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徐海东 >

第46章

徐海东-第46章

小说: 徐海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角帽一戴,我就光荣地成了红二十五军医院的护士了。”
  “这么说,你还是个小‘老革命’啦!”徐海东哈哈大笑着说。
  “首长真会开玩笑。”周少兰羞赧一笑说,“那次,军政治部决定不让我们‘七仙女’随军长征,多亏你救了我们,我们都说,‘徐副军长是个大好人啊!’”
  “好人吗?”徐海东笑了笑说,“蒋介石可说我是大坏人哪!还悬赏十万银元要铁人头呢!”
  “他越说坏,您就越是好!”
  “说得好!我也是个泥巴穷人,受过苦,遇过难呀!”徐海东向周少兰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父母和兄嫂,坦率、真诚地讲述了童养媳田德载改嫁的经过……
  周少兰认真地听着,不由自主地掉下泪来。
  徐海东凝视着周少兰的眼睛,问道:“哭什么?怎么还孩子脾气?”
  “你那痛苦的经历感动了我!我憎恨我的无知无能,不能给你慰藉和爱护……”
  徐海东看着这位“小老红军”那样天真、善良、温柔、不忍心去触动这含苞待放的出水芙蓉,但自己内心的热血在沸腾,低着头,怯怯地说:“少兰!——少兰!我要告诉你,我是个‘大老粗’,脾气不好,年龄又比你大,你——你嫌我吗?”
  徐海东的英雄事迹自从周少兰参军开始,就听说过;他的光辉和英俊的形象,在那次救“七仙女”时,就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对徐海东,周少兰除了崇敬之外,早就萌动了另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每天总想看见他,若见不到副军长来看伤病员,就到处打听他的行踪,直到获悉安全为止。现在,终于盼到这一天了,她心潮起伏,激动万分。但想归想,说出来却很难。她红着脸,扭过头去,看到蓝天白云,故意乖嗔地说:“我也没念过书,办事又幼稚……”
  “那就算我没说,我刚才逗你玩呢!”徐海东也板起脸孔,一本正经地对周少兰说。
  “不!不!我跟你,让我永远跟着你!”说着,周少兰向徐海东怀中扑过来。徐海东迎上去,两人紧紧抱在一起,两颗心跳着一个旋律,徐海东低声说:“我们永远在一起,永不分离!”
  两个月过去了。徐海东在周少兰精心照顾下,伤口基本痊愈。
  一天午饭后,徐海东久久地望着周少兰,一言不发。周少兰红着脸说:“你看什么?有什么好看的?都看两个多月了,再不说话,我不理你了!”
  “少兰!我衷心谢谢你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现在我能自由行动了,往后,你好好照看程军长吧!”
  一听说要离开,周少兰那双机灵的眼睛满含着依恋和担心。她深情的望着面前的徐海东说:“我走,就是不放心你,干脆等你伤口痊愈了,我再走吧!”
  徐海东喝了口水,亲切地说:“少兰,我这点小毛病用不着再照顾了,还是先照顾程军长为好。以后,我会经常过去看你的,你有时间也要常来我这看看,行吗?”
  周少兰有点心甜又有点害羞,没说话,轻轻点了点头。
  冬去春来。红二十五军转战于商县与商南之间的龙驹寨地区。一天,政委吴焕先用手拍着徐海东肩膀,开玩笑说:“老徐,有人在背后笑你哩!”
  “政委!你说说看,人家怎么笑我的?”
  “有人笑你长了四条腿!”
  “娘卖匹的!谁背后笑话我?”
  “别发火,你到底是不是四条腿?”吴焕先说着,就要去撩徐海东的大衣。
  “别开玩笑了!我两条腿,还挂花了一对!我是人,又不是牲口!到底谁骂的?”徐海东追问道。
  “看来,我不揭底,你是不会承认的!”
  “你揭底吧!我到底犯了什么法?”
  吴焕先笑了笑,说:“有人反映你和周少兰在冬天雪地里谈情说爱,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两人披着一件大衣,这不是四条腿吗?”
