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李小龙映画 >

第1章

李小龙映画-第1章

小说: 李小龙映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李小龙映画
  作者:师永刚  刘琼雄
  内容简介:
  《李小龙映画》是作为李小龙诞生六十五周年的特别纪念图书。本书是具有永不言败的东方精神的功夫之王李小龙传奇一生的私家图典。这位在逝世接近30年后仍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21世纪廿大偶像人物”的华人,对世界影坛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他的早逝为影迷们留下了传奇式的遗恨。李小龙在三十二岁那年离奇去逝,死因至今仍是一团疑雾。他死在香港女影星丁佩家中。他的死与他的生一样成为传奇。VH1在选出的史上“200个最伟大流行文化偶像”中,李小龙榜上有名。英国电视台Channel4举办的“史上最伟大电影明星”选举中,最后100名入选演员的名单里,李小龙也与成龙双双上榜。李小龙不仅有着震惊国际的武术造诣,更是功夫片的鼻祖,加上他传奇的一生,所以成为少数未夺过任何奖项就成功入选的已故演员之一。
  正文
  人物介绍
  本名:李振藩
  昵称:Bruce Lee
  生卒: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
  出生地:美国旧金山
  身高:173厘米
  体重:64公斤
  代表作:
  《唐山大兄》(1971年)
  《精武门》(1972年)
  《猛龙过江》(1972年)
  《龙争虎斗》(1973年)
  《死亡游戏》(1973年)
  序:李小龙对我的影响
  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制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口述:周星驰
  十多岁时我开始注意李小龙。那时,大概是李小龙死后两三年,我喜欢看他的作品,原因当然是欣赏他凌厉的拳脚功夫,及后阅读到有关李小龙的资料,其中很多提及他生前在美国的事迹,才知道他原来是教拳的,并且自己创立了一个门派。他很明显并非一般的武打明星,他其实是一位武术家。我对功夫一向很感兴趣,所以顺理成章地把李小龙视为我的偶像。
  少年时因为要模仿李小龙,学生时期亦曾买了个沙包,挂在狭窄的家中练拳而给母亲骂。有时亦与同学聚在一起,谈论李小龙,一直谈过不休。
  为了李小龙,我曾经储钱学功夫,然后全拿去学了三个月的咏春拳。那时我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没有收入,只是把零用钱省下。李小龙的师兄(编注:即黄淳梁)在咏春拳界中是相当有名气的,我便是跟他学了三个功夫。但我经济能力有限,只能够学三个月,体力上虽然进步许多,但我已经没有钱再学了。
  李小龙的经历,有很多的地方都是开创历史性的。尤其是他在美国那段日子,一个中国人去到美国这个异地,然后看转了一件事,就是功夫,以后便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去做,到最后使全世界人都知道功夫是什么。这是一件非常传奇的事,因为在李小龙之前,除了在香港及中国人的社会外,外边的世界是未有人知道功夫是什幺。是李小龙向外国人提出了‘功夫’这两个字,然后功夫再美国或外国才打开新的一页。他给外国人了解,功夫是代表中国武术的。
  以前有一套外国电视片集亦叫做《功夫》,原是找李小龙做主角的,李小龙最先提出这个题材,本以为他自己也有演出的机会。但最后他们找了一个完全不懂功夫的外国人当主角。后来功夫大人,李小龙才返港,再在香港的电影界发展。其实那时香港是他最后才下到来发展的地方。他是看得很准的,功夫这事物,在西方是很新鲜的东西,一定是有可为的元素,其实像李小龙这样的一代宗师,无论在哪里,总之有机会给他发挥,在哪个地方都不重要,当然在荷里活用功夫打出名堂,才是他首要的选择。
  我是十分推崇李小龙,他并不单只是一个武打明星,只是给你看些打斗功夫,如果看深入些,李小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人,对于年青人来说是很值得效仿的。他有眼光、有毅力,以及证明人只要集中做好一件事,才可成功。即是说,当你看准了一件事,自己投入兴趣,然后便勇往直前。一生人能够成功做一件事,已经很好了!
