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家人-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的观众群和拥戴者,而且这一队伍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不仅仅局限在中国东北一地。惜此东北风,我们选择了东北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趣事作为创作素材,发扬东北小品的地域特点,结合情景喜剧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东北一家人》。
该剧描写一个东北中等工业城市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在同一个工厂就业的老少三代人,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企业发生的种种变革,每一位家庭成员以及他们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之间横向、纵向发生的一系列阴差阳错,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退休的烦恼、下岗的困惑、致富的渴望和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等,都是本剧关注的重点。
我是以编剧兼导演的身份进人《东北一家人》剧组的,因为有事必躬亲的总导演英达在那儿戳着呢,所以我压力不大。我的任务就是保质保量、按时交出剧本,因为事先都有所准备,所以工作完成起来也比较轻松。我导演分内的活儿无非就是在现场诠释一下剧本,在演员对词的时候帮助把握一下东北的俚语村言,以正视听。
出乎意料的是,《东北一家人》开拍伊始就发生了很多变故,令我们一时手足无措。首先是喜剧大师梁左的突然辞世给了我们很大的打击,梁左先生一直是我们英氏公司剧本创作的支柱,他几乎参与创作了我们公司拍摄的所有作品,他去世时正担任着《闲人马大姐》的文学师,《马》剧也正在一天一集地热播着。“把《闲人马大姐》更好地拍下去是对梁左最好的纪念”(英达语)成了剧组上下的一致共识,英达义无反顾地接手《闲》剧的剧本统筹和兼任《东》剧导演,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作为导演跨组拍戏。形势有点乱,军心有点散……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大腕》也在这个时候开拍了。英达作为演员已早早答应加盟其中,不好爽约,他真的是无可奈何、分身乏术。这个时候我只有挺身而出,和吕小品联袂走到《东北一家人》的第一线,接手导演工作。所幸英达开了个好头,所幸全体同仁同舟共济,《东》剧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白天我要在现场和演员们一起摸爬滚打、口传心授;夜里还要准备好第二天的剧本。原来说好了的是随拍随写,紧跟形势,这下可好,晚上写白天拍,一刻歇息不得,不敢耽误啊。“家看家,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时间就是白花花的银子,这压力多大呀?制片部门还像周扒皮似的每天催债,也难怪他们,他们要提前预约演员,安排场景,各司其职、各尽本分嘛。每天我只有3 个小时左右的睡眠,真是一场噩梦!这回我真的领教了什么叫困倦!时间上的仓促难免留下许多缺憾。我真的很是羡慕有些同行一专多能同时身兼数职而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是做不来,非不愿也,实不能也!我只能勉强做好一件事,插上翅膀我也成不了雄鹰,能力有限。英达还算是位讲究人,忙里偷闲经常还回来照顾一下兄弟,扶上马,送一程。
还要感谢英壮,在我捉襟见肘、进退两难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暂时放下了自己手里《候车室的故事》的创作帮我改剧本,“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说得一点都不错。
《东北一家人》可谓明星荟萃,大腕云集。在策划这个戏时,我们曾经有个奢望,那就是把东北籍的优秀喜剧演员“托拉斯”、“包圆”、一网打尽。遗憾的是赵本山和黄宏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没能到位。当时我专门为这两位笑星量体裁衣写了剧本,等剧本出来之后,《东》剧的拍摄也接近了尾声,而当时赵本山正在!
