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十大元帅之谜 >

第72章

十大元帅之谜-第72章

小说: 十大元帅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主席发来了命令,林彪不敢再违抗了,心里不乐意也只好接受。他下令叫六个纵队和三个独立师,向锦州外围进军,仍留六个主力纵队和十四个独立师,在长春、沈阳附近和沈阳以南地区徘徊。9月21日,东北野战军首脑机关离开哈尔滨,先乘火车驰向东伪装前进。晚上10点钟,列车调转火车头,向来路上飞奔,拂晓前经过哈尔滨,开上西满的轨道,加速前进。
  次日上午,列车停在一个小站上。中央军委来电报指出平分兵力的部署是不对的,特别是几个主力纵队太靠近沈阳,这样,沈阳之敌就不敢出来增援,会影响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
  林彪看着电报,皱着眉头,一脸不高兴:“又是指责、指责……没完没了!”
  罗荣桓听惯他的埋怨、没有吱声。
  “政委,”林彪突然问道:“你是怎么看的?”
  “毛主席和中央高瞻远瞩,”罗荣桓开门见山地说,“他就是要我们迅速拿下锦州,回师歼灭沈阳出来增援之敌!应该把更多的兵力调到锦州前线,让沈阳的敌人能放心出来。”
  林彪嘀咕道:“想的不错,但锦州也不是纸糊的,里面有十几万敌人,工事坚固、火力很强。万一一时打不下,葫芦岛的援兵打过来,沈阳之敌再西进,我们就要吃大亏!”
  “葫芦岛和锦西的援兵,一定要堵住!”罗荣桓说,“我想叫二纵五师和三纵赶到义县,让四纵迅速南下,抢占塔山和西海口,阻击葫芦岛方面的敌人!”
  “好吧!”如果不是刚看了中央的电报,林彪不会这么轻易同意的。
  军车绕了个大圈子,停停走走,两天后才到达彰武车站,停在岔道上。
  4。3 罗荣桓拍案大怒——与林彪再次交锋
  在彰武期间,林彪说他身体不舒服,搬到一座幽雅的大院里休养,关严了住房的窗户,拉上窗帘,整天呆在黑屋里。
  罗荣桓负起指挥战役的重担。
  一周间,锦州外围的战斗猛烈开展:9月25日,我九、八纵攻克葛义碑和薛家屯。四纵24日攻占砬子山,29日攻克兴城。七纵27日攻占高桥和西海口,占领了塔山有利阵地、切断了葫芦岛和锦西敌人增援锦州的道路。10月1日,我军攻占义县,全歼守敌暂二十师一万多人。锦州前线我军6个纵队完成了分割包围锦州南北敌人的任务。在沈阳周围的一纵、二纵两个师,五纵、六纵和十纵,也先后到达锦州以北和新民以西地区,待机作战。
  10月2日上午,罗荣桓政委和刘亚楼参谋长正在研究攻城部署,忽然听见一阵刺耳的汽笛声。不一会儿,列车发生剧烈的震动,显然是挂上火车头的撞击声。罗荣桓站起来,望着车窗外面人来人往,很是忙乱,喊来警卫员,问道:“发生什么事?”
  “不知道。”警卫员回答。
  罗荣桓问:“是不是敌机又来了?”
  警卫员说:“没有听见警报。”下车问过后,警卫员说是司令员命令部队准备出发,往北开。
  罗荣桓心里纳闷,问参谋长:“去哪?你知道吗?”
  刘亚楼摇摇头。
  罗政委沉下脸,心里很恼火,不知林彪想搞什么名堂?立即同参谋长赶到林彪的住处。
  林彪住在一座砖墙瓦屋的大院里,堂屋里关紧窗户,蒙上窗帘,昏昏暗暗。林彪半身靠着床头躺着,看见罗政委和刘参谋长进来,好像猜到了他们的来意,起来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电报,递给罗荣桓。
  电报上写着:9月30日,蒋介石飞到北平,为确保锦州,抽调博作义部林伟俦的六十二军,黄翔的九十二军及独九师,调山东王伯勋的三十七军,由海上运兵,已经有5个师到达葫芦岛了。
  林彪说:“葫芦岛和锦西的敌人,已经增到11个师,锦州不能打了。”
  听见林彪又唱起老调,罗荣桓激动地说:“昨天刚打下义县,又提出不打锦州,怎么向中央交待”“情况变了嘛!”林彪板着脸说,“我已经向军委建议,还是回去打长春。”
  “所以你就下令开倒车?”罗荣桓生气地说。
  林彪从鼻孔里“嗯”了一声。
  罗荣桓忍不住严厉地责问:“司令员!这样重大的事,应该先和大家商量再作决定啊!”
