样密集!遇到这种情况想解释都来不及了,只有祈祷车上的前窗玻璃不会被打碎。我们要下车说明我们是日本人,可是太危险,还有没有这样做。
  投石结束后,村里的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