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190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90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本录出,而仍题诱名,殊为沿误。今於原有注之卷题“高诱注”,姚宏校正续注原注已佚之卷则惟题“姚宏校正续注”,而不列诱名。庶几各存其真。宏字令声,一曰伯声,剡川人。尝为删定官,以伉直忤秦桧,瘐死大理狱中。
  盖亦志节之士,不但其书足重也。(案:《汉艺文志》,《战国策》与《史记》为一类。历代史志因之。晁公武《读书志》始改入《子部·纵横家》。《文献通考》因之。案:班固称司马迁作《史记》,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迄於天汉。则《战国策》当为史类,更无疑义。且子之为名,本以称人,因以称其所著。必为一家之言,乃当此目。
  《战国策》乃刘向裒合诸记并为一编,作者既非一人,又均不得其主名,所谓子者安指乎?公武改隶《子部》,是以记事之书为立言之书,以杂编之书为一家之书,殊为未允。今仍归之《史部》中。)
  △《鲍氏战国策注》·十卷(内府藏本)
  宋鲍彪撰。案:黄鹤《杜诗补注》、郭知达《集注九家杜诗》引彪之语,皆称为“鲍文虎说”,则其字为文虎也。缙云人,官尚书郎。《战国策》一书,编自刘向,注自高诱。至宋而诱注残阙,曾巩始合诸家之本校之,而於注文无所增损。姚宏始稍补《诱注》之阙,而校正者多,训释者少。彪此《注》成於绍兴丁卯,其《序》中一字不及姚本。盖二人同时,宏又因忤秦桧死,其书尚未盛行於世,故彪未见也。彪书虽首载刘向、曾巩二《序》,而其篇次先后,则自以己意改移,非复向、巩之旧。是书窜乱古本,实自彪始。然《向序》称“中书馀卷,错乱相糅莒。(案:莒字未详,姑仍原本录之。)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重复得三十三篇”。又称“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云云。则向编此书,本裒合诸国之记,删并重复,排比成帙。所谓三十三篇者,实非其本来次第。彪核其事迹年月而移之,尚与妄改古书者有间。其更定《东西二周》,自以为考据之特笔。元吴师道作《补正》,极议其误。考赵与崳А侗鐾寺肌吩唬骸啊墩焦摺肪纱陡哂兆ⅰ罚秀谑杪裕獠蛔愎邸Rα钔怼恫棺ⅰ罚ò浮恫棺ⅰ纺艘碇忠晁鳎俗饕恚馕螅鞲蕉╈洞耍辔粗芫 6犁圃票稀缎Wⅰ肺拧K浼溆行〈茫獠缓Υ筇濉N抖鞫堋芬唤冢溻睹钗笱д摺7床蝗舳现怠!笔窃蚰纤稳艘严妊灾印!妒Φ雷ⅰ分兴讲拐撸床贡胱ⅲ凰秸撸嗉凑胱ⅰ
  其精核实胜於彪。然《彪注》疏通诠解,实亦殚一生之力。故其《自记》称:四易稿后,始悟《周策》之“严氏阳竖”即《韩策》之“严遂阳坚”。而有校书如尘埃风叶之叹。虽踵事者益密,正不得遽没创始之功矣。
  △《战国策校注》·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元吴师道撰。师道字正传,兰谿人,至治元年进士,仕至国子博士,致仕,后授礼部郎中,事迹具《元史·儒学传》。师道以鲍彪注《战国策》,虽云纠高诱之讹漏,然仍多未善。乃取姚宏《续注》与《彪注》参校,而杂引诸书考证之。
  其篇第注文,一仍鲍氏之旧。每条之下,凡增其所阙者,谓之补:凡纠其所失者,谓之正,各以“补曰”、“正曰”别之。复取刘向、曾巩所校三十三篇四百八十六首旧第为彪所改窜者,别存於首。盖既用《彪注》为稿本,如更其次第则端绪益棼,节目皆不相应。如泯其变乱之迹,置之不论,又恐古本遂亡,故附录原次以存其旧。孔颖达《礼记正义》,每篇之下,附著别录第几。林亿等新校《素问》,亦每篇之下,附著全元起本第几。即其例也。前有师道《自序》,撮举《彪注》之大纰谬者凡十九条,议论皆极精审。其他随文驳正,亦具有条理。古来注是书者,固当以师道为最善矣。旧有曲阜孔氏刊本,颇未是正。此本犹元时旧刻,较孔本多为可据云。
  △《贞观政要》·十卷(内府藏本)
