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5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5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类三
  △《周易窥馀》·十五卷(永乐大典本)
  宋郑刚中撰。刚中字亨仲,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谪居桂阳军。又责授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后追复原官,谥忠愍。事迹具《宋史》本传。王应麟《困学纪闻》称郑刚中有《周礼解义》。考王与之《周礼订义》首列诸家姓氏,有三山郑锷字刚中,淳熙中进《周礼全解》。盖别自一人,字与刚中名偶同,或混而一之,非也。刚中所著《易解》十五卷,见於陈振孙《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者,卷目并合。
  惟《乾》、《坤》二卦及《系辞》以下原阙不解,振孙以为或於《乾》、《坤》之际有所避。然其《自序》有云:“自《屯》、《蒙》而往,以象求爻,因爻识卦,万一见其仿佛,则沿流寻源,《乾》、《坤》之微可得而探。”据此,则振孙之言非也。《自序》又云:“伊川《易传》、《汉上易传》二书,颇弥缝於象义之间。但《易》道广大,有可窥之馀,吾则窥之。”《窥馀》之名,盖取诸此。
  明初《文渊阁书目》、叶盛《菉竹堂书目》尚著於录,其后传本殆绝,朱彝尊《经义考》亦以为“未见”。惟《永乐大典》尚存其文,今采掇裒辑,依经编次。
  其七卦为原本所阙者,则但录经文。或其说别见他书者,亦蒐录补入。依仿原目,仍定为十五卷。自唐人以王弼注定为《正义》,於是学《易》者专言名理。惟李鼎祚《集解》不主弼义,博采诸家,以为“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而当时经生不能尽从其学。宋儒若胡瑗、程子,其言理精粹,自非晋唐诸儒所可及,然於象亦多有阙略。刚中是书,始兼取汉学。凡荀爽、虞翻、干宝、蜀才九家之说,皆参互考稽,不主一家。其解义间异先儒,而亦往往有当於理。如《讼》之九二,以“不克讼归”为句,而“逋其邑人三百户”为句,以为圣人所以必使逋其邑人三百户者,恐其恃众凭险以成乱,所以谨上下之分也。《比》之初六“终来有它吉”,朱子谓不可晓。刚中以为相比之道,以信为先。积之既久,昔之未比者皆自外至,故曰“有它吉”。皆能自出新意,不为成说所拘。至於解《泰》之九二,《大有》之《大象》,议论尤正大精切,通於治体。虽其人因秦桧以进身,依附和议,捐弃旧疆,颇不见满於公论,然阐发《经》义,则具有理解,要为说《易》家所不废也。
  △《易璇玑》·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吴沆撰。沆字德远,临川人。绍兴十六年,与其弟澥诣行在献书。澥所献曰《宇内辨》,曰《历代疆域志》。沆所献曰《易璇玑》,曰《三坟训义》。澥书皆不传,沆《三坟训义》为太学博士王之望所驳,亦不传。惟此书仅存。凡为论二十有七:曰《法天》,曰《通六子》,曰《贵中》,曰《初上定位》,曰《六九定名》,曰《天地变卦》,曰《论变有四》,曰《有象》,曰《求彖》,曰《明位》,曰《明君道》,曰《明君子》,曰《论养》,曰《论刑》,曰《论伐》,曰《辨圣》,曰《辨内外》,曰《辨吉凶》,曰《通卦》,曰《通象》,曰《通爻》,曰《通辞辞》,曰《通证》,曰《释卦》,曰《释系》,曰《存互体》,曰《广演》。每九篇为一卷。《自序》谓“上卷明天理之自然,中卷讲人事之修,下卷备注疏之失。”其大旨主於观《彖》,因《彖》而求之卦,求之象,求之爻。其曰“璇玑”者,取王弼《易略例·明彖篇》“处璇玑以观大运”语也。
  胡一桂称沆尚有《易礼图说》,有《或问》六条,《图说》十二轴。今未见其书,殆亦散佚。惟其《环溪诗话》为人所记者,尚载《永乐大典》中,今别著录於《集部》云。