“东演话剧,黄宏正在河北的山沟沟里拍电影,都是须臾离开不得的活儿,只得作罢。好在两位都已答应下来,在《东》剧的续集里出演一个角色。
选演员的时候才发现,东北籍演员的数量和质量在中国演艺界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好像东北是盛产影视演员和歌手的摇篮,“原来他也是东北的呀!”几乎成了剧组的口头禅。
《东》剧的男女主演分别是李琦和彭玉。李椅是半个东北人(他的母亲是东北人),这位爷的长相属于自来旧,再加上生活中烟不离手、酒不离口,用得过“狠”,所以饰演一位退休职工基本上不用怎么化妆,他凶神恶煞的样子,一看就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凭他的外形条件能领衔主角,真是祖坟冒青烟,前世修来的福分!在剧中李椅和彭玉老师扮演一对老夫妻,生活中彭玉老师比李传的母亲还要年长两岁,可在屏幕上两人搭戏居然有点“老夫少妻”的意思。当初决定请李琦出演牛大爷这一角色时,根据此人以往的表现和成就,我着实担心他的表演会过,会带明显的小品痕迹。李琦的聪明是业内人士公认的,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找到人物感觉,把一个色厉内茬、外强中干、话大胆小、不甘寂寞的老顽童拿捏得不温不火,准确到位,可爱极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他塑造的所有银幕形象中最有光彩的一个。
彭玉老师是哈尔滨话剧院的优秀演员,是艺术家一级的人物,是摄制组大家的“妈”。彭玉老师的加盟,可以说使《东》剧的表演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彭玉老师在情景喜剧《候车大厅》中和我们有过愉快的合作并有精彩的演出,我们最初策划剧本的时候,第一个定下来的角色牛大娘就是彭玉老师,不做第二人想,任何人没有异议。彭玉老师在剧中饰演一位刀子嘴、豆腐心、思想保守、不擅变通的家庭老妇。“我们是看着她的电影长大的”(李琦语)。的确,早在60年代,彭玉老师在电影《千万不要忘记》中的“姚母”形象就已红遍大江南北、!“为人知,后因”
四人帮“对文艺战线的干扰破坏加上她要在家伺候因病卧床的丈夫,彭玉老师曾一度销声匿迹。2001年是彭玉老师事业上丰收的一年,因为她在电影《月圆今宵》中的出色表演,同时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和电影”金鸡奖“的”
最佳女配角“的荣誉。是金子总要发光的,这是演员标准的”第二春“和”老来红“,这都来自于她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扎实的表演基础,能和彭玉老师合作是我的荣幸。
多年来,金珠姐一直是巩汉林幕后的女人,一个在家相夫教子、默默地支持老公事业的女人。我们在春节晚会的小品表演中经常见到她熟悉的身影,这次我们请她出山,在剧中扮演牛家大女儿继红,是个为人低调不张扬、遇事缺乏主见、离异多年的幼儿教师。挺感谢金珠姐的,她在拍戏期间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为了在剧中营造一种家庭的温馨和热闹的氛围,我曾要求所有的演员不管有戏没戏都要出现在场景中,以至于沙发后面的阴影处成了金珠姐的专用领地。每次拍戏,金珠姐都会自觉地站在那里,不管戏多戏少,她都能认真地给其他演员做着反应、默契配合,从无怨言,有时候一站就是个把小时,还不许乱动,人家也是个“腕儿”呀哦马上想到的就是‘专业“两个宇。她总说我的剧本写得挺逗,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信心。
吕小品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型青年演员,博闻强记,他曾在屏幕上塑造过各类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可是到现在还没火,我都替他着急,可能是他长得还不够丑吧。他在《东》剧中扮演一个身坚志残、游手好闲的下岗职工,每天梦想着发财,最后总是阴差阳错,无功而返,“为啥倒霉的总是我?”是他在剧中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东》剧的后期制作基本上是他在“集腋成裘”,我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忙里偷闲出去捞外块,实在愧对小品,一定得请他提饭。如果《东》剧成功了,小品功不可没。
青年演员丹露是第一次“触电”,她是中国戏曲学院的高材生,扮大青衣的,在梨园行里也算个不小的“角儿”。丹露禀赋优异,不容小觑,前途亦不可限量,很有慧根的。在《东》剧中她扮演牛家小女小玲,新潮时尚、虚荣浅薄,能够准确、迅速地把事情搞砸,常说“走自己的路,去说别人吧”,在剧中起到“花旦”的作用。大家对这个小女子的表现都交口称赞,形象靓丽又敢“作践”自己,实属难得。
悠悠在剧中扮演老两口的外孙、继红的独子军军。悠悠还在沈阳上小学,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就是有些贪玩儿,是剧组从上百个孩子里挑出来的,人小鬼大,绝对的小人精,和当年《我爱我家》的小关凌有一拼!
