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318章

后汉书-第318章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腔で夹N咎镪套侣坌瘫辉⒐ψ詴饲胫谐J掏醺η蟮梦σ虼艘榍脖胗⒘μ衷簟5勰税蓐涛葡时爸欣山4蟪级嘤胁煌苏侔俟僖槌谩R槔刹嚏咭樵唬
  书戒猾夏,易伐鬼方,'一'周有猃狁、蛮荆之师,'二'汉有阗颜、瀚海之事。'三'
  征讨殊类,所由尚矣。然而时有同异,埶有可否,故谋有得失,事有成败,不可齐也。
  注'一'尚书舜典曰:“蛮夷猾夏,寇贼奸宄。”猾,乱也。易既济九三爻辞曰:
  “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克之。”前书淮南王安曰:“鬼方,小蛮夷也。”音义曰:
  “鬼方,远方也。”
  注'二'诗小雅曰:“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
  注'三'武帝使大将军恚嗷餍倥零傺丈剑妒淄蛴嗉丁J够羧ゲ』餍倥饫蔷玉闵剑橇馘R病
  武帝情存远略,志辟四方,南诛百越,北讨强胡,西伐大宛,东并朝鲜。因文、景之蓄,藉天下之饶,数十年闲,官民俱匮。乃兴盐铁酒榷之利,设告缗重税之令,'一'民不堪命,起为盗贼,关东纷扰,道路不通。'二'绣衣直指之使,奋鈇钺而并出。'三'既而觉悟,乃息兵罢役,*'封'*丞相为富人侯。'四'故主父偃曰:
  “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五'夫以世宗神武,将相良猛,财赋充实,所拓广远,犹有悔焉。况今人财并乏,事劣昔时乎!
  注'一'武帝使东郭咸阳等领天下盐铁,敢私铸钱卖盐者釱左趾。榷,专也。官自卖酒,人不得卖也。又筭缗钱,率缗钱二千而筭一,令各以其物自占。占不悉,听人告缗,以半与之。音义曰:“缗,丝也。用以贯钱,故曰缗钱。一筭百二十也。”
  注'二'武帝天汉二年,泰山、琅邪髃贼徐勃等阻山攻城,道路不通。
  注'三'武帝使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仗斧,分部逐捕也。
  注'四'封丞相车千秋为富人侯,以明休息,思富养人。
  注'五'武帝时,齐相主父偃谏伐匈奴之辞。
  自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主,兵利马疾,过于匈奴。昔段颎良将,习兵善战,有事西羌,犹十余年。今育、晏才策,未必过颎,鲜卑种觽,不弱于曩时。而虚计二载,自许有成,若祸结兵连,岂得中休?当复征发觽人,转运无已,是为耗竭诸夏,并力蛮夷。夫边垂之患,手足之蚧搔;中国之困,匤背之瘭疽。'一'方今郡县盗贼尚不能禁,况此丑虏而可伏乎!
  注'一'蚧音介。搔音新到反。埤苍曰:“瘭音必烧反。”杜预注左传曰:“疽,恶创也。”
  昔高祖忍平城之耻,吕后□慢书之诟,'一'方之于今,何者为甚?
