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纪实-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一枚击中尾舵车区。
“俾斯麦”号的舵被卡住,无法转动,军舰只能在海上打转。
第二天,英国战列舰“纳尔逊”号赶来,巨炮发出怒吼,把“俾斯麦”号打成一堆废铁,最后用鱼雷把它和吕特延海军上将一起送进了海底。
“俾斯麦”号沉没后,德国的大型水面舰只就偃旗息鼓,畏战不出。
“俾斯麦”号的姐妹舰“提尔皮茨”号躲在挪威的峡湾里,主炮一弹未放,最后被英国飞机炸沉。
德国的水面袭击舰只计划彻底失败了,而邓尼茨的“狼”们却频频得手。
战争刚爆发,德国潜艇就在北海把英国航空母舰“勇敢”号送到了海底。
1939年秋天,U—47潜艇在艇长普莱恩的指挥下,竟溜进英国海军本土舰队锚地斯帕卡湾,向英国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发射了两次鱼雷齐射。
7。大西洋海战(8)
英舰发生大爆炸,沉没了。
邓尼茨没有留恋于攻击英国军舰,而把所有能远航的潜艇都派到大西洋,袭击商船。
可惜邓尼茨的潜艇太少,还不能把“狼”变成“狼群”。
1940年夏天,法国和挪威落入德国之手。
邓尼茨急不可待,把所有潜艇转移到法国和挪威港口,把那些续航能力相近的潜艇也派到大西洋。
英国人开始尝到护航舰只不足的恶果了。
丘吉尔急忙请求罗斯福把50艘美国退役驱逐舰送给英国,英国把在大西洋上的八个海军基地租借给美国,以暂时度过难关。
罗斯福总统深知英国的难处,不仅送给英国驱逐舰,还在1941年4月下令尚处于中立的美国为西经25°的船只护航。
希特勒担心美国会参战,严令禁止德国潜艇首先向美国军舰开火。
美国参战之后,邓尼茨就把所有能动用的潜艇都派到美国东海岸。
刚参战的美国人不知何为战争,没有护航制度。
船只开着灯,大摇大摆地穿梭往来。
英34万吨战列舰“纳尔逊”号在地中海航行,该舰后来在击沉俾斯麦号舰的海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岸上灯火辉煌,车水马龙。
德国潜艇如狼入羊群,大开杀戒。
因为目标太多,德国潜艇只挑大船用鱼雷打。
入夜后浮上水面,用火炮把一艘艘满载汽油、柴油开往英国的油船打成火炬。
有些德国潜艇的官兵还爬上甲板,欣赏岸上传来的爵士乐。
德国空军元帅戈林得意洋洋地宣称:“日耳曼英雄主义甚至征服了最辽阔的海洋!”卡尔·邓尼茨喜悦地向雷德尔报告说:“我们的潜艇在离美国海岸很近的地方行动。
游泳的人以及整个海滨城市,都目睹了这场战争活剧。
这场活剧的高潮,就是燃烧的轮船那一道道红色光轮。“
望着海岸边熊熊燃烧的油船,一阵阵的爆炸声和天亮后冲到海滩上的水手尸体、船只残骸,美国人目瞪口呆,明白战火已经烧到了家门口。
于是请英国帮忙,在美国东海岸实施灯火管制,实行护航制度。
邓尼茨见美国东海岸有了护航制度,就把潜艇派到还没有护航制度的加勒比海。
这里是委内瑞拉油田到美国的黄金水道,油船往来如梭。
德国潜艇很快就把加勒比海变成“潜艇乐园”。
等美国在这里也建立了护航制度,邓尼茨又在1942年8月把潜艇派到大西洋中部,在盟军反潜力量最薄弱的“大西洋空白区”设下埋伏。
此时德国在大西洋的潜艇有200多艘。
邓尼茨踌躇满志,准备把“独狼”变成“狼群”,在大西洋上一展身手。
英国和美国领导人都明白,大西洋海战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参战最早的英国见护航舰只不足,一方面着手建造护航舰只,另一方面动员科学家研制新武器,研究德国潜艇新战术的特点,寻求对策。
科学家们发现,德国潜艇发现船队后,总要发出信号,呼唤“狼群一块儿进食”。
密码专家虽不能破译德国海军的全部密码,科学家却能测定潜艇的位置。
这样既可以让船队躲开潜艇,也可以让飞机、舰艇去攻击潜艇。