  徐海东嘿嘿一笑:“娘卖匹的!哪个混帐东西!真会编排。我们在外边,没有超过一个小时的时候。那天天冷,我把大衣给她披一会儿。”
  “这一披,披出情况了!”
  “什么谈情说爱,我这个泥巴人,不懂那一套,革命胜利了,我就娶她!”
  “未必等得太久!”吴焕先整了整衣袖说,“你身体不好,需要有人来照顾。周少兰聪明能干,吃过苦。我看呀!你要是娶她做老婆,是你的福气呀!早点把事办了,别让人家夺去喽!”
  “大敌当前,我知道应该怎么做!”
  “等到举行婚礼那天,我给你们当司仪,让大家热闹热闹……”
  二人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在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永坪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在军团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的关怀下,徐海东决定与周少兰结婚了。结婚那天,俩想买两块手绢交换纪念,可是身上只有五分钱,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俩想起在泾川为革命壮烈牺牲的吴焕先,如果他在人世,肯定要来参加婚礼的。当天晚上,他们在窑洞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周少兰拿着房东大娘送来的红枣招待客人。在徐海东建议下,周少兰改名为周东屏。第二天,徐海东目送周东屏去瓦窑堡红军医院工作去了。
  革命的种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撒下的时候并不是非得选择肥沃的土壤不可。只要有劳动群众的地方,不论是高山、也不管是丘陵,它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徐海东和他的战友们入陕五个月,取得了辉煌成就。作战上取得一连串的胜利,歼灭敌人近三个团兵力,先后攻占五座县城。红二十五军主力发展到三千七百多人,地方游击师、抗捐军发展到两千多人,并建立了四块根据地、成立了中共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五个县工委,发展了一批党员;先后成立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和两个县、十三个区、四十多个乡、三百多个村的苏维埃政权。根据地人口近五十万,耕地面积九十多万亩,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已初步建成。华阳一带传诵着这样一首歌:二月初六声炮响,警备二旅垮个光;华阳有了苏维埃,土豪恶霸一扫光;又分田地又分粮,穷人翻身把家当;吃饭莫忘红廿五,翻身莫忘共产党。
  1935年4月20日。南京蒋介石官邸。
  气氛异常严肃紧张,杀气腾腾。
  蒋介石怒目扫视着在座各位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
  庞炳勋、萧之楚垂头丧气,一言不发。自知六七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只能跟着徐海东部近三千人的屁股跑,愧对蒋总裁的信任,大气不敢吭。
  王以哲有些幸灾乐祸。红二十五军从东北军围攻下的鄂豫皖转移时,蒋介石嫡系将领,对王以哲等东北军说三道四。而现在呢?一支无吃、无住、疲惫不堪的“儿童军”在几万蒋之嫡系军队的追堵下,像条巨龙,来去自如。坐在蒋介石对面的国民党陕军首领杨虎城心里很矛盾。蒋介石向来不欣赏他的地方保护主义,对自己的指令,杨虎城总是打上三成折扣。徐海东来陕南已五个月了,不但没有及时被消灭,反而站稳了脚根,造成了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局面,自己也有责任。
  唐俊德却跃路欲试,表情激动。他是国民党驻郑州第九十五师师长,对红军一向不放在眼里,狂妄至极。这次,蒋介石要他来参加这个高级将领会议,是要他去陕南围攻红二十五军的。他恨不得马上飞往陕南,取回徐海东的头,到他的主子这儿邀功请赏。
  会场死一般沉寂。
  蒋介石思绪也很乱,不知从哪说起,把围攻徐海东部红军的最高指挥权给东北军的王以哲?不行。他会自行其事,借机发展自己;给第四十军军长庞炳勋?不行。他追堵无功,无以服众;萧之楚、唐俊德?不行。资历浅,难以当此重任。
  蒋介石最终不得不把目光移到陕军杨虎城身上。
  “杨兄!”比杨虎城年长六岁的蒋介石表面上很尊敬这位名震西北的地方实力人物,他温和地说:“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确定统一‘围剿’徐海东部‘匪军’的指挥权,我看如此重任,非君莫属呀!”