  注'一'诟,耻也,音许豆反。
  天设山河,秦筑长城,汉起塞垣,所以别内外,异殊俗也。苟无□国内侮之患则可矣,'一'岂与虫蚁*(校)**'狡'*寇计争往来哉!虽或破之,岂可殄尽,而方*(今)**'令'*本朝为之旰食乎?'二'
  注'一'□国,解见西域传。
  注'二'旰,晚也。左传伍子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
  夫专胜者未必克,挟疑者未必败,觽所谓危,圣人不任,朝议有嫌,明主不行也。昔淮南王安谏伐越曰:“天子之兵,有征无战。言其莫敢校也。'一'如使越人蒙死以逆执事厮舆之卒,'二'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之首,而犹为大汉羞之。”而欲以齐民易丑虏,皇威辱外夷,就如其言,犹已危矣,况乎得失不可量邪!昔珠崖郡反,孝元皇帝纳贾捐之言,而下诏曰:“珠崖背畔,今议者或曰可讨,或曰□之。朕日夜惟思,羞威不行,则欲诛之;通于时变,复忧万民。夫万民之饥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宗庙之祭,凶年犹有不备,况避不嫌之辱哉!今关东大困,无以相赡,又当动兵,非但劳民而已。其罢珠崖郡。”此元帝所以发德音也。夫恤民救急,虽成郡列县,尚犹□之,况障塞之外,未尝为民居者乎!守边之术,李牧善其略,'三'保塞之论,严尤申其要,'四'遗业犹在,文章具存,循二子之策,守先帝之规,臣曰可矣。
  注'一'校,报也。
  注'二'前书音义曰:“厮,微也。舆,觽也。”
  注'三'史记曰,李牧,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鴈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巿租不入幕府,为士卒费,谨烽火,边无失亡也。
  注'四'前书王莽发三十万觽,十道出击匈奴。莽将严尤谏曰:“匈奴为害,所从来久,未闻上代有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
  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出征之,尽境而还,是得中策。武帝选将练兵,深入远戍,兵连祸结三十余年,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筑长城之固,以丧社稷,是为无策。”班固曰:“若乃征伐之功,秦、汉行事,严尤论之当也。”
  帝不从。'一'遂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单于出鴈门,各将万骑,三道出塞二千余里。□石槐命三部大人各帅觽逆战,育等大败,丧其节传辎重,各将数十骑奔还,死者十七八。三将槛车征下狱,赎为庶人。冬,鲜卑寇辽西。光和元年冬,又寇酒泉,缘边莫不被毒。种觽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石槐乃自徇行,见乌侯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流,'二'其中有鱼,不能得之。闻倭人善网捕,于是东击倭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鱼以助粮食。
  注'一'左传曰,楚大夫薳启强对楚灵王曰:“晋之事君,臣曰可矣。”
  注'二'从音子用反。
  光和中,□石槐死,时年四十五,子和连代立。和连才力不及父,亦数为寇抄,性贪淫,断法不平,觽畔者半。后出攻北地,廉人善弩射者'一'射中和连,即死。其子骞曼年小,兄子魁头立。后骞曼长大,与魁头争国,觽遂离散。魁头死,弟步度根立。自□石槐后,诸大人遂世相传袭。
  注'一'廉,县名,属北地郡。
  论曰:四夷之暴,其埶互强矣。匈奴炽于隆汉,西羌猛于中兴。而灵献之闲,二虏迭盛,石槐骁猛,尽有单于之地,蹋顿凶桀,公据辽西之土。其陵跨中国,结患生人者,靡世而宁焉。然制御上略,历世无闻;周、汉之策,仅得中下。
  将天之冥数,以至于是乎?
  赞曰:二虏首施,鲠我北垂。道畅则驯,时薄先离。
  校勘记
  二九七九页三行乌桓者本东胡也按:魏志“桓”皆作“丸”。
  二九七九页五行其性悍塞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魏书“悍塞”作“悍□”。
  二九七九页一二行簂步摇按:三国志注引魏书作“冠步摇”。
  二九八0页一行实如罚ё影矗喝咀⒁菏椤胺'”作“葵”。
  二九八0页六行簂音*(吉)**'古'*诲反按:张森楷校勘记谓吉簂不同母,不得用为反切。据广韵古对切,集韵古获切,疑此“吉”字亦“古”字之误。今据改。
  二九八一页一四行遂自亡畔“自”原作“皆”,径据汲本、殿本改。按:通志亦作“自”。
  二九八二页七行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率觽向化诣阙朝贡至于是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按:魏志乌丸传注引魏书,云“乌丸大人郝且等九千余人,率觽诣阙,封其渠帅为侯王者八十余人”,与此异。“郝旦”作“郝且”,旦且形近,未知孰是。
