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拷打岳飞。岳飞一代名将,在厅堂之上他受毒刑。然后说,他挨了打吧,身体很痛苦,很疼啊。岳飞站立的姿势就很散漫。结果岳飞刚一松懈一点,想喘口气,松懈一点想站,马上狱卒就喊:“岳飞插手立正!”这样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悚然听命,每读史读到这个地方,就是人们讲“读史读到伤心处”,历史有让人伤心的地方,每读到这个地方——那样的大将,名将,为国家立下赫赫功勋的名将,“委命下吏”。一个小小的狱卒居然敢呵斥“岳飞插手立正!”岳飞就得悚然听命。
所以,这么审,审不出结果来。审不出结果来怎么办呢?最后宋高宗就下旨,甭管有没有结果,甭管有没有口供,赐死。这道旨意,史学家们认为肯定有。如果没有宋高宗的首肯,秦桧是不敢弄死岳飞的。肯定有,但是永远找不到了,那肯定后来就被销毁了。所以,“风波亭上断送忠良”。
【岳飞当时被关在了临安的大理寺狱中,这里是南宋最高法治机关之一,而风波亭正是狱中一座亭子的名称,相传一代名将岳飞就惨死在这里。那么,岳飞最后是怎么死的?他在狱中的最后时光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据说,在监狱里的时候,有的岳飞的老部下置酒去探望岳飞。岳飞是在监狱里过的大年三十啊,所以这个老部下就去看他,不知道怎么混进去看他,让岳飞喝酒,喝屠苏酒。
岳飞看到屠苏酒,那是泪下潸然,他想起当年什么?“见屠苏想起了黄龙痛饮。”岳飞平时酒量很大,因为有一次喝酒打了人了,高宗皇帝说,你别喝酒了,你以后就别喝酒了。所以岳飞立誓,什么时候我再破这个酒戒?“收复中原,迎回二圣”,我破酒戒,否则我不开戒。现在可能就是人生的最后一杯酒了,“见屠苏想起了黄龙痛饮。满江红,班师昭,历历前尘”。本来这杯酒应该什么时候喝?现在在这种场合下喝,“除夕夜冷狱森森”,在这种场合下喝,所以想想这内心这种感受。岳飞在大理寺蒙冤的时候,在监狱里假装让岳飞沐浴,说,岳飞沐浴之后,古人的衣服不是长、大嘛,说给岳飞脱衣服的时候,力士涌入,猛击岳飞两肋,打他的两肋,然后把岳飞给害死了。
还有的说法是赐毒酒,岳飞饮了毒酒就含恨去世,含冤去世。本来秦桧心存愧疚,大英雄被害死了,所以本来一开始说的是“岳云、张宪流放”,高宗皇帝下旨“判斩刑”。两员名将啊,尤其那个岳云死的时候才22岁,那样的地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百战名将,判了斩刑。所以英雄殉难之后,守官、抄家。一抄岳飞的家,发现了什么呢?“岳少保既死狱,藉其家。仅金玉犀带数条,及锁铠兜鍪,面蛮铜弩,镔刀弓剑鞍辔”,全是武器,“布绢三千余匹,粟麦五千余斛,钱十余万,书数千卷而已。”你看,那为国尽忠一辈子的人,死了之后家里抄出点什么东西?都是兵器,平时自己穿的铠甲。然后,三千多匹布帛,五千多斛粮食,十余万钱。然后,一些薄田,也没几座宅子,而且全都没收入官。你再看那几位,包括韩世忠,岳飞也比不了啊。韩世忠一年他的地租的收成就是五万石,岳飞可能几千石也就是。所以,你看这样的人长寿,这样的人短命。大英雄去世的时候,含恨而死的时候才39岁,儿子22岁。所以,可想而知千古以来就令志士扼腕叹息啊!
