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巴卡诺夫也没有占到便宜,龙牙遇伏的时候,反应极迅速。皎洁的月光下,雪白的雪地上,如此明确的目标,第一轮射击,只打死了三个。巴卡诺夫就知道,大事不好。但是,巴卡诺夫还心存侥幸,“派士兵回去报信已经有段时间了,新西伯利亚市内火光冲天,明显出了大事,多半就是这些人干的,如果他能够把这些人留下……”
等到第二次交火,巴卡诺夫就心中无数了,人家死了一个,可自己死了三个,自己就剩八个人了,其中还有两个受了伤。
刘叔同六人来的,正是时候。他们迂回包抄,绕了个大圈子,转到巴卡诺夫的侧后方,使用照明弹,两面夹击,迅速击溃了巴卡诺夫几个人。然后,就发报让飞艇下降,准备撤离。
十分钟后,飞艇下降到十五米,撤离开始了。
……
巴卡诺夫一听见后面来人,就知不妙,自己的援兵不会从那个方向来。他毫不迟疑,立刻就跑,仗着对地形的熟悉,顺利脱逃。然,巴卡诺夫并没有跑远。一方面,黑夜里乱跑不如就地隐藏;另一方面,巴卡诺夫可以确定袭击新西伯利亚的,就是这伙人,眼看天大的功劳,从手里溜掉,他不甘心!
巴卡诺夫是个聪明人,刚刚受到的教训,让他清楚,这些人不好惹,要小心再小心。他一直等到其余人都登上飞艇,才把枪对准刘叔同——这个人一直指挥,应该是个官。
刘叔同一直等到最后,才开始撤离。他刚要转身,眼角余光看见火光一闪,连忙顺势转身闪了一下,顺手回了一枪。刘叔同感觉肩膀一热,知道自己受了伤。紧接着,就见一团黑影凌空扑了过来。
这样的袭击是无法威胁到刘叔同的,他接连几枪打在黑影身上,那黑影“呜咽”一声,刘叔同仔细一看,才知是条大狼狗。他向黑暗中打量了一下,还是放弃了。
任务已经完成,没必要黑灯瞎火的去找人,他有信心打中了袭击者。
刘叔同把绳子在身上系好,发出个信号,让人把他拉上去。
巴卡诺夫没有想到,刘叔同反应如此迅速,他胸口一热,知道自己受伤了。但最让他后悔莫及的,还是他手一软,巴卡就窜了出去。听见随后的枪声,巴卡诺夫知道,巴卡完了。但他只能掩住伤口,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刘叔同。
‘我会记住你的!’
PS:巴卡诺夫派士兵回去报信。
士兵赶到时,援军已经被大批派往新西伯利亚增援。营地里没有人,士兵又语焉不详,政治委员谢里亚加就犹豫了。他犹豫了大约二十几分钟,才集合营中剩余守卫,前去增援巴卡诺夫。等人到的时候,飞艇已经离开十分钟了。
后来,红军还出动了飞机。但那只给国防军护航的战斗机,添了两颗星星。
第73章
田野将龙牙送下飞艇,就下令把飞艇“充气,上升”,并一直上升到800米的高空才停止。在这里,飞艇被发现的可能性,基本可以忽略。不过这里的气温要低上五六度,呼啸着的西伯利亚非寒风,更是刺骨入髓。
田野专门前往客舱,想安慰安慰万富,但效果不显著。未成交战就受伤,弟兄们拼命,自己却呆在安全的地方,万富感觉都没脸见人了。对于田野这个仰慕者,自然没有什么心情多说什么,只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应付着。
田野见此情形,也不多说,劝其休息,并说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就告辞离开了。返回艇长室,田野开始工作。
1:05,新西伯利亚火车站的爆炸及大火,被艇员观察到以后,迅速通报到了田野这里。其实,就算不通报,田野也知道。那巨大爆炸声和明亮的火光,在艇长室看的一清二楚。五分钟后,一道电文从飞艇发出。
国防军西伯利亚驻军司令部和巴尔瑙尔白军司令部,同时收到电报。我们不说国防军这里收到消息,是如何的欢呼雀跃。只说白军司令部,接到消息的反应。
前面说过,莫尔恰诺夫将军到达前线以后,整顿防务,打算收缩防线——主动撤离了巴尔瑙尔,在托木斯克、克麦罗沃,新库兹涅斯克一线,依托鄂毕河,建立新防线。但使,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机会。此时此刻,严阵以待的白军立刻在莫尔恰诺夫将军的直接命令下,快速行动起来。
