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

第42章

香港娱乐圈大写真-第42章

小说: 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样东西很能体现邝美云的歌唱特色,即独白。邝美云歌曲中的独白,是全港其他歌手鲜有的。她每出一张新唱片,里面总有一首歌是用独白作为歌曲过渡的,如《星期六约会》、《未曾深爱已无情》、《再坐一会》等。“不敢斟香浓的酒,怕你心中误会;但是一杯清淡的茶,你可曾领会?”这些独白通俗易懂,蕴含着某种人生体验。邝美云的轻吟,像是一段伤感的咏叹,如泣如怨,轻轻细诉。邝美云的歌曲,又好比春风荡漾,徐徐吹来。因此,她赢得了较广泛的不同层次的听众。
  歌星李克勤这样评价邝美云的为人:“邝美云很成熟,富于女性魅力,很有思想头脑,表面看上去很新潮,内里比较传统保守……”
  陈慧娴则说:“她是一个好歌手,能处理好各类歌曲的情感起伏,细腻表达歌词中复杂的内容,而且声线独特,别有韵味,歌曲很有时代感,而且越唱越好。”
  自从邓丽君离开宝丽金唱片公司后,该公司一直在密切注意流行歌坛,要培养一位红歌星来取代邓丽君的地位。当时有人认为,邝美云可能是一个较为适合的人选。
  邝美云1989年6月与“宝丽金”的合约满期。香港有三家唱片公司展开争夺战,邀请邝美云加盟,其中华纳公司开出200万港元一年(另有分红)的薪酬,这个条件相当优厚,当时只有“超级偶像”、“天皇巨星”才享有这种待遇,比如林忆莲,知名度当时比邝美云略高,但也只100万年薪。
  在邝美云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她和圈中人吕良伟相爱并结婚了。
  这时,作为一个歌手,邝美云在香港和台湾的知名度已很高了,她看准内地是个潜质较大的市场,着手的第一步就是增加自己在内地的知名度。怎样才能迅速提高知名度呢,最快捷的方法莫过于帮商家拍广告。很快,邝美云接拍了一个美发用品广告,上海各大百货公司和电视台都推出了她拍的这则广告。有记者问她在上海拍的美发用品广告进账多少,邝美云笑着说:“很多,都不知怎样计算好,可能都有几千万吧。因为我拍了那个广告后,使得该产品的营业额大幅上升,单是秋交会的订单就有1亿元人民币了,比上年的营业额上升差不多48%。那家公司的老板娘见形势大好,立即再邀我拍另一个润肤霜的广告,并让我成为该公司的形象模特。老板娘还策划‘九七’香港回归时,帮我在内地开l00场的巡回演唱会呢。”
  然而,1997年底,吕良伟、邝美云突然向外界宣布解除婚约,在娱乐圈引起了轩然大波。吕良伟和邝美云离婚的原因,据说当事人一致对外称是由于性格不合而分手,彼此还为对方说了许多好话。
  吕良伟曾向传媒说,无论怎样辛苦,他都要赚钱给邝美云作为赡养费。邝美云得知后立即打电话叫他不用给了,她是不会收的,她不想吕良伟太辛苦。因此有评论说,娱乐圈中像吕良伟和邝美云这样好聚好散的,简直屈指可数。
  然而,到了1998年,吕良伟和邝美云两人分家产一事,引起香港传媒的关注。据说,吕良伟在1998年投资地产失策,招致大亏损,急需现金。吕良伟提出卖掉与邝美云在加拿大合资购买的一座市值1000万港元的豪宅。这幢豪宅位于温哥华西部的桑拿士,是一座有68年历史的旧式豪宅,楼高三层,连花园占地1300多平方米。该豪宅是吕良伟和邝美云于1996年7月购入的,本来是打算给邝美云生小孩后长住的,平时则用于旅游度假。不过,豪宅购入后,吕良伟和邝美云只住了两个星期,房子就交给吕良伟的姐姐管理了。吕良伟的姐姐不仅搬进去住了,还大肆装修了一番。如今吕、邝婚变,分家产是必然的。
  邝美云说,吕良伟打电话给她,说想卖掉加拿大的那座房子,她立即表示同意,认为这对大家都有好处,只要分清这笔财产,她与吕良伟之间就不再有任何纠葛了。况且,卖房所得的一半钱,她可以用作投资或存起来收取利息,因此她完全同意。
  二人分手后,吕良伟在内地忙于拍戏,而很久不露面的邝美云在恢复单身之后,频频曝光于传媒,表示将积极投身娱乐圈。
  张曼玉张曼玉是1983年“港姐”亚军兼“最上镜小姐”,也是历届“港姐”中在影坛最有成就的一位。
