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56章

四书五经合集-第56章

小说: 四书五经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行为呢?
  是矛盾,但却有辩证的思想在内: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公西赤做大使“乘肥马,衣轻裘”,有的是钱财口粮,所以孔 子不愿给他锦上添花。原思做总管别无外快,所以孔子要把该给 他的一份给够,实行按劳取酬。至于原思自己觉得太多,消费不 了,那就把多的部分拿去送人吧,送给乡里的穷人,也就算是 “用急”了——雪中送炭。   从这两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圣人的处事,既讲原则而又区 别对待,既做官又是温厚长者。同时,在生活事例中随时教育学 生,体现出为人师表的本色。
  平凡之中见精神,正是在这些生活小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圣 人不平凡的风范。
  ………………………………………………
  不要搞“血统论”
  【原文】
  子谓仲弓①,曰:“犁牛②之子驿且角③,虽欲勿用④,山川其 舍诸③?”
  【注释】
  ①仲弓:即冉雍,字仲弓。②犁牛:耕牛。③驿且角:驿  ,赤色,周朝以赤色为贵。角,指角长得很周正、④勿用:指不用 来作祭扫用的牺牛。古代祭扫不用耕牛,因此,耕牛不如牺牛贵重。⑤ 其舍诸:其,同“岂”;诸,“之乎”二字的合音字。
  【译文】
  孔子谈到冉雍时说:“耕牛生的小牛长着赤色的毛和周正的 角,虽然不想用它来作祭祖,山川之神难道肯舍弃它吗?”
  【读解】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冉雍的父亲地位低贱,而 冉雍本人却是被孔子视为“可使南面”(《雍也》),即具有帝王之 相,宜于做官的人。所以,孔子在这里以耕牛所产的小牛作比拟, 意思是说,虽然是够不上做牺牲的牛所产的小牛,只要长了一身 漂亮而高贵的红毛,一对周正的角,那还不是可以做牺牲。同样 的道理,冉雍虽然出身低贱,但只要他有做官的才能,为什么不 可以做官呢?
  推而广之,出生不由己,关键重在自身的才能和表现。所以, 不能“唯成分论”,按家庭出身选拔人材;不能认为“老子英雄儿 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一言以蔽之,不能搞“血统论”那一套。
  圣人反“血统论”,这倒是一个新鲜的发现。
  另一方面,天生我材必有用,像“犁牛之子”那样,虽然你 不愿意用它来祭祀,山川之神也不会同意的。那不就弄得来人神 共怒了吗?同样的道理,像冉雍那样“可使南面”的人材,你不 用行吗?那也是不行的。是真金子就会发光,是真英雄就总会有 用武之地,你要想埋没也是埋没不了的啊!
  所以,不要自卑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好,不要担心世无伯乐,只 要你有真学问,真本事,真才能,就总有大展宏图的一天,谁想 压制你,埋没你,就连天地鬼神都不会答应的。
  你相信这一点吗?
  ………………………………………………
  贵在坚持
  【原文】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 ①不违仁。其余则四月至焉而已矣。”
  【注释】
  ①三月:与下文的“四月至焉”相对,“三月”指长期,不一定实指三个 月,“日月至焉”指短时间,偶尔。
  【译文】
  孔子说:“颜回嘛,他的心长期不违背仁道。其余的学生就只 有在短时间里做到了。”
  【读解】
  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
  难就难在这“恒心”二字。换句话说,叫做“贵在坚持”。
  举凡做事、学艺、锻炼身体,世上事几乎无不适应这一规律。 而圣人所说,更是进德修业的大问题—-仁心的修养。
  毛泽东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不做坏事。”
  不难的是“日月至焉”,难的是“三月不违仁”。
  就像用柴草点火一样,只要有火,柴草就容易被点燃。我们 的心也是这样,只要有“仁”的引导,就容易被感动。所谓“良 心发现”,即使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也总有仁慈的一瞬间,其 他人就更不用说了。但是,要保持柴火不断地燃烧下去,那就得 不断添加柴草。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要么缺柴草,要么懒得添 加,所以很少有能使火焰长久不熄的。只有像颜回那样的人,才 能够做到一直不断地添草加柴,使火焰熊熊燃烧。
  这就是“三月不违”与“日月至焉”的区别。“三月不违”是 仁者本色,“日月至焉”是良心发现。仁者本色是“一辈子做好事, 不做坏事”;良心发现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要修炼成仁者本色,就得不断添草加柴,贵在坚持,恒心永 在。
  ………………………………………………
  安贫乐道的典范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①箪(dan):古人盛饭的圆形竹器,类似筐。
  【译文】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读解】
  颜回乐什么?
