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势中原 >

第32章

大势中原-第32章

小说: 大势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南商城 罗家凹 1947年9月4日
  就在顾祝同调兵遣将的时候,刘伯承、邓小平为创建根据地,已经指挥部队先敌在大别山实施了战略展开。
  各部队行动要旨如下:
  3纵应迅速攻占立煌,并侦察六安、霍山、舒城、
  芦江、桐城、潜山、太湖诸城准备占领之;
  6纵主力应迅速攻占光山、经扶,并侦察黄安、麻
  城、罗田、英山、浠水、广济诸城准备占领之;
  1纵应于攻克罗山后,以一部破袭平汉路,另以张
  才千部占领礼山、宣化店地区迫近平汉线活动,主力集
  结罗山地区待机;。
  2纵应攻占商城,相机占领潢川,并准备接替光
  山、固始地区防务,尔后即在光固商地区待机;
  高大的青枫树宛如一柄擎天巨伞为初秋的大地投下一片绿荫。
  绿荫,军政处处长杨国宇席地铺开油印地图,一边比照刘邓前几天下达的行动部署,一边用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符号圈点目前部队所到达位置,还不时往小本子*记一些需要军政处配合的工作要点。
  杨国宇本是个闲不住的人,难得这样坐下来。他圆头、圆脸、圆眼,加上个头小,整个身子都是圆的,就像绿荫场上的足球,只要部队有行动,他就一刻不停地奔波,一会儿冲到东南,一会儿问到西北,连驻地老乡婆媳吵嘴、夫妻离婚他也会去“插”一杠子。做调解工作。刘伯承为了能让他坐下来,曾几次督促他学点俄文,背背单同,以“消耗”过剩的精力,一举两得。他敬重“刘帅长”,照着做了。也算没白学,记住了俄语中把生过孩子的妇女叫“娃他母”,其余的全在忙忙乎乎中就饭吃了;而“毛病”却依旧,真真的“一举两失”。但此刻,他必须强迫自己坐下来,好好思谋思谋,否则他的军政处就要被来自四面八方的“球手”们争论、撕巴零碎了。
  形势发展太快了!
  短短几天,第6纵队(欠一个旅)已经拿下光山、经扶、麻城、黄安,正直抵长江北岸;第3纵队挺进皖西,如人无人之境,连克叶集、立煌、六安诸镇;第2纵队继占潢川之后,又迅速推进到固始、商城一线;第1纵队控制了罗山以南、光山和经扶以西广大地区;中原独立旅更是迫近平汉,兵临信阳……
  正如刘伯承所说:“我们要趁敌重兵追击尚未渡淮,大别山腹地空虚之际,迅速展开,广占地盘,来一个麻雀满天飞!”
  麻雀飞满天,窝还在下枫树下。
  几天来,物资统筹、伤员安置、车辆骡马使用、南下干部分遣、要枪支、要子弹……都把手伸向军政处。杨国宇真的忙成了个“球”。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多的野战军中,唯独刘邓在袖珍精干的指挥部里设了个军政处。当初杨国宇曾问成立这个处做什么,李达说:“刘邓首长历来主张机关要简化层次,但却又决定成立军政处,我体会有点像日本的不管部,协助首长管那些除了作战之外必须管又无人管的日常勤务。首长的意思让你去干不管部长。你挑几个人先把班子搭起来吧。”只三言两语,事情就这么定了。长期从事机要工作的杨国宇就从那个室内好似“台球桌”的狭小空间一下子跃到广阔的“足球场”。
  于是,野战军指挥部里就有了两个“大人”:一位是“邓大人”,一位是“杨大人”。直到1990年邓小平接见原第二野战军老同志时,一看到杨国宇,老远就笑着伸出手来:“你好呀,杨大人!”
