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156章

新中国近代史-第156章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中国军队还是开战之初的那支军队,恐怕未必能够抵挡住苏联人的拼命。但如果只是假设,战场是令男人成长最快的两个地方之一(另一个是女人的床),半个月的连续作战,战士们迅速熟悉了战斗,多年训练形成的战斗本能在鲜血的洗礼下,越发的犀利无匹。
  乌拉尔斯克以南十公里处的一片无名高地,在这一天有了自己的名字,以“血岗”闻名于世界。一日内在这里流淌奔涌的鲜血,超过了过去半个月所流出的数量,不管是苏联人的,还是中国认的,都是如此。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也没有分出胜负,中国人没有失败,苏联人也没有胜利,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在这里打成了平手。
  胜利的是霍东阁,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中国,在苏联人使尽全力,拼死战斗的时候,霍东阁悄悄的调集了一支机动部队在手。
  下午三点一刻,战斗如火如荼,苏联人的注意力和机动兵力都集中在无名高地。西方方面军出动了两千架轰炸机,也就是所有轰炸机一次出动,对乌拉尔防线中间一段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轰炸,其火力密度史无前例。在短短七八公里的防线上,中国空军一次投下了一万一千吨炸弹。
  三点三刻,霍东阁亲自指挥着机动部队,进攻这一段防线,在遭遇轻微到可以忽略的抵抗后,机动部队顺利的突破了防线。紧接着,西方方面军的增援部队源源不断的越过乌拉尔河而至。霍东阁指挥大军马不停蹄,迅速向乌拉尔防线的纵深方向发展。
  消息一经传出,苏军全线震动。
  董毅然是第三波登上无名高地的,那时是两点。师长派他上去时有点犹豫,他没理会,接过命令就带人上去了。然后,董毅然就忘记了时间。苏联人猫着腰,排成散兵线,潮水般的涌上来,他们一排一排的被打倒在途中,却毫不迟疑,随后又会涌来更多的苏军。无名高地不如说死亡高地,中军的炮火把苏军成片的放倒在高地四周,苏军的炮火把高地犁了一遍又一遍。
  高地上到处都是弹坑和尸体,包括完整点的和碎肉,一脚下去会陷入土里近半米深,黄土都是黑红色,湿糊糊的……
  董毅然已经杀红了眼,一个团的弟兄,眼瞅着就去了一多半。谁救了谁也不必多讲,还活着的人,谁都被别人救过。
  撤退……你在说笑吧,不上来的话,有可能还会上军事法庭,谁上来再想下去,就直接军法从事了,仗打到这份上,就是拼着一口气了,谁也别想后退。
  四点三刻,一直无惧死亡的苏军官兵,忽然一阵喧哗,零乱的攻势被打下去后,突然间结束了。董毅然把一梭子子弹打光,才掰开自己的手指,茫然地看了看周围,一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后传来的阵阵欢呼声,说明了一切——“突破了!突破乌拉尔防线了……”
  董毅然没搞明白是哪里突破了,这刚刚还打的激烈,怎么就突破了,但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找到答案了,身上的伤口虽不很深,血却没少流,骤然放松下来的董毅然,只觉得眼前金花四溅,嘟囔了句“流星雨……”,就晕倒了。
  仗打到这个时候,谁都知道守不住了。上边一公里的豁口还没堵住,中间就又撕开了一个七八公里的口子。一天的激战下来,却还是失败了,所有的疲惫似乎都在这一刻爆发出来,无所畏惧的苏联红军消失的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群垂头丧气的失败者。
  苏军的低级军官,叫骂着,踢打着,躺倒在地上的苏联士兵一动不动。