  并不是他做一件事,便启发我去做一件事,而是他的创新精神,使我要力下奋斗之心,更明白奋斗的过程呢感并不能一下子可取得成功,可能是十分曲折,于是,在潜意识中,便产生了李小龙精神这种思想。你会很自然地便知道你会怎样做。
  人要创新,有时在高峰只有尽力而为。李小龙对我的影响,可以肯定在过去的日子是很重大的,我相信他对于其它的年青人也一定有同样正面的影响,这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我才看回李小龙的书信,有一本书披露了李小龙与朋友的书信来往,那些信是他写给朋友,内容使我很感动。他在一封信中这样写的:“虽然我现在只是在一间武馆内教拳,并以此为生,而且很多学生都没有钱交学费的,但我相信我做这样的事(教功夫),将会在全世界,他日一定是一个大热的事。”
  他就是抱着这个信念,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可以看到李小龙这个人是怎样的。当时他可说是很潦倒,几乎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但他有理想,相信现在做的事,一定是将来最成功的事。这就是李小龙坚守的信念,是为人最难得的事。
  这回事说是容易,但做起来却是很难的,坚毅的性格,对年青人是有莫大的启发性。我自问也做不到。我也有很不开心的时候,很失败的日子,在这些挫折的日子里,我自问亦不能如李小龙般有这样的精神。就是工作或事业最低潮的时候,我还觉得自己一定做得到,这样很难的,我自问是做不到!
  周星驰觉得李小龙的伟大之处是他的成就及经历,正是年青人的好榜样。有创意、启发性,以及看准一件事,全力做到成功为止,这是李小龙的伟大之处。
  撰文:《明报周刊》记者刘倩瑜
  此为周星驰接受《明报周刊》专访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一、幼龙降天 震来锵锵
  李小龙出生于战争时代,1940年11月27日,那一年正是中国饱受日本侵略带来苦难的时候。但非常幸运的是,李小龙丝毫没有受到战争给他带来的影响,那些流离失所、家人四散、挨饿受冻的日子从没有进入他的童年生活。
  他出生在美国三藩市(旧金山)的唐人街一家医院中,成为李家的第二个儿子。
  李父为儿子取名“李振藩”,希望他将来有所成就,能够“声振三藩市”。这个寄托了美好愿望的名字真的给他带来了好运气,三十年之后,他甚至超越了这个名字所表达的涵议,他飞得更高,声名远播。
  父母希望在美国出生的李小龙能够办理美国出生证,以为日后的家人可以申请移民美国铺下方便之路。等到李小龙的义父刘义南为李小龙办理好了美国出生证,在李小龙半岁时,李家方才举家回到香港。
  三个月大的李小龙,还在美国的时候就参加了一部电影的拍摄,扮演一个“伯伯”的女儿,这部电影叫作《金门女》,由关文清导演,曹绮主演,李小龙的父亲也是电影中的一个主要角色。所以李小龙曾说:“我一出生就拍电影了。”自此,他像和电影结了深厚的缘分。
  李小龙的童年时期,正值父亲李海泉当红,当时的李海泉还有“财主”之称。所以,那时候的李家经济富裕,生活无忧,李小龙的童年过得愉快而充实。
  由于父亲的声望,李家就像一个“粤剧学校”一样,拜师谈艺的人来得很多,每天都会很热,他不愁没有好玩的去处。李小龙在家闲着的时候就看着父亲与他的几个弟子一起讲戏、排戏、练功,或者看哥哥姐姐们与他们的朋友一起练书法、做游戏;要么一个人独坐一角看连环画、小人书。爱读书、藏书的习惯似乎也是从这个时候形成的。
  与父亲一起去戏院看戏,或者同他一起到九龙京士柏公园一起练功,也是李小龙童年的两个重要生活。那时他向父亲学会了太极拳,每当李海泉心血来潮时,还常常要他耍几招给他的那些长辈们瞧瞧。
  由于受家庭环境和父亲李海泉的影响,以及习武、当童星的特殊生活经历,李小龙在童年时期就贪玩、好动。他不但喜欢搞恶作剧,打抱不平,而且喜欢打扮,十分在意自己的仪表。除了练武术,李小龙还非常喜欢跳舞,他最拿手的是“ChaCha”,还曾获得过香港“ChaCha”舞的冠军,日后他到美国,开始的时候就是以教人跳舞谋生。
  二、少年心事当拿云
  一个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确地去“指导”自己向正确的道路迈进。
