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提到秦始皇,就要谈到焚书坑儒,说到秦始皇的残暴,还要说到焚书坑儒,说到秦国二世亡国,要讲焚书坑儒,讲到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要讲焚书坑儒。甚至我们说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巨大浩劫,也要讲到焚书坑儒。这个焚书坑儒,和秦始皇几乎是不可剥离的,到了这样一个程度。这里面有三个问题,第一,怎么发生的?第二,为什么和秦始皇关系密切?第三,今天该如何评价?。
焚书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其实比较晚,并不是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就发生了,而是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发生的,也就是公元前213年。这时候距离秦始皇的死亡只有几年的时间,有一次,举行一个盛大的酒宴,在酒宴上,七十个博士联合起来举杯为秦始皇祝寿,场面很宏大,秦始皇看了也很受感动。敬完酒以后,有一个博士就讲了一番话,话讲得让秦始皇也心花怒放。这个博士说,秦国过去非常小,地处西陲,不过千里之大,现在的秦帝国,可以说日月所照之处,无所不在。所以由昔至今,秦帝国的国土翻了多少倍。现在诸侯都平了,设立了郡县,所以大秦王朝可以传之万世,所以他很高兴,也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博士站起来,这个博士叫淳于越,这个人涉及到一个重大事件。淳于越是齐地的博士,他在那个博士的祝酒词之后,出来发话,讲了两点。他说我听说商朝,周朝之所以能传万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分封了子弟和功臣做诸侯,他们可以辅佐天子,这个天子才能够使自己的国运长远。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现在大秦帝国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是只有你一个人是皇帝,你的功臣,你的子弟没有得到分封。一旦出现了特殊情况,不可能有人帮你稳定大局,所以淳于越主张分封诸侯,不能实行郡县制。刚才那个博士说的话,是一派胡言,是误导你,你不能听。秦始皇听了以后,就下了一道令,让大臣们讨论这个事儿。两个人的意见针锋相对,一个为秦始皇歌功颂德,另一个指出郡县不如封建,就是分封诸侯。这实际上是郡县和封建一种政治见解上的争论。当然,这两种意见一个歌颂秦始皇,一个批判秦始皇,秦始皇交付挺议,大臣们都不肯发言,唯独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就是丞相李斯。李斯在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力主实行郡县制。这一次又是李斯站出来说,说了重要的两点。第一,法后王,他说,我们中国古代,五帝不同法,三代不同礼,为什么在治理国家上方法不一样?因为他面对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治国的方略不一样。所以你应当法后王,不应当法先王。前人治国,有他面对的情况。我们今天有我们要面对的情况,要根据现实制定合理的国策,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废私学,他说在统一六国之前,私学很多,各家有各家的学说,中央政府的命令下达以后,都按照自己的学说去评价,去批判,这样一来,人们的思想就混乱了。所以李斯认为,请秦始皇批准,除了秦国史官写的书以外,其他各国的历史书一律销毁,而且不是博士官自己职务需要藏书以外,民间所有藏的像诗,书,还有诸子百家的书,一律销毁。谁要聚众谈论诗书要杀头,以古非今要灭族,限定30日,集中到郡县销毁。如果官员知情不报,按照同样的罪名处罚。令下30日,如果不执行,要罚做城旦。城旦是一种刑罚,四年的刑期,白天站岗放哨,晚上修长城。但是有一些书不能毁,医药类的,农书,还有占卜用的书,除此之外,诸子百家的书全部毁掉,这是李斯提出来的。秦始皇听了以后,下令照办,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令。