  唐吴兢撰。兢,汴州浚仪人。以魏元忠荐,直史馆。累官太子左庶子,贬荆州司马,历洪、舒二州刺史,入为恒王傅。天宝初,年八十卒。事迹具《唐书》本传。宋《中兴书目》,称兢於《太宗实录》外,采其与群臣问答之语,作为此书,用备观戒,总四十篇。《新唐书》著录十卷,均与今本合。考《旧唐书·曹确传》,载确奏臣览《贞观故事》,太宗初定官品云云。其文与此书《择官篇》第一条相同。而《唐志》所录,别无《贞观故事》,岂即此书之别名欤。其书在当时尝经表进,而不著年月。惟兢《自序》所称:侍中安阳公者,乃源乾曜。中书令河东公者,乃张嘉贞。考《玄宗本纪》,乾曜为侍中,嘉贞为中书令,皆在开元八年。则兢成此书。又在八年以后矣。书中所记太宗事迹,以《唐书》、《通鉴》参考,亦颇见牴牾。如新旧《唐书》载太宗作《威凤赋》,赐长孙无忌,而此作赐房玄龄。《通鉴》载张蕴古以救李好德被诛,而此谓其与囚戏博,漏泄帝旨,事状迥异。又《通鉴》载皇甫德参上书赐绢二十四匹,拜监察御史,而此但作赐帛二十段。又《通鉴》载宗室诸王降封,由封德彝之奏;贞观初放宫人,由李百药之奏,而此则谓出於太宗独断,俱小有异同。史称兢叙事简核,号良史,而晚节稍疏牾。此书盖出其耄年之笔,故不能尽免渗漏。然太宗为一代令辟,其良法善政,嘉言微行,胪具是编,洵足以资法鉴。前代经筵进讲,每多及之。故《中兴书目》称历代宝传,至今无阙。伏读皇上《御制乐善堂集》,开卷首篇,即邀褒咏。千年旧籍,荣荷表章。则是书之有裨治道,亦概可见矣。书中之注,为元至顺四年临川戈直所作。又采唐柳芳,晋刘昫,宋宋祁、孙甫、欧阳修、曾巩、司马光、孙洙、范祖禹、马存、朱黼、张九成、胡寅、吕祖谦、唐仲友、叶适、林之奇、真德秀、陈惇修、尹起莘、程奇及吕氏《通鉴精义》二十二家之说附之,名曰《集论》。吴澄、郭思贞皆为之序。直字伯敬,即澄之门人也。
  △《渚宫旧事》·五卷、《补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一名《渚宫故事》,唐余知古撰。其衔称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里贯则未详也。
  其书上起鬻熊,下迄唐代,所载皆荆楚之事,故题曰《渚宫》。渚宫名见《左氏传》,《孔颖达疏》以为当郢都之南,盖楚成王所建。乐史《太平寰宇记》则以为建自襄王。未详何据也。书本十卷。《唐书·艺文志》著录此本,惟存五卷,止於晋代。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渚宫故事》十卷,则南宋之初,尚为完本。至陈振孙《书录解题》所言,已与今本同。则宋、齐以下五卷,当佚於南宋之末。元陶宗仪《说郛》,节钞此书十馀条,晋以后乃居其七。疑从类书引出,非尚见原本也。《唐书·艺文志》载此书,注曰:文宗时人。又载《汉上题襟集》十卷,注曰:段成式、温庭筠、余知古。则与段、温二人同时倡和。此书皆记楚事,其为游汉上时所作,更无疑义。陈氏以为后周人,已属讹误。《通考》引《读书志》之文,并脱去“余”字,竟题为唐知古撰,则谬弥甚矣。今仍其旧为五卷。其散见於他书者,别辑为《补遗》一卷,附录於后焉。
  △《东观奏记》·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唐裴庭裕撰。庭裕一作廷裕,字膺馀,闻喜人,官右补阙。其名见《新书·宰相世系表》,所谓裴氏东眷者也。王定保《摭言》,称其乾宁中在内廷,文书敏捷,号下水船。其事迹则无可考焉。其书专记宣宗一朝之事。前有《自序》,称上自寿邸即位二年,监修国史丞相晋国公杜让能,奏选硕学之士十五人,分修《三圣实录》。以吏部侍郎柳玭、右补阙裴庭裕、左拾遗孙泰、驾部员外郎李允、太常博士郑光庭专修《宣宗实录》。自宣宗至今垂四十载,中原大乱,日历、起居注不存一字。谨采耳目闻睹,撰成三卷,奏记於晋国公,藏之於阁,以备讨论。盖其在史局时所上监修稿本也。《序》末不署成书年月。考杜让能以龙纪元年三月兼门下侍郎,十二月为司徒,景福元年守太尉,二年贬死。昭宗之二年,即大顺元年。此《序》云奏记於监国史晋国公,则当在大顺、景福之间。其云自宣宗至是垂四十年,盖由大中以来约计之辞。若以宣宗末年计至光化初年始为四十载,则杜让能之死已久,无从奏记矣。书中记事颇具首尾。司马光作《通鉴》,多采其说,而亦不尽信之。盖闻见所及,记近事者多确。恩怨未尽,记近事者亦多诬。自古而然,不但此书矣。
