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

第17章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第17章

小说: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崛起之路上的四座丰碑,这是历史事实。李斯把这个事实一摆,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最有说服力,就击中了秦王的第一根软肋。
  第二条,重物轻人。李斯很会说话,说秦国出产什么东西呢?六国的宝物秦王一个都不想放弃,像隋侯珠,和氏璧都不是秦国出的,但你秦王赢政都想得到。如果你只要你秦国的,六国的宝物,天下的宝物就都不要了吗?这是对宝物。第二对美女,无论江南的美女,燕赵的美女,你秦王赢政见一个爱一个,你没有说不是秦国出生的,就一律不要,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对宝物,对美女都不论国籍,唯独对人才要讲国籍,那你这个跨国公司还怎样经营?这话说的非常有分量。
  第三,逐客的结果帮助六国。因为任何一个时代,人才都是稀缺资源,只有那么多,秦国不要,那不是把人才赶到六国去帮助六国吗?这些人才去帮助六国对秦国有什么好处?这又击中了秦王赢政的第三根软肋。最后李斯总结了一句话,说你这个逐客“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说你这不是统一天下的好办法,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拙劣的做法。
  秦王赢政的软肋一被击中,我们看赢政的表现,立即下令,收回成命,把所有被逐的客召回来。这件事,我觉得秦王赢政很不简单。我们一讲秦始皇,都讲秦始皇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实行暴政,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前期的秦王赢政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很有魅力的人。就这件逐客令收回来看,他需要三条,第一是胸怀,如果没有求贤若渴的胸怀,没有统一天下的胸怀,不可能收回命令。第二是眼光,如果没有识人之明,看不到李斯的才华,不可能收回成命。第三是度量,因为收回成命就意味着承认自己做错了。我们知道,让一个人承认错误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让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承认错误更难,让君王承认错误是天下最难的事。赢政就收回这个逐客书了,这说明,这个时期的秦王赢政头脑清醒,志存高远,胸怀博大,慧眼识人。
  逐客令收回,第一个受益人是李斯。在逐客之前,李斯是客卿,逐客令收回以后,李斯由客卿改任廷尉,主管国家司法机关的最高官员。李斯担任廷尉以后,辅佐秦王嬴政,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攻打韩国。《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一段重要的记载:“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说李斯担任廷尉以后,就向秦王建议要先攻韩,把韩国灭了,恫吓山东六国。韩王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平时不受重用的韩非找过来,计划怎么样才能削弱秦国。《史记。秦始皇本纪》还记载,秦王赢政十四年,“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说赢政十四年,韩非出使秦国,秦国用李斯的计谋,把韩非扣留下来,最后韩非死在秦国。还有一则材料,在《史记。韩世家》记载:“安五年,秦攻韩,韩急使韩非使秦,秦留非,因杀之”。安五年,就是韩王安五年,秦国攻打韩国,韩国就派韩非出使秦国,最后韩非就死在了秦国。这几条文献讲了一个事实,就是李斯建议秦国攻打韩国,韩国就和韩非商议要对付秦国,这样韩非出使秦国,李斯就建议把韩非扣下来,最后韩非就死在了秦国
  [画外音]李斯的《谏逐客书》使得秦王嬴政终于明白了人才对于强秦和统一六国的作用,于是收回了逐客的命令,李斯也因此官升廷尉,李斯担任廷尉后,为秦国统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议攻打韩国。没想到,这个建议竟然引发了一个历史疑案,那就是韩非之死。李斯也因为韩非之死背上了嫉贤妒能的历史骂名。那么,韩非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韩非为什么会命丧秦国呢?韩非之死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也就是韩国国君的儿子,只不过不是嫡长子,没有继位。韩非为人口吃,不会说,所以不能做说客,但是他很能写,而且他也是荀子的学生,是李斯的同学。