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

第13章

香港娱乐圈大写真-第13章

小说: 香港娱乐圈大写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成龙负伤在电影公司老板眼里是最能吸引观众的广告。所以许多成龙的影片在上映正片之前,总是会加映一段他拍戏受伤的真实镜头。上映《龙兄虎弟》时也不例外。
  次年,成龙执导并主演的影片《警察故事》,在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奖活动中,荣获“最佳电影”及“最佳武术指导”两项大奖,这是32岁的成龙在影坛首次获得大奖。这部影片于1987年参加了第25届纽约影展。《村声》杂志影评人艾德斯丹认为,成龙在《警察故事》中,以马戏式的动作重新诠释了打斗场面,不依靠爆炸或重型武器,而是展示了对人体速度、平衡与节奏的杰出控制,已达到艺术化境界。这一年,台湾电影界的最高奖——金马奖评奖机构,作出一项重要决定——给杰出艺人成龙颁特别奖。
  成龙历来与金马奖无缘,因为金马奖强调艺术,不认为功夫片是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但近年来,功夫片发行佳绩开始让金马奖的评委改变了看法,认为中国功夫应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功夫电影是中国电影惟一能打入国际市场的电影,至少至今是这样的。
  台湾《联合报》曾就此事发表文章说:“颁发金马特别奖给成龙,是金马奖首次对仍在第一线工作的杰出艺人主动予以肯定,是对始终与金马奖无缘的成龙的重视。成龙获金马奖,是因为他的影片成功地打开了日本及欧美市场,使中国片成为受国际商业体系欢迎的好电影。他在影片中认真、忘我、富于献身精神的表演方式,不但在港台艺人中少见,就是在国际影人中也是罕见的,所以成龙不但为亚洲观众所崇拜,也为欧美等地的观众所崇拜。他对电影艺术的贡献无疑是杰出的。”
  1988年,成龙当选为“世界十大杰出青年”,并赴悉尼领奖。
  事后有记者问成龙,许多人把你当偶像崇拜,这种“模范生”当久了,累不累啊?成龙说:“累啊,其实我本是一个很淘气调皮的大孩子,获选国际十大杰出青年时,那阵子我不管到哪里,总觉得绑手绑脚的,顺口讲几句粗话,兄弟就会提醒说:”大哥,你是国际十大青年啊!‘英国女王颁给我什么MBE,有时候晚上开快车遇到红灯,看四下无人我就想闯过去算了,反正赶时间。这时朋友也会说,不行啊,你是爵士呢!哎呀,当模范生确实很辛苦哦!“
  进入90年代后,至少拥有资产总值10亿港元的嘉禾集团准备成为上市公司。据说邹文怀、何冠昌都有让成龙坐主席位的意思。但每当外人提起此事,成龙便一脸凝重,他说:“可以讲,我只是一个粗人,我是‘狗口里长不出象牙’。若论及做生意,我就是不行,数口更差!我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的缺点。我这个人连算数都不懂,什么乘数表、三七多少,我都搞不清。今日我坐上董事一职,已感到满足,若要我处理‘嘉禾’电影的世界发行网,我看,‘嘉禾’只要两年……或者只要一年就会倒闭。”成龙觉得自己还是适合演电影。
  成龙认为自己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把书读好。他说:“我从前想读书,但没有办法读,长大以后总希望别人多读书。”他说他小时候受过很多人的接济,现在有能力就要尽量帮助有需要的人。于是成龙在香港设了一个“成龙基金”,把他剪彩和拍广告的收入定期发奖学金给优等学生念书,“我把自己没做到的,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几年来,成龙共投了2000多万港币,资助了约50名学生到英国和法国念书。