  “还是由王军长或庞军长担当,更为合适!”杨虎城方形敦实的脸,笑了笑说,“徐海东部红军,一支远来的溃不成军之师,却在我的辖区生根、开花、结果,我有责任!”杨虎城把“我的辖区”说得很重,意即让在座的所有人听明白,这次战役是在我的势力范围内,那么,最高指挥权,理所当然是我的。
  “徐海东是文明社会的一大害。他诡计多端,骁勇善战,非同仇敌忾,协同作战不能消灭。我在鄂豫皖不也没置他于死地吗?”一向孤傲、果敢的蒋介石,一提到徐海东的名字,不免也有些畏惧、心虚。因为,他早已领教过徐海东的厉害,尤其他的声东击西、昼伏夜行的游击战,更使蒋介石毛骨悚然。
  蒋介石马上意识自己有些失态,有失总司令的威严。他马上干咳两声,正色宣布命令:“王以哲部第六十七军三个师(即第一○七、第一一○、第一二九师),唐俊德第九十五师、庞炳勋部第四十军,萧之楚第四十四师、杨虎城部第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旅,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二旅,共三十多个团的兵力,统由杨虎城将军指挥,即日向徐海东部鄂豫陕边区发动‘围剿’,5、6、7三个月内将其完全消灭!”
  5月上旬,敌人“围剿”开始。第六十七军九个团和第九十五师三个团在雒南县城以东、以北展开,向南进攻;第四十四师四个团,由郧西上津向北进攻;第四十军五个团,陕军第三十八军四个团,由郧西上津向北进攻;第四十军五个团,陕军第三十八军四个团,由郧西上津向北进攻;第四十军五个团,陕军第三十八军四个团,警备第一旅两个团,警备第二旅两个团,特务第一旅两个团,则从南到北依次配置于安康、镇安、柞水、蓝田一线,在西面堵截红军。
  敌人气焰嚣张,杀气腾腾,徐海东和全体红二十五军指战员们,又面临着一场血与火的洗礼。不幸的是: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于5月9日在龙驹寨病逝。徐海东极度悲痛。早在1928年,他就和徐宝珊同志相识。他真切地感到,徐宝珊是一位平易可亲的领导人,他从不高谈阔论,不把个人意见强加于人,他总是满面笑容和同志们商量事情。他在军事指挥上虽不是强手,但在政治上、品德上,都不愧为大家的榜样!……今后该怎么办呢?徐海东想,军长重伤未愈,自己伤还没全好,还病着,也不能光靠政委吴焕先(此时,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一个人唱独脚戏,他暗自说:“我要尽力多多去工作!一定要使这支革命的种子转危为安!
  徐海东察觉敌人的企图后,于5月11日对部队进行了整训。红二十五军拟首先攻占山阳县城,创造有利的反围攻战场,由豫陕特委书记郑位三等领导豫陕游击师开展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山阳守敌有陕军一个营和一个保安团。14日红二十五军从三面攻城,敌县长和县政府官员弃城逃跑,盘踞在城东北苍龙山据点之敌,凭借坚固工事,固守待援。红二十五军攻击未克,遂改变决心,南下郧西地区。
  鄂北郧西。红二十五军临时指挥部。
  秦岭南麓的5月,虽是一片春意盎然,勃勃生机,但偶尔也有寒流的袭击。不管寒流多么严酷,也不可能挡住春天的脚步。
  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的主要领导同志正在研究怎样打破敌人的这次围攻。
  军长程子华忍着伤手的剧痛向同志们作了报告,中央红军一至三次反“围剿”,打得很漂亮,毛泽东总政委和朱德总司令运用了正确的战略策略。1930年冬,根据敌人采用“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围攻方针,毛泽东等在小布的战前动员大会会场上写了一副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以此为反围攻策略,先后取得黄陂、东韶战斗的胜利,粉碎敌人第一次围攻。
  程子华声调激昂、语气慷慨,两只缠着绷带的手,不时在空中比画,他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他继续说:“1932年2月,七倍于我军的敌人,改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围攻中央苏区,毛泽东同志提出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先后取得富田、白沙等五个大胜仗,迫使代陆海空军总司令何应钦狼狈逃回南京。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于1931年7月亲任总司令,随带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率十倍于我军的兵力,采用‘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法,分三路向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