  林彪一向专横惯了,现在大权在手,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听不得逆耳的话。他板下脸,不快地说:“商量个啥?明摆的事吗?”
  罗荣桓坚持不让:“主席和军委三令五申,要我们打锦州,现在又不打,如何交待?不但部队士气受影响,而且敌人知道我们北撤后东西夹击,还要受损失的!”
  林彪狡辩道:“敌人害怕我们攻城,正愁我们不撤,怎么还会出击?”
  “敌人不是傻瓜,蒋介石看出我们的弱点后,肯定不会失去这个有利的战机的!部队不能安全撤回,你考虑过没有?”
  林彪仍固执地说:“放心!蒋介石刚丢了济南,已成了惊弓之鸟,绝不敢出来的!”
  罗荣桓见他如此不顾中央的命令,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火气,指着他喊道:“主席要我们敢打没有打过的大歼灭战,我们可不能‘怕’字当头啊!”
  “你说谁‘怕’字当头?”林彪被揭了疮疤,顿时恼羞成怒,拍着桌子大声责问。
  罗荣桓真火了,他怒吼道:“战役打响了,锦州的外围据点都扫清了,你一听说葫芦岛和锦州来了增兵,就不敢打下去,这不是怕敌人是什么?”
  罗荣桓从来没发过这么大的火,他和林彪相处很久,但平时耐心说服,以团结和维护林彪的威信为重。这次两人大吵,甚至拍了桌子,周围的工作人员不由全惊呆了。
  林彪被问得哑口无言,停了一会说道:“反正锦州打不得,敌情变了,中央也会实事求是的。”
  罗荣桓警告他:“你想过没有?这是违抗中央军委的作战命令,破坏毛主席的战略决策。不打锦州撤回去,就会推迟东北的解放,影响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
  林彪觉得理亏心虚,无言以对,他又问刘亚楼:“参谋长,你的意见呢?”
  “我同意政委的意见,锦州非打不可。”参谋长说。
  林彪只好气呼呼地叫秘书到机要科,追回那份不打锦州的电报。
  秘书打完电话后报告说,电报已发过了。
  林彪感到心虚,做了个无可奈何的手势,问道:“怎么办?”
  “写个检讨,重新表态!”罗荣桓说。
  林彪没说话,刘亚楼点了点头。
  罗荣桓当即又起草了一份电报,主动承担责任,向军委作了深刻检讨,表示坚决按原计划攻打锦州。
  罗荣桓把电稿递给林彪,林彪匆匆看了一遍,也不吭声,和参谋长都签了字。罗荣桓写了“加急”二字,立即让秘书拿去发了。
  第二天十月三日,中央军委接连来了两封电报,严厉批评回去打长春的做法,指出这是一个绝大的错误。分析在塔山一线有两个纵队打援,足以胜任,不用害怕。如果回去打长春,对东北部队和整个战局都非常不利。即使打下长春,也不能取得主动地位,只有打下锦州,才能掌握战局的主动权。
  10月4日,毛泽东收到罗荣桓拟稿的检讨电报后,又发来一封长电,表示“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再次分析打长春和打锦州的利害关系,以坚定林彪的信心。毛主席严厉指出:如果不打锦州这一仗,要犯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同时要求指挥所搬到靠近锦州前线。
  当天夜里,在罗荣桓的不断催促下,指挥所才进到阜新。
  阜新以南的铁轨都扒了。部队下了车,住在城里。
  4。4 战锦方为大问题
  这时,蒋介石看到义县被我军攻下,10月2日又慌慌张张地飞到沈阳,将沈阳之敌编为防守兵团和攻击兵团,亲自部署廖耀湘兵团西进增援锦州。
  到阜新后,罗荣桓觉得距锦州太远,对指挥作战不利。可林彪不愿离开铁路线,他以去年三次攻势,都是在汉城指挥的为理由,不想再向锦州靠近了。罗荣桓知道他对打锦州还是有顾虑,说道:“不能再耽误了!我们应马上赶到前线,拿出攻城方案来。”
  正在这时,中央军委又来了电报,询问指挥所到了哪里?