  △《易变体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都絜撰。絜字圣与,丹阳人。绍兴中官吏部郎中,知德庆府。絜父郁,字子文,尝为惠州教官,平生留心《易》学。絜因以所闻於父者为是书。大旨谓卦爻辞义,先儒之论已详,故专明变体。今考《左传》载《周易》诸占,所谓“某卦之某卦”者,凡十事。似乎因其动爻,随机断义,不必尽《易》之本旨。然王子伯廖论郑公子曼满,称其在《周易》《丰》之《离》。游吉论楚子,称《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荀首论邲之战,称《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蔡墨论龙见于绛,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云云,皆未尝卜筮而咸称变体,知古来《周易》原有此一义矣。但古书散佚,其说不传。而絜以义理揣摩,求其崖略。其中巧相符合者,如《坤》之初六“履霜,坚冰至”,则曰“此《坤》之《复》也。《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壮。始则薄而未坚,壮则坚而难泮,故爻曰履霜,以坤为十月之卦。又曰坚冰至者,则变体为《复》,乃十一月之卦也。”《家人》上九“有孚威如,终吉”,则曰“此《家人》之《既济》也。《杂卦》曰:‘《既济》,定也。’《彖》曰:‘正家而天下定。’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反身而诚,孰敢不听。父子、夫妇、兄弟,莫不安分循理,而天下化之,无事而定矣。故变体为《既济》,而曰‘有孚威如’,反身之谓也。”如此之类,皆不事傅会而自然贯通,立义亦皆正大。亦有涉於牵强者,如《家人》六四“富家大吉”,则曰:“此《乾》之《同人》也。自道以观,身家皆为我累,而况富乎!其有家也姑以同乎人而已,不以家为累也。其家之富,亦以同乎人而已,不以富为累也。盖极高明而道中庸,所以为中人法。”
  凡如此类,则务为穿凿以求合乎卦变之说,而义亦不醇。又多引老庄之辞以释文、周之经,则又王弼、韩康伯之流弊,一变而为王宗传、杨简者矣。然宋人遗籍,传者日稀。是书虽瑜不掩瑕,亦瑕不掩瑜,分别观之,以备言变体之一家,亦无不可也。《宋志》作十六卷。《玉海》引《续书目》曰:“自《乾》之《姤》至《未济》之解,以意演之,爻为一篇,凡三百八十四篇。”冯椅《易学附录》曰:“都氏《易》,先以理而次以象义,每卦终又有统论。”今考《永乐大典》所载,爻义皆分载於各爻之下,而无所谓卦终之统论,与《玉海》合。意应麟所见,即辑《永乐大典》时所据之本,已非其全矣。今《永乐大典》又阙《豫》、《随》、《大畜》、《大壮》、《睽》、《蹇》、《中孚》等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谨裒合排比,编为十二卷。又其书单明爻义,不及《彖》与《大、小象》,故《经》文亦不全载,从絜之旧焉。
  △《周易经传集解》·三十六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宋林栗撰。栗字黄中,福清人。绍兴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与朱子论《易》及西铭不合,遂上疏论朱子。时太常博士叶适、侍御史胡晋臣皆助朱子劾栗,因罢知泉州,又移明州。卒谥简肃。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淳熙十二年四月尝进於朝,首列《进书表》、《贴黄敕谕》各一道,栗《自序》一篇。《贴黄》称本名《周易爻象序杂指解》,后以未能该举《彖》、《象》、《系辞》、《文言》、《说卦》,乃改今名。王应麟《玉海》称其书经传三十二卷,《系辞》上下二卷,《文言》、《说卦》、《序》、《杂》本文共一卷,《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大衍总会图》、《六十四卦立成图》、《大衍揲蓍解》共一卷,与今本合。当时与朱子所争者,今不可考。《朱子语类》中惟载《论系辞》一条,谓栗以太极生两仪,包四象,四象包八卦,与圣人所谓生者意思不同。其馀则无所排斥。朱彝尊《经义考》引董真卿之言,谓其“说每卦必兼互体约象覆卦为太泥。时杨敬仲有《易论》,黄中有《易解》。或曰黄中文字可毁,朱子曰:‘却是杨敬仲文字可毁。’”是朱子并不欲废其书。考陈振孙《书录解题》曰:“其与朱侍讲有违言,以论《易》不合。今以事理推之,於时朱子负盛名,骎骎向用,而栗之登第在朱子前七年,既以前辈自居。又朱子方除兵部郎中,而栗为兵部侍郎,正其所属。辞色相轧,两不肯下,遂互激而成讦奏。”盖其衅始於论《易》,而其故不全由於论《易》,故振孙云然。后人以朱子之故,遂废栗书,似非朱子之意矣。《经义考》又曰:“福清林黄中、金华唐与政皆博通经学,而一纠朱子,一为朱子所纠。其所著《经说》,学者遂置而不问。与政之书无复存者。黄中虽有《易解》,而流传未广,恐终泯没。然当黄中既没,勉斋黄氏为文祭之。其略曰:‘嗟哉我公,受天劲气,为时直臣,玩羲经之爻象,究笔削於获麟。至其立朝正色,苟咈吾意,虽当世大儒,或见排斥。苟异吾趣,虽前贤笃论,亦不乐於因循。规公之过,而公之近仁者,抑可见矣。论者固不以一眚而掩其大醇也。’