  谁也没有办法,率领这样一群人发起进攻,并取得胜利。消除疲惫,振奋军心都需要时间,而苏联人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到了明天,中国人就会把豁口变成坚不可摧的阵地——这些天可没少看中国人修阵地。到了明天,中国人就会快速深入,迂回包抄,乌拉尔防线可不能够和马其诺相比,在面对正面进攻的时候,背后游曳着一支敌军大部队,这怎么守住。
  斯大林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撤退恐怕是一定要撤退了,但这真的很难下决心。而且怎么撤退,退到哪里,都需要考虑周全。现在的形势很恶劣,甚至比中军刚参战时,还恶劣。
  南边的高加索方面军还没有撤下来,这也不是他们行动迟缓。中国使用云爆弹,苏联是对下层民众,普通老百姓保密了,但高层还是都知道的。如果高加索方面军撤到斯大林格勒,中国人使用云稗弹怎么办?那不给一勺烩了。
  对于中国国内的纷争,斯大林不感兴趣,纷争再大,也不会不用云爆弹的,不用云爆弹才真是希奇事。时机稍纵即逝,略一犹豫,局面就变成这样子了。
  只能命令高加索方面军抓住这最后的时机,必须在五天之内,行动起来,突破德军的干扰,撤退到斯大林格勒。
  至于撤退到哪里,斯大林站在那张大大的办公桌旁,仔细查看地图。其实不看,那里的地图也印在他的心里。
  无声的叹息了一声,斯大林心想,只有退到萨拉托夫、古比雪夫和奥仑堡一线,依托伏尔加河防守,才最稳妥。
  但是,一旦如此,斯大林格勒可就成了孤城,成为另一个列宁格勒了。中德军队会从四面包围它,中国可与德军不一样,在里海有一支小小的舰队,配合空中优势,伏尔加河的情势也不容乐观。那样的话,斯大林格勒就连水路交通也被断绝了……
  不过,暂时还毋须担心,没有攻克伏尔加河口城市阿斯特拉罕,中国舰队就不能进入伏尔加河,那里的守军不多,但在中德军队重视之前,还不会失守。
  况且,不如此又能怎么办呢?
  斯大林没有找到办法,他环视一周,也没有人提出意见。看来只有按朱可夫的意见行事,想办法消灭中国里海舰队了。
  剩下的撤退,就毋须斯大林操心了,他苦笑一下,苏军的撤退最熟练了。
  乌拉尔防线的苏军没有辜负斯大林的信任,连夜完满地进行了撤退。
  首先,苏军组织了敢死对,对两处豁口进行了牵制性进攻,这是佯攻,却进攻的很激烈,要把中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里,才会忽视苏军的行动,掩盖苏军的撤退企图。
  被拦腰截断的苏军守军,南段苏军被中军隔开,凭着两条腿在平原上是跑不过中军的,他们会留下一部殿后,主力撤向斯大林格勒;北段守军的选择比较多,但最快捷的,还是撤退到乌拉尔斯克,经铁路前往萨拉托夫,再转道古比雪夫和奥仑堡。
  计划即定,苏联人就趁着天黑,有条不紊地执行起来。
  果然,中军对苦战半月才打开的缺口十分重视,一直到黎明时分,才察觉不对,随即的侦察证实了这一点。
  此后,蔡锷调动大军,对苏军展开了猛攻,也是抓到了小猫三两只,苏军的主力部队已大部撤走了。接下来几天,中国空军轮番出动,轰炸撤退的苏军,迟滞其行动,并派出机械化部队衔尾追击。然而,从乌拉尔防线到斯大林格勒仅仅三百多公里,苏军提前出发一夜,又不断派出部队迟滞中军的追击。
  即便霍东阁遇到苏军迟滞部队,直接绕行,但打打停停,以战斗部队前行,或者遇到一片地雷区,总是要探测一番,到了,也没有追上苏军主力,反而在临近斯大林格勒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新鲜事,吃了个小亏。
  别说霍东阁,谁见到苏联人放出一帮狗,也不会放在心上。拜托,狗还能咬动坦克,你以为那是哮天犬吗?
  这种判断是正确的,狗是咬不动坦克,但狗身上的炸药包就不同了。损失了七八辆坦克,霍东阁也只好以BS的目光苏军主力越河逃窜了。
  西方方面军的战果没有预期的那么大,却也不是太凄惨,不会真是小猫三两只。中军乌拉尔河一战,共打死打伤苏军五万八千多人,俘虏十八万多,自己死伤一万九千多。
  其中,苏军的大半死伤都是空军造成的,尤其是最后撤退的时候,苏军为了抢时间,往往顾不得隐蔽,在白天行军,死伤很众。不考虑俘虏的话,陆军的战果不是很出色,毕竟苏军是有工事掩护的,进攻方火力再猛烈,也就一平手而已。
  八月初,中军大获全胜,突破乌拉尔防线,胜利与德军会师于伏尔加河河畔。
  还有一章...