我们在说一说坑儒,焚书第二年,又出现一件事。就是秦始皇最信任的第二个方士,卢生,和侯生两个人,觉得仙药找了好几年都找不到,秦始皇肯定要严厉处罚他们。他们私下谈到秦始皇的为人,为政,求仙等各个方面,全是负面的评价。比如说评价秦始皇的为人,说他以为自己是从古至今,每一个人能超过他,这叫自负,刚愎自用。再一个,他手下有70名博士,但只是充个数,有丞相,有大臣,这些人都不管用,事无巨细都由皇帝说的算,说明秦始皇贪恋权力,专权。而且秦始皇每天看很多公文,达到120斤。秦代不是写在纸上的,是用毛笔写在木简,或者竹简上面,是有重量的,秦代的一斤合今天的250克,所以120斤就是今天的60斤。秦始皇每天看60斤文件,所有的事情都要管,大臣不敢提意见,他也听不进反面意见,所以说秦始皇为政太差,为人也很差。求药求不到就要杀。这两个人议论完以后,就逃了。这两个人都是得到秦始皇重点资助的人,可以说携巨款逃亡。但是这两个人做事很不谨慎,他们谈论的事情很快被秦始皇知道了,秦始皇非常震怒。这里面有两点对秦始皇刺激非常大,第一,自己受骗了,秦始皇用巨资资助他们求仙,结果找不到仙药,携款逃跑。第二,他们议论朝政的时候,这些话都让秦始皇听说了。所以秦始皇一怒之下,就在朝堂上对这些方士清算了一番,说一批方士拿了钱不辞而别,另一批方士受了巨款资助,在背后说我的坏话,还有像徐福,拿了钱,出海几年没有消息。然后就下令查,紧接着就在京城大搜捕,然后进行大审讯。审讯中间,被抓的这些人还互相揭发,有一个从宽从严的问题,最后一统计,有460多人。秦始皇把这些人都抓了,之后下令,全部活埋,而且通告天下。为这件事情,他的长子扶苏出来劝阻他,秦始皇不但不听,而且很生气,把他的长子,我们知道秦始皇的儿子,留下名字的不多,这个扶苏是最早留下名字的,也是秦始皇很信任的,把他贬到北方蒙恬去做监军,等于贬出京城了,可见这一次秦始皇受了很大的刺激。这时候是秦始皇三十五年,他给这些方士们定了个罪,“或为妖言,以乱黔首”,就是妖言罪。这就是所谓的坑儒。
该如何评价这两件事呢?我谈几点看法,第一,焚书的后果。秦始皇烧了那么多书,第一,开愚民之先河,中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对老百姓实行愚民统治,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秦始皇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头,做了一件非常错的事,他用暴力来控制舆论,希望用这个方法来巩固统治,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焚书这件事,是由郡县和封建这两种政治制度引发的争论,秦始皇用焚书解决问题,根本不能奏效。封建制的危害在将来,郡县制的危害在当前,这个话好懂。封建制开始的时候,都是亲兄弟,不会互相打,但若干代以后,血缘关系越来越远,诸侯王之间就要互相打了,所以危害在将来。郡县的危害,就是当前一旦天下有个风吹草动,没有人保护中央政权,没有力量,所以这两种制度各有利弊。秦始皇片面地采用暴力镇压一种说法,实际上很愚蠢。当然秦始皇并没有处罚淳于越,这叫明智。但是采纳了李斯的焚书令,这叫愚蠢。第三,中国历史上大多数人不赞成焚书,因为这对先秦的古籍是一种重大的破坏,而且不可能巩固统治,这方面有很多例子,有一首很有名的诗,是唐朝章竭的《焚书坑》,这是一首绝句:“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我们讲一下,这个竹帛,就是写书的工具,载体,竹简和绢帛,这里指代书籍,“竹帛烟销”就是书被毁了,“帝业虚”就是秦帝国的帝业也同时虚弱了,焚书的结果就是帝国的根基动摇了。第二句说秦始皇用这种办法防范天下的读书人,实际只把祖龙,就是秦始皇一个人锁住了,其他人控制不住。第三句,焚书坑还没有冷,山东的叛乱就起来了,最终灭了秦帝国的刘邦和项羽原来都是不读书的人。当然这个话不绝对,刘邦和项羽多少读了一些书,特别是项羽。只是说焚书并没有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最后刘项不是灭了秦国吗?可以看出,唐代的文人是不赞成焚书的,认为焚书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导致他亡国,这是我们讲的第一点。
第二个问题,坑儒的说法不准确,《史记。儒林列传》明确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不是坑儒,是坑术士。术士实际上就是阴阳五行这一派的学者,不是纯粹的儒生。他们也读儒家的经典,但不是纯儒。汉代王充在《论衡。贤难》提到:“此亡秦之所以,诛偶语而坑术士也”,也不是坑儒。第三,班固的《汉书。儒林传》中间,也叫“杀术士”。把汉代的典籍看一下,没有一个人说坑儒,都是坑术士。儒和术士有交叉,但不等同,所以坑儒的说法并不准确。
