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历史挺靠谱 作者:袁腾飞 >

第23章

这个历史挺靠谱 作者:袁腾飞-第23章

小说: 这个历史挺靠谱 作者:袁腾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大和尚如果坚持研究经纬线,说不定就能发现地球是圆的了,那么哥白尼和麦哲伦就歇菜了。中国古代很多科技就因为没有深入研究,最后都为人做嫁衣,成为了别人的研究经验。

第三,医学进步。孙思邈着的《千金方》,全称叫《肘后备急千金方》,意思就是肘子后面备用的紧急千金药方。古人什么东西都往袖子里装,他们不怕袖子一抖把东西都抖出去吗?其实他们后面系着一个口袋,有东西都是装在口袋里的。

所以肘后备急,就是把《千金方》装在这个口袋里,跟那个手机、钱包、IC卡、公交卡搁一块儿。把《千金方》和那些重要东西搁一块儿是为了救急。中暑了,赶紧翻,吃什么,按照方子说的赶紧买去。别买错了,中暑买黄连素那不管用。孙思邈活了101岁,人称神仙。他从北周一直活到武则天时代,所以魏征写南北朝和隋朝的历史时,就把他叫去问,老孙,当时怎么回事儿?老孙就开始说,犹如亲睹。他都经历过这事儿,可不犹如亲睹嘛,唐朝人平均寿命29岁,他101岁,所以唐朝人都说他是神仙。这也证明了人家的招儿管用,你把《千金方》天天带肘子后面,照他这个做,也能活到101岁。

除此之外,吐蕃的元丹贡布着的《四部医典》,也有一定的贡献。这是藏医,今天好多的藏药都叫元丹贡布牌,元丹贡布就是着《四部医典》的吐蕃医学祖宗。还有,唐高宗时期朝廷20多个人一起编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唐诗甲天下

唐朝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文学上把唐诗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诗坛四大天王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和王维,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特别有禅意。王维外号“诗佛”,字摩诘,他取的字出处是一个大菩萨:维摩诘菩萨。

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多描写边疆战场幽怨苍凉,将士勇武豪气,以及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文学成就很高,比现在口号似的军歌歌词写得好太多了。

盛唐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两个传奇人物。俗话说韩柳文、迁光史、苏辛词、李杜诗就是中国文学的象征。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要学习写文章,就看韩愈和柳宗元,学完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如果学历史,就学司马迁的《史记》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学完你可以去当政客;如果学宋词,就跟苏东坡和辛弃疾学,学好了可以干掉方文山和林夕;如果学写古诗,一定是学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的创作水平是不一样的,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李白的黄金创作期是国家最强盛的时候,到处莺歌燕舞,他写他看到的东西,大部分就是花、酒、剑、歌、月,洒脱无极限。杜甫最有名的那些诗,创作的时间就惨了,“安史之乱”八年,一年没差全赶上了,所以特别忧国忧民。他说“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收蓟北关你啥事儿,他心系国家,看这个仗终于打完了,高兴到哭。李白一写诗就特别浪漫,“飞流直下三千尺”,高兴!杜甫一写就“卷我屋上三重茅”,郁闷!总的说来,李白的诗虽然也发过牢骚,但基本上都是写自己高兴的,这小子没什么发愁的事儿;而杜甫就是动不动伤感到掉眼泪,见到老同学了,也掉眼泪,见到花瓣落了,也哭。这就好像现在的人喝酒喝醉了,有文醉武醉,李白是一醉就乐,乐了就掀桌子;杜甫一醉就愁,愁了就哭。

但是,这两个人厉害的地方并不是个人情绪,而是那种气度。并不是任何掀桌子和掉眼泪的诗人都能写出这些诗来。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俊逸洒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抱负,一般人哪及得上!

中唐代表作是白居易的讽喻诗,讽喻诗要损人,你要损人的话,最起码得让他能听得懂。你损了半天他都不懂,你有什么劲儿?我刚在中学教书的时候,特别搞笑,一帮孩子特淘气,我骂他们寡廉鲜耻,孩子们一个个睁着眼睛看我,什么意思老师?我说臭不要脸,这下才明白了!老师不能骂脏字,好不容易找个文词儿来表达心情吧,他们还听不懂,搞得我特郁闷。而白居易的诗用的都是劳动人民的语言,但语言虽俗,意境不俗。

白居易去给李白扫墓,六句诗:“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第一句能当导游图使;“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就这六句,谁敢说我写李白比白居易写得好,你看着都是大白话,把要点都说出来了:别看这破地儿,破坟,埋这么一个伟人。所以白居易的诗意境很高,在日本、韩国广为流传(因为太复杂他们学不会)。

晚唐杜牧、李商隐的咏史诗很出彩。我个人认为,杜牧和李商隐把律诗发展到了极致,尤其是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句子的情感很细腻复杂,没人能说清楚。别相信书上的注解,都是胡说八道。他感叹自己一生的境遇,不是感叹找对象没找着,小李子都是借事儿来说自己的事儿。

唐朝知识分子,感叹自己做不上官,写了一首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就是说一个穷女孩嫁不出去。“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懒把双眉斗画长。”你把眉毛画长了没有用,没有人娶你,你只能给人缝衣服。“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每年辛辛苦苦做的漂亮衣服,都是给别的新娘子穿。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服装行业的,其实就是写他自己,因为他做不上官。古人写诗没有直说“我当不了官很痛苦”的,都是托物言志。比如说,那姑娘做衣服很痛苦,所以我很痛苦;那哥们儿电脑又蓝屏了,所以我很痛苦,都是这样表达象征意义的。李商隐也一样。

