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李时珍评传 >

第7章

李时珍评传-第7章

小说: 李时珍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里日岩顾问顿首书”。突出“同里”关系,并以“顿首”自谦,显然顾问
未以老师自居。特别是顾李二人到了晚年,情谊甚笃,常形影不离。传说顾
问做梦都在同李时珍对诗。顾云:“远山隔林静”,李对:”明霞对客飞”。
二人讨论学问,思想亦相投,《蕲州志》载,李时珍“与顾日岩晤言相证,
深契濂洛之旨”。(《蕲州志》卷十一)李时珍从顾问那里受到的教益,主
要是在文史知识、哲学思想方面。李时珍从顾家获得的帮助有两方面:一是
“二顾”学识渊博,李时珍可同他们相互问难,共同切磋,增长才智;二是
顾家有大量藏书,足供李时珍随意查阅。
蕲州城的郝家,也有两弟兄。兄郝守正,进士,官至怀庆知府。离官归
隐,组织编撰《蕲州志》。弟郝守道,好医术,曾游历京师、山东、江淮等
地,广泛罗致医药著作,藏书甚丰富。他爱好医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济世益
民,纯粹在寄托雅兴,以利养生长寿。由于李月池同郝家常有往来,交谊较
深,李时珍也受到郝家的器重,他家的医药藏书可供李时珍不时借阅参考,
这对李时珍的研究工作无疑有很大帮助。李时珍善于虚心求教,也常与郝守
道讨论医理、药理。他注意吸取别人之长,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
想认识水平。郝守道无疑是李时珍自学成才的良师益友之一。
李时珍的师友肯定不只顾郝二家,从现有资料看,留下姓名的很少,对
他自学成才有帮助的,再无从查考了。只有为《本草纲目》作序的王世贞,
算是他的一位特殊朋友。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
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他比李时珍小8 岁,但成名较早。才识渊博,是明代
文人“后七子”之一,主盟文坛20 年。任过湖广按察使。李时珍同王世贞初
次见面是在万历八年(1580)九月,那是去请他为《本草纲目》写序。关于
这次见面的情况,王世贞在《本草纲目序》和他的诗集中留下一些有趣的记
载。在《序》中王世贞写道:”楚蕲阳李君东壁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留饮
数日,予窥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
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当时,李时珍已63 岁,因操劳过度,身
材枯瘦,面容憔悴,但精神饱满,谈话甚有风趣,给王世贞以不凡的印象。
由于谈话很投合,留饮数日,并欣然同意为书作序。①
有趣的是,王世贞对这位初次见面的朋友居然写了《赠李时珍诗》,同
他开玩笑。诗前题词曰:“蕲州李先生见访之夕, 即先师(按:指著名女道
士昙阳子,死于1580 年九月九日)上升时也,寻出所校定《纲目》求序,戏
赠之。”原诗是这样:
李叟维肖直塘树,便睹仙真跨龙去。
却出青囊肘后书,似求玄晏先生序。
华阳真隐临欲仙,误注本草迟十年。
何如但附贤郎舄,羊角横抟上九天。
——《弇州续稿》卷十
诗的大意是说,李老头骨瘦如柴,好似直塘镇上的枯树, 快成仙的样子,
却还著书来求我写序。当年华阳陶真人(弘景),为了注《神农本草经》,
耽误了10 年成仙的机会。要是早将修本草的重任交与你家贤郎,岂不正好同
我先师一道入仙境。诗中所说的“贤郎”,王世贞自注云:“君有子为蜀中
名令。故云。”
为什么王李二入学术兴趣本不相同而又能一见如故,赠诗为戏呢?这不
能不从他们谈话的内容上找原因。原来王世贞晚年隐居弇山园,自号弇州山
人,对道家养生成仙之术很有兴趣,居然拜女冠昙阳子为师。昙阳子之死,
他看作是升仙。自己也在研究仙丹,玩味《丹铅厄言》。撰写《弇山厄言》。
见到《本草纲目》喜出望外。故在《本草纲目序》中写道:”予方著《弇山厄
言》,恚博古如《丹铅厄言》后乏人也,何幸睹兹集哉。”《丹铅厄言》是