12:00,大规模的炮击开始了。莫尔恰诺夫将军在托木斯克——巴尔瑙尔全线,调集了所有火炮对红军阵地发起炮击。白军的炮兵得到的命令,是“把所有这些炮弹打光”。
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军队的武器装备,不要说与国防军相提并论,就是与欧洲强国军队相比,也相差悬殊。
说白了,欧洲强国军队在欧战中,越战越强。这是迫于战斗的需要,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俄罗斯军队则由于在欧洲战场上屡战屡败,且多年内战的破坏,武器装备没有加强改善不说,反而削弱了。
此次获得中国的援助物资,俄罗斯临时政府是想要选择便宜的产品。比如说,毛瑟98,甚至日本提供给北军,又被国防军缴获的春田步枪也好。但现实情况不允许。这一时期,俄罗斯临时政府军招募的兵员,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没有受过训练,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这些士兵要上战场作战,使用步枪,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训练的,而冲锋枪枪只要训练一周,就能使用的很好。在综合考虑之后,高尔察克还是定购了大批的冲锋枪。有趣的是,高尔察克出于训练简单的考虑,为新兵定购了冲锋枪。但在实际使用中,冲锋枪作为精良装备被配发给老兵。
同时,俄罗斯临时政府购买了一批火炮,使其的数量也相对有所增加。但是,增加只是相对而言。在托木斯克——巴尔瑙尔全线,所有火炮加起来不足两百门。
接到电文后,莫尔恰诺夫将军命令,在托木斯克——巴尔瑙尔全线进行试探性进攻。
这既是佯攻,牵制红军。就象刚刚的炮击,必然会使红军指挥员都集中到指挥部。都是为龙牙创造条件。不过,前者是为进攻创造条件,后者是为撤离创造条件而已。
另外,也包含了莫尔恰诺夫的一点儿私心。如果白军的战斗力稍好一些儿,或者说红军因为指挥混乱而抵抗乏力的话,那么,莫尔恰诺夫将军指挥的,就不是一场撤退,而是胜利的进攻了。‘要是能够攻克新西伯利亚……’莫尔恰诺夫将军YY了一小会儿。
各地传来的消息,很快粉碎了他的幻想。
红军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多半采取就地抵抗的办法,红军的作战意志极为顽强,战斗力也在白军之上。而白军虽然士气略有提高,不再一触即溃,多少能够与红军一战。但是,即使红军采取了保守的策略,白军在大部分区域的进攻,仍未取得明显战果,在少数地段遭到了严重失败,甚至被红军全歼。
于是,莫尔恰诺夫将军只好实事求是,开始安排撤退事宜。
撤退进行的很顺利。
红军的指挥部突然失去联系,这自然在前线引起了恐慌。前线各级指挥员立刻封锁了消息,但是消息根本封锁不住。新西伯利亚的地势较高,那里的爆炸和大火,几十里外仍然清晰可辨。如此浩大的声势,怎么封锁的了。
所有知道的人,都心中无数。
在红军士兵中,就是谣言满天飞,说什么的都有了。这个说,英国派遣大军参战,使用新式武器,已经把新西伯利亚炸为平地了(呸,你以为是二战呐)。那个说,不对,使用新式武器的是法国。还有人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是英法德美……(省略二十个国家名)联军。有见识的人就笑了,扯什么扯?是日本人打过来了。听说日本人个头虽小,但凶狠无比,一点儿都不怕死,多半是他们研究的人体炸弹云云(^…^)。
各级指挥员则想方设法,试图重新与新西伯利亚取得联系。少数前线阵地还是正与总部联络时,突然中断。像季莫申科中校正在与总部通话中,正一本正经、毕恭毕敬的听别尔扎林上校的指示,电话突然中断了,中断前还传来了枪声。季莫申科中校反复拨打电话,也不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傻瓜也知道,新西伯利亚出了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随着时间的持续,前线指挥员都快急死了。