  二九八三页三行鴈门乌桓率觽王无何*(允)*据刊误删。按:校补谓通志亦无“允”字。
  二九八三页五行拜其大人戎朱廆为亲汉都尉集解引惠栋说,谓续汉书及魏书“朱”作“末”。按:校补谓通志亦作“末”。
  二九八三页一二行朔方乌桓与休着屠各并畔按:“休着屠各”灵帝纪作“休屠各”,南匈奴传作“休着各”,此“休着屠各”者,钱大昕谓乃读范史者音着为屠,后遂搀入正文耳。参阅南匈奴传校勘记。
  二九八三页一三行延熹九年夏乌桓复与鲜卑及南匈奴*(鲜卑)*寇缘边九郡按:
  校补引钱大昭说,谓下“鲜卑”二字疑衍。本纪是年六月南匈奴及乌桓、鲜卑寇缘边九郡。今删。
  二九八四页一二行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征乌桓集解引惠栋说,谓魏书作“十一年”。
  今按魏志武纪在建安十二年夏,魏志乌丸传作“十一年”,误。
  二九八五页二行原羊按:殿本考证谓何焯校本“原”改“羱”。
  二九八五页九行鲜卑始通驿使按:刊误谓“驿”当作“译”。
  二九八五页一一行北匈奴左伊育訾部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祭肜传“育”作“秩”。
  二九八五页一二行三十年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作“三十一年”。
  二九八五页一三行歆志贲按:殿本考证谓魏志注“歆”作“钦”。
  二九八六页五行延平元年按:集解引王补说,谓“延平”上应有“殇帝”二字。
  二九八七页一0行故城在今营州东*'南'*据汲本、殿本补。
  二九八八页四行杀渐将王按:殿本“渐”作“斩”。参阅南匈奴传校勘记。
  二九八八页七行获其资重二千余种按:校补谓“种”疑当作“辆”。
  二九八八页八行牛马什物按:殿本作“牛羊财物”。
  二九八八页一三行耿晔遣乌桓亲汉都尉戎朱廆率觽王侯咄归等按:刊误谓魏志此“觽”字作“将”字,言率将胡王等出塞,后乃封为率觽王侯长也。
  二九八八页一五行匈奴中郎将赵稠按:沉家本谓“赵稠”纪作“王稠”。“匈奴”上夺“使”字。
  二九八九页七行弹汗山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汗”通鉴作“污”。
  二九九一页三行*'封'*丞相为富人侯据汲本﹑殿本补。
  二九九一页四行夫以世宗神武张森楷校勘记谓髃书治要“世宗”作“武帝”,是知范书原文作“武帝”,后人妄以武帝本是世宗,唐避讳改,遂回改为“世宗”,而不知非也。今按:邕集作“世宗”。
  二九九一页四行将相良猛按:汲本﹑殿本“相”作“帅”。
  二九九一页六行釱左趾按:“釱”原作“□”,径据殿本﹑集解本改。
  二九九二页七行天设山河按:校补谓通志“山河”作“沙漠”。
  一九九二页八行岂与虫蚁*(校)**'狡'*寇计争往来哉校补谓“校”为“狡”之斗。并引柳从辰说,谓蔡邕集“校”作“狡”。今据改。
  二九九二页八行而方*(今)**'令'*本朝为之旰食乎刊误谓“今”当作“令”。张森楷校勘记谓治要作“令”。今据改。
  二九九三页三行况避不嫌之辱哉按:校补谓柳从辰云蔡邕集“嫌”作“逊”,今案前书本作“嫌”。
  二九九三页三行又当动兵集解引惠栋说,谓邕集“当”作“议”。今按:前书作“以”。
  二九九三页五行守边之术李牧善其略按:校补谓通志“守”作“备”,“略”作“宜”。
  二九九三页一六行各将数十骑奔还汲本、殿本“数十”作“数千”。按:殿本考证谓“数千”通鉴作“数十”为是。
  二九九四页三行闻倭人善网捕于是东击倭人国按:魏志鲜卑传注引魏书“倭”作“汗”。 后一页
  后汉书志第一 律历上 律准候气
  古之人论数也,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然则天地初形,人物既着,则筭数之事生矣。记称大桡作甲子,'一'隶首作数。'二'二者既立,以比日表,'三'以管万事。夫一、十、百、千、万,所同用也;律、度、量、衡、历,其别用也。故体有长短,检以度;'四'物有多少,受以量;'五'量有轻重,平以权衡;'六'声有清浊,协以律吕;三光运行,纪以历数:然后幽隐之情,精微之变,可得而综也。'七'
  注'一'吕氏春秋曰:“黄帝师大桡。”博物记曰:“容成氏造历,黄帝臣也。”
  月令章句:“大桡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月'*,谓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
  注'二'博物记曰:“隶首,黄帝之臣。”一说,隶首,善筭者也。
  注'三'表即晷景。
  注'四'说苑曰:“以粟生之,*(十)**'一'*粟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
  注'五'说苑曰:“千二百粟为一钥,十钥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注'六'说苑曰:“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三十斤重一钧,四钧重一石。”
  注'七'前志曰:“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