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赵匡胤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77章

赵匡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77章

小说: 赵匡胤私密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曹彬亲率的一路宋军却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战斗。抢占平型关的战斗还算顺利,关上的数百名辽军在曹彬的突然袭击下顷刻溃败,可等曹彬占了平型关之后,战斗就变得激烈起来了。西边的数千北汉军情知太白山一带情况不妙,所以就拼命地向平型关发动进攻。曹彬虽占有地形之利,但人数较少,且北汉军也着实英勇,所以曹彬一时很是吃紧。更让曹彬感到吃紧的是,不知何时,平型关西边又冒出来一支三四千人的辽军。在北汉军和辽军的联合攻击下,曹彬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守住平型关了。
  好在围捕那些狩猎者的战斗很顺利,平型关还没有失守呢,那些已经成了宋军俘虏的狩猎者就被押到了曹彬的面前。这回曹彬有恃无恐了,他派一个辽军俘虏去告之西边的辽军和北汉军:如果你们再不停止进攻,那被俘的那些狩猎者的性命就得不到保障。这下子,辽军不敢再向宋军发动进攻了。辽军如此,北汉军也只能偃旗息鼓。
  曹彬下令:撤离平型关,返回大本营。
  返回大本营的情形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当初北上偷袭的时候,曹彬和宋军专拣不好走的路走,且多昼伏夜行。返回的时候,哪条路好走就走哪条路,曹彬和宋军还大明大亮地日夜兼程。虽然,有不少辽军和北汉军一直尾随着曹彬,却不敢轻举妄动。
  曹彬安然地返回了大本营、与潘美等宋将会了面。恰好,赵匡胤的一道圣旨传到。赵匡胤就像已经知道曹彬完成了任务似的,命令曹彬将所有俘虏东移,严防辽军和北汉军也搞偷袭。赵匡胤还强调了二点:“一、做好大战的准备;二、绝不可伤害辽国皇室成员。
  潘美惊异地对曹彬言道:“皇上似乎能未卜先知……”
  曹彬却吁了一口气:“但愿一切都如皇上所料……”
  事实是,宋辽之战未能大打起来。虽然北汉皇帝刘继元一个劲儿地叫嚣要大举犯宋以洗太白山之耻,但辽国却不同意。辽国不仅不同意,其宰相耶律沙还派人警告刘继元:不经辽国皇上允准,北汉不得擅自对宋朝用兵。刘继元虽然气得厉害,但终也不敢忤逆辽国意愿。
  赵匡胤的目的达到了。辽国朝廷派涿州刺史耶律昌术为全权代表赴宋商谈议和事宜。耶律昌术先赶至曹彬军中,在曹彬的陪同下,看望了那些被俘的皇室成员,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汴梁,觐见赵匡胤。
  赵匡胤自然很高兴,率赵光义等一干大臣接见了耶律昌术。耶律昌术向赵匡胤呈交了一封由辽国皇帝亲笔书写的信。信中,辽国皇帝称:如果大宋悉数释放被俘的辽国皇室成员,那大辽就立即从北汉撤军,且愿与大宋“永结同好”。
  赵匡胤问耶律昌术道:“你家皇上为何不率先撤军啊!为何要朕先自放人?”
  耶律昌术回道:“禀大宋皇上,据小臣所知,吾皇陛下在小臣南下之时,就已经下达了撤军的旨令!”
  赵匡胤会意地与赵光义相视一笑。因为耶律昌术所言不虚,早在耶律昌术入汴梁前,赵匡胤就得到报告:辽军已开始从太原城南北撤,撤军的速度也非常快。
  于是,赵匡胤就设宴款待了耶律昌术一行人,还赏赐了耶律昌术等人不少财物。接着,赵匡胤就向曹彬下令释放所有被俘人员。再接着,赵匡胤也派了几个使者随耶律昌术一道入辽。为表达议和的诚意,赵匡胤还以个人的名义向辽国皇帝赠送了大批珠宝。
  宋朝使者不仅给辽国皇帝带去了大批珠宝,还带去了赵匡胤亲拟的一封信。赵匡胤在信中主要讲了三点内容:一、大宋无意与大辽交恶,更不想夺取大辽的土地和人口;二、大宋愿与大辽世代修好、永不互犯;三、请大辽奉劝刘继元不要无端扰宋。
  没多久,宋朝使者回来了,随宋朝使者一同入汴梁的,还有耶律昌术等人。耶律昌术这番入宋,是代表辽国皇帝向赵匡胤赠送礼物表示感谢,并回赠了赵匡胤不少辽国的珍宝。就这么着,宋辽这一对多年的老冤家,终于有了和平共处的时候。虽然这种和平共处不可能如赵匡胤所说的那样“世代修好、永不互犯”,但对赵匡胤而言,北方只要有两三年的平稳时期,也就足够了。
  宋辽议和的消息传到太原后,刘继元气得咬牙切齿、恨得捶胸顿足。令刘继元更气更恨的是,辽国还派人正告于他:如果北汉再无端扰宋,辽军就南下攻打太原。但他也只能呆在太原城里长呈短叹而已。
  赵匡胤就是另一副光景了。宋辽议和之后,他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多岁,连酒量也陡然增加了许多。据说,他曾与十多个太监赌酒,结果,太监们一个个烂醉如泥,他却了无酒意,当时侍酒的宋皇后直夸他是“海量”,但同时侍酒的花蕊夫人却凑在他的耳边说他“耍赖”。不过,他“海量”也好、“耍赖”也罢,反正他是高兴。
  仅有高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这种高兴化为行动。赵匡胤给曹彬、潘美等人下令:除留下相应的兵力防止刘继元狗急跳墙、孤注一掷外,其余宋兵宋将速速开回汴梁。
  赵光义笑谓赵匡胤道:“皇兄,宋辽一议和,李唐就完了!”