  让杨国宇管“不管部”再合适不过了。他本来就什么事都爱管。“不管部”管的事情牵上挂下,吃喝拉撒睡,杂七杂八,形同乱麻,钝刀子不行。杨国宇的个性敢说、敢做、敢断,正好是把快刀,什么事到了他那里,保准“一刀”解决问题。当然,刀子太快有时受表扬,有时就免不了挨橹。杨国宇的另一个特点正好是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无论怎么批,晚上倒头准能打呼噜,转天醒来照样精神饱满得像打足了气的球。这一点,打从他跨进八路军129师的大门就练出来了。他是从红四方面军来的。刚开始,别人一提张国焘,就把眼睛对着他,好像他是机会主义“残余”。四川人又少,别人不称名不道姓,只管他叫“锤子”。他心里不舒服,要求回老部队。刘伯承说我也是刚来,人生地不熟,久而久之就会习惯的。他一想,是呀,刘伯承不也是四川人吗?就这么简单地想通了。
  杨国宇这会儿全神贯注,以致于走到身边的脚步声都没听见,直到邓小平叫了声“杨大人”,他才连忙站起来。
  “不错,不错。夏伯阳在动脑筋了。”刘伯承拍了他肩膀一下,又和邓小个并肩走去了。
  杨国宇望着刘邓的背影,心里犯嘀咕:首长在干什么?散步?每到一个新地方,刘邓都要转一转,一来散步,二来熟悉地形,以防敌人突袭,这已成老习惯了。可今天散步“散”得不对头,都出来好几趟守。邓政委站住了,回头看了看远处拴的几匹骡子,又继续往前走。是不是又要打我的算盘,准备再轻装?
  青枫树另一边有一块空地,张际春正在教一群战士擂稻谷。他做示范,战士们轮流学,结果洋相百出,不是连壳带谷擂成粉末,就是一糙下去砸个满天飞。张际春不急,再做示范。初秋的阳光仍很灼人,他的衣服汗湿得前心贴后背,更显得瘦嶙嶙的。
  部队初到南方,吃就是个大问题。总部即将断粮,派出去筹粮的张洞庭、张建涛带着一伙人很卖力气,跑了许多地方,挑回来的却是一筐筐稻谷。北方人吃不惯大米倒也罢了,可这一粒粒带壳的谷子怎么煮饭?张际春把总部为数不多的南方籍干部战士集合起来,问了个遍,也没有一个会擂谷的。在南方,这是婆娘们干的活。
  “吃大米的人不知道大米怎样脱壳,这也太不成话了。是不是呀?”
  张际春批评人总是这么柔声细语,批评之后必定再加上一句“是不是呀”。批评还要“商量”着批评,其实这正是他的魁力所在。
  没人会,张际春就亲自教。他挽起袖管,操起擂米褪,一捶一捶把黄灿灿的稻谷擂成白亮亮的大米,动作熟练得蛮像行家里手。
  刘邓大军的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由一人兼任,这在各野战军中独一无二。做政治工作,他能一下子抓住关键。军队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的创举,而营团以上设立党委制度则是张际春的倡议与实践。毛泽东知道后,立即首肯,推广全军实行,而后又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健全党委制》,使之理论化、制度化。做思想工作,张际春有句名言:讲大道理容易,说服人难。他的耐心细致出了名。日常生活,他扎在人堆里,外人分不出哪个是首长,整个一个“老炊事员”。行军时,他知道大家口渴,便常带着宣传队打前站,劈柴烧火煮上一大锅开水或稀粥,等部队一到,清凉凉的马上就能喝。宿营时,他从不占老百姓的内房,总是在堂屋里打地铺,和政治部的干部战士挤在一起。
  天突然阴下来,一阵大风刮得青枫叶纷纷落下。
  杨国宇连忙收拾起图纸,看见刘伯承、邓小平又朝他走过来。邓小平的眼睛还在不时地打量那几匹骡子。
  杨国宇憋不住,迎上前说:“邓政委,你莫再打那几匹牲口的主意了。再减,你和司令员都莫得骑喽。”
  刘伯承笑了:“杨国宇不简单,居然能猜出邓政委的心思。”
  正说着,李达带着柴成文急匆匆赶来。
  李达报告:“司令员、政委,敌情有些变化。”
  柴成文的情报处处长干得相当出色。长期的机要工作使他养成不留片纸只字的习惯,所有的情报全装在他那并不硕大的脑袋里,只要一张嘴便口若悬河:“根据侦察、截获和各部队提供的情报,敌罗广文兵团的10师已侵占宣化店,58师正由上石桥向商城进犯中,46师主力已经到达立煌、六安附近,张淦兵团已渡过陵沙河,向经扶方向推进……看来,敌人似已侦察到我野战军总部位置,正把三路重兵对准我们。”
  刘伯承:“敌人这样做就对头了。他气势汹汹把兵力对准我们,这就给我们放出去的麻雀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可以无忧无虑纵横发展,飞遍大别山。”
  “司令员分析得好。只要广占大别山区,我们实行宽大机动就有了广阔的回旋余地。”邓小平点燃香烟,摇着火柴棍略思,义说:“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我们有必要在这里打一仗。”
  刘伯承:“对头。这是我们进大别山后的第一仗,初战的成败将影响全局的发展。因此,关键问题是要选好打击对象。杨国宇,你刚才不是在看地图吗?借来用用。”
  杨国宇赶紧从兜里掏出油印地图。‘
  刘伯承接过来,歪着头看:“好家伙!杨国宇的地图像天书,上面尽是些天文符号。”
  邓小平凑上去看,吸到嘴里的烟来不及吐出,呛得边咳边笑:“我们的杨大人不愧机要工作出身。倘若把这张地图送到南京,蒋介石看了也不知所云。”
  笑了一阵,刘伯承指着地图说:“你们看,东线是桂系主力部队,他们在这里经营多年,不易对付;西线的中央系部队行动迟缓,我们暂时够不到;唯独这个滇军58师远道而来,人地两生,倒积极跑在前头。我看,咱们还是老办法,避强就弱,避实就虚,就打他58师!”