  再次要求指挥所进到锦州附近,还要求马上拿出攻城的作战方案,限定尽速打下锦州。
  林彪心里真是一百个不愿意,但他不敢再违抗命令,只好叫参谋长刘亚楼准备汽车,连夜赶到锦州西北的马六屯。
  第二天下午,司令员、政治委员和参谋长和指挥所的参谋人员一起到锦州城北帽儿山看地形,二纵的部队就住在这儿。罗荣桓当时身体不好,刚动过手术还没痊愈,但他放心不下,仍坚持上了山。在帽儿山上居高临下,可以看到锦州的城垣。罗荣桓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锦州的环城工事,那儿都是钢骨水泥的子母地堡。正看着,突然飞来三架飞机,又是扔炸弹,又是扫射,来回低空盘旋。山上没有掩蔽部,警卫员催着下山,他好像没有听见。直到把锦州的工事仔细观察了一遍,罗荣桓才最后下了帽儿山。
  观察地形回来,指挥部便很快拟定了进攻锦州城的作战方案,决定用5个纵队的16个师、1个炮兵纵队和1个坦克营作为攻城的主力,主要突破口选在北城。打援部署:以四纵、十一纵和热河两个独立师共8个师的兵力,在渔山、塔山和红螺蚬一线,阻击锦西和葫芦岛的援兵;以热河独八师在山海关附近佯动,钳制关内之敌;以五纵、六纵和十纵共8个师的兵力,在新民以西和以北地区,堵击沈阳出来的援敌。
  攻城方案经过中央军委批准。
  十月九日,攻城的各部队开始向城郊的敌人大小据点猛攻,激战五天五夜,扫清了敌人城外的大小据点和所有工事,攻城道路被扫清,部队直逼锦州城下。运用攻打义县的经验,各部队采用了近迫作业,挖地道逼近城垣。
  十月十四日上午十一时,总攻击开始了!城周围400多门大炮一齐向城里的目标开火!炮火连天,浓烟滚滚,千军万马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猛虎般向城垣扑去。
  二纵两个师攻击化工厂一线的敌人,由于受到以子母地堡群作掩护的敌人的拼命反抗,攻了几次也没有打开突破口,伤亡也较大。三纵占领了离城1000米的配水池阵地,居高临下冲向敌城。敌人出动步兵和坦克前来争夺配水池,飞机也来掩护。我军坦克营也紧跟着投入了战斗,战士们奋勇击退敌人的反冲锋,一鼓作气冲到了城根。
  指挥部里接到三纵进展比较顺利的电话,作战参谋立即向首长报告。罗荣桓看到三纵的地形比较有利,便对林彪建议说:“是不是让炮火集中支援三纵,由三纵迅速突破?”
  林彪听了不置可否。林彪一直认为二纵的战斗力强,而且有老红军的底子,所以让二纵负担主攻任务。而三纵是抗战初期在山东发展起来的部队,到东北后打了许多硬仗和胜仗。这次林彪专门从六纵调来善打基战的十七师配属给二纵,准备突破城墙后向纵深发展,没想到二纵进展不如三纵快,心里觉得别扭。
  罗荣桓看出林彪仍要坚持己见,只好再次向他建议:“还是让炮兵支援三纵为好!”
  参谋长刘亚楼也同意罗荣桓的意见,建议早下命令。
  林彪看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同意。他命令炮纵集中炮火击援三纵,同时要求二纵也要加紧突击!
  正在这时,机要科又送来一份电报:由新民和原流河向西北进犯的廖耀湘兵团,前锋已占领彰武。原来这是蒋介石8日第二次飞到沈阳后给廖下的死命令。蒋介石同时还命令锦西和葫芦岛的11个师和海、空军猛攻塔山。他幻想锦州解围之后,东西两军对进,包围夹击我军主力,把这次作战称为“辽西大会战。”
  我守塔山的四纵队顽强堵击敌人,阵地失而复得。现在看到彰武失陷,林彪又紧张起来,忧心忡忡地说:“你看,补给线被切断了!”
  罗荣桓看完电报,沉着地说:“廖耀湘不会认真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他这次是让蒋介石给硬逼出来的。他不走北宁线增援锦州之敌,却跑到西北方占领彰武,不过是虚晃一枪,给蒋介石摆个样子而已。这一点毛主席早就看透了,不用理它。”
  大家听了都觉得罗荣桓分析的正确,林彪闭上眼睛一声不吭,大概觉得伤了他的面子。
  半小时后,作战科长从帽儿山打来电话报告:三纵队已打开突破口,要求把十七师调过来,让十七师从突破口进去,迅速打掉敌人的纵深防御工事。
  “太费事了!”林彪不耐烦地命令道,“叫三纵的预备队冲进去!”
  参谋长正要传达林彪的命令,罗荣桓叫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