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黄克诚 >

第51章

黄克诚-第51章

小说: 黄克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克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责成军委纪委派人调查,严肃处理。
  问题查清后,有关同志向黄克诚汇报说,请客的那位总参首长是黄克诚的老部下,用公款请客吃饭的人到处都有,这次的事情并非多么严重,下不为例就是了。
  但是,黄克诚坚持原则,一定要严肃处理,不仅要有关责任者作出深刻检查,而且要按照“谁出主意谁出钱”的原则,让那位总参首长自己出四百元钱付清饭费。
  这时,又有一个同志提出一个变通的处理办法,说饭费一定要付清,但不要由一个人出那么多钱,而由所有吃客饭的人共同分担。
  黄克诚毫不让步,坚持“谁出主意谁出钱”的原则不能违背。他严肃地说:“当前我们党内所出现的不正之风,与许多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有直接关系,这是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用公款请客吃饭,就是在吃老百姓的血汗,岂能容忍这种现象蔓延!不要把这类问题看作是小事一桩而轻易放过,否则发展下去,我们就会和国民党没有两样了。在端正党风的问题上,越是高级干部,越是我的老部下,越要从严要求,不然怎能服众?”
  最后,请客饭的那位总参首长自己出了钱,作了深刻检查。黄克诚将此事予以通报,给全军高级干部一次深刻的教育。
  在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后,人们开始对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有人回顾和总结历史,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他们不是出于公心,而是意气用事。
  一时间,党内和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肆意诋毁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不正常倾向。
  1980年11月。北京。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在召开一个全国性会议。黄克诚正在主席台上作报告。
  要知道,这是黄克诚不顾年迈体弱,双目几乎失明,以抱病之躯在作报告。
  报告持续了长达四、五个小时。
  黄克诚针对党内和社会上一度出现的肆意诋毁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事实,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评价,严肃批判了某些人在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采取的轻薄态度和不负责任的作法。
  会场上,回荡着黄克诚沙哑然而有力的湖南口音:对于毛主席的评价问题,小平同志代表中央曾经表示过原则的意见。小平同志讲,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小平同志还说过:“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在谈到毛主席晚年的错误时,小平同志说,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是毛主席一个人的,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也是有责任的。我们今后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在评论和处理党内的某些历史问题时,小平同志曾讲过“直粗不宜细”。就是说,对那些不大重要的问题,不要过分纠缠。小平同志的这些原则意见是代表中央讲的,我完全赞成。所有共产党员应该本着这些精神去考虑对毛主席的评价问题。
  前一段时间,听到一些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的议论,感到有些议论违背了小平同志代表中央所讲的原则。有个别人甚至放肆地诋毁毛泽东思想,谩骂、丑化毛泽东同志。这种倾向我很忧虑。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对这个问题我想讲的话很多,也有责任讲讲我的看法。为了有助于理解小平同志讲述的那些原则,我想先讲点历史。
  接着,黄克诚讲述了中国革命和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
  然后,他继续讲道: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远远不止我讲的这些。我讲这些历史,只是想具体说明:小平同志讲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绝不是颂扬、溢美之词,而是对历史公正的科学的论断。这样讲,并不是把毛主席奉为救世主,也不是抹杀其他革命者的功劳。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多次在危机中挽救了革命,这是我们党内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比拟的。
  黄克诚指出:“毛主席在晚年有缺点有错误,甚至有某些严重错误,总结我们夺取政权以来的经验教训当然是必要的。但我们应当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黄克诚抬起头来,扫视了一下全场。接着说:我认为,毛主席后期的错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完成三大改造之后,没有及时地明确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并且在具体的经济建设中犯了贪多图快的错误。另一条是他把许多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提出了一套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理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并且用对敌斗争的方式来处理党内斗争,结果被坏人钻了空子,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当然,如果细算起来,可能还有许多别的错误,但那些错误基本上是从这两条错误派生出来的。
