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朱元璋 >

第15章

朱元璋-第15章

小说: 朱元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什么可报答的,我想升他为镇抚,别人不会有什么议论吧?”
  “谁敢不服?”张氏说,“连我弟弟和天叙都服了,称朱元璋是大智大勇,今后你少听我弟弟他们在你跟前吹风,大事干不了,小事瞎添乱,要不是他们,朱元璋能叫你关到地牢里去吗?险些坏了大事。”
  郭子兴又问张氏,朱元璋这人怎么样?
  张氏扑哧一声笑了:“你真是莫名其妙,说了朱元璋半天好话了,怎么又说车轱辘话?”
  郭子兴说:“什么都好,只是人丑了点,那大下巴、一对招风耳朵,看上去不顺眼。”其实张氏早猜透他是看中朱元璋了,故意把丑话说在头里。
  张氏说:“你管人家长得丑俊干什么。”她索性挑明说:“我知道你打的是什么算盘了,你想让朱元璋当你的东床快婿,是不是?”
  郭子兴点头承认。不过又担心辱没了秀英,怕秀英不愿意。
  张氏告诉他,正好说反了。秀英知道朱元璋被打入地牢,背着人到厨下偷了一张刚出锅的大饼,被她撞见,急忙塞到怀中藏起来,后来她见秀英找大夫要烫伤药,才知道,大饼把秀英的乳头都烫烂了;秀英为了求情,为朱元璋哭着给她跪下了,你说女儿会不愿意?
  停了一下张氏又说不是讲郎才女貌吗?朱元璋虽不漂亮,可他这种丑是威风,与众不同。
  郭子兴忍不住乐起来:“看来,你是太想当这个丈母娘了。”他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张氏也笑了起来,她说:“这也是一石两鸟的事。今后,朱元璋成了你女婿,就是自家人了,你不是多了个左膀右臂吗?”
  郭子兴说:“那就这么定,你去和秀英说,我去告诉朱元璋。”
  一泓曲水,一座三孔玉石桥,池中荷花映日竞放,粉蝶和蜻蜓盘旋飞舞。一连五六天的阴雨天总算放开晴了,人们精神为之一爽,朱元璋和马秀英更是如此。
  由于这次变故,倒是意外神速地促成了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婚事,平日办事拖泥带水的郭子兴在张氏的催促下,格外地利落,只筹备了七天,便择了个黄道吉日成亲了。郭元帅嫁女,在小小的濠州城自然是一件轰动全城的大事,不要说达官贵人和义军将领纷纷来上礼,就连自认晦气、暂时还不得不维系松散同盟的孙德崖、赵均用也违心地来送礼祝贺。
  朱元璋整天泡在后花园里,泡在马秀英跟前,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感受过的温柔全在这几天之中尝到了滋味。
  这天朱元璋和马秀英又沿着曲径漫步而来。
  朱元璋不禁大发感慨,世间的事,真是福祸相倚,很有意思。忽而是阶下囚,忽而成了东床佳婿。
  马秀英害羞地闪了他一眼,说他是得了便宜卖乖。
  朱元璋说:“其实,你父亲并不是真心把你给我。”
  马秀英生气地站住:“你好没良心。”
  朱元璋笑道:“娘子别急,听我慢慢道来。他是感到势单力薄,希望把我笼络到身边,没有比招为女婿更划算的了。”
  “你这贼和尚真可恶!”马秀英伸手去打他,因用力过猛,整个身子向前一扑,几乎摔倒,朱元璋趁势把她抱在怀中亲吻起来。马秀英拼命往外推他,说:“大天白日,叫人看见,成什么样子!”
  朱元璋仍不肯松开,他说:“洞房都入了,还怕什么羞!来,我看看热饼烫坏的地方,昨晚上你不让点灯,没看清。”说着去解马秀英的衣带,她推拒着,而且认真生气了,说:“没想到你这么轻薄!”
  朱元璋讪讪地松了手,解嘲地说:“男欢女爱,食色性也,人人都一样。”
  马秀英说:“你们男人都喜欢三妻四妾的,越多越好,你将来也一定是这样?”
  朱元璋说:“我若说我只要你一个呢?”燕尔新婚,他说这话还是真心的。
  “我不信。”马秀英认为他眼下倒可能,她还年轻,还没到年老色衰地步,将来可保不准。
  朱元璋说:“不管我有多少女人,你是元配,你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马秀英生气地扭头不理他:“看看,没等怎么样,就说这话了。”
  朱元璋拥着她坐到水边的太湖石上,说:“我是逗你玩的,你还当真了。”
  马秀英又笑了,折了一根草棍搔着朱元璋的大耳朵,说:“你当了四五年和尚,是不是那时候没想过女人?”
