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个棒球队和橄榄球队赢得了冠军?
化装成美军的德国人纷纷落网,都被枪毙了。
斯科尔兹内的突击队虽没有给盟军造成什么危害,但前线的德军却攻势如潮,一浪高过一浪,圣维特已经被围,巴斯托尼也马上被围,美国第12集团军群有被拦腰截断之虞。
12月19日,艾森豪威尔将军在凡尔登一座潮湿的旧军营举行作战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副最高统帅特德空军上将、布莱德雷、巴顿和第6集团军群司令德弗斯。
忧郁、沉闷的气氛笼罩着会议室。
艾森豪威尔也心事重重,为打破这凝滞的气氛,他轻松地说道:“当前的形势对我们来说,应该看作是一个好机会,而不是灾难,所以今天应该高高兴兴地开会。”
性格开朗、冲动的巴顿接着道:“嗨,我们要有胆量让这些狗娘养的往远处突进,一直冲到巴黎才好哩。
那时我们就真正能把他们一段段切开,再一口口吃掉!“大家都笑了,巴顿也笑了。
17。西线大战正酣(9)
艾森豪威尔简要介绍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后,对巴顿说:“乔治,我要你去卢森堡指挥这次战斗,至少要投入6个师,进行有力的反击。”
“遵命。”
“你什么时候可以行动?”
艾森豪威尔问。
“您交待完就可以。”
巴顿答道。
举座皆惊,有人发出嘘声,觉得巴顿对最高统帅的回答无礼、轻率。
其实,巴顿早已胸有成竹。
德军一开始进攻,巴顿就料到暂时不能进攻萨尔了,而要北上进攻阿登,便命令参谋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艾森豪威尔不知这些。
艾森豪威尔克制着自己,盯着巴顿,客气地问道:“你什么时候可以进攻?”
“22日早晨,但只有3个师。”
22日早晨?
在48小时内把3个正在前线作战的师撤下来,再行军160公里到达阿登?
简直是不负责的胡言!会场像着了火一样骚动起来。
艾森豪威尔也火了,严厉地道:“别胡闹!军中无戏言!乔治。”
“根本不是胡闹,”巴顿不动声色地答道:“我已做了安排,我的参谋人员正在赶着制定作战计划。
我肯定能在22日投入3个师,再过几天可以有6个师。
我不想等待,因为这样会失去出其不意的效果。“
巴顿接着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作战方案。
艾森豪威尔仔细听着,火气消失了,一丝喜悦上了眉头。
巴顿的计划正是曼陀菲尔德将军最害怕的。
巴顿离开会场,拿起电话,向参谋长盖伊将军发出行动代号。
十几分钟后,第一个师,即第4装甲师轰轰隆隆地驰往巴斯托尼。
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愤愤不平地离开会场。
他没料到蒙哥马利竟趁火打劫,给艾森豪威尔写了封信,说由于德军已突破阿登,第12集团军群的第l、第3集团军之间和第1集团军与集团军群司令部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建议把第1集团军划归第21集团军群。
通信联络根本没有中断!可艾克竟答应了蒙哥马利的要求,自己只剩下巴顿的1个集团军了。
布莱德雷闷闷不乐地回到在卢森堡的司令部,看见参谋长正对着地图苦思冥想,不禁指桑骂槐:“真见鬼!这些德国杂种哪来的这么大劲儿?”