  “嘉禾”给成龙最高的片酬是3000万港元,那是他在电影《城市猎人》中饰演主角孟波。
  《城市猎人》原是一部日本小说,曾风靡一时。“嘉禾”光是购买这部小说的版权便花了1000万港元。不久,改编后的剧本便到了成龙手中。此剧男主角孟波是个身手不凡的保镖,最拿手的绝活是擅用左轮手枪,每发必中,他的耳朵极其机敏,连5公里外有人扳动手枪保险掣都能听到。但这个角色有点玩世不恭,尤其好女色,见了美女便走不动路,是个风流成性的“城市猎人”。
  成龙很喜欢孟波这个角色,但对剧本提了一些意见,他说:“片中有不少床上戏,这是我不能演的。我的影片中,‘死’和‘床上戏’是两大禁忌。”
  嘉禾公司立即修改了剧本。但是委婉地提出希望成龙不要担任导演,专任片中男主角。当时邹文怀是这样对他说的:“你每部影片都自导自演,太辛苦,周期也长,不如交别人编导,你只管当主演,这样又轻松又可多拍几部片。我知道你拍片认真,我也很赞成你的主张,电影里一张桌子、一根钉,都要仔细,让别人看出漏洞那叫什么质量?多几个人帮忙,大家仔细,质量更能保证。……”
  成龙人粗心不粗,老板的话他听得懂,交给其他人编导,肯定是考虑到制作费的问题,成龙当制片花钱太厉害,老板口不说,其实心疼得很。这些成龙能理解。因此,《城市猎人》由王晶执导。
  《城市猎人》之后,1992年,成龙计划拍六部电影,按公司要求,每部片一个导演,成龙只当演员。这六部片包括徐小明执导的《灭火群英》、唐季礼执导的《超级警察》,和黄志强执导的《野兽警察》等。
  使成龙电影票房突破亿元大关的是《红番区》。这是唐季礼自《超级警察》后与成龙的第二次合作。成龙在片中饰演香港警察汉强,与梅艳芳搭档演对手戏。在拍这部影片时,成龙跌伤了左腿。他在一场打斗戏中,凌空翻筋斗飞身踢向对方时,左腿不慎撞到冰箱一角,小腿肌肉当场爆裂,血流如注,被医生强制休养三个月。当时记者采访他,他还抱着伤脚接受拍照。记者发表此照片时,在旁边这样题字:成龙受惯伤,所以抱着伤脚也笑容满面。
  《红番区》的拍摄成本超过1亿港元,但是该片公映后,全亚洲的票房收入达到了2。23亿港元。1996年1月,又在美国2200家电影院同时上映,结果仅在美国市场就收回了全部投资。而成龙本人除片酬外,票房分红收入便有2000万港元。
  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市场持续不景气。但它对成龙电影的影响不大,这是由于香港市场只是成龙电影市场的一小部分。及早向国外和内地发展,是成龙所在的嘉禾公司早已定下的策略。成龙非常钦佩国际影星李小龙,在他“嘉禾”寓所的墙上,始终悬挂着李小龙的大幅剧照。在拍《红番区》之前,成龙完成了另一部功夫片《大醉拳》。这是第一部通过官方渠道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成龙影片。该影片采用分账方式与北京中国电影进出口公司合作。此后成龙又有多部电影进入内地市场。
  1995年春节过后,成龙主演了另一部大片《霹雳火》,这是一部以赛车为题材的影片。该片由香港当红演员袁咏仪任女主角。制作成本最终达2亿港元,是香港有史以来成本最高的影片。在此片拍摄期间,成龙对外界说:“我对几千万投资的影片已不感兴趣,我的想法就是把影片搞大。这部影片用了整个日本三菱车厂和世界赛车场为拍摄基地,我要拍别人没拍过的东西。”
  曾有人问成龙是否考虑收徒弟接他的班,成龙回答说:“我想这是很难的事。首先要找一个身手好的,已经很难,我想现在就只有阿彪(元彪)可以跟我打;另外就算找到了,也还需要得到老板的信任才行。我拍戏,制作费要多少老板给多少,也从来没有人敢问我几时拍起哪套戏。拍不完呢,就找其他电影档期接,从来没有人烦我档期的事。我拍戏,钱是无限的,时间也是无限的,这种种情况加起来才造就了我,要培养我这样的一个接班人,真是好困难的事呢!”