这样一来,多数红军指挥员的心思不定,根本就没有用在作战上。少数指挥员发现了问题,也多半愿意采取保守策略。就算有极个别的指挥员想要进攻,也不会获得支持。上级会直接命令他,待在你的岗位上,别没事找事。红军整个前线的作战方针,趋于保守。
白军这里是早有准备就绪,参谋部早就制定了撤退方案,准备了大批列车,这时候就按部就班的迅速执行起来。自然,士气如此低落的时候,撤退也不容易。如果有什么谣言一传,大军一哄而散,也不是没有先例的。莫尔恰诺夫将军为了稳定军心,把中高级军官派往基层作思想工作。就说,我们不是失败了。我们撤退是为了重整旗鼓,在鄂毕河已经建立好新防线,准备再战。
令人意外的是,许多军官被问到了那“100俄亩”奖励的问题,问如果撤退了,是否还有奖励。总的来讲,莫尔恰诺夫将军知道此时稳定军心的重要性,派下的军官基本还是头脑清醒的。在迅速与莫尔恰诺夫将军汇报后,这些军官答复说,承诺的奖励依然如故,只是巴尔瑙尔不利于作战,作战区域改成鄂毕河防线了。这一战结束后,一切照发。不会因为你们服从命令,而取消奖励的。
在撤退的时候,莫尔恰诺夫将军出于稳定军心考虑,宣布与士兵同甘共苦,最后撤离巴尔瑙尔。当然,这只是一个宣传。第二天上午,白军大部撤离之后,莫尔恰诺夫将军也就撤离了。
撤退进行的很成功。红军一直到第二天才恢复了与新西伯利亚的联络,两天后,才重新组建了指挥部,又过了两天才初步稳定了军心。这时候,白军不仅把部队都撤离了,连原来准备放弃的许多物资,都运的一干二净,还抓紧时间运送了一批支持白军的平民撤离。
莫尔恰诺夫将军到达前线后,主要抓军事,采取了调整防务,组织撤退,建立新防线等,策略,并颁布实施了“军功赏罚令”,“战役奖励令”——“100俄亩奖励”。这些措施的实施,稳定了防线,并有力的鼓舞了白军士气。此外,还稍微严肃了军纪。这里说“稍微严肃”,是因为士气低落,军心不稳,只处理了十分过分的行为。
同时,莫尔恰诺夫将军在托木斯克、巴尔瑙尔等地,非常彻底的落实了土地政策——“一切土地归人民所有”。该政策是斯托雷平改革的深化,或者说“土地村有”的改版。土地政策规定:一切土地归人民所有;由政府担保,赎买拥有土地在100俄亩以上的地主的土地;具体金额按照市价交易,七年内付清全款,每年利息5%;政府免除其它所有税目,并将唯一的农业税,降低到10%;政府为了支持贫困农户,为其提供了小额无担保免息贷款,来支持其发展生产;云云。
土地政策,在前线并没有遭到太大的阻力。
这里面原因很多。
一来这个政策比较而言,基本公平;地主的损失较小,农户在减免税收的情况下,也负担的起。要知道,俄罗斯的农业税收很重。原来沙俄的农税高达百分之三十几,苏维埃的农税也没有降低多少。现在减低到10%,农户只要添些儿钱,基本就能够支付给地主的本息了。说白了,高尔察克也是被逼急了。狗急还要跳墙,何况是人呢。凭俄罗斯临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没有外国的资金,高尔察克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支持的。背着抱着一样沉,高尔察克干脆就用来收买人心了。
二来俄罗斯临时政府现在是高尔察克的独裁统治,实施了军事管制,配给制等制度;前线这些地方,莫尔恰诺夫将军更是一手包办,独揽了军政大权。也就是说,地主除非造反,还真没有地方说理。而勾结苏维埃红军更不可能,那儿的政策更狠。红军的政策,要苛刻很对——不论是对地主,还是对农户,都知道红军来了,实行的政策,还真不如这里。而且,莫尔恰诺夫将军也做了很多工作,在部队里统一思想。针对苏维埃的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俄罗斯农民生活”的口号。于是,在妥善的引导下,地主们更加仇恨苏维埃了。
三来俄罗斯临时政府是下定了决心,组织措施很得力;莫尔恰诺夫将军直接把土地政策的实施,宣传和落实工作,都划入军事体系——军法的审判是严厉而迅速的,限制了办事人员做手脚。且整个实施过程,在中国顾问的指导下,少走了很大的弯路,政策贯彻执行基本是公平合理的。自然也就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