科学家们还研制出机载米波对海搜索雷达、反潜火箭和火箭助推反潜深水炸弹。
使用这些新武器,盟军在1942年一年中击沉不少潜艇。
德国人损失了一些潜艇后发现,潜艇大多是在水面航行时,被装有米波雷达飞机发现后,被飞机或舰艇击沉的。
于是,就针锋相对,研制出雷达探测器。
只要潜艇一被发现,就会发出警报,潜艇就能下潜躲避。
此外,德国人还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段盟国反潜飞机无法到达的“空白区”,所以就在“大西洋空白区”摆开战场。
英国人发现自己的米波雷达不灵了,就采取迂回、躲避的办法,避开邓尼茨设下的陷阱。
“狼群”尚未张开口,北大西洋冬季的风暴就来临了。
大西洋上恶浪滔天,能见度急剧下降。
邓尼茨的恶狼只得独自觅食,但在1943年1月仍把37艘商船(203万吨)送到海底。
1942年是盟国商船队灾难的—年,共有800万吨商船被击沉,大大超过盟国的造船能力。
其中最惨的是1942年7月英美开住苏联摩尔曼斯克的PQ—17船队。
这是满载着各种战争物资的船队,共37艘商船。
船队在挪威北角以北遭到德国潜艇、飞机的毁灭性打击,23艘葬身于冰海中。
德国电台得意洋洋地说:您不能耳闻目睹的重大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您不是听到过钟摆的响声吗?
那是每秒钟响一下。
现在您可以想像一下,您坐在海上一个筏子上,或类似的小岛上。
钟摆每响一声就有一吨物资沉入海底。
羊毛、棉花、咸肉、粮食、无数的石油、各种油料、食糖、弹药、罐头、飞机备件……
这些物资每秒钟要向海底沉没一吨。
使您神经可能感到刺激的钟摆声仍然不停地响着。
7。大西洋海战(9)
当清晨您从梦中醒来时,请您想想。
这每一秒就意味着一吨物资在沉没。
1943年2月,风暴平息了,邓尼茨的“狼”成群地在大西洋中部的“空白区”寻找猎物。
3月8日,拥有40艘商船、有10艘军舰护航的HX229船队离开美国前往英国。
一艘船用密码向伦敦报告了船队的航线、航速、船只数量、护航军舰的舰名。
并报告说,船队装载有炸弹、石油、坦克、装甲车、飞机、粮食、步枪和机枪、大炮、皮靴、轮胎、绷带、坦克履带、猪肉罐头等等。
这个电报被德国海军破译了。
邓尼茨立刻下令大西洋38艘潜艇组成3个“狼群”,前去杀戮。
英国人也破译了邓尼茨的电报,命令船队躲避。
狼和羊在大西洋上捉起迷藏,但最终狼捉到了羊。
10艘商船被击沉。
更糟的是另一支有60艘商船的SC—122船队也被这3个狼群咬住,损失了11艘商船。
盟国仅两个船队就损失了21艘,总吨位14万吨,但只打死一只恶“狼”。
1943年3月的头20天,盟国的损失骇人听闻:97艘船、总吨位高达62万吨,其中2/3是有护航队的。
英国海军部得出结论:“德国人从来没有像1943年3月这样把欧美联系破坏得这样严重,几乎使其中断。”
4月,98艘德国潜艇涌入大西洋,虽损失15艘,却击沉了56艘商船,达33万吨。
英国的护航队快要被“狼群”打垮了。
5月,大西洋海战的转机来了。
盟军把用于“火炬”行动的军舰调来护航,组成追歼潜艇的编队,一旦发现潜艇就追踪到摧毁为止。
盟国为了填补“大西洋空白区”,调来了航空母舰和B—24D远程巡逻机,在船队上空不停地飞行。
同时在飞机和军舰上安装德国人无法探测的10厘米雷达和自导鱼雷。
盟军的猎人和“牧羊犬”同德国的“狼群”在大西洋上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大厮杀,双方都使了所有招数和所有的兵力。
20天过去了,“狼群”打沉了商船20万吨,自己被打死41只。
有些潜艇一得手就被盟军飞机和军舰紧紧咬住,被追得蓄电池的电力耗尽,走投无路,束手就擒。
有时潜艇还没靠近船队就挨了一顿深水炸弹。
另外一些潜艇一进入“空白区”水面航行,就被悄悄飞来的飞机施放的炸弹炸成两截。
有的潜艇见军舰追来,急忙下潜逃脱,却被自导鱼雷追上。