  △《五代史阙文》·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王禹偁撰。禹偁字元之,钜野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知黄州,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前有《自序》,不著年月。考书中“周世宗遣使谕王峻”
  一条,自注云:使即故商州团练使罗守素也,尝与臣言以下事迹。是在由左司谏谪商州团练副使以后,其结衔称翰林学士,则作於真宗之初。是时薛居正等《五代史》已成,疑作此以补其阙。然居正等书凡一百五十卷,而《序》称臣读《五代史》总三百六十卷,则似非指居正等所修也。晁公武《读书志》曰:凡十七事。
  此本《梁史》三事、《后唐史》七事、《晋史》一事,汉史二事、《周史》四事,与晁氏所记合。盖犹旧本。王士祯《香祖笔记》曰:王元之《五代史阙文》仅一卷,而辨正精严,足正史官之谬。如辨“司空图清真大节”一段,尤万古公论,所系非眇小也。如叙“庄宗三矢告庙”一段,文字淋漓慷慨,足为武皇父子写生。
  欧阳《五代史·伶官传》全用之,遂成绝调。惟以张全义为乱世贼臣,深合《春秋》之义。而欧阳不取,於《全义传》略无贬词。盖即旧史以成文耳。终当以元之为定论也云云。其推挹颇深。今考《五代史》,於朱全昱、张承业、王淑妃、许王从益、周世宗符皇后诸条,亦多采此书。而《新唐书·司空图传》即全据禹偁之说。则虽篇帙寥寥,当时固以信史视之矣。
  △《五代史补》·五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宋陶岳撰。岳字介立,浔阳人。宋初薛居正等《五代史》成,岳嫌其尚多阙略,因取诸国窃据,累朝创业事迹,编次成书,以补所未及。《自序》云:时皇宋祀汾阴之后,岁在壬子。盖真宗之祥符五年也。晁公武《读书志》载此书,作《五代补录》。然考岳《自序》,实称《五代史补》,则公武所记为误。公武又云共一百七事。今是书所载梁二十一事、后唐二十事、晋二十事、汉二十事、周二十三事,共一百四事,较公武所记少三事。考王明清《挥麈录》,载母邱俭贫贱时,借《文选》於交游,间有难色。发愤异日若贵,当版镂之,遗学者。后仕蜀为宰相,遂践其言刊之。印行书籍,创见於此。事载陶岳《五代史补》云云。
  今本无此条,殆传写有遗漏矣。此书虽颇近小说,然叙事首尾详具,率得其实。
  故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通鉴》多采用之。其间如“庄宗猎中牟为县令所谏”一条云:忘其姓名。据《通鉴》则县令乃何泽。又“杨行密诈盲”一条云:首尾仅三年。考行密诈盲至杀朱三郎,实不及三年之久。又“王氏据福建”一条云,王审知卒,弟延钧嗣。据《薛史》、《通鉴》,延钧乃审知之子。又“梁震裨赞”一条云,庄宗令高季兴归,行已浃旬。庄宗易虑,遽以诏命襄州节度刘训伺便囚之。季兴行至襄州,心动,遂弃辎车南走。至凤林关,已昏黑,於是斩关而去。是夜三更,向之急递果至。《通鉴考异》辨庄宗当时并无诏命遣急递之事,岳所据乃传闻之误。凡此之类,虽亦不免疏失,然当《薛史》既出之后,能纲罗散失,裨益阙遗,於史学要不为无助也。
  △《北狩见闻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曹勋撰。勋字功显,阳翟人,宣和五年进士。南渡后官至昭信军节度使。
  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首题“保信军承宣使知閤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臣曹勋编次”。盖建炎二年七月初至南京时所上。其始於靖康二年二月初七日,则以徽宗之入金营,惟勋及姜尧臣、徐中立、丁孚四人得在左右也。所记北行之事,皆与诸书相出入。惟述密赍衣领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