【岳飞一代名将,千古英雄就这样含恨而终。那么,在当时有没有人为岳飞鸣不平呢?这个人会是谁?而“莫须有”的典故又是怎么来的?“莫须有”正确的解读应该是什么呢?】
史籍上记载,说岳飞在大理寺蒙冤的时候韩世忠曾经就豁出去了,韩世忠本来是事关已高高挂起,我只要能保命不惹祸就完了。韩世忠这个时候急了,豁出去了,去闯进相府见秦桧:“岳飞到底有什么罪,你要害他。”秦桧回答:“其事莫须有。”所以,这个“莫须有”后来变成一个成语了,“其事莫须有”。对于这个“莫须有”的解读,有人说是“可能有”。不对。
“莫须有”是什么意思啊?“难道没有吗?”应该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秦桧跟韩世忠用的是什么话?反问的语气,诘问的语气。“你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他的罪难道没有吗?”
一句话就把韩世忠给打发了。证明秦桧怎么样?有恃无恐。我懒得跟你废话。不是说,韩世忠过府一闯,问秦桧,拍着桌子问秦桧:“你这么做自毁长城,过得去吗?”秦桧哆哆嗦嗦,嗫嚅地说了一句话:“可能有吧。”不是这意思。秦桧的气势比韩世忠大多了,“难道没有吗?”这就从这句话上就可以看出来,岳飞的悲剧的症结所在。秦桧有恃无恐啊,铁案如山,你翻不了了。整个宋高宗一代,没翻案,宋孝宗的时候才给岳飞翻案。岳飞死后几十年才追封鄂王,宋朝又要北伐的时候才追封鄂王。《宋史》是元朝的人写的,元朝人写《宋史》的时候,写到这一段这个元朝人大发感慨,说什么呢?
“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这话什么意思呢?
说西汉以来啊,像韩信啊、彭越啊、周博啊、灌婴啊这样的名将“代不乏人”,每朝每代都有。然而像岳飞这样文武全才,仁智并施的名将“一代岂不多见”,没有过。说关云长通《春秋左氏传》之学,我们前面就说这个问题,哪个地方一塑庙,关云长读书都读《春秋》,好像关王爷一辈子就会念这一本书,“四书五经”,它只是五经之一,关王爷一辈子就读这一本书。而且你也没见过关王爷的文章,也没见过他的文章留下来。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不都留下来了嘛。但是,我们看岳飞,在朱仙镇,皇上让他班师,他有答诏,有奏折,这些奏折,今天岳飞的这些东西全都留了下来。岳飞的孙子岳珂专门编了一本集子,全都留了下来。你的东西你可以看出来,他有诸葛孔明之风。他最喜欢的就是前后《出师表》,他的手书《出师表》都留了下来。所以,他是这样的一个忠义之人,结果不幸遇害,就像当年南北朝的时候刘宋杀檀道济,杀大将檀道济,也是怀疑大将谋反要杀他。檀道济就说:你们自坏自己的万里长城。说岳飞也是,你宋高宗自坏长城。所以,呜呼冤哉!呜呼冤哉!后人对他的评价是这么高,当时出使金国的南宋的使臣叫洪皓,听说岳飞冤狱之后,痛哭流涕,给南宋写密信啊。把这个密信藏在蜡丸里,驰疏奏报,惋惜地表示:“金人所畏,服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金军跟岳飞叫岳大爷,“以父呼之”,伯父,你是我大爷,我怕死你了。结果一听说他死了,大家摆酒相贺,我们这个大对手啊,我们这个对手啊,没死在我们手里,他也不可能死在我们手里,结果宋朝自毁长城。岳飞这个人无论人品,无论他的战功,无论他的学识素养,在中国古代的名将当中堪称是数一数二。曾经有这样的一首诗,这首诗叫《题骤马风》,我们听尤其最后两句:“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我七尺之躯捐报明君圣主。“怒指天涯泪不收”,结果明君圣主就这样对待他,酿成千古冤狱。岳飞一死,宋朝跟金国的和议就要达成了。
第二十六讲 宋金和议
【高宗皇帝为了屈己求和,跟秦桧定计,害死了忠良岳飞,在害死岳飞的过程当中,已经跟金国达成和议。那么宋跟金的和议,不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我们说历史上第一次天眷和议,就是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一次和议,但是后来金国又把它给撕毁了。撕毁之后金军又一次南下,所以又有了顺昌,郾城这一系列的大战。这一系列的大战打完之后,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消灭对方,于是就开始认认真真地谈第二次的和议,也就是按照宋朝的这个史书叫绍兴第二次和议。宋高宗不仅答应了金国提出的所有无礼要求,而且他为了讨好金国,还给金国皇帝上了一道誓表,那么,这个誓表说的是什么呢?】
宋高宗接受了金国提出的全部屈辱条件,终于达成了宋金的议和。这就是绍兴和议。完颜兀术一直声称,他掌握着一个能够致宋高宗于死地的秘密武器,绍兴和议达成后,为了防止宋高宗背盟弃约,完颜兀术利用手中的秘密武器,紧紧地抓住了宋高宗的命脉,使得宋高宗俯首甘做金国的儿臣。 那么这个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能致宋高宗于死地?而完颜兀术为什么一直到临死之前,才将这个秘密说出来?