他们两个在共同跟荀子学习的时候,李斯曾自认为自己学的没有韩非好,认为韩非比他的才华高。但是李斯和韩非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李斯是楚国人,看见楚国不行,立马转到秦国。韩非是韩国人,看到韩国不行,他没有走,非常爱国。他留下来劝当时的韩王,希望能变法图强,韩王没有采纳。韩非没有办法,就著书立说,写了很多著名的文章,比如说《五蠹》,《说难》等等,这些东西后来被后人集合在一起,就是今天的《韩非子》。关于韩非使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一个记载,说韩非到秦国去的原因,是有人把韩非写的书带到秦国,让秦王赢政看到了。赢政很喜欢,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始皇非常感慨,说如果我能见到这个人,能和他交往,死了都不遗憾。这话分量很重,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个非常怕死的人,他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他能见到这个人,死不恨矣,你看他多想见他。然后李斯说,这是韩非写的,此人在韩国,然后就让攻打韩国,打韩国的目的就是要韩非,韩国被打得没有办法,就把韩非送过来了。这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的,这个记载我不相信,它很有故事性,但是不可信,秦王赢政再是韩非的粉丝,也不能为了要一个人就去打仗。秦王赢政发动对韩国的战争,是统一天下的一个序幕,绝不是为了要一个人。我认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的不可靠,倒是《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更可靠。应该说韩非是承载着国家存亡的使命出使秦国,最后被秦国所杀。当然韩非之死非常复杂,人们经常提到一个看法,说韩非到了秦国,李斯认为自己不如韩非,怕韩非将来取代自己,出于一种嫉妒,设计杀了韩非,学术界这个说法非常普遍,但是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道理就在于李斯曾认为自己学的没有韩非好。但是这一点大家要看清楚,李斯仅仅是认为自己学的没有韩非好,这就有一个问题,认为自己学的没有对方好,就一定要杀死他吗?这是或然关系,不是必然关系,所以这个看法,我觉得不大能够成立,首先在逻辑上有问题。也有学者认为,李斯不是老鼠哲学吗,就是自私的,总想保住自己的位置,所以他怕韩非,这个说法也不太可靠。因为人都是变化的,李斯当年看到厕鼠仓鼠的时候,实际上看到了人生平台的重要性。而李斯现在作了廷尉,和当年的情况大不相同,心态心境差别很大,不能把老鼠哲学拿过来解释李斯一生所做的一切,这是不对的。人们早年的一些想法和后来的一些想法是有变化的,更重要的,李斯这个时候正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一心一意要帮助秦王赢政统一天下,李斯考虑的最大问题是让秦国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大框架之下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在这个框架下,杀韩非显然是对秦国有利的。我认为韩非作为韩国的公子,他的主张是保存韩国,我们简称为存韩。李斯的建议,韩国离秦国最近,而且是六国中最弱小的,要统一天下,必须首先灭韩。存韩和灭韩,这是政治见解上的重大分歧,这就是李斯主张杀韩非的最重要原因。韩非之死关系到一个通天大计,那么这个通天大计是什么,我们下次再讲。
  12:通天大计
  [画外音]秦王嬴政最终统一了中国,这除了是他个人的功劳外,还和他先祖艰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因为最初秦国立国之时,只是一个小国。后来经过三十多代国君的努力,秦国逐渐崛起,从一个不入流的国家成长为实力强大的国家。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对六国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后来又经过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的经营,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到秦王赢政正式接掌权力后,秦国对六国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可以说秦王赢政即位的时候,发动对六国的统一战争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秦王赢政就开始考虑怎样发动对六国的统一战争。先攻打哪个国家?战争何时发动?这些问题可以说涉及到秦国统一六国的通天大计。