  “怎么不想?”朱元璋说,“有一个烧火僧给我讲过一个笑话,你想听吗?”
  “你说!”马秀英说。
  朱元璋娓娓道来:从前一座深山古寺,只有一师一徒两个和尚在修行。这徒弟是从小舍到寺庙来的,久居深山,从没见过女人什么样,师父也从来没说过女人的事,小和尚渐渐长大了,有一回跟着师父到山下去给大户人家做法事,小和尚头一次见到了女人,他目不转睛地看,都入迷了。师父担心徒弟走火入魔,当徒弟指着女人问,那是什么时,师父吓唬他,说那是吃人的老虎。
  马秀英笑道:“你编的吧?”
  “哪是我编的?”朱元璋让她接着往下听。回到深山古庙后,小和尚病了,茶饭无心,老和尚问他怎么了,你猜小和尚说什么?他说,要老虎!
  马秀英大笑起来:“你们和尚自己熬不住了,就编这样的故事。”
  朱元璋说,虽是编的,却道出了人的本性,不是因为当了和尚就没花心了。
  马秀英说:“保不准你本来就是个花和尚。”
  这回轮到朱元璋大笑了。
  朱元璋被郭子兴招了女婿,从感情上一下子把距离拉近了,他自然而然地有机会参与核心机密和重大军情的决策了,尽管这势必引起张天佑、郭天叙兄弟的妒火中烧,可也没办法,谁叫他们出谋划策比朱元璋差之千里呢。
  郭子兴对孙德崖、赵均用仍不放心,是一块心病,他知道,暂时的相安无事并不意味真的化干戈为玉帛了。
  郭子兴忧虑,这场风波虽过去,今后怎么办?难保孙德崖、赵均用不再起坏心。
  朱元璋坦言说,他们不仅是小人,而且是想借战乱发财的强盗,成不了大事。他认为濠州不宜久住,应当相机打下滁州,作为发展之地。
  郭天叙说:“好啊,滁州比濠州更富。”
  郭子兴底气不足,滁州富是富,可我们手里这不足千人的队伍,打得下来吗?
  朱元璋感到机会来了,便提出回钟离乡下去一趟,说自己有几个朋友有几百兵,可以拉出来。他还看中了横涧山有一支队伍,有两万人之众。
  张天佑道:“你胃口太大了吧,想蚂蚁吞大象。”
  朱元璋说,事在人为。他已经派人打探明白了,这支队伍领头的叫缪大亨,是助元的民军,元朝任命缪大亨为元帅,是元朝的张知院想方设法结交他,才受了张知院的节制。但他并不想为元朝卖命,有起兵自保之意,如果事前派人下书,晓以大义,这支部队唾手可得。朱元璋的语气显得胸有成竹。
  郭子兴仍然犹豫,他觉得冒一分险都不值得。
  朱元璋不得不摊了牌:原来他当年当行脚僧一路游历时,曾经结交了两个朋友,是兄弟俩,很有学问,有智谋,如今他们就在横涧山,是缪大亨的谋士,只要冯氏兄弟为内应,没有不成的。
  郭子兴说:“这样说来,有三分希望了!那就依你的主意,该怎么给冯氏兄弟下书,该怎样攻打横涧山,都由你定,所有部队归你节制就是了。”
  朱元璋答了一声:“是。”他也兴奋异常,这是他投到郭子兴麾下后,第一次这样受重用,第一次感到自己有英雄用武之地,因此踌躇满志。他暗中思忖,这一仗,只能打好,不能失败,一是要在郭子兴面前展现才干,二是要给他的小哥们儿看看,让他们知道,追随朱元璋错不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朱元璋决心走好这一步。
  朱元璋在攻打横涧山之前,运用他超凡的智慧,征服了定远县张家堡的驴牌寨,兵不血刃地得到三千壮士,这令郭子兴对他信赖有加,言听计从。
  横涧山可不比驴牌寨,这是一座蜿蜒在定远县东面的大山,“义兵”竟有两万之众,一举攻取,谈何容易!他便用了两手,说降为内应,武功为后盾。除了调来郭子兴千余人马,还有驴牌寨三千勇士,他的阵容已经很可观了。但他所面临的战事依然艰难万分。
  朱元璋单等横涧山上冯国用、冯国胜二人的消息。
  冯国用、冯国胜兄弟都是儒士打扮,虽不过二十多岁年纪,却显得老成持重。此时冯国用把刚刚看完的一封信在灯火上烧了,说:“国胜,这一天真的盼来了,朱元璋掌了兵权了。”
  冯国胜道:“当年那个小和尚看着就不同凡响,果然。我们怎么办?”他感到当朱元璋的内应,这有点对不起缪大亨啊。