李商隐的咏史诗写得非常好,他写杨贵妃跟唐明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你唐玄宗做了四十年皇帝,国破家亡连媳妇都保不住,你算什么玩意儿啊!“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不是损这个皇帝,但是意境在这儿摆着,所以诗歌写得好不好,就看意境。

【第五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1节 什么都缺,就不缺皇帝

以前吃大米,现在吃大葱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期。

先秦是第一个民族融合的高峰,第二个是在魏晋南北朝,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的时候,把五胡都给胡进来了。

第三个就是在宋元时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脉相承,其他国家很多古老民族都灭亡了,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些民族发展到今天能够薪火相传、子孙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是不断融合的产物。我们的民族比较庞杂,比较杂就意味着相互学习的机会和各自文化交换的概率比较高,这样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就都比较聪明,遗传基因越来越优秀。

中国最大的民族汉族,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经历民族融合的产物,先吸取少数民族更合理的知识和优点,然后再用自己的文化把他们同化。就像南方人来我们小区住仨月,我学习你优秀的地方,学完了之后顺便给你同化了,你以前吃的是米饭,我把你弄得和我一样吃面条烧饼,吃香菜大葱和包子。中国经过前面两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现在迎来了第三次香菜大葱同化法。

53年蹦出14个皇帝

公元907年,李唐王朝被他的藩镇宣武节度使朱温所灭。朱温灭唐之后,建立了梁。17年后,梁被后唐代替。后唐之后是后晋、后汉、后周。黄河流域53年的时间换了5个朝代。梁、唐、晋、汉、周这五个朝代最长的是后梁,17年;最短的是后汉,只有4年,还换了俩皇帝。

后人写诗说:“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四帝,播乱五十秋。”53年14个皇帝,那你想这些皇帝大多数都是怎么死的?都是非正常死亡,被人做掉的。如果是盛世王朝,汉武帝在位就长达54年,比五个朝代加起来还多1年,康熙爷是61年,乾隆爷要算上太上皇63年,辽朝还有好几个皇帝在位四五十年的,西夏也有。一朝的一位太平天子就堪比五朝,可见这五朝有多乱。

为什么这么乱?就是因为五代每一个开国皇帝都是前朝的大将、藩镇。手握重兵,打仗的货全在手里,干吗不抢位子?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公开讲:“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不是说当皇帝的没种,而是说,当皇帝的难道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吗?还不是谁胳膊粗、谁拳头大谁就当老大呗。这样一来,国家不像个国家,倒像个帮派,谁能打谁当头儿,当然更替得就很快了。

禁军大将成了皇帝佬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在今天的河南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年号建隆,都东京。这个东京不在日本,而是指开封。宋朝有四个首都,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应天(商丘),另一个是北京大名。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时候,中国还在五代十国这种分裂局面下,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削平了南方。宋太祖也是因为做了禁军大将,手握重兵,才能篡权换代,削平南方。

削平南方之后,公元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

太祖皇帝驾崩之后,皇位采取兄终弟及,由他的弟弟赵匡义(后改为光义)即位,就是宋太宗,北宋经过太祖太宗两代皇帝才算把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结束,但是并没有完成中国的统一。

与北宋并存的政权有北边的辽、西边的西夏、云南的大理,另外还有回纥和吐蕃。

这些政权里边,地盘最大的实际上是契丹人建立的辽。今天俄语里边“中国”这两个字,就是发契丹的音,KIDAYI,念不好就听成是“你大爷”。北宋连传统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部分都没有占全。

第2节 开国元勋纷纷辞职

赵普的“治国策”

宋太祖陈桥兵变之前是后周禁军的最高统帅,他篡权的时候那叫一个水到渠成。

当时正好后周世宗柴荣驾崩,柴荣英年早逝,儿子恭帝柴宗训即位,年仅七岁。赵匡胤是欺负人家孤儿寡妇,篡夺政权的时候几乎兵不血刃,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当然,他篡权之后得保证自己的政权长久。自己是造反派,当然怕造反的人,所以他就问宰相赵普,之前的政权为什么不能长久。

赵匡胤本人是高干子弟,他爸爸和他爷爷都是军区司令一级的干部,曾祖也是知州、知县,就是地委书记或者县长之类的干部,他是军区大院里长大的孩子。

赵匡胤从小就不好好念书,整天打架,打到进公安局。公安局一看这是军区赵司令的儿子,不敢管,把他放了出来。他又是一个比较豪爽的人,精通武艺,今天中华武术里还有太祖长拳、64路盘龙棍,这都是当年赵匡胤发明的。

赵匡胤认定了一个谋臣叫赵普,这老哥天资聪颖,是一个典型的无师自通型知识分子。怎么个无师自通?赵普这哥们儿不看书,据说一共就看过半本《论语》,所以人们才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嘛,物尽其用的话,天才看半本就够了。一天,赵匡胤跟赵普聊天,问:“为何唐季以来,帝王凡易八姓?”为什么自从唐朝末年以来,帝王换了八个姓。“吾欲为国家建长久之策,卿谓计将安出?”你给我出个主意,咱们怎么才能将国家政权维持得久一点?赵普一听非常高兴,马上跪下回答:“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此非他故,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老大,你说这话是天下所有人的福气,前面的政权更替那么快,其实没别的原因,就是藩镇权力太大的缘故。他们比皇帝的权力还重,故而助长政权更替。“今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削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则天下自安矣。”你现在要想治他们,也没别的,就夺他们的权,收他们的兵,控制他们的钱粮,天下就肯定没事儿了。宋太祖听到这儿非常高兴:“卿勿复言,朕已喻矣。”你不用再说了,我听明白了。所以他就开始这么做,从三个方面入手治这帮人,权、兵、钱。一个藩镇没权、没兵、没钱,能干个甚?谁还听你的,这不就完了嘛,问题解决了。

我当皇帝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