上一集,王立群先生讲到,这一个通天大计和韩国公子韩非的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通天大计是什么呢?韩非之死和这个通天大计有什么关系呢?秦王赢政在这中间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正式掌权的秦王赢政,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统一六国的战争什么时候开始发动?怎么样来统一六国,这就是秦王赢政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通天大计,实际上是在韩非和赢政,李斯,姚贾四个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间形成的。换句话说,是在韩非和赢政,李斯,姚贾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首先提出来这个问题的人是李斯。李斯这个时候已经脱离了吕不韦的门客,进到了秦国的中央政府,做了郎官。这时候李斯就向赢政提出来统一天下的时间问题。因为这时候的李斯可以说是踌躇满志,一心报国,他满心希望为赢政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提出了一个方针,就是要立即发动。李斯有一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就是李斯当年跟着荀子学习的时候,在学成帝王之业,离开荀子的时候,他曾经和荀子说过一番话。他讲到他自己的时候,非常强调的四个字:“得时无怠”,就是得到机会,不要怠慢。一个人一生中机遇是非常少的,机遇来临的时候,千万不要放过。所以李斯就认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现在就必须立即行动。李斯认为,现在是个什么时代呢?对于秦国这样一个经营了几百年的国家来说,现在是“此万世之一时也”,这个万世不是指万代,是笼统而言的,讲秦国三十多代国君,六百多年的经营,已经到了需要收官的时候。如果错过这个黄金档期,让六国缓过气来,重新组织起合纵,李斯认为“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即使有黄帝那样的才能,也不能统一天下了。所以李斯就提出来一个非常带有战略性的观点,立即发动对六国的统一之战。这个意见提出以后,赢政立即就采纳了,秦王赢政在这一点上,和李斯观点完全一致。所以,赢政就提拔了具有战略眼光的李斯做了秦国中央政府的长史。赢政的决策,也让嬴政卷入了这个通天大计的制定。
  (画外音):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决定立即发动对六国的统一战争,这样秦国发动统一战争的时间就确定了,但秦国不能一下子把六国全部灭掉,他需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来灭,这也就涉及到先攻打哪个国家的问题
  李斯首先提出来,灭韩。李斯认为,把韩国灭掉了,就可以恫吓山东其他国家,便于秦国把其他国家吞并了,赢政就批准了李斯的灭韩计划。这个计划得到实现了吗?没有,它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这个人就是韩非。韩非是韩国的公子,李斯主张灭韩,首先触及到的,就是韩非所在韩国的根本利益,所以这时候韩国的亡国之君韩王安,就和韩非商议,要怎么样削弱秦国,阻挡秦国灭韩。这样,第三个人就介入了,就是韩非介入了这个通天大计的制定。但是韩非和李斯不同,上一集我们讲过,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学完以后,却跑到了秦国去发展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李斯对自己的楚国没有太多的感情,他觉得哪个地方适合自己发展,他就跑到哪儿去发展。但是韩非不一样,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就是韩国国君的儿子,只是因为他不是长子,不能继位,所以韩非对故国的感情非常深,对秦国要灭自己的国家是坚决反对的。韩非就作为韩国的使者入秦,给秦王赢政上了一个奏疏,基本主张是灭赵存韩。韩非提了三点理由,第一,他说韩国现在已经相当于秦国的一个郡县了;第二,赵国是一直准备和秦国对抗的国家;第三,韩国并不像你们所想像的那样容易灭掉。我们先说第一点,韩非说,韩国既弱又小,又靠近秦国,实力远远不及秦国。所以韩国三十多年来一直奉行侍奉秦国的政策。韩非打了个比方,他说韩国和秦国的关系,韩国就像秦国房间里椅子上的坐垫,所以韩国对秦国关系一直是非常好的。秦国要去打哪个国家,韩国都出兵跟随,最后的利益归于秦国,怨恨归于韩国,韩国把天下诸侯都得罪了,帮助秦国。从这个意义上讲,韩国是秦国的内臣。第二点,韩赵魏三国来说,赵国最强。赵国一直在扩充自己的军队,它吸引了大批合纵之士,而且一再和天下诸侯声明,说秦国如果不被削弱的话,天下诸侯没有一国能活下来。所以这个赵国是一直准备和秦国较量,赵国才是秦国主要的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