高宗皇帝为了屈已求和,跟秦桧定计害死了忠良岳飞,在害死岳飞的过程当中,已经跟多国达成和议,那么宋跟金的和议不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我们说历史上第一次天眷和议,就是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一次和议,当时不是达成了吗,当然后来金国又把他给撕毁了,撕毁之后金军又一次南下,所以又有了顺昌啊,郾城这一系列的大战,这一系列的大战打完之后,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消灭对方,于是就开始认认真真地谈第二次的和议,也就是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二次和议,按照金朝那边史书叫皇统和议,因为这时候金国的年号是皇统,两次,第一次是天眷,第二次是皇统,宋朝的年号都是绍兴,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二次和议,达成这个和议之后一个月岳飞才死,也就是说岳飞他在狱中的时候宋金的和议就已经达成了,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很多史学家评论这个问题,就看到了这一点,就是宋高宗不一定非是因为要达成和议而杀岳飞,这个岳飞并不碍和议的事,你把兵权给夺了,把他下狱了,他并不阻碍你和议,宋高宗杀岳飞主要是担心武将不臣,篡权跋扈,所以岳飞在狱中应该是已经听到宋金和议,他非常气愤,割地输金甘做儿臣,非常悲愤,这个和议的内容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宋金两国边界以淮水为界,其时我们有中国地理知识的人,我们都知道这一点,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所以宋金以淮水为界正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金在北方宋在南方,那么岳飞也好,朝世忠也好,这些大将们苦心孤诣,他们念念不忘北伐中原,迎回二圣收复故土,现在看起来这个故土永远是收不回来了,而且我们看这个淮水为界,可以明显看出什么呢,我们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长安,洛阳,就是整个黄河流域,完全位于金战区了,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一种见解和看法,就是长长安,洛阳在谁手里谁是正统,那么现在看起来,这长安,洛阳在谁手里了,在金国手里了,所以金国成了正统了,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对这件事是最耿耿于怀了,就是这个地方居然被人家给占了,淮水以北的土地被金国给占了,然后每年要给金岁币,银绢各25万,白银25万两,绸缎,就是绢25万匹,除此之外南宋还要对金称臣,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就这一点,也可以说也是头一次啊,然后呢从和议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南宋这一方可是吃亏吃大了,皇统和议比起当年的天眷和议来,南宋是在军事力量占优势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个屈辱的和议,原来比如说谈到的像岁贡,正朔,册命等等这些东西,宋朝所不能接受的,现在宋朝统统接受了。
【宋高宗不仅答应了金国所提出的所有无礼要求,而且他为了讨好金国还给金国皇帝上了一道誓表,那么这个誓表说的是什么呢?】
宋高宗皇帝给金上了一道誓表,这个誓表,奴颜卑膝,丢人到家,卑污至极,他这个誓表怎么说的呢?“臣构言,既蒙恩道,许备活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谴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我们看赵构上的这个誓表,臣构言,他的名字在宋朝有人敢叫吗,你看他自个儿臣构言,我跟您说,我跟您说什么呢?“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不但我是您的臣子,“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您对我,您大金对我恩同再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