  成龙还说,眼下他虽然只有40出头,但已有30多年的演艺经历,样样通,样样熟,自己又肯钻研,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言下之意是目前还不可能有第二个成龙出现。
  成家班恩怨说到成龙的成功,不能不说一说他的“成家班”。
  “成家班”是指长期协助成龙演出的一批武师。这个班子的人数不定,跟随成龙时间最长的有12年历史,比如周润坚、火星、黄昆、尹发、黎权等人。从成龙离开罗维公司,到“嘉禾”拍他的第一部影片《师弟出马》时,“成家班”的成员便已追随在成龙左右。
  多年来,成龙与“成家班”兄弟形影不离,同出同入。成龙对众兄弟非常关心,在收入方面,所有武师都有底薪,不开工也发足,拍戏时则有各种各样的津贴,总的来说,“成家班”武师每月收入有三四万港元。成龙为了防止他们吃光花光,为他们定下一条规矩:谁储蓄了一万元,他再奖励谁一至二千元。逢年过节,成龙还给“成家班”的武师送礼物或红包。他说:“武师平时常常在片场打得头破血流,是拿命来拼,不像白领文员坐在写字楼,假期又多,再辛苦也是舒服的。”武师们如果有条件向更高层次发展,成龙总是高高兴兴地施以援手。手下的武师当导演,当武术指导,成龙大力支持。
  成龙投资很杂,大到车行,小到水果店、袜子店,有不少项目既非他的兴趣,也不赚钱。做这些生意都是为了安顿“成家班”的弟兄。成龙说:“我有手足二三十个,他们不能一世跟着我,我也不能一世照顾他们。所以,他们对什么有兴趣,我便投资,他们好去搞。搞得好,有钱赚,我便算尽了责任。搞蚀了,失败了,我也算仁至义尽。”
  当然,“成家班”也为成龙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龙从不讳言这一点,他说:“我出道这么多年,多少喜欢过我的女人离开了我,但弟兄却仍伴随在我的左右。”
  在香港第9届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成龙获得“最佳动作指导”奖,在领奖台上,成龙第一句话便是:“感谢成家班成员的努力工作!”
  在成龙的庇护下,“成家班”成了一支地位特殊的队伍,除了成龙,任何人都难以调动它。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后来传出了成龙决定解散“成家班”的消息。据说,“成家班”的武师周润坚在接受一家周刊采访时,大数成龙的不是,感叹“一将成名万骨枯”。据周润坚说,“成家班”解散的导火索,是《龙兄虎弟》续集赴西班牙拍片时,武师们要求每人每日有500港元津贴费,引起成龙的不快,最终导致分裂。
  为什么解散“成家班”,成龙对香港《东方新地》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成龙说:“两句话:心淡!情至义尽!告诉别人,全是我的错,成龙领导无方!”
  接着成龙又激愤地连续说:“没有什么可说的,我是大哥,是老板,说任何话,都是‘一大石压死蟹’。你去问他们看,任他们说,再比较我说的,看谁对?只问三件事:团结、自律、自爱。问问他们,看成家班中,哪一个能做到?十多年来,我说过不知多少遍,哪一个肯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拍《警察故事》时,我就已有意解散成家班。此次选择《龙兄虎弟》续集拍结局时宣布解散,主要是表明决心:没有他们,我一样拍电影。”
  《东方新地》记者也采访了解散后的“成家班”武师,他们也纷纷指责成龙,说:“大哥(成龙)心地很好,可惜太孤寒(小气)。工作多年,月薪只有7700大元,1987年起,未加过人工。跟大哥说,大哥叫我找大佬(陈自强——成龙的经理人),大佬又说‘没这样的事’,感觉在被他们玩弄。跟大哥说往外边闯,他勉强答应了,跟着找两个新人来接替,是不是说明,我一个人的工作量,顶得外边两个?但新人最低的薪酬,也比我的高,谁会服气呢?在成家班,只有替大哥卖命的份儿。想自己开戏?永远没机会,他不会替你争取。”
  这些话传到成龙耳里,成龙更生气,说:“孤寒?说我孤寒?到外边问问看,哪个老板不孤寒?武师只计月薪,开戏时替他们争取角色,每人两三万片酬;当副导、当武术指导,又支薪水;每日开工,临记费100港元,开车来的另加。还有每人送一部车,替他们供首期款。有的人父亲生日、儿子满月摆酒,甚至有的人结婚,酒席全是我付账。个个说要加人工(薪水),但加人工的话,要多做功夫呀!很多人跟了我十几年,我老了,他们也老了,手脚当然会慢。我已说得很明白,找新人来帮忙,由旧人来指挥,可以少做点,岂不是更好?人最可悲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常高估了自己。他们够料子吗?像马克安(成家班成员),不是导演过《老鼠街》吗?成绩大家有眼见……打工的永远只会怨老板不好。”
  “成家班”散伙以后,据说有些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