  有些同志把建国以来我们党犯的所有错误都算在毛主席身上,让他一个人承担责任。这样做不符合历史事实,也违背了邓小平同志讲话的精神。小平同志讲了包括他自己在内,我们这些老同志都是有责任的。有一个同志曾问我:“不让毛主席一个人承担错误的责任,你承担不承担?”我说:“我也要承担一些责任。但对搞文化大革命我不承担责任,因为那时我已不参加中央的工作,没有发言权了。”我认为,凡是我有发言权的时候,我没有发表意见反对错误的决定,那么事后我就不能推卸对错误的责任。比如反右派扩大化,错整了很多人,就不能只由毛主席一个人负责。我那时是书记处成员之一,把有些人划为右派,讨论时未加仔细考虑就仓促通过了。自己做错的事情怎么能都推到毛主席身上呢?!全国为什么错划了那样多右派?我看各级党委都要负一定的责任。大跃进中,许多做具体工作的人盲目地浮夸,将事实歪曲到惊人的程度,使错误发展到严重的地步,也是有责任的。同志们可以想一想,反右派,大跃进,五九年庐山会议提出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决定搞文化大革命,以至错误地开除刘少奇同志的党籍等等,哪一次不是开中央全会举手通过决议的!?如果中央委员多数都不赞成,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赞成,毛主席一个人怎么能犯那么大的错误呢?!当然,毛主席是要负领导的责任。过去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我们这些老共产党员都尽了一份责任,功劳大家有份。现在把错误却都算到毛主席一个人身上,好像我们没有份,这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们大家来分担责任,那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毛主席的担子也就轻了。毛主席去世了,革命事业还要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来干。我们多从自己方面总结历史教训,只会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为人民工作。
  黄克诚分析了毛主席晚年犯错误的原因之后,说道:“毛主席逝世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留下了一些消极因素,他的消极因素是暂时起作用的东西,经过我们的工作是可以克服的。而毛泽东思想却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现在有些人要丢掉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或要批判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部分,我认为这样做是危险的,是要吃亏的,是会碰得头破血流的!”
  最后,黄克诚讲道:“这个问题我就讲到这里。我的话可能对某些同志是逆耳之言,请同志们对于一个有几十年生活经历的老年人的讲话给予考虑,想想是否有道理。”
  黄克诚的报告一结束,全场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直持续了好几分钟。
  黄克诚的这篇讲话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许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后,感动得热泪涌流,为他这种出于公心,不计前嫌,顾全大局、光明磊落的品格所折服。
  但是,也有人不解地说:“黄克诚没被整死就算是万幸了,想不到他今天还讲这样的话。”
  黄克诚听到这种反映,非常严肃地说:“只要我还能讲话,就要这样讲。
  对于这样一个关系重大的原则问题,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都必须采取严肃郑重的态度,决不能感情用事、意气用事,不能从个人的恩怨和利害得失出发去考虑问题,更不能对历史开玩笑。“
  人们听了之后,不由得肃然起敬。
  黄克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尽管他曾受到了非人的迫害和摧残,但他能够公正地看待这一切。即使是对那些曾对他“落井下石”的人,黄克诚胸怀坦荡,也给予谅解。
  庐山会议上,黄克诚的一个老部下,也紧跟风向转弯,跳起来大骂黄克诚是老右倾。在十年动乱中,这个人又作为林彪、“四人帮”的得力干将,异常活跃,干了许多打击迫害干部群众的坏事。
  “四人帮”垮台后,黄克诚的这位老部下,因为对党和人民犯有严重罪行,被判刑入狱。后来,此人身患重病,提出监外就医。
  当时,司法部门曾向黄克诚征求意见。结果,出乎常人所料,黄克诚除了同意让此人执行监外就医外,还特意提出把此人的妻子从浙江老家接到他身边,进行照料。
  天空越来越昏暗。
  户外萧索的秋雨,越下越大。
  风儿卷着雨星从窗外飘进屋里,落到黄克诚脸上。
  黄克诚忙让工作人员在院里放上一个脸盆接雨水。他要用这种方法测量降雨量。
  平时,不论到什么地方,黄克诚总忘不了带着一个脸盆。
  这倒不是为洗手洗脸用,而是用来接雨水的。
  黄克诚身边的工作人员时有调换,但是他们都知道黄克诚有这一个下雨量雨、下雪量雪的老习惯。
  方寸之间,装着老将军忧国忧民的心。他对农民群众有着特殊的深厚感情,对农业生产无时不挂在心头。
  即使在他身处逆境之时,黄克诚的这个习惯,仍然坚持不辍。
  一听说天旱缺雨,黄克诚真是比农民还心焦。
  夜里,一听到外面刮风的声音,黄克诚就披衣而起,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转来转去,仰望着天空盼着下雨。
  只要下起雨来,不论白天黑夜,他总是把脸盆端到院子里接雨水。看着脸盆里的雨水渐渐多起来,他的脸上会绽开孩子般的笑容。
  雨一停,黄克诚就跑到郊区问农民:“雨下透了没有?旱象解除了没有?”
  有时,日子长了不下雨,黄克诚就会寝食不安,嘴里不停地念叨:“又旱了!农民要遭殃了。”
  到了晚年,黄克诚忧国忧民的感情愈加炽烈。
  他双目失明之后,就靠听广播和由秘书读文件资料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情况尤为关心。黄克诚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每天一到电视新闻和气象预报节目时间,他总是准时端坐在电视机旁,聚精会神地听电视。如果听到哪里发生了灾情,他立即让秘书打电话询问灾区的情况,看看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否得到妥善安排。
  黄克诚只要听到有关群众生活出现了什么问题之类的情况反映,就立即打电话问有关领导看到了这份材料没有。如果没有看到,他就把材料转去或建议有关领导同志的秘书呈阅。事后,他还要了解处理情况,直到问题解决才放心。
  在他病重住院期间,黄克诚常常语重心长地对人说:“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解决人民温饱是个大问题。中国历代有识之士曾为此做过各种设想和努力,但都未能如愿。是共产党的领导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今天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困难还不少,我们国家现有的粮食并不多,尤其是我们还不具备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条件。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勤俭节约,不能伤农、坑农。否则,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会饿死人。”
  双目失明以后,黄克诚感到最大的痛苦并不是生活上渐渐失去了自理能力,而是他感到由于看不见东西,觉得自己和人民群众之间好象隔了一道高墙,看不见群众脸上的喜怒哀乐。
  这对于一个在战争年代就与群众建立了骨肉深情的将军来说,实在痛苦极了。
  在短暂的心焦过后,黄克诚正视现实,立足现有的条件,力争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广泛与外界联系。
  每天散步时,黄克诚一定要让护士和警卫参谋把自己领到农民的庄稼地旁去。
  他看不见庄稼的长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