布莱德雷说对了一半:迪特里希的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除了那个战斗群,几乎原地未动,勃兰登伯格的第7集团军也战绩平平。
但曼陀菲尔德的第5装甲集团军却如决堤之水,势不可挡,滚滚向前。
19日,曼陀菲尔德的部队已接近巴斯托尼和乌法利兹。
第二天包围了巴斯托尼。
曼陀菲尔德知道巴斯托尼的重要性,可觉得这个交通枢纽是一个熟透的苹果,会自然落地。
他不敢怠慢,担心美国军队会反攻,就命令德军装甲部队绕过巴斯托尼,继续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以威胁美国第5军侧后,接近迪特里希。
他没有料到,巴斯托尼竟成为卡在喉咙里的骨头。
就在巴斯托尼被合围的前一天,美国第10l空降师匆匆赶到。
此时师长马克斯威尔·泰勒将军正在美国,全师由副师长安东尼·麦考利夫准将指挥。
麦考利夫一到巴斯托尼,就立刻下令抢构工事,准备恶战。
几个小时后,第101空降师就同德军交火了,打退德军第一次进攻。
曼陀菲尔德发现熟透的苹果竟如此难摘,只得调兵强攻。
美、德两军在巴斯托尼郊外的雪地里展开血战。
美军冒着猛烈的炮火,寸步不让打退一次次进攻,阵地巍然不动。
战至22日,德军估计美军已精疲力尽,无力再战,就派使者向麦考利夫发出最后通牒,命美军投降。
麦考利夫不屑一顾,只回答一个字:“Nutz!”这是一个含意极广的美国俚词,大意为“笨蛋!”德军使者丧气而归,美军官兵闻之哈哈大笑,士气大增。
Nutz一词不胫而走,传遍前线。
战后比利时人民为怀念麦考利夫将军,为他修建了纪念碑。
德军对巴斯托尼猛攻不克之际,天气放晴,盟军空军大显身手,猛烈轰炸德军装甲部队和运输队,并为巴斯托尼守军空投物资。
德军因未占领巴斯托尼,后勤物资,特别是油料未能及时运到前线。
盟军的猛烈空袭,犹如雪上加霜。
德军前锋虽已占领罗什福尔,逼近缪斯河畔的迪南,但油料极为短缺。
德军指挥官纷纷询问曼陀菲尔德去何处加油。
曼陀菲尔德陷入窘境。
就在这时,巴顿的第4装甲师已经在冰风雪地里穿越160公里,杀到巴斯托尼南郊,在12月26日凌晨同麦考利夫取得联系。
曼陀菲尔德知道德军的阿登攻势已不可能取胜,请求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撤退。
莫德尔元帅已经接到北线美军正在准备反攻的情报,担心遭到南北夹攻,全军覆没,也要求希特勒同意撤退。
但希特勒断然拒绝了,命德军趁巴顿立足未稳,占领巴斯托尼。
德军向巴斯托尼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又以失败告终。
17。西线大战正酣(10)
打到迪南的德军也被美军消灭。
希特勒的美梦彻底破灭了。
艾森豪威尔抓住时机,于12月28日下令阿登地区南北两侧美军反攻。
德军虽已是强弩之末,但仍负隅顽抗。
美军苦战已10余天,加上天寒地冻,大雪封山,山区道路崎岖难行,进攻速度极为缓慢。
阿登地区的形势引起丘吉尔的焦虑。
德军进抵缪斯河时,丘吉尔请求斯大林支援。
应盟军的请求,苏军在1945年1月12日提前发动维斯瓦—奥德河战役。
东线德军防线顷刻崩溃,希特勒必须下令迪特里希的装甲集团军火速前往东线。
希特勒知道,阿登战役彻底输了。
1945年1月16日,美国第1集团军与第3集团军在乌法利兹会合,缓缓向东推进。
德军丢弃重武器,且战且退,在28日退回德国。
历时一个多月的阿登战役结束了,德军伤亡12万人,损失了600辆坦克,1600架飞机和6000辆汽车。
美军也伤亡惨重,损失8万人,700辆坦克。
但同德军不同的是,美军可以轻而易举地补充所损失的人员和装备;德国是使出所有看家本领,也无力补充了。
人人都知道,纳粹德国寿命屈指可数,对战后的世界充满希望。
希望领导人不要再犯1919年的错误,让和平之光永远普照世界。
人们并没有多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巨头——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早就在琢磨这个问题,现在正准备聚会在苏联黑海海滨的休假胜地雅尔塔,为战后世界规划蓝图。
1944年,美军第七集团军和巴顿的第三集团在乌法利兹胜利进军
18。从雅尔塔到齐格菲防线(1)
马耳他,1945年2月2日午夜,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怀着不安的心情,同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一起前往卢卡机场,准备从那里飞到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会晤。