  所以,人应该不断地维持自己的尊严,尊严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促进自己的工作效果。
  不但这样,我们每天要重复估计自己的潜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2003年,城寨录像推出了一套名为《龙影童真——李小龙童年电影缅忆》珍藏版VCD,收录了李小龙童星时代参演的三部电影:包括有当年令他崭露头角、担纲主演的《细路祥》,以及同萧芳芳合作的《孤星血泪》及《苦海明灯》。套装还附送一条串上李小龙铜像的纪念电话绳及三张黑白照片。这是为了李小龙逝世三十周年而制作的纪念片,三张VCD,第一批只印了一万张。
  青少年李小龙在香港的时期拍摄了大量电影,他是那个时代主要的童星。
  李小龙经常跟随母亲去片场给参演电影的父亲探班,他爱表现的个性总能引起片场中的人的注意。耳濡目染之下,他对表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很快有机会做了演员。他是粤剧名丑的儿子,这一身份本身也是一个噱头,因此李小龙演戏的机会接连不断。1946年,只有6岁的李小龙即参演了《富贵浮云》,正式成为一名童星。
  不过让李小龙广为人知的电影还是两年之后的《细路祥》,他是电影的主角。细路祥在善、恶之间徘徊的命运是这部电影的线索。这是一部社会教育电影,有很浓的说教气息,“细路祥”的命运走向是电影观众最为关心的事情。李小龙的表演得到广泛的认可,他在这部电影的演出中首次使用了“李小龙”这个名字,而在此之前,他一直使用的是“小李海泉”、“李龙”等艺名,就像只是父亲这个粤剧名丑的衍生物。
  李小龙做童星的时候,和他的父亲合演过几部电影,包括第一部《富贵浮云》。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许多的演员也来自于戏剧界,其中的粤剧名伶除了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还有马师曾、红线女等人。
  李小龙也乐于在电影中客串演出,因为他觉得在电影里可以扮演各种有趣的角色,可以是“牛鬼蛇神”,也可以“刀枪不入”,还可以满足他喜欢的“打打杀杀”——况且,还有无数的观众将会看到他高强的武功。
  李小龙童星时代的电影作品,角色比较雷同,他多数是扮演街头少年,怎样从好勇斗狠的小流氓改过自新,走上正道的,突显出电影的社会教育功能。这方面的代表作有《人海孤鸿》。
  李小龙和那个时代香港许多著名电影人都合作过,导演如李铁,演员如吴楚帆、黄曼梨等人。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电影界的长青树薛家燕,以及影后萧芳芳都和李小龙是同一个时期的电影童星。
  而《雷雨》是李小龙一生中惟一的一部文戏。他在电影里扮演周冲,一个思想进步的青年。
  三、幽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满,一味以为自己了不起,于是便缺乏上进心了。另一种人则太不知足,贪得无厌,毫无自律可言,更谈不上自我警惕。贪婪的人无法掩盖他自己丑恶的面目,他的身体是透光的,他生活在戏剧化的人生里,结果使自己陷于不能自拔的深渊。
  1959年5月17日,时年18岁的李小龙离开香港,只身前往美国求学。对于这次离港去美,也曾有过许多猜测,其中之一便是说李小龙接到江湖追杀令,是为了避祸而逃离香港。这个传闻,后来被李小龙的堂姐李秋勤证实。
  虽然美国是李小龙的出生地,但依然是异乡,初到美国的李小龙还是面临着生活来源的问题,他和其他华人子弟一样,开始了在美国的半工半读生涯。最开始,李小龙凭借自己香港恰恰舞冠军的本领,在旧金山开班教授跳舞,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随后,他就读西雅图的爱迪生技术学校,开始在一些餐厅做侍应生。
  在西雅图的日子过得比香港艰苦,但读书之后,李小龙学习刻苦,每日的时间精力都放在读书与研习武艺之中。他甚至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中国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