谈道教炼丹木的书,涉及许多炼外丹的药物,王世贞未必完全弄得清楚;不
少炼丹药物,李时珍都有深入研究。载之于《本草纲目》。王李二人从昙阳
子升仙,谈到仙丹木,由仙丹术深入到炼丹药物,显然谈得相当投机,互相
引为知音,所以一见如故。王世贞对李时珍的科学成就的取得未必有什么帮
助,但他为《本草纲目》写的那篇有名的序,对此书的出版、流传无疑起着
相当作用的影响。
李时珍自学成才过程,最值得效法的是他虚心拜知医识药的农夫、樵夫、
药商、铃医为师的精神。在这方面虽然没有国下多少文献资料,却有不少动
人的口头传说。不妨介绍一个《千里拜师》的故事,以见一般。有一年, 蕲
州城里一位四川商人来请李时珍看病。时珍一看,这是人们说的不治之症,
估计活不了多久,怕他死在外乡,便开了一个药方,叫他路上服用,早日回
川。不料,过了一年,那商人又来到蕲州,红光满面,身强力壮。李时珍一
见,吃了一惊,忙问:“是哪位神医的仙丹妙药治好了你的病?”商人回答:”
全凭你的药方,我才拖着病躯到了夷陵(今之宜昌)。遇到一位人称小华佗
的医生,他问我可曾服药?我说是服了你给我开的方,好容易才到了夷陵。
小华佗看了你开的药方,起初频频点头,继而摇头微笑。后来他在你开的药
方上加了两味药。我服用这个药方,不到一个月,病就全好了。”李时珍听
了,昼恩夜想,不知是加了两味什么药,决定亲自去拜访这位名医。到了夷
陵,他先不露身份,只诚心求小华佗收他为徒。他每天为小华佗磨墨、扫地,
格外勤恳朴实,终于取得小华佗信任,然后才告诉他到夷陵拜师的由来。小
华佗指出:“你下药虽有画龙之功,却无点睛之术。”于是告诉他那两味药
和加这两味药的道理,李时珍满意地谢师而归。
三、刻苦读书
李时珍自学成才,一靠亲自进行药物调查,拜能者为师;一靠发奋忘食
地刻苦读书。他认真地钻研了大量的古代学术著作,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思想。所读的书有上千种。
李时珍家庭并不富裕,难于购置大量参考书。他读的书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他家几代人从医,父亲和他都是秀才,儿子成了进士,经济上虽然不很
宽裕,但必要的经、史、子、集和医药书籍,只要蕲州、黄州、武昌所能买
到的,他家还是买有不少。尽管很不齐备,毕竟为他编写科学巨著准备了常
用的参考书。
自家的图书资料不多,只好向外借阅。他在楚王府和太医院期间,借阅
到一些珍本。当年的王府,除受朝廷封赏土地、山林、钱财外,也受赏赐文
物、图书。王公们附庸风雅,往往刻印图书互赠,所以王府里有不少珍贵图
书,是市上买不到,民间看不着的。太医院虽是皇家御用医疗机构,因其太
医多是世袭,故有责任对医家子弟进行医学专科教育,任命教师,规定课程,
每季考试,所以那里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有些也是坊间难得的珍本。不过,
李时珍在楚王府和太医院工作时间不长,所能见到、读到的书是十分有限的,
远远不能满足编撰科学巨著的需要。
李时珍一生主要时间的生活范围是在蕲州家乡。他所需要的大量图书资
料,不得不靠当地解决。蕲州城里,私家藏书可供李时珍借阅的有顾、郝两
家。李时珍所缺少而必须参阅的天文、地理、医学、药学、诸经注疏、稗官
野史、诸子百家、笔记小说、神仙传奇等,多是依靠这两家慷慨提供。
李时珍为编撰《本草纲目》参阅了多少图书呢?根据他自己的统计,共
有800 多种,其中列有书目的为:历代诸家本草41 种,古今医家著作277
种,经史百家440 种,还有300 多种书属于间接引用。从这800 余种著作,
我们大体上可以了解李时珍自学读书及研究工作所涉猎的文化思想范围、读
书方法以及他的整个知识结构的轮廓。
剖析一下他自学成才的读书方法,是有教育意义的。依据他自己总结的
经验,参照他的读书目录,不难发现,他的读书方法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广泛涉猎。正如他自己所说:”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
靡不备采。”(《本草纲目序》中引李时珍语)顾景星的《李时珍传》也说:
他的读书兴趣极为广泛:“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