  第139章
  八月三日,二十万乌拉尔苏军逃入斯大林格勒。紧接着,二十六万高加索方面军也窜入斯大林格勒,使被包围在该地区的苏军,一举超过了百万之众。虽然德军从西南,中军从东北,将斯大林格勒四面包围。但伏尔加河还掌握在苏联人手里。苏联人通过水路还与斯大林格勒守军保持联系。
  数量众多的守军,给进攻方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却也带来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给养。两路苏军的撤退,都是轻装疾行,抛弃了大批重武器和物资。即使通过延时引爆,摧毁了一部分,避免了资敌。但现实的情况就是斯大林格勒的供给压力大增。
  苏联人一面通过水路想前方运送物资弹药,一面向后方撤离伤员老弱和重要的机器设备,减轻负担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苏联工业生产力。
  八九月间的战斗,单调而进展缓慢。苏军在大幅度后退后,重新稳固了防线,而斯大林格勒的百万守军,也使德军的进攻困难倍增。
  如果不是进攻高加索A集团德军的一部尾随高加索方面军,接踵而至,只怕围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数量会比守军少不少。那时候,攻守之势多半会颠倒过来了。
  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德联合军事委员会才正式运转起来,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被任命担任的德方代表,中方代表则由陈庆良将军担任。双方在苏联战场的合作逐渐密切。
  由此,德军在苏联的形势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
  在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中国干脆修建了一条三百多公里的简易铁路,向西越过伏尔加河,直达德军补给中心,向东越过乌拉尔河,与中国在哈萨克的铁路网连接。
  大批军需物资源源不断的从中国运往苏联战场。除了武器弹药外,德国所需的一切物资都可以从中国获得。虽然物资从生产地,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才能抵达苏联。但物资输送途经地区,大都在中国境内,安全便捷。
  而且,许多的物资,如被服、燃油和食品,德国都是从中国进口后,再由德国运输到苏联战场。现在则可以从中国购买后,直接运抵苏联。不仅节约了费用,也节省了运力。德军的后勤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大半。
  有人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德军在苏联战场后勤无忧,各方面供给也丰富起来,士气终于恢复到去年同期,即德军士气的最高点。没有人再担心对战争胜负,苏联的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今年不能胜利,就打到明年,如此而已。
  除了把军需物资卖给德军外,中方也与德军进行了一些军事合作。起初,西方方面军只为德军的作战,提供些儿空中支援。中国空军与德国空军联合作战,是最初的合作形势。然后,西方方面军出动了两个师与德军合作攻克了阿斯特拉罕,使中国里海舰队能够顺流而上。封锁伏尔加河水路。
  在斯大林格勒以上,伏尔加河极为宽广,河面宽度多在十公里以上,没有水军很难封锁住该河。空军的轰炸在白天尚可,在夜里的效果就惨不忍睹了。这条水道一直是德军的心腹之患。
  九月初,中国舰队在伏尔加河上,与苏联伏尔加舰队连战了几场,终于凭着空中优势,越过斯大林格勒,开始封锁伏尔加河。苏联的往来船只一时间,大为减少。苏军想了很多办法,想消灭中国舰队,如,水鬼队、伪装运输船的攻击船队等,也炸沉过不少船,但都被很快就捞了起来,修复一新,重新使用了。
  苏联人也曾派间谍破坏中国在里海的造船厂,失败被捕的很多,但也有成功的,却都不解决根本问题。造船厂多投过保险,即使没有投保,凭着手中国防部的订单,也很容易取得贷款,很快就恢复生产了。
  到九月中旬为止,西方方面军并没有取得更多的战果,仅攻克了乌拉尔斯克。奥仑堡、奥尔斯克、萨拉托夫、古比雪夫都有苏军重兵把守,西方方面军攻势进展不大。
  八月,苏联狗和KV并列,成了装甲部队官兵最痛恨的两样事务。其中,尤以苏联狗为甚。KV重型坦克在猛虎改和猛虎反坦克炮列装后,已不是问题。但苏联狗始终是个祸害,目标不大,行动迅速。战士们就养成了射杀一切狗的习惯。
  后来,战士们一发现苏联狗,那狗肉就一定会出现在当天的餐桌上。苏军不使用狗炸坦克后,战士们也是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