  冯国用很实际,良禽择木而栖,君子择明主而事之,古之定理。他认为缪大亨是凡夫俗子,成不了气候的。我们可以晓以大义,劝他一起弃暗投明,这人没更多主见,咱把他引到明主跟前,让他光宗耀祖,也是对得起他呀。
  冯国胜说:“这样也好,由哥哥你去跟他说吧,我做另一种打算,届时里应外合。只要那个张知院不捣乱,就一定顺利。”
  说办就办,兄弟俩把缪大亨请到他们的下榻处饮酒,缪大亨虽与他二人有交情,却因为他弟兄俩都不胜酒力,很少在酒桌上相聚,所以今天缪大亨来赴宴,多少有些不寻常。朱元璋从濠州出发,大有吞并横涧山之势,缪大亨会没有耳闻、没有防备吗?他多少猜到可能与此有关,冯氏兄弟没少在他面前说朱元璋的好话。
  冯国用今天真破例地喝了半碗酒,脸腾地红了,一直红到耳后,连脖子也红了,青筋直跳。缪大亨暗笑,心想,你为朱元璋真卖力气呀。
  冯国胜喜欢相马,说了些相马的事,又说他得了一匹大宛宝马,打算给缪大亨。缪大亨说冯国胜是马伯乐,爱马胜于爱女人,自己怎么好掠人之美?三碗酒下肚,渐渐扯到了正题。
  冯国用说起濠州兵马前几天收复了驴牌寨,下一步有可能来攻横涧山。
  缪大亨不以为然,濠州五个元帅十个心眼,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再说,他们把上灶的、提尿壶的兵都凑上,也不够五千兵马,不值一提。
  冯国用说,兵不贵多而贵精。缪大亨也不相信濠州兵马精到哪里去。
  冯国胜告诉他,濠州城里厉害的人不是郭子兴,而是一个和尚,叫朱元璋。这人文武全才,又会收拢人心,这是不可小瞧的人。
  缪大亨冷笑,心里想,不就因为朱元璋与你们哥儿俩有点交情,就想把我卖给他吗?但缪大亨犯不着伤他们,只顾低头吃菜、饮酒,并不插言。
  冯国用猜到了他的心思,就说,他们不是因为与朱元璋有交情就替他张网,实在是公允地看待这一切,也是替缪大亨着想。冯国用强调,朱元璋这人的仁义敦厚不必说了,又很有韬略,日后必是成大业者。我们靠着摇摇欲坠的元朝,有什么前途?现今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这正是机会,我们不能随着这条烂船一起沉没呀。
  缪大亨说:“你们想叫我投降朱元璋?”
  “不叫投降。”冯国胜说,“朱元璋仰慕先生,特地派人送信来,希望能合兵一路,共图大举。”
  缪大亨虽未首肯,却也没表示激烈反对。他又不是个糊涂虫,岂不知元朝没有几天可以苟延残喘了?但缪大亨不战而降,总觉得太屈辱。他也想看看朱元璋的本事,凭三五千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兵,怎样撼动横涧山精兵两万。想叫缪大亨服,必须兵戎相见而后定尊卑。
  第十一章
  主帅出征,部下打他旗号却受斥责,为一个败军之将痛打光屁股朋友,买的是人心。“马伯乐”会相马,更会“相人”。老王婆卖瓜,也得吃瓜人识货。
  当朱元璋、徐达、花云等人率队出城时,只见前面军旗飘飘,队伍齐整,从乡下赶来的陆仲亨、费聚、郭兴、郭英等人带的七百人已经在那里等待了。
  朱元璋下马,欣慰地与大家见面,朱元璋说:“有苗不愁长,这不是有了咱自己的兵了吗?”
  朱元璋忽然发现,最醒目的蓝色帅旗上大书一个金色的“朱”字,特别醒目。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立刻皱起了眉头,正要说什么,城里又冲出十几骑,为首的正是郭天叙。
  郭天叙驰马到朱元璋跟前,在马上拱手说:“父亲叫我来历练历练。”
  朱元璋说:“好啊,打仗还怕人多吗?”话是这么说,朱元璋心里还是不痛快。他心里有数,郭子兴的心胸太狭窄,派郭天叙来“历练”,不能说是假话,但充当事实上的监军是不容置疑的。女婿到底不如儿。方才他见钟离的七百子弟兵,居然打出了“朱”字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