到了西晋,有一个学者叫卫宏。他为《古文尚书》作序的时候,第一次提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这是第一次说坑儒。到了南朝,刘宋时期的范晔,写《后汉书》,又提到了坑儒,所以焚书坑儒,是后世的说法,并不是汉代的说法。汉代和秦离得最近,但是从来不提坑儒,应该更准确。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卫宏不但说了坑儒,而且编了一个新说法,和《秦始皇本纪》完全不一样。卫宏说秦始皇用隶书和小篆统一文字,怕天下读书人不服,就把天下读书人召到京城,先封他们做郎,就是皇帝的侍从,然后秘密派人在咸阳附近的骊山,让他们种瓜。这个季节是冬季,骊山底下有温泉,就在由地热的地方种瓜。果然瓜长出来了,他就让读书人去讨论冬天能不能种瓜。这些儒生争得一塌糊涂,有说可以的,有说不行的,秦始皇说别争了,我们实地考察一下吧。把这700多人骗到骊山,正在考察的时候,突然下令让两边丛山上向下推土,把这700多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卫宏编造出来的一个坑儒说。这个说法在西晋出现,和史记完全不一样,卫宏的新说在唐代极为流行,读起来秦始皇简直坏透了,杀人杀的毫无道理,新说和原说差别非常之大,这说明秦始皇的坑儒在唐代已经受到知识界普遍的批判,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宁可相信卫宏的新说,而不相信司马迁的原说,这是新说在唐代流行的根本原因。为什么焚书坑儒和秦始皇不能剥离,因为真正批评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从唐代开始的,之后人们对秦始皇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强,所以焚书坑儒就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指责,而具体的分析就比较少了。秦始皇的坑儒开了一个坏的先例,这些被坑的术士中间,只有少数人从秦始皇那里得到巨资,找不到仙药,然后说坏话,携款逃亡,这是少数人。大多数只是因言获罪,最后也被杀了。秦始皇对这些人的治罪,是向天下昭示秦帝国文化政策的取向,昭示文化专制是秦帝国的既定国策,只是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历史往往和统治者的初衷相反,秦始皇希望通过焚书坑儒巩固他的中央集权,结果却得罪了一大批读书人,把这些人赶到了对立面。所以当陈胜吴广发动秦末大起义的时候,一大批读书人都跑到起义军中间,包括孔子的后裔都跑过去了。秦始皇手下的博士,包括叔孙通不是跑到刘邦那儿去了吗?这些人成为推翻秦帝国的一股重要力量,这是秦始皇当年没想到的。所以秦始皇统治后期,做了两件非常错误的事情,等于说为秦帝国的灭亡集聚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秦始皇执行这些错误政策的同时,他的人生也迅速的走向了谢幕。那么秦始皇人生的闭幕式是如何上演的呢?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32:秦始皇之死
[画外音]秦始皇通过焚诗书,坑术士清除了思想文化上对集权统治不利的因素,至此秦始皇已经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人到中年的秦始皇此时考虑的更多时如何与死神作斗争。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在四十九岁的时候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大巡游。这次巡游,秦始皇原本是想追求长生不老的。没想到自己却走向了不归路,并引发了一个千古谜案,秦始皇命丧沙丘。那么,秦始皇的这次巡游,究竟有怎样的背景呢?秦始皇为什么会蹊跷的死在巡游路上呢?让我们跟随王立群教授,沿着秦始皇人生的最后轨迹,透过重重迷雾一起来揭秘秦始皇之死。
秦始皇是个巡游皇帝,在他当皇帝的十几年中间,曾经五次大巡游,其中第五次,是在公元前210年。其实这次巡游对秦始皇来说,是一个挽救生命之旅,因为这次巡游是由三大原因促成的。第一就是荧惑守心,第二是陨石事件,第三是沉璧事件。这三个事件对秦始皇刺激都很大。我们先介绍第一件事,荧惑守心。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自然界的天象有两种星象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