23时30分载着英国、美国首脑和政府随员的20架美制C—54“空中霸王”式运输机和5架英制“约克”式运输机,吼叫着冲破蒙蒙雨雾,腾空而起,向东飞去。
丘吉尔在飞机起飞后就爬上床,呼呼睡去,似乎把一晚上的不安都忘得一干二净。
将近5年来,丘吉尔首相遇到的烦心事可谓不胜枚举,但只有一件事让他没睡着觉:1941年12月10日,英国皇家海军的“威尔士”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在马来西亚东海岸被日本飞机击沉。
一晃4年过去了,轴心国的气焰已被盟军和苏军打了下去,意大利早已投降,纳粹德国的寿命不会太长,日本军阀也在劫难逃,不出18个月就会被打败。
在这胜利前夕,丘吉尔想起了26年前的巴黎凡尔赛。
当时德意志帝国终于被打得双膝跪地,乞求和平。
它的盟友奥匈帝国分崩离析。
欧洲人渴望已久的和平终于实现了,“结束战争的战争”结束了。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聚首凡尔赛,为战后世界设计了蓝图。
但20年后,德国竟死灰复燃,重燃战火,把整个欧洲和世界都拉进比上次大战更残酷、时间更长的战争中。
现在终于胜利在望,可身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知道,这场仗决不是靠英国或苏联两家打赢的。
这场仗的结局是由美国决定的。
丘吉尔坚信,没有美国参战,决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没有美国参战,英国也不可能阻止或赢得下次欧洲大战。
丘吉尔没有对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抱什么希望。
几十年来,丘吉尔,或者大多数英国人,都怀着厌恶、甚至仇恨的眼光注视着苏俄。
对于丘吉尔这个反共骑士来说,他始终没有忘记苏俄在1918年单独与德国媾和,致使德军集中兵力于西线,几乎打败协约国。
所以他本人力主派兵干涉苏俄,支持高尔察克、邓尼金……
他没有忘记英王维多利亚女王的外甥、俄国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二世一家被布尔什维克枪杀在叶卡特琳娜堡的地下室里。
丘吉尔更没有忘记苏俄几十年在欧洲、亚洲和全世界鼓吹革命……
丘吉尔虽然没有把这次人类大劫难归罪于苏联和斯大林,但对斯大林在战争中的许多做法记忆犹新:同纳粹瓜分波兰、恃强凌弱入侵芬兰、为纳粹德国打败法国而欢呼雀跃。
更让丘吉尔不安的是斯大林对待波兰的态度。
英国是为波兰的独立而向德国宣战的。
波兰的流亡政府一直在伦敦。
波兰军队忠实地跟随英国军队转战西欧、北非、意大利。
斯大林却把1939年落入苏军之手的上万名波兰军官枪杀在斯摩棱斯克的卡廷森林,并在卢布林建立亲苏的民族委员会。
1944年8月又借刀杀人,见死不救,听任德军镇压华沙起义者,使波兰流亡政府的国内组织元气大伤。
更有甚者,1945年1月5日,苏联宣布承认卢布林委员会为波兰共和国临时政府。
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没有承认这个政府。
丘吉尔知道,他必须给波兰流亡政府一个交待,这种交待的意义要远远超过波兰一国国界。
更让丘吉尔担心的是,苏联红军正如决堤之水,席卷东欧诸国,进击德国。
一幅不祥的战后政治地图出现在丘吉尔的眼前:苏联把整个东欧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德国被摧毁了,法国虚弱不堪,英国多少年来苦心维持的欧洲大陆均势已荡然无存。
能与苏联在欧洲大陆抗争的只有英国和美国。
但当年曾执世界政治之牛耳的大英帝国,已经被这场战争弄得民穷财尽,力不从心。
丘吉尔在美国总统罗斯福身上看到了希望,希望与己同文同宗的美国兄弟能发挥巨大影响,在处理战后问题上与自己一道,不仅要彻底使这场孕育出两次世界大战的是非之地——德国,老老实实,今后不再东山再起,更重要的是要在雅尔塔与斯大林争一高低。
在雅尔塔会议前夕,丘吉尔思绪万千,心潮难平……
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使这位老牌政治家意识到,现在该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丘吉尔预感到即将召开的会议将命运攸关,影响深远。
1月5日,他致电罗斯福总统,希望在赴雅尔塔之前,与美国总统会晤,取得一致。
为此,丘吉尔和随行人员乘坐2架“空中霸王”式运输机飞抵马耳他,罗斯福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