  勉斋为文公高弟,而好恶之公,推许之至若是。然则黄中之《易》,其可不传钞乎?”持论颇为平允。昔刘安世与伊川程子各为一代伟人,其《元城语录》、《尽言集》亦不以尝劾程子而竟废。耿南仲媚敌误国,易祓依附权奸,其所撰《易解》,今亦并行。栗虽不得比安世,视南仲与祓则有间矣,故仍录其书而并存彝尊之论焉。
  △《易原》·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程大昌撰。大昌字泰之,休宁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历官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建宁府,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卒谥文简。事迹具《案史》本传。大昌学术湛深,於诸经皆有论说。以《易》义自汉以来纠纷尤甚,因作是书以贯通之。
  苦思力索,四年而成。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首论五十有五之数,参以图书大衍为《易》之原,而卦变揲法皆有图论,往往断以己见,出先儒之外。”今考其所论,如谓“分爻值日,乃京焦卦气。其始於《中孚》,本用太初法,与夫子所谓《乾》、《坤》之策当期之日不合。《复》、《姤》生卦说始邵子,但《乾坤》生六子,《说卦传》有明文,不得先有六画之卦,后有三画之卦。郑康成用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以应大衍五十之数,本於《乾凿度》,与马融之增北辰,荀爽之增用九、用六,不过以意决择傅会,初无不易之理。张行成别立二十五数以推大衍,则是五十有五数之外,别有二十五数,更非孔子所曾言。”虽排斥先儒,务申己说,不能脱南宋之风气,然其参互折衷,皆能根据《大传》,於《易》义亦有所阐明。与所作《诗议》,欲并《国风》之名而废之者,固有别矣。其书久无传本,惟程敏政《新安文献志》载有三篇,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今考《永乐大典》尚存百有馀篇,皆首尾完整,可以编次。谨采掇釐订,勒为八卷,备宋人说《易》之一家焉。
  △《周易古占法》·一卷、《古周易章句外编》·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程迥撰。迥字可久,初家宁陵之沙随,后徒馀姚。受经於嘉兴闻人茂德、严陵喻樗。隆兴元年,举进士。尝为德兴丞。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此书世无刊本,凡藏书家所传写者均作二卷。前卷题曰《周易古占法上》,凡十一篇。
  后卷杂论《易》说及记古今占验,题曰《周易古占法下》,又题曰《古周易章句外编》。中有一条云“迥作《周易古占法》,其序引”云云,显非占法之下卷矣。
  考《宋史·艺文志》载迥《古易占法》、《周易外编》二书,均止一卷。然则止前卷十一篇者为《周易古占法》,其后卷自为《周易章句外编》。后人误合为一书,因妄标“卷上”、“卷下”字耳。然陈振孙《书录解题》以迥《周易章句》十卷、《外编》一卷、《占法》一卷、《古易考》一卷并列,而总注其下曰:“程迥可久撰。其论占法、杂记占事尤详。”则通为一编,自宋已然,传写淆乱,固亦有由矣。其说本邵子加一倍法,据《系辞》、《说卦》发明其义,用逆数以尚占知来,大旨备见於《自序》。后朱子作《启蒙》,多用其例。吴澄谓“迥於朱子为丈人行,朱子以师礼事之”云。
  △《周易本义》·十二卷、附《重刻周易本义》·四卷(内府校刊宋本)
  宋朱子撰。是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