巩汉林的加盟为《东》剧增色不少。原来以为他最多会出于情面给我们客串一个角色,没想到他居然答应出演一个贯穿始终的配角,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用他的话说,这回《东》剧没有把他“使透”,诚哉斯言。剧本创作确实没有为他这个角色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是我的经验不足造成的,以后遇到好演员决不能轻易放过,不剥他一层皮都对不起自己,我一定在续集中弥补自己的过失。汉林兄认真敬业,他丰富的演出经验对我们在设置包袱笑料时帮助很大,人家知道挠观众的哪块痒痒肉能笑,这就叫经验,也就是功力。在《东》剧中他扮演继红的前夫,军军的生父,是个有事没事赖在牛家、圆滑世故、诡计多端、每次出场都带来意外的家伙,属于插科打浑的文丑。巩汉林创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即兴发挥多和从不出错,以至于我们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想找一点他出丑露怯的花絮都十分困难。
除此之外,还有贯穿人物朱德承和朱家三,这对生活中的父子在《东》剧中也扮演父子——金大头和金老二。朱德承是闻名演艺圈多年的老“副导演”,当然现在早已转正,他经验丰富,精通业务,在拍摄中曾有过很多上佳的建议和想法,让我受益匪浅。老一辈观众可能还记得他在著名影片《创业》中有过的精彩表现,他是我们这一行业的前辈。从朱家三的表演中能明显感觉到他父亲的影响和帮助,他现在就读于北京!“播学院,表演上有点嫩,但很有激情,是可造之材。这爷俩有点意思,在剧组德承老师对家三的表演表面上无动于衷、不理不睬,却总是偷偷跑到监视器前暗暗帮着使劲,舔犊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动。他们爷俩在剧中扮演牛家的邻居,老的是牛大爷多年的同事兼对手,是个以跟牛大爷作对为乐的人,也是《我爱我家》中文兴宇和英若诚的翻版。小的在剧中饰演牛小玲的追求者,处处受气,后因办成出国留学,行情见涨,身价倍增,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雪前耻。
王玉宁现在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在校生,他曾在我们公司出品的《网虫日记》中担纲主演。王宁的表演很稳、很自信,跟多大的腕儿配戏也不怵。他在剧中扮演的顺子也是牛小玲的追求者之一,是贯穿人物。因为他戏好,大家一致同意在续集中专门给他写戏,人材呀!
剧中还有两个贯穿人物,就是我扮演的饭店老板和饭店服务员——上酸菜的翠花。因编导工作繁重,我自认完成不好表演任务,就赶快在剧中把饭店兑给了牛小伟,让自己少现点眼,早早出局了事。翠花在40集的戏里自始至终出现在场上,可台词加一块儿还不到20句,我辜负了扮演翠花的演员任燕燕的信任,她是跟我一起长大的小师妹,是我连哄带骗地蒙她在剧中做了一次活道具。我杀了一回熟,现在我路过她家都得绕道走,怕在背后挨板砖。
这次创作在客座明星的使用上“猛”了点,有点“淤”!
在《马葫芦和虫子从集中,我们先后请来王奎荣、冯小刚、张铁林和傅彪四位大腕出镜。王奎荣老师扮演一位满腹牢骚的小科长,他的“思想不突出,业务不突出,腰间盘突出;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说得十分传神。张铁林饰演井盖厂的小业主,怎么看他怎么像皇帝“戏说井盖”;傅彪扮演一位警察,个性鲜明;冯小刚演一个专偷井盖的小偷,造型是他自己设计的,再加上他外形长得比较夸张,一出场迎头就是一个碰头彩。这四位的东北话说得都不太地道,傅彪好一些,可最后还是被张铁林给拐跑了,逗极了!
李丁老师是演艺界传说中的人物,能够请他出马实属不易。在《扫黄打非》一集中老爷子扮演一位做盗版VCD 的不法台商,是个老色鬼。剧中他隐瞒真相,想“老牛吃嫩草”,以爷爷的年龄“泡‘下两代的小玲,结果在继红的”引诱’下,酒喝高露了馅,被义愤填膺的小玲掀翻了桌子,泼了他满脸的酒水。当他说到台词“男人身边没情妇,白长好大一棵树;男人身边没野鸡,不是没钱就是肾虚”的时候,大家登时笑翻了,半天缓不过劲来,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