  赵匡胤笑得更欢:“光义,岂止是李唐?刘继元也蹦跶不了几天了!”
  最终征服北汉,始终是赵匡胤的人生目标。
  赵光义问赵匡胤道:“臣弟记得,皇兄过去发兵征战,似乎每次都师出有名,皇兄这次是否要找一个攻唐的借口?”
  赵匡胤反问道:“还有这个必要吗?”
  赵光义笑道:“必要自然是无必要,但臣弟以为,曹彬他们尚未回京,就是回京之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作准备,皇兄利用这段时间与那李煜开开玩笑又有何妨?”
  “那好吧,”赵匡胤同意道,“朕就随便找个借口吧!”
  赵匡胤真的找了一个借口。什么借口?
  李煜不是主动去了“唐”的国号,对赵宋以臣自居了吗?赵匡胤就派了一个使者过江去江宁向李煜传旨:着李煜不日入汴梁朝拜大宋皇上。
  李煜接到赵匡胤的“圣旨”后,真是为难死了。他并非什么愚笨之人,他情知赵匡胤此举是在为攻打南唐找借口,但他又不敢前往汴梁。这倒不是说他是个怕死的人,他其实并不怕死,只是过于贪生。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恰是矛盾的统一。他很清楚,他一旦去了汴梁,就再也回不来了。回不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再也不能与小周后一起过那种“落水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语出李煜《阮郎归》一词)的生活了。失却了小周后,失却了这种侈靡的生活,那李煜就真的生不如死了。
  不过,李煜并没有一口回绝赵匡胤的旨令。他召集文武百官,让群臣商议。大多数臣子当然建议李煜不要相信赵匡胤的鬼话,因为道理很简单:李煜的弟弟李从善至今还被赵匡胤扣在汴梁呢,李煜如果前往,只能是自投罗网。但也有少数大臣奉劝李煜“应以国事为重”,比如掌握江宁内外军事大权的神卫统军部指挥使皇甫继勋就明白无误地请李煜对赵匡胤的旨令“慎虑”、“三思”。
  皇甫继勋等人为何想送李煜往入虎口?原因是,他们已被赵宋的积威所慑,已经滋生了降宋的念头。这一点,后文还将涉及。
  李煜虽然召集群臣商议,但最终仍未明确拿定主意。他又转入后宫询问小周后。小周后言道:“这等国家大事,臣妾如何敢作决定?”
  李煜却道:“你说朕去汴梁,朕就去;你说朕不该去,朕就不去。朕听你的!”
  与李煜情深意笃的小周后自然不愿看着李煜别她而去。李煜又问:“如果朕不去汴梁,赵匡胤恐将借口发兵过江,为之奈何?”
  小周后反问道:“皇上不是有数十万兵马吗?”
  李煜哑然。南唐百姓众多,军队数量也较庞大。江宁一带有南唐军队十余万,江西北部的南唐军更是多达二十万众。其他地方的南唐军数量也颇为可观。然而,李煜似乎只知道与小周后一起饮酒赋诗,并不知道他的国家究竟有多少军队,更不知道哪些人才可以领兵打仗。他后来知道那林仁肇确是一位颇富军事才能的将领,也知道了林仁肇并无背叛李唐之心,但是,林仁肇毕竟被他毒死了。而且,他还不知道的是,自林仁肇死后,本来就没什么战斗力可言的南唐军就更加涣散了。
  李煜虽然不知道国内很多事情,但却知道小周后是真心不愿让他去汴梁冒险的。于是,李煜终于拿定了主意,对宋朝使者谎称自己身体有病,不能前往汴梁朝拜。李煜还借宋朝使者的口请赵匡胤“恕罪”。
  宋朝使者回到汴梁后,赵匡胤召来赵光义言道:“光义,朕有伐唐的借口了!朕就办李煜一个倔强不朝的罪名!”