  邓小平:“四川有句土话,叫吃柿了拣软的,吃辣椒挑尖的,哪个好吃吃哪个。我同意司令员的想法,先打58师!”
  刘伯承:“参谋长,通知1纵、2纵和6纵16旅,立即向商城河风桥一带集结,围歼58师。”
  邓小平:“告诉总部的同志们,准备转移。我们牵_上敌人兜风去。”
  言罢,邓小平的眼睛又盯住那几匹骡子:“杨大人,我晓得你舍不得,舍不得也要轻装!”
  杨国宇还想解释,刘伯承制止说:“莫和政委磨嘴皮。大家能走,我和政委也能走。从红军到现在,我们的胜利就是走出来的。告诉同志们,胜利就在我们脚下,大家一定要挽紧鞋带,莫把鞋子跑掉喽!”
  第10章 问鼎中原
  鲁西南 沙土集 1947年9月8日
  沉寂多时的鲁西南骤然再爆枪炮,浓烈的硝烟再次遮盖刚刚挤出阴云的烈日。
  陈毅敞开杭纺绸小褂的胸襟,一只脚踏上吉普车,一只手呼哒着大蒲扇,招呼粟裕:“同志哥儿,西兵团重打锣鼓另开张,一登场就敲得热闹。这叫作开张大吉。”
  身材瘦小的粟裕轻盈地钻进吉普车,回手带上车门,叹气叹得像他眼窝儿一样深:“是哟。这一仗若再打不好,我粟裕将无法向中央交待。”
  陈毅知道粟裕此刻心情的沉重,但他更了解这个看似瘦弱的人内心底蕴的刚强与坚毅,因此也不接下文,只吩咐司机:“开车!”
  阴雨连续经月,鲁西南大地一片泥泞。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的敌第74师师长张灵甫的这辆黑漆黑皮篷军用吉普,载着华东野战军两位巨头,犁开一路浊泥,飞舟似的疾驶。
  一个多月以来,华野西兵团就是在这样的泥泞中跋涉,迎来了解放战争的第二个雨季。
  华东野战军声名赫赫。1947年1月由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时,陈毅、粟裕统帅的门个纵队连同军区武装总兵力达60万以上。短短的几个月,华野纵横驰骋于鲁南和鲁中,连战连捷,仅鲁南、白塔埠、莱芜、泰蒙、孟良崮战役就歼敌20个师,毙、伤、俘敌达19万之多。部队装备全新,蒋介石送来的美式卡宾枪之类已算小意思;缴获了大量的山炮、野炮、榴弹炮,加上汽车、装甲车,已经使野战军组建了一个特种兵纵队。
  那时的华野多牛啊!部队行军相遇互问:
  “哪部分的?”
  “七战七捷!你们呢?”
  “天下第一团!”
  蒋介石咽不下这口气。为了消灭华野共军,拿下山东,打通津浦与渤海通道,他在南京军官训练团摔了帽子:“沂蒙山区之战,是我们革命军人生死存亡所关的一战。挽回颓势,把握胜利,就要从这一战开始。我决定把全副精神用在这个战场上!”
  6月25日,国民党军队以九个整编师共25个旅的兵力,在莱芜至蒙阴不及100华里的正面摆成密集方阵,步炮协同,空地配合,再度发起凶猛险恶的重点进攻。
  一时间,鲁中山区陷于狼烟火海。
  这就是战争。它的无情与残酷骤然降临到陈毅、粟裕面前。
  恰在华野危急关头,刘邓大军突破黄河防线,鏖兵鲁西南,分兵外线作战的华野陈、唐兵团和叶、陶纵队切断津浦路,以势如破竹的猛烈攻势迫敌改变部署,停止东犯,从进攻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