但它们至死也不知败于何物。
邓尼茨惊呆了,把1943年5月称为“霹雳之月”。
他不知道盟军的飞机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发现潜艇的。
更让他悲痛的是,他的两个爱子也随潜艇丧身在大西洋海底。
此刻,邓尼茨意识到,他的“狼群”还是敌不过在装备、数量、技术占绝对优势的盟国海空军,只得在5月24日从大西洋召回他的“狼群”。
这场历时45个月的大西洋海战在1943年5月以盟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在大西洋传来捷报的前10天(1943年5月12日),艾森豪威尔指挥的北非盟军,全歼了北非德意军队。
由于凯塞林元帅的命令不明确,2个装甲师被调走,德意军队坐丧良机,“沙漠之狐”隆美尔痛心疾首,被迫撤退。
凯塞林和阿尼姆明白自己铸成大错,同意隆美尔率领突尼斯34万轴心国军队。
此时蒙哥马利虽进抵突尼斯——利比亚边界的马雷特防线,但还未与艾森豪威尔会师。
隆美尔想抓住这最后一线希望,回头给老对手蒙哥马利一拳,以报阿拉曼的一箭之仇,拖延蒙哥马利进攻的时间。
2月28日清晨,隆美尔向蒙哥马利发起冲击。
蒙哥马利靠着“魔术情报”,对隆美尔的打算一清二楚,早做好了准备,严阵以待。
他写道:“隆美尔在黎明时开始向我进攻。
他真是个大草包。
我在那里有500门反坦克炮和400辆坦克,此外还有大量的重炮。
这真是天赐良机,那家伙一定是疯了。“
下午5时,隆美尔见势不妙,下令停止进攻。
此时他的145辆中的50辆坦克已成为英军的炮下鬼。
隆美尔知道大势已去,若不赶快撤走,34万军队定将全军覆没。
他要求希特勒也来一个“敦刻尔克”,却遭拒绝。
隆美尔绝望了,他不相信意大利海军有能力供应34万军队的给养。
3月9日,“沙漠之狐”借口身体有病,含泪与同在北非战斗了两年的部将们告别,永远离开了非洲。
4月初,蒙哥马利和在卡塞林吃败仗的美国第2军会师了。
那位贪生怕死的军长弗雷登道尔早被解职,由以治军严厉著称的巴顿将军接任。
经过巴顿的严格整顿,第2军的面貌焕然一新。
巴顿把指挥权交给初露头角的副军长布莱德雷将军,又回到摩洛哥,继续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
鉴于卡塞林之战的惨痛教训,盟军调整了自己的组织结构;北非组成第18集团军群,由英将哈罗德·亚历山大任司令。
亚历山大调兵遣将,准备北非的最后一战。
7。大西洋海战(10)
他把美国第2军调到左翼,蒙哥马利仍在右翼,由安德森指挥的英国第1集团军在中路负责主攻。
4月20日,亚历山大下令进攻。
蒙哥马利先突破了马雷特防线,之后安德森和布莱德雷并肩向突尼斯城和比塞大进攻。
德意军据险顽抗,做困兽之斗。
英美军屡攻不克,分别在战略要地朗格斯托普峰和609高地与德意军展开拉锯战。
激战10天,双方死伤惨重。
布莱德雷突发奇想,把坦克开上难以通行的山路,当大炮使用。
德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
美军趁势牢牢控制了609高地。
安德森也占领了朗格斯托普峰。
5月6日,盟军发动最后冲击,盟国海军把突尼斯围得水泄不通。
德意军背靠大海,弹药食品补给中断,斗志全无,纷纷缴械投降,自己排好了队,整整齐齐地前往战俘营。
有些人扎好木筏,想趁夜溜回西西里,结果都成了盟国海军的俘虏。
5月13日,使隆美尔失去良机的阿尼姆将军下令北非德意军投降,25万人成为俘虏。
突尼斯不仅没有成为希特勒的桥头堡,反而成为盟军消灭德意军的口袋。
在突尼斯被俘的德意军超过了斯大林格勒。
经过近3年的血战,盟军屡败屡战,终于消灭了北非所有的德意军队,使整个欧洲南部暴露在自己的铁拳之下。
德意两国在北非和苏联损兵折将,元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