  在香港的电影海报、娱乐报刊封面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娇憨可爱、潇洒脱俗的姑娘,她乌黑的长发轻松自如地拢在肩上,像泻开的瀑布,引人注目;潇洒的风度,修长的身材,行动活泼可爱,无拘无束,令人为之倾倒;圆圆的脸蛋,明亮而有神的明眸,欢笑时露出两排洁白如玉的牙齿,有时还会露出两个逗人而调皮的兔牙。
  她就是张曼玉。
  美貌、机运似乎是明星成名不可缺少的要件,如果再加上那么一点聪慧和灵巧的话,往往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张曼玉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的成名和走红,绝不是幸运一词可以形容,张曼玉的一切表现,可以用“诚恳”二字概括,她自己解释的道理是:“应该的嘛!”对于记者咄咄逼人的询问,有关她的婚姻、牙齿整容、拍戏等,她一概知无不言,显示诚挚、开放的心态。
  张曼玉说:“与其逃避问题或掩饰缺点,结果绝对没有面对问题来得理想。”
  操着半生不熟的国语,张曼玉一再用手势,甚至杂夹着英文努力向记者解释:“我真是希望每天非常开心地工作,谈恋爱,有用不完的体力,同时也有赚不完的钱。”
  张曼玉初出道拍剧时演技也遭人颇多非议,扮演的角色也全部是“傻妹”、“纯情少女”之类,是公认的花瓶演员。当时电影评论界对张曼玉的评价极为一致:人很清纯,笑起来像一只带笑的狐狸,尤其是两只兔牙很可爱,可惜演技一般,没有获奖的机会。不过,兔牙并不是评论界说可爱便可爱,获奖机会也不是评论界说没有就没有的——后来,张曼玉把那两颗“尤其可爱”的兔牙拔掉了,再后来她凭《阮玲玉》一片荣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熊奖,是当时中国演员在国际电影节上所获的最高奖。此外,张曼玉还在香港金像奖领奖台上两次夺得最佳女主角奖;在台湾金马奖二度封后,还得过一次最佳女配角奖,六项皇冠金光闪闪。
  张曼王是由花瓶演员演变成实力派“大姐大”最成功的例子。
  1964年9月20日,张曼玉生于香港。8岁时,全家移民英国(家人现在还住在离伦敦不远的市镇)。她的英文名字叫“玛姬”。17岁那年,她回香港旅游,在大街上被一家广告公司发现,请她当广告片的模特儿,她觉得很好玩,便答应了。平心而论,张曼玉的五官,分开来看并非十分漂亮,甚至可以说有些不足,例如,她有轻微鼻节,还有一对兔齿大门牙,然而,她那大而有神的眼睛,与这些不完美的部分配合起来,却又神奇地成为一组精美的搭配,再加上她那修长的身材,纯真的笑容,给人留下了娇憨可爱的深刻印象。
  张曼玉从小就喜欢电影,并且做过明星梦,而今当上广告模特儿,知道这是一条通向影坛的道路,便决定不再回英国,索性留在香港谋求发展。
  由于广告并非天天都拍,空闲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还多,她不愿闲着,便到连卡佛百货公司兼当营业员。这家公司每星期只上五天班,假期又可以灵活调换,所以并不妨碍她拍广告片。果然,她很快就受到电影导演的注意。这位导演叫王晶,正在筹拍影片《出古惑》,他从玉泉汽水的广告中看到了张曼玉的形象,有心起用她当女主角,只是由于后来制片公司选定了另一位女演员,此事才作罢。
  1983年,19岁的张曼玉参加了“香港小姐”竞选,被评为“最上镜小姐”和“香港小姐”亚军。
  根据惯例,颁奖后她便到电视台主持节目,频频亮相,从此开始引人注目。
  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曼玉曾经这样说过:“参加‘香港小姐’竞选,是我生平作出的第一次最有勇气的决定。我最怕与人竞争和比较,因为我怕输。念书时,我拒绝参加一切竞赛活动,什么田径、赛跑、跳高跳远、游泳等等,我都害怕参加。但这一次我下了决心,因为参加‘港姐’竞选,是我进入娱乐圈的重要机遇。就算落选,还会有机会当艺员,演戏实在太吸引我了。因此,我作好了心理准备,要忍受外界的一切批评。尽管这样,还是没有想到这种滋味是那样难受。赞美与谣言接踵而来,使得自己一时欣喜一时难过,被宣传媒介捧为大热门,平添了自己无限的信心,同时又加重了心理压力,那些恶意的批评,还常常使自己泄气万分。尝过这种滋味,我想再也没有胆量参加第二次了。”
