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重生之美国大编剧 >

第319章

重生之美国大编剧-第319章

小说: 重生之美国大编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这样的认知。所以,在面对广告商的问题上,他和亨利少有的顶起了牛。
  说起来,赵家东虽然年纪不小,但是在学习和交流上却有着同龄人很少有地敏锐感觉。编辑部的工作是很紧张的,但是员工之间地关系和整个的工作氛围却是很轻松的,一天到晚的编辑部中笑声不断。而且,经常是他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赵家东有过很长时间的插队经历,在乡间,在地头学到的一些俗语和俏皮话虽然用英语表达出来少了那么一点点味道,但是也让从来没有听过这样语言的老外笑得什么似地!例如,在一次采访一对年轻的夫妻的时候,他就用上了典型的中国式的幽默。
  这本来是个经常能够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桥段。新结婚的夫妻选择到拉斯维加斯度蜜月,但是在赌博地时候,两个人竟然真的有这样的好运气。中了4万元地大奖,年轻而不知道节制的两个人在拉斯维加斯大玩特玩了一通,回到家时,45万元只剩下了不到20万元,两个人互相埋怨对方不知道节省,最后越闹越凶,终于走上法庭,办理离婚。而剩下的那20万元,也被平均分成两半。
  赵家东拿到采访稿后。笑眯眯的说了一句:“这叫菜瓜打驴。去了一半!”
  在场的中国年轻人同时纵声大笑起来。弄得老外面面相觑,却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等他把这句话翻译过来后,办公室成了欢乐的海洋!
  而这种很轻松的氛围也让赵家东觉得,自己这一次来美国绝对是有生以来做出的最最正确地决定!而且,在这里最大地不同就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都可以直言不讳地提出来,完全不用考虑身份和上下级的关系。
  这一次针对广告的争吵也是基于此:赵家东不是不知道美国和中国在报纸经营方面的差别,他的意见只是不应该用这么大的篇幅刊登广告,天知道,中国人每当看见广告的时候都是自动忽略,不会投入任何的注意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真的花费大笔的资金进行广告投入——美国的广告很多都是套红的,这样会极大的占据本来就不多的办报经费,虽然有广告商的收入可以弥补,但是,因为中文版没有任何的名气,也没有任何的销路,广告费也是很少的。更别提还要提出一部分上缴给《洛杉矶时报》总部方面。有这些钱,满可以更多的采访要采访的人,要采访的事,总之一句话,他的意见还是暂时放下报纸的广告问题,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到怎么样办一份中国人喜欢的报纸上来,只有读多了,销路广了,销售量上去了,再来谈广告的事情。
  亨利也知道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却不能同意,原因很简单:没有广告,这份报纸就只剩下赔钱了!现在为了第一份报纸的销售,美国方面就已经砸下去了将近100美金,这还只是因为报纸的销售和中国方面达成的初步预算和投入的价钱。要知道,这样一份全面针对中国读而行的报纸,在以前还没有过先例,美国的各大报业集团在中国大陆地区都没有设立常驻机构,即使有的,也只是每当有重大新闻生时的临时机构。
  报纸的销售是有一整套的流程的,先说,要有一个常设机构:如果有人想订阅的话,总得有地方交钱办理手续吧?像北京,天津,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还不够呢!如果太远的了的话,只怕一些潜在客户就会因为路途的原因而选择放弃。为了这个问题,亨利通过中国方面的协调和各个行城市的主流报纸。北京地《北京晚报》上海的《新民晚报》,天津市的《今晚报》等机构取得了联系,《洛杉矶时报》的行工作暂时挂靠在这几分报纸的名下,将来如果真的情况很好的话,再考虑设立自己的机构)为了达成这样的协议,《洛杉矶时报》总部方面特别批准了100万地经营费用,这才算让在经费问题上捉襟见肘的亨利勉强满意。
  而这一次赵家东提出的广告问题,亨利也曾经考虑过,毕竟。他是来自工作地报人,对那边的情况了解得最多,再询问了一下办公室中的其他中国年轻人的意见。他们却说什么的都有,不过很统一的一条就是,中国人确实是对报纸上出现的广告不很感兴趣,绝大多数人都是直接无视,而去选择自己感兴趣地版面内容。这样的认知让亨利很伤脑筋,毕竟,报纸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收入。少了这个,报纸就只剩下赔钱了!这怎么行呢?