相,乐府诸家”,都刻意攻读。说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
窥。”李时珍的学问,的确不愧一个“博”字。他的“博”又是同“专”相
结合的。
从本草著作来看,除《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唐本草》、《开
宝本草》、《证类本草》等划时代重要著作外,《食疗本草》、《海药本草》、
《救荒本草》、《本草蒙筌》等亦在研究之列。同类的书读过40 余种,此可
谓专中之博。
再看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伤寒论)、《金匾
要略》等重要经典,固然为他所精读,至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李东垣《医
学发明》、《脾胃论》、王海藏《医垒元戎》、朱丹溪《格致余论》等,也
是他专心研究的必读书。《本草纲目》引据医家著作达270 余种,既专且博,
更是令人佩服。
第二,依类专攻。就是他说的”凡有相关,靡不备采”。上面所说的是
博中求专,专不离博。“依类专攻”是指读书时十分注意各类著作的相关性。
在每一个研究领域,凡能收求到的书籍,他都一一读述大有“一书不读,儒
者之耻”的气概。不妨举两个方面为例。
李时珍决心批判道教长生成仙的思想,要着重分析道教宣扬的服食成仙
的种种丹药。为此,他阅读的道教著作有数十种之多。葛洪《抱扑子》、《神
仙传》、《肘后百一方》,陶弘景《登真隐诀》,孙真人《枕中记》,张三
丰《仙传方》,邵真人《青囊杂纂》等,他都读过。为弄清道教炼丹术,读
过许多炼丹书,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独孤滔《丹房镜源》、东华真人《煮
石法》、张果《丹砂秘诀》、肖了真《金丹大成》、昇玄子《伏汞图》、青
霞子《丹台录》,还有《九鼎神丹秘诀》等。从这些书中,他一方面看出道
教服食成仙之说的荒谬,一方面也吸取了其中有些药物的科学内容,《本草
纲目》的矿物类药物,就引用过这方面的成果。
李时珍为研究植物类和动物类药物,阅读了许多有关植物和动物的著
作,触类旁通,非常有趣。
有关植物的著作,他读过陆羽《茶经》、毛文锡《茶经》、韩彦直《桔
谱》、蔡襄《荔枝谱》、欧阳修《牡丹谱》、刘贡父《芍药谱》、范成大《梅
谱》、《菊谱》、陈翥《桐谱》、沈主《海棠记》、戴凯之《竹谱》、李翱
《何首乌传》、李月池《人参传》、《艾叶传》、杨天惠《附子传》、《菖
蒲传》等,以上著作都是就一种植物,或花、或草、或木进行单体研究;此
外还有一些综合性著作,李时珍也一一研究,如周叙《洛阳花木记》、李德
裕《平原草木记》、魏王《花木志》、王西楼《野菜谱》等。
关于动物的著作,他读过师旷《禽经》、黄省曾《兽经》、贾诚《马经》、
王元之《蜂记》、朱仲《龟经》、《相贝经》、淮南八公《相鹤经》、袁达
《禽虫述》、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及《蟹谱》、《异鱼图》等。
除连类相及、阅读许多动、植物著作外,对历代博物学著作,他也同样
喜爱。读过张华《博物志》、李石《续博物志》、唐蒙《博物志》、杨孚《异
物志》、房千里《南方异物志》、孟琯《岭南异物志》、万震《南州异物志》,
特别是对僧赞宁《物类相感志》,他读得相当认真,《本草纲目》多处引用
其中资料。
第三,勤写笔记。李时珍同王世贞初次见面时,就介绍过自己的读书经
验,“渔猎群书,搜罗百氏。稍有得处,辄著数言”。(《本草纲目序》)
他临终前交与儿子呈给皇上的《遗表》也说:“耽嗜典籍,若啖庶饴,考古
证今,发奋编摩,苦志辨疑订误,留心纂述诸书。”(《进本草纲目疏》)
李时珍读书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一般地泛观博览,而是一边读书,一边思
考问题。或从参考书中收集资料,以便“考古证今”,或根据不同著作的记
载,进行“辨疑、订误”。总之,读书过程中,时时“留心”,务求“有得”,
而且一旦有了心得,就随时笔记,决不轻易放过。正因为他是一个有心人,
故每读一书,“辄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