  张曼玉在无线电视台拍的《画出彩虹》中首次亮相,随后参加长达四十集的电视剧《新扎师兄》的演出。她单纯稚气、天真可爱而略带傻气的形象,引起了制片人和导演的注意。
  张曼玉最初成名则是凭在电视剧《小狐仙》中的表演,她的外形若猫似狐般地媚人,演技则乏善可陈,若不是打着“香港小姐”的旗号,恐怕不能顺利登上巨星之位,因为以香港人的审美眼光,张曼玉的小兔牙、宽脸、细长眼睛,并不是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她的外籍身份掩盖了缺点,满足了香港人的崇英心理。
  张曼玉步入影坛,第一部影片《缘份》是与张国荣搭档的。两“张”在影片中展示出不凡的表演才华。特别是张曼玉,把一个台湾纯情少女演得感人至深,令香港观众耳目一新。此后片约接踵而至。
  1984年,应邵氏影片公司导演王晶的邀请,张曼玉参加了喜剧影片《青蛙王子》的演出。《青蛙王子》是1984年香港十大卖座影片之一。翁美玲为情自杀之后,她接替了翁美玲将饰演的一些角色。她对翁美玲的不幸一生表示极大的哀痛和惋惜,决意一丝不苟演好戏,作为对已故友人的悼念。
  初出道的两年,张曼玉主要是拍喜剧片。在这些影片中,她饰演的大多数是天真而又带点憨味的傻妹,热闹有余,内涵不足,所以曾一度被人们称为“花瓶”。在回答别人问她一向被当花瓶的感受如何时,她说:“从前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一流的演技红星,也不断地尝试去做,但是形势不停在变,大家的脚步都放快了,没有人会等你长大的,除非你自己帮助自己长大。所以,我只好调整自己,适量地接戏,目标定得较高,争取国际拍片机会,我想,这是最明智的做法。”
  对于摆脱不了花瓶角色,她则有不同的看法,“我想我还是不够专业化,如果能够从演技的磨练和角色的选择上再下工夫的话,应该还是有机会的。”
  从1986年开始,张曼玉决心改变戏路,接拍一些注重表达内心感情的影片,从而使自己的演技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在1986年的《玫瑰的故事》、1987年的《黄色故事》、1988年的《旺角卡门》、《月亮·星星·太阳》和1989年的《人在纽约》(又名《一个女人的故事》)、《客途秋恨》、《不脱袜的人》等影片中,她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演技得到了广大观众和评论界的肯定。1989年,张曼玉发布消息,说是要将伴随了她25年的小兔牙拔掉,曾引起影迷强烈抗议,认为她破坏了人们心目中的性感形象,结果张曼玉不得不给予说明,因为她毕竟渐渐成熟了,不能永远留着小兔牙,在她一再保证只是把小兔牙矫正,而不是拔掉之后,大家才释然。
  1990年,影片《人在纽约》和《不脱袜的人》使她成为台湾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获得者;1991年,她和严浩合作,参加《滚滚红尘》演出,再次赢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尤其是在第12届柏林电影节上,关锦鹏执导的《阮玲玉》一片好评如潮,她成功的表演博得众人的赞扬,并一举夺得最佳女主角奖,成为柏林电影节史上第一个获大奖的中国女性,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
  《阮玲玉》一片的女主角,原本不是她而是钟楚红,由于钟楚红拒演,制片人才想到张曼玉。有人问她对“捡来的角色”有什么感想,她说:“演员嘛,演戏是分内的事,有什么捡不捡的,演得好不好才重要。”该片使她再度荣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金马奖盛会中的焦点。
  为了演好《阮玲玉》,她心无旁鹜,整整在上海待了三个月,把自己溶入阮玲玉的爱恨之中。等到戏拍完,张曼玉抑郁的心情才获得释解,问她有何感触,她脱口而出:“人言可畏啊!”
  1985年,功夫片巨星成龙邀请林青霞、张曼玉合拍《警察的故事》。在这部成龙自编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