  当然不应该是乐竹篮子装饭,瓜瓢喝水,也不应该是乐那贫 民窟里面的小巷子,而是另有所乐。至于到底乐什么,孔子在这 里没有说。
  不过,我们可以从夫子自道的一段话里找出答案。 在《述而》篇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 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不仁义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 像天边飘浮的云一样。”
  这一段夫子自道实际上与他对颜回的描述极其相近,只不过 明确地点出了主题,这就是“义”。如果不“义”,就是再富贵也 没有意思,相反,只要心中有“义”,就是吃粗茶淡饭,睡觉连枕 头都没有,那也是快乐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作为孔子的第一高徒,颜 回和老师一样,都是以“义”为乐。这个“义”,也就是仁义、道 义。所以,孔子也好,颜回也好,都是因为心中有了仁义,有了 道义,才能够安于贫困。说到底,也就是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 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
  当然,孔子、颜回都是圣贤级的人物,风情高达,所以能做 到安贫乐道,对我们一般人来说,要修养到那个境界可真是难得 很,也就只好“不堪其忧”了罢。
  ………………………………………………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原文】
  冉求①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②”
  【注释】
  ①冉求:孔子的学生,字子有。②画:画界为限,引申为止。
  【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因为能力不够。”孔子说:“能力不够,会在中途走不动了的时候停止,可你现在却是 画地为牢,根本就没有出发。”
  【读解】
  走不走得到是能力问题,走不走却是态度问题。
  画地为牢,裹足不前,这是知难而退,自甘堕落。所以孔子 深恶痛绝,当面驳斥冉求的说法。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背登攀。”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那, 只要肯立志,坚决地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走到哪。 步算哪一步。换句话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事实上就总会有 所收获。相反,凡事太功利主义,还没有开步就问终点何在,利益何在,期望值太高,大迫切,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结果便很 容易画地为牢,自己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甚至裹足不前,打 退堂鼓了事。
  冉求正是想打退堂鼓,所以圣人予以激励,要求他开步向前走,哪怕“中道而废”,也比停步不前好。
  ………………………………………………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
  【原文】
  子游为武城宰 ①。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② 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③之室也。”
  【注释】
  ①武城宰:武城的地方官,相当于武城县的县长。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 南。②澹(tan)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千羽,武城人。③偃: 子游性言,名偃,字子游。
  【译文】
  子游做了武城县的县长。孔子问他:“你在武城发现人才了 吗?”子游回答说:“有个叫偃台灭明的人,走路不抄小道,不是 公事,从不到我住的地方来。”
  【读解】
  走路不抄小道就是不走捷径,引申出来的意思,也就是我们 今天所说的不走后门。
  因为不走后门,所以也用不着拉关系,用不看到长官的家里 去搞“勾兑”,联络感情。   这是什么样的人才呢?
  这是行为端正,廉洁奉公的人才,而不是我们今天很走红的 “公关”人才,也不是在官场中兜得很转的那些特殊人才。
  这种人才在政治清明,风气很正的时代是可以一展宏图、飞 黄腾达的。但在政治不怎么清明,风气不正的年代里就有一点不合时宜了,很难把官做得大,做得长久。
  子游欣赏这种人才,说明子游为政比较清明,子游的县衙门 里风气也是比较正的。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这不也是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吗?
  所以,偃台天明的确还是一个人才。
  ………………………………………………
  不自夸,不居功
  【原文】
  子曰:“盂之反①不伐②。奔而殿③,将人门,策其马,曰:非 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①孟之反:鲁国大夫,又称孟之侧。②伐:自夸。③殿:殿后, 走在部队最后面。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兵败逃跑时他殿后,快入城门时, 故意鞭打着他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而是我的马跑不快呀!’” 
  【读解】
  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鲁国与齐国作战,鲁军大败,作 为统帅之一的孟之反留在后面掩护大军撤退。当大家都安全撤回 而迎接他最后到达时,他却故意鞭打着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 而是我的马跑不快呀!”
  孔子因而赞扬他不自夸的谦逊精神。
  其实,孟之反不自夸,谦逊只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还在于 他不愿居功,以免引起其他将领和同僚的妒忌。
  谦逊也好,不居功以免妒忌也好,都是立身处世的艺术。尤 其是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下,不锋芒毕露,不居功自傲的确是 非常高深的修养。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够做到不争功就不错了,哪 里还能把自己本来就有的功劳推到一边去呢?
  正因为孟之反将军有这样高深的修养,所以就连圣人也对他 大加赞赏。
  ………………………………………………
  口才可以免祸
  【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 ①而有宋朝②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 矣!”
  【注释】
  ①祝鮀(tuo);卫国大夫,字子鱼。据《左传》记载,他很有口才。 ②佞:口才。③宋朝:指宋国的公子朝,以美貌著称。《左传》昭公二 十年和定公十四年都有他因美貌而惹祸的记载。
  【译文】
  孔子说:“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却有宋国公子朝那样的美貌, 是很难免祸于当今社会的啊!”
  【读解】
  反过来说,如果既有宋国公子朝那样的美貌,又有祝鮀那样 的口才,是不是就可以免祸于当时的社会了呢?
  也许是吧。
  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当谋士陈轸与张仪同在秦惠王 手下任职时,张仪向秦王中伤陈轸,说陈轸向楚国提供国家机密, 并准备投降叛国到楚国去。秦王于是把陈轸叫来,要他解释解释 这是怎么一回事,说得清楚没事,说不清楚则把脑袋留下。陈轸 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如果我真向楚国出卖情报,楚王会用我吗?” 接下来,陈轸向秦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楚人有两个妻子,另 一个男人去勾引他的妻子。当这人去勾引年龄稍大的妻子时,遭 到了痛骂,当这人去勾引年轻一点的妻子时,却获得了成功。不 久,这两个女人的丈夫死了,当有人问那个男人要娶哪个女人做 妻子时,那个男人却说要娶年龄稍大一点的做妻子。因为他认为 那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做妻子才可靠,而那个年轻一点的,既然可 以背叛她原来的丈夫,不也同样可以背叛新的丈夫吗?讲完这个 故事后,陈款对秦王说:“如果我真向楚国出卖情报,不就像那个 年轻一点的妻子吗?楚王怎么会信任我呢?”秦王觉得陈翰的说法 很有道理,便更加信任陈轮,而不理会张仪的中伤了。
  这就是口才免祸的实例。而这一类的例子,在历史记载中可 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