  “倔强不朝”四字,罪名好像也不算轻了。恰曹彬、潘美等宋将风尘仆仆地至京,赵匡胤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曹彬为主帅,潘美为监军,统兵十万伐唐。
  李煜慌了,当着朝臣的面惶惶惑惑地道:“赵匡胤真的发兵攻朕了……”
  南唐有个翰林学士叫徐铉,素以能言善辩著称,见李煜恐慌如此,便主动要求出使汴梁以说服赵匡胤罢兵。李煜喜出望外,执着徐铉的手言道:“朕的未来,就全靠你此行的结果了!”
  徐铉也的确能说会道,见了赵匡胤,他一口气足足说了有半个时辰,最后言道:“小臣以为,江南国主李煜无罪,大宋皇上说他倔强不朝,似乎过于牵强。更何况,江南国主待皇上直如儿子孝敬父亲一样,皇上为何还要发兵攻打他呢?”
  赵匡胤说:“既然你说朕与李煜形同父子,那李煜就不该与朕分家!”
  徐铉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江宁向李煜交差了。不过,徐铉也并非一无所获。与他同时踏进江宁城的,还有赵匡胤的大臣卢多逊。卢多逊入江宁何干?是奉赵匡胤之命来向李煜索要江南各州地图的。很显然,赵匡胤已经把南唐的土地看作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李煜呢?不仅满足了卢多逊的要求,还谦卑地请卢多逊回宋后代他向赵匡胤求封。求什么封?李煜请求赵匡胤封他一个爵号,将他正式列为大宋的一个臣子。
  李煜如此卑躬屈膝,是基于他一种天真而幼稚的幻想:他以为,如果他在名义上成了大宋的一个臣子,那赵匡胤就不会再发兵攻打他了,他也就依然可以和小周后一起过花天酒地的生活了。
  没料想,李煜的这种行为,激怒了一个南唐大臣。这大臣叫潘佑。他愤而上书,指责李煜如此向赵宋妥协是丧失国格人格之举,并奉劝李煜抖擞精神、励精图治、抗击赵宋。
  潘佑的上书不可谓不激烈,但李煜佯装不知。潘佑不罢休,数天之内,一连上书七八次,指责李煜。李煜被激怒了,就把潘佑叫到宫中,恶狠狠地指着他的鼻子道:“你既然想死,为何现在还不死?”
  潘佑冷笑一声,瞄准一根宫柱,一头撞了过去,当即毙命。李煜吩咐左右道:“快把这里收拾收拾,千万不要让皇后知道!”
  小周后的确不知道潘佑之死的事,但远在汴梁的赵匡胤和赵光义却得知了。赵匡胤感慨道:“那潘佑也堪称一位忠臣了!”
  赵光义言道:“潘佑说李煜懦弱无能,其实李煜也有残忍冷酷的一面啊!”
  赵匡胤摇头道:“像李煜这样的人,焉能做一国之君?”
  赵光义笑道:“既然如此,皇兄还等待什么?”
  赵匡胤没再等待。
  这一年(开宝七年)九月的一天,赵匡胤正式设宴为曹彬、潘美等人饯行。有意思的是,赵匡胤攻打南唐的借口依然是“李煜倔强不朝”。
  饯行宴会上,有两件小事值得一提。一件小事发生在宴会刚开始的时候。赵匡胤还没怎么喝酒,他摸出一把尚方宝剑来交到了曹彬的手中,且神色凝重地道:“此次伐唐,切不可滥加杀戮,也不可大肆掳掠,有不听尔命者,潘美以下皆可杀之!”
  “潘美以下”是包括潘美在内的。潘美是此次攻打南唐的监军,地位仅在曹彬之下。赵匡胤当着潘美的面如此说话,似乎也过于严肃了。所以,听了赵匡胤的话后,潘美端杯的手都在颤抖。潘美都这般了,其他宋将就更不用说了。
  另一件小事发生在宴会即将结束的当口。那时赵匡胤已经喝多了,还不是一般的多,面红耳赤不说,连双眼都有些难以睁开了。赵匡胤就是这副模样拉着曹彬的手道:“爱卿啊,你乃大宋良将,朕现在与你说话,你可要记住了:待你平定李唐归来,朕就封你为宰相!”
  赵匡胤这么一说不大要紧,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包括赵光义在内,都大吃一惊。尤其是代理宰相职位的薛居正和吕余庆二人,更是目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