  正好,赵晟来到报社,和赵家东谈关于绿卡的事情。关于赵家东的绿卡,经过玛莎的引荐,他们认识了和玛莎同在一个律师事务所的本尼?罗斯菲尔德律师,这个人一直是以这中移民型地案件而出名的。对于赵家东的情况他做了一些了解。认为像他这样地人想拿到绿卡真的是很简单,几乎所有的硬件:工作,收入。健康,各类保险都有了,他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些更有说服力的报税单!
  说白了吧。美国人是个很现实的国家,他们拒绝很多外来移民的请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人来这里只是为了淘金!赚取大把地钞票之后,回到他们来地地方去花费,几乎对美国的经济没有任何地刺激作用或这样说,他们在美国,除了一些生活的必需品。几乎没有任何的花销。这对于一贯以流动型经济社会著称的美国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在美国,人们的普遍观点就是。只有那些会花钱,敢花钱的人,才是真正的美国人的代表。原因嘛,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只有会花钱,敢花钱的人,他们才能赚钱!他们才能为这个社会的展提供自己的贡献!而这种观念和中国人完全不同。中国人崇尚的是节俭,也就是省钱!不是说这两种观点哪一个是错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赵家东的很多生活中的做法,却是让美国同事看不懂也看不惯的!
  其实,这一次来美国之前,刘红担心丈夫在美国的生活不好,也为他准备了一些外币,但是,可能是习惯使然,赵家东到美国已经有4个多月了,却从来没有为自己买过哪怕一件西服,和一条领带!他现在穿的衣服,除了赵晟给他买的那几件之外,就只有从国内带过去的了。不要说衣服,就是生活必需品,他也只是买一些很便宜的,亨利等人也劝过他几次,认为他这样省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每年5万的年薪,即使算不上高收入,也绝对属于中产阶级了。
  为了这件事,本尼律师和赵晟也劝过他几次,凭他的收入和现在的工作情况,如果再加上一些报税单的话,拿到绿卡绝对是分分钟的事,赵家东也曾经花销过几次,却始终没有什么大宗的商品。起不到最后的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次赵晟来报社,目的很简单,尽可能快的给爷爷取得绿卡,就可以尽可能快的把其他的家人也接到美国来!所以,他这次来,是要带老人去购买一件很重要,很大宗的商品的,那就是汽车!
  赵家东已经取得了驾照,但是天生节俭——这是在赵晟看来,自己的爷爷唯一可以被人诟病的地方了——的本能还是让他每天蹭赵晟的汽车上下班。本来这也没什么,可以和爷爷一起起床,出门,时间再久他也不会在意,但是联系到他迟迟不能到手的绿卡,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
  看见赵晟进来,赵家东笑眯眯的迎了过去:“杰米,来找我吗?”
  “是的。”赵晟也是笑眯眯的:“赵先生,我为您联系了一个汽车代理。嗯,约好的是今天下午。您有时间吗?”
  “有倒是有,但是,你认为我要买汽车吗?”
  赵晟知道爷爷误会了,以为自己不愿意让他搭顺风车:“赵先生,您已经有了自己的驾照,而且,绿卡的事情,我想本尼先生也已经和您谈过了吧?如果有了这样一宗商品的报税单,我想,您可以很快就和家人在美国团聚了!”
  赵家东一皱眉:“杰米,你真的认为……像报税单那样的东西,对于我取得绿卡很重要吗?”
  “宁可让机会辜负自己,自己也不能辜负机会!这不是您和我说过的吗?这绝对是您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嗯,赵先生,您的硬件已经很齐备,现在缺少的就是一点点的软件了。只要有了这个,我想,这件事很快就可以解决。”
  “好吧……”赵家东终于下定决心:“就按你说的办!我们下午就去。”
  两个人正在说着话,亨利的大嗓门响起:“赵!赵?”
  “是的。我在这。”赵家东苦笑着向赵晟点点头,转身走了过去:“什么事?”
  “关于你提到的广告问题,我想,如果可以用一种更有艺术化气息的方式进行,你认为会怎么样?”
  赵家东双手抱胸,偏头想了想:“我不是很明白。报纸是平面媒体,您想怎么处理才能使它更有艺术化气息呢?”
  第七卷 第149节 文焕差异造成的问题(2)
  “是这样的。”亨利慢吞吞的说道:“就正如你说的那样,报纸是平面媒体,不会像电视广告那样的有直观感受。但是我想,如果真的可以把一份广告分解开来,例如,嗯,像……劳伦斯公司的香槟酒广告一样,他们用了……你不知道这个广告?”
  “对不起,不知道。”
  亨利无奈的一笑:“这家公司的香槟酒广告是很有名的。其实,在报纸上做类似这样的广告也是一次很大的冒险。他们其实是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这个基调。简单的说吧,这个广告是用一种传播知识的方法,把葡萄酒从采摘,到酿制,酵,一直到最后出厂的全部过程都用文字和图画的方式呈现在读眼前。读在看广告的同时,又明白了葡萄酒酿制的全过程,最后的产品正式推出的时候,一举占领了市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广告案例。”
  赵家东点点头:“SO?”
  “我认为,这件事可以用到我们的广告上来。你们中国人不是经常喜欢看类似章节小说吗?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当然,是得加上图画和产品介绍的。用三到5期的内容推出产品,我想,中国人会接受的吧?”
  赵家东心中感动:自己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编辑,又不是什么领导,亨利完全没有必要就这件事和自己大费口舌的。当初自己提出这个反对意见,也不过就是基于自己的立场而已,谁知道亨利居然真的当回事了,居然这样耐心的给自己解释!
  亨利看他不说话,以为他还有什么意见:“赵,你有什么问题吗?”
  “啊,没什么了。我认为这样挺好的。”赵家东赶紧点点头:“这样真的挺好。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行方面的。我看过最近的采访稿,我认为这样地采访稿不足以支撑起对开64版的内容,是不是还有什么版面是留给什么人的?”
  “啊,是这样的。”亨利笑了起来:“因为要照顾到中国人的阅读和中国新闻……”
  “您是说,中宣部吧?”
  亨利想了想:“好像是叫这个名字。不管它,总之,在出版的内容上,要考虑到中国人的要求。嗯,所以,有很多的版面是用来给生在中国地新闻预留版面的。你知道,等一些中国方面的新闻过来,就可以正式准备了。”
  “明白了。”赵家东点点头:“亨利,我下午想出去一次。嗯,杰米来让我和他一起出去买一辆汽车。给我。”
  “杰米来了?”
  “是啊,怎么了?”“没什么,没什么。你出去吧。”亨利转身要走,却又转了回来:“赵。我想知道,如果我们的报纸改为一周两刊的话,你有什么意见吗?”
  赵家东本来就准备走了,闻言也站住了:“一周两刊也不是不可以。我所在的天津市就有一份《老年时报》是用这样的方式行的。但是这样的话。注定了报纸的销路将不会很好。也许……”
  “我不同意。”旁边传来赵晟地声音。引得两个人同时向他看来:“杰米,你说什么?”
  “我是说,赵先生的话我不同意。”赵晟笑眯眯的看着他们:“赵先生,我知道您说到的问题,《老年时报》我当年在天津市地时候也看过。这份报纸的主要阅读对象决定了,即使是每天一份,也不会很好。至于这一次的《洛杉矶时报》。我认为不会这样的问题。”
  “具体的原因呢?”
  “很简单。先说,这是在国际上很有有影响力地报纸第一次落户在中国,就凭《洛杉矶时报》的名字,就可以因为勾起读的好奇心而增加一部分订阅,这是第一;……”
  亨利笑了起来:“和赵说话地方式都一样?我可以把这理解为因为你们住在一起吗?”
  赵晟也笑了:“第二,中国的报纸绝大多数都是有很强的地域性的。很少有一份报纸可以坐到全国销售。当然,一些中央类的报